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人生不能沒有憧憬勵志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2.38W

人在年輕時所設定的目標可以稱為“五子登科”——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兒子。

人生不能沒有憧憬勵志美文

只要社會稍微開放,經濟自由發展,上述目標到了三四十歲,就可能一一達成。但是,這樣就夠了嗎?

英國作家王爾德説:“人生只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我所要的。”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得到我所要的”也算是悲劇呢?這不是“心想事成”嗎?非也。因為許多人達成自己奮鬥的目標之後,才發現搞錯了,原來這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自己為這個目標所付出的代價太高,根本得不償失。

為了降低後悔的概率,更為了珍惜未來的'時光,我們所能採取的策略是:花一點時間,想一想人生是怎麼回事。首先,我們的生命有“身體、心智、靈性”三個層次。面對身體、心智與靈性,我的建議是:身體是必要的,心智是需要的,靈性是重要的。以身體而言,從身體健康延伸出去,包括一切有形可見、可予量化的成就,如“銀子、車子、房子”,以及社會形象,這些都屬於必要的層次。如果我們把全副精力都投入這個層次,到了中年就會嚐到“重複而乏味”的苦果。

再以心智而言,它的潛能包括“知、情、意”三方面。這三方面需要一直開發,否則難以化解“重複而乏味”的壓力。在求知方面,每天學一點新東西,是保持心態年輕的好辦法;在情感方面,目標是自得其樂與歷久彌新;在意志方面,則能提升自主性與自由度,效法孔子的“隨心所欲不逾矩”;至於靈性層次,則是“重要”的,因為它決定了人生的意義與目的。

心智層次最易達成共識的,自然是“求知”方面了。我曾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現代人的學習規劃,最好是“30歲以前學習儒家,40歲以後學習道家,50歲以後學習《易經》”。

儒家思想的要旨在於“真誠”兩字。人只要真誠,就會覺察內心有一股力量,要求自己與別人之間建立適當的關係。在判斷關係是否適當時,所考慮的3項要素是:我的內心感受是否真誠,對方的期許是否溝通及瞭解,社會規範是否遵守。這3項要素使我們知道如何“擇善”,然後由此努力朝着“至善”前進。

即使儒家的處世態度,也無法保證實現,因此人到40歲以後就應該學習道家。道家的要旨在於從道的角度來看待一切,包括自己的遭遇。而所謂的“道”即是整體。在整體之中,得失成敗可以消解於無形;在整體之中,很容易孕育一種審美的眼光。因此,學了道家之後,可以“順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內不化”,享受與道同遊的樂趣。至於50歲以後,不妨學習《易經》。《易經》是“依天道以應人道”,要我們明白自己的時勢處境與特定位置,對於吉凶禍福可以瞭然於心,進而在理解了變化的原則與規律之後,可以順勢而行,趨吉避凶,並且致力於修養德行,由改變自己的心性而改變既定的命運。

人生不能沒有憧憬,學習的過程並不容易,面對這樣的挑戰,也會帶來一些憧憬,而這絕不是有形的成就可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