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關於教育問題的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2.11W

有些家長認為“棒下出孝子”必須打,不打不改;有些家長反對,因為打也沒用,孩子還會不改。有的家長還讓孩子為了不捱打而説謊;更有甚者有的家長則圖一時痛快,卻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傷害。

關於教育問題的美文

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我們家長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呢?

其實懲罰和打罵是兩件事。從人性解釋,人會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我們説的懲罰或者“打”都是“痛苦”,因為我們不想體驗痛苦,所以我們就不去做可以痛苦的事。

比如父母不讓孩子做這件事,做了就會捱打。有的孩子為了不捱打,就不去做這件事。不該做你偏做,這就是我們很多家長要去打孩子的原因。但也有的孩子認為,只要父母不知道就不會打我。也就是説除了我不去做父母要求的事,還有其他可能父母也不會打我。即使被父母發現,孩子也會想:這次真倒黴,下次一定不讓你發現。

我們所説的“痛苦”不等於“打”,每個人對痛苦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單從性格上也會有很大區別。

果斷型和動力型孩子不是很怕“打”,他們不怕衝突,有時可能會越挫越勇。這種孩子被打,一般不會對內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這類孩子可打,但最好還是找其他方法。比如前段時間熱傳一段小視頻。孩子犯錯,爸爸光着膀子,讓孩子打,理由是“子不教,父之過”。這兩種性格的孩子遇到這種場景比打自己還“痛苦”。

温馨型、和諧型、自我型最好不要打,也不要很嚴厲的處罰,因為這類孩子承受痛苦的壓力不大,最好的.辦法還是溝通,讓孩子去思考,讓孩子去做出正確選擇。

完美型孩子和思想型孩子犯了錯,懲罰和打罵作用也不大。這類孩子分析和思考能力很強,家長需讓孩子多去思考,引導孩子正向思考,讓孩子找到錯誤點,讓孩子想到怎樣做可以更好。

孩子犯錯是難免的事,重要的是父母怎樣根據孩子的性格、年齡等引導孩子認錯、改錯,引以為戒,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最關鍵的。一味的“懲罰”只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Tags:美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