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謳歌親情的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1.18W

親情,特指親屬之間的那種特殊的感情,不管對方怎樣也會愛對方,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健康或疾病,甚至無論善惡。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謳歌親情的美文,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謳歌親情的美文

一碗撈麪條一

到洛陽出差一週了。

下午忙完,我便決定回趟老家。夕陽餘光遊走在城市樓房的輪廓中,呆板大街上車來人往。我不喜歡城裏的熱鬧,會嚇跑夕陽,家裏這時候,風是輕的,田野是靜的,夕陽是害羞的。

大巴車只到鎮上,離老家還有十里路。一下車就聽到有人喊我,是父親。父親一手接過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機説話:“接到了,接到了,咱們就回來。”説罷把電話遞給我。電話裏母親問我晚飯想吃什麼,我説:“媽,我想吃你擀的撈麪條。”

門前小土坡在夜色下顯得有些陌生而拘謹,似乎把我當成遠方客人。得知我要回來,一進門就看到母親正朝着門口快步走來,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進屋。

“快坐下,坐車非常難受吧?”母親像個得到心愛玩具後的孩子般興奮,我便坐在沙發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剛要起身,母親又趕忙示意我別動,對我説:“我給你端來,你別起來。”不等我回話,轉身到院子裏了。

母親端來水,遞給我毛巾,轉身又小跑着到廚房去了。我知道母親在給我做撈麪。記得初中時候一天上午放學,由於母親忙農活做飯晚了,我一生氣準備不吃飯就上學去。母親也是這樣讓我坐着,轉身小跑到廚房為我做撈麪。

吃了無數次母親做的撈麪,然而從沒認真看過她擀麪條的樣子。想到這裏,我輕輕來到院子裏,廚房門開着,我站在離廚房幾米遠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親。

廚房裏裝的還是以前那種白織燈,夜色包圍下加上騰空的水蒸氣,白織燈散發的昏黃光線顯得有點力不從心。母親就在燈下,正用擀麪杖擀麪,擀麪杖非常粗大,她似乎要用非常大的力氣。麪糰在前後滾動的擀麪杖下由崎嶇粗糙變得慢慢平整,終於像一張紙一樣平鋪在案板上。就像從小到大我走過的路,多少荊棘坑窪,都被母親用雙手鋪平。

我想母親以前肯定也是這樣擀麪條,唯一變化的是她雙手,曾經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佈滿老繭。母親突然抬頭看到我了,急忙出來,問我是不是餓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間連句完整的話也説不出,只對她搖搖頭,不再看她,一個人回到屋裏,坐下等着。

不一會母親就端着一大碗撈麪走進來,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別動,碗非常燙。”我便又坐下來。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遞給我筷子,催着我趕緊吃。

母親總是這樣,吃飯時候總要催促我趁熱吃。以前聽到她催,心裏總是一陣怨氣,偏慢吞吞不緊不慢,任由她嘮叨。今日我卻拿起筷子,夾起麪條送到嘴裏。

“別那麼大口,小心燙着。”

我點點頭。

“對對,放點醋,這樣好吃,我去拿。”

她轉身去廚房拿來醋,給我碗裏倒。

“怎麼樣,淡不淡,再放點鹽?”

我搖搖頭。

“吃肉啊,那是我專門放面裏的,快吃!”

我夾起一塊肉吃在嘴裏,她這才算滿意,站在一邊看我吃。我沒勸母親去吃飯,因為我知道,我沒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麪吃完,汗水順着臉頰淌下,這撈麪味道,一半在嘴裏,香而純,另一半在心裏,有點酸楚。一小滴液體流進嘴裏,澀澀的,鹹鹹的,不知道是汗,還是我眼角滲出的淚。

鄉愁,是心靈深處最美的花朵 二

鄉愁是一份沉重的愛。離開故土的遊子,默默將愛收藏在心底。在異鄉打拼,心裏異常孤獨,對着城市的.鋼筋水泥,對着那些永遠都不可能與之説心裏話的人,心中充滿惆悵。在寂寞的時候,對着荷塘月色,想起故鄉的裊裊炊煙,想起臉上堆滿皺紋的阿爸阿媽,想起故鄉的那條清澈的小河,想起兒時的玩伴,心中不由泛起甜蜜而酸澀的漣漪。

鄉愁是一份深沉的愛。想起余光中的一首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啊在裏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承載着遊子多少牽掛,多少痴纏的情感,多少濃烈的愛意,多少望穿秋水的期盼。

