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佛門經文 > 地藏經

關於《地藏經》與心地修養

欄目: 地藏經 / 發佈於: / 人氣:2.04W

人生修養是永恆的課題,心地修養是人生修養的重要內容。人活一世,成敗、榮辱、貴賤、貧富之人,都存在心地的煩惱、憂傷、喜怒等情緒的干擾,遠且不説,由於心地不佳,造成人生言行舉止的失態,甚至人格的墮落,將是人生精神價值的一大損失,補之難矣!

很多人注重人生修養,修養的方式也很多,而學習和踐行《地藏經》不失為心地修養的一條很好渠道。

《地藏經》全稱《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釋迦牟尼佛在涅磐前到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説法——報母恩,所以地藏經為佛門孝經;也是佛陀遺囑,囑咐地藏菩薩在自己圓寂至彌勒佛出世年間代理佛職,教化、度脱六道眾生的責任。説《地藏經》對心地修養甚關應從經題説起。

菩薩以德立名。本經地藏為菩薩之德,故名地藏菩薩。地即為大地,地球之地,大地以柔為德,萬物依之而藏、而納、而收,可謂包容萬象,藏污納垢於胸而自淨其心;遭踐遇殘於表而甘負其重。萬物依之而生、而載,永不懈怠,平心視萬物,風雨慈眾生。藏,寶藏也,地球中貯藏着無盡的寶藏和資源,與大地的精神無不相配,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地象坤慈而柔順伸展,母愛之情而能兼容萬物。佛門説心包太虛,量周沙盡,這是菩薩的心量,人的心量若能象大地一樣,還有什麼艱難坎坷不能承受的呢?此謂修容。

次謂修孝。孝者,孝敬也。地藏經通過婆羅門女和光目女累劫以來救度母親脱離地獄的故事,來講述地藏菩薩孝敬的故事。告訴人們孝有小孝和大孝,養父母之身,之樂為小孝,養父母之志為大孝,“志”為實現父母的願望,服務社會,出人頭地,即做一個有社會價值之人,“志”者二是父母百年之後,要為父母祭祀,超度亡靈,祈禱求福,為父母來世有個好去處。孝道是佛法的基礎,孝親是做人的基礎,度眾生就是孝親的'擴大。《華嚴經》告訴我們“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這個就是孝親的擴充,發展。用對待父母的孝敬精神去對待社會成員,如此待人接物,必然迎得社會大眾的歡迎,如魚得水,自然心地寬暢。

再謂修畏。地藏經第三品專門介紹墮無間地獄的業因。第五品專門介紹了各種地獄名號,及受苦之報。地獄的苦處,讓人望而生畏。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通過學習地藏經,知道宇宙的本質和人的本質真相後,知道惡因的惡果,誰又會去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犯大逆不道呢?畏而生敬,敬而生禮,禮而生謙,謙而生廉,廉生則大事無礙,心地自然舒暢。

四謂修因。因即因果,地藏經第四品例舉了22個因果報應情況,可謂讓世人知道,因果不虛。知因果則畏因,不知因果則畏果,畏果則果起,已經難以挽回,對自己人生,家庭、事業已經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畏因則防患於未然,知道為與不為的定力,知道做與不做戒條,正所謂是君子謂因常無礙,小人忌果常遭殃。心地的修養從因上修,其防範能力遠強於果上修。心有因果則善念多,惡念少,心無因果則善念少惡念多。善念造成正能量增長,直接遏制第八識中惡能量的作怪,人生心安可期。

五謂修謙。地藏菩薩從多生多世的菩提服務中已累積了不可思議的智慧、慈悲、神力、辯才等種種功德,功德和法力都很大,然而他從不自認為有甚麼功德、法力。任何對眾生的服務或者神通的顯示,他都聲明完全是仰賴佛陀的教化與慈力加持才得以圓成的。他明白因緣的道理而注重佛陀的恩德,因此全然失去「自居有功」的偏執。在他的謙卑中藴藏著不為「自我」所覆蓋的大智,而流露出遠離「我慢」的安詳與平易近人。這種功歸於主,責歸於我的心態,永遠感恩的謙卑,能夠保持一種不驕不躁,永不自滿、謙虛謹慎的風範,人生路上將是鮮花相伴。

六謂修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屢發救渡受苦眾生的大願,本着「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摯誠,放棄成佛的尊貴,為了救渡苦眾而一直自願擔當謙下服侍的菩薩重任。這種行持使瞭解他的有情都衷心的倍覺親切,而特別仰慕、愛戴他。在佛教諸大菩薩的事蹟中,一提到誓願的深廣,大家都公推以地藏菩薩的生生世世不捨苦眾,屢發弘願,最足充任典範。人生若能象地藏菩薩一樣立大志,宏大願,以服務人民為己任,又怎麼能計較自己的得失和上下,而向組織和人民伸手呢。

七謂修冥。地藏菩薩為幽冥王,為了拯救地獄眾生,常年幽冥在相當困苦的“地區”,教化眾生。這種冥即是踏踏實實,埋頭苦幹的精神;是吃苦耐勞,永不放棄的精神;做到己尊不處優,與眾生打成一片,根據眾生的取捨得失選擇教化方式。且對娑婆世界眾生難調難伏,易降升難的特點,不怨其煩的度脱幫助。人有這種捨己為民謀福利,與民同樂,急羣眾之所急、想羣眾之所想,則心地如泰山。

感恩地藏菩薩對娑婆世界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