對母親的牽掛,是鄉愁中最濃烈的愛。想起母親年輕時那烏黑的長髮,發中飄散着遊子熟悉的髮香。小時候,遊子時常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母親講河神的故事。對遊子來説,母親就是那條小河,有着清澈的眼睛,有着豐盈的乳汁,有着對自己細水長流愛。母愛如水,他如河旁的小草。從小到大,那條母親河源源不斷地滋潤着他,陪伴他成長。

對父親的牽掛,是鄉愁中最深沉的愛。父親,往往不苟言笑。在遊子眼中,看得最多的往往是父親偉岸的背影。父親的背影,像山一樣高大挺拔。小時候,常常趴在父親的背上,感受父親背上的温暖。父愛如山,他默默的守護着母親,守護着遊子,守護着這個暖意融融的家。父親的背影,永遠銘刻在遊子的心裏,無論歲月怎麼侵蝕他的記憶,那熟悉的背影永遠刻骨銘心。

對爺爺的牽掛,是鄉愁中最和藹可親的愛。除了父母,爺爺便是佔據遊子記憶的親人。爺爺滿頭白髮,皺紋堆滿了額頭,總是抽着水煙,抽煙時發出“吧嗒”“吧嗒”的響聲。爺爺經常在河邊釣魚,遊子總是坐在爺爺身邊,看爺爺聚精會神的等魚上鈎。最開心的,莫過於爺爺釣了一大籃子的魚,這些小魚便是遊子最豐盛的晚餐。

對奶奶的牽掛,是鄉愁中最温柔的愛。奶奶有一頭整齊的而柔順的白髮,天庭飽滿,温柔善良。奶奶善於織布,納鞋。奶奶織的衣服是這個世界上最合身的衣服,奶奶納的鞋是世上最結實的鞋。遊子對奶奶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奶奶最疼的人就是他。奶奶的笑容,如天上的太陽,總是那樣燦爛。奶奶的笑,融化在遊子心底,每當他不開心的時候,奶奶的笑便是他的創可貼。

對妻子的牽掛,是鄉愁中最柔軟的愛。妻子温柔似水,温婉賢惠。妻子的笑容,是這個世上最温暖美麗的笑容。妻子有一雙會説話的大眼睛,皮膚白皙。她的笑容,像花一樣綻放在遊子心底。妻子的聲音,甜美動人,遊子最喜歡聽她唱歌。妻子做得一手好菜,遊子最喜歡吃她做的涼拌麪條和麻婆豆腐。來到這個城市,每當孤獨的時候,妻子的音容笑貌總是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對女兒的牽掛,是鄉愁中最親切的愛。女兒長得像紅蘋果,小臉紅撲撲的,説話奶聲奶氣。每當遊子回鄉,第一個出來迎接的總是他可愛的女兒。女兒年紀雖小,然而非常貼心懂事。每當遊子回鄉,她會給遊子準備好刮鬍須的刀,端上一杯暖暖的水,用盆裝好熱水,幫遊子洗腳,吃飯的時候,會夾最好吃的菜給遊子。女兒的可愛乖巧,是遠在他鄉打工的遊子最大的安慰。

對故土的牽掛,是鄉愁中最難割捨的愛。山裏的河,是如此豐盈清澈,小時候,遊子時常在河裏游泳,時常在河裏嬉戲玩耍;山河裏的泉水,是那樣清甜可口;山裏的春天,是那樣生機勃勃,是那樣奼紫嫣紅;山裏的夏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山裏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山裏的冬天,雖然下着大雪,可是那一株株寒梅,讓遊子心裏又對下一年充滿希望。

鄉愁,是一種難以言説的愛,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是一種對故土和親人濃濃的思念和依戀。遠在他鄉的遊子,為了一家的生計,不得不走進一座他不熟悉的城市,在那裏辛勤勞作,飽受思念之苦。也許,他並沒宏圖大志,非要在異地他鄉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許,他沒在這座城市安營紮寨的打算。因為在他心中,回家與父母妻兒團聚,孝盡父母,養育兒女才是他此生最大的心願。

鄉愁,是心靈深處最美的花朵。它是一朵散發着淡淡清香的茉莉,承載着温柔的母愛;它是一朵金黃的向日葵,承諾着沉甸甸的父愛;它是一朵雨中的牽牛花,承載着隔輩親人對它默默無聞的守候;它是一朵雨後的荷花,承載着對妻子的深情的牽掛;它是一朵陽光下的鬱金香,承載着對女兒濃烈的思念;它是一朵春天裏的野菊花,雖然普通,然而卻承載着遊子對故土濃濃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