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寶鼎現》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9.38K

《寶鼎現》1

《寶鼎現》

《寶鼎現》

劉辰翁

紅粧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台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綵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説、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説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賞析】

此詞為元夕感懷舊事,悼念故國之作。全詞三片分寫北宋、南宋及宋亡後三段不同時空的元宵情景,於對比中生髮故國之思。上片寫北宋宣和年間元宵盛況。中片以“父老猶記”交待上片所寫乃“宣和事”,過渡到對南宋元宵的描寫。下片以“斷腸”二字總上挽下,寫出詞人對大宋覆滅,兒童竹馬嬉戲不解亡國之痛的極度悲傷;“春不歸來”指大宋故國之春一去不返,因而元宵之春到來,也頗感無味,竟在昏然欲睡中度過,流露出詞人一腔國破家亡的蕭條與悽哀。“又説”四句以擁髻生哀,暗滴珠淚寫出宋亡後元宵之斷腸與悵恨,年少者空聞“三千樂指”之盛世,自歎生不逢辰,年老者縱然親見霓裳樂舞之繁華又當如何?都不過是“天上人間”如一夢而已,夢裏繁華、夢破淒涼,傳達出詞人深巨而無奈的社稷淪亡之痛。全詞以麗詞寫哀,“鍊金錯採,絢爛極矣;而一二今昔之感處,尤覺韻味深長”(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寶鼎現》2

紅粧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盡、樓台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綵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里,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説、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説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劉辰翁作《寶鼎現》詞,時為大德元年,自題曰丁酉元夕,亦義熙舊人,只書甲子之意。”(《歷代詩餘》引張孟浩語)這時宋亡已近二十年。不過這一記載並不可信。元大德元年為1297,劉辰翁死於1294年。然此詞為宋亡之後,劉辰翁晚年之作,則是沒有疑義的。這首詞鋪寫昔時月夜遊賞之樂,“通篇鍊金錯採,絢爛極矣。而一、二今昔之感處,尤覺韻味深長。”(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以極美麗繁華的景象,對照着今日亡國之痛,更是深沉哀婉。

詞分三片。第一片,寫當年眾人之遊樂,有色有聲。一起即寫紅粧春騎,月下過市,人影簇簇。而“望不盡”三句更寫了歌舞輕盈的妙姿,是色的飄動。“簫聲斷”三句,寫歌聲暫歇,相邀結伴,深夜醉歸的情景。“甚輦路”三句,陡轉,這裏鬧音剛止,那兒歌聲又起,是聲的起落。月夜春城,繁華景象,刻畫盡致。是以賦的手法在寫詞,客觀描繪。

二片以父兄回憶往事發端,系承接上片的.歌唱舞姿而來。但筆下含有深意。接着再鋪寫具體事物。“抱銅仙、清淚如水。”似用金銅仙人辭漢落淚典故,以抒亡國之痛。但緊接着即寫“還轉盼、沙河多麗”,實寫錢塘沙河塘一帶美人麗質。兩相對照,沉痛之情寄寓其中。“滉漾”句以下,極寫月光映照下的邸第、簾影,在動中有靜,靜中又動,動而又上。“散紅光成綺”,把月光寫成了像綺一般的。這是從“餘霞散成綺”的詩句化來,把月光寫得流麗而靜止,真是寫活了。“月浸葡萄十里”以下,再寫月及月下的人──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把鏡子打破,是決絕句,實襯出燈月交輝之美,天地間映照之趣,然而也有憤激之情了。

三片,再寫回憶舊事。“腸斷”以下六句,回首少年時,無限惆悵,無限傷心。“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究竟是實指虛擬,費人猜想,令人沉思。“又説向”以下四句兩折。實際上是燈前人落淚,舊歡難再。“便當日”以下,即使重見,也是“天上人間夢裏”。這本是借用“天上人間”詞句,但加“夢裏”兩字,境既伸延,情也更沉痛。這三頓節奏,尤如鼓點三通,點點震人,發人深省。

劉辰翁以詞抒憤,真是“詞意悽婉,與《麥秀》歌何殊?”(楊慎《詞品》)而往復、曲折、多變等手法的運用,充分地發揮了詞這一文學體裁的作用。

《寶鼎現》3

紅粧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盡樓台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

簫聲斷,約綵鸞歸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

還轉盼沙河多麗。

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動、散紅光成綺。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説、三千樂指。

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

又説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劉辰翁詞作鑑賞

這首詞作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在詞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回憶宋代元宵節繁華、熱鬧的景象,抒發了自己的亡國之痛和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

《寶鼎現》是三疊的長調。這首詞就分三段分別寫北宋、南宋及作詞當時的元宵節場景。因此形成強烈的對比。以現作者悼念恨悵之情。

《寶鼎現》4

寶鼎現

劉辰翁

樓台歌舞,

習習香塵蓮步底。

簫聲斷

父老猶記宣和事,

抱銅仙清淚如水。

還轉盼沙河多麗。

滉漾明光連邸第,

簾影凍散紅光成綺。

月浸葡萄十里,

看往來,

神仙才子,

肯把菱花撲碎。

三千樂指。

等多時春不歸來,

到春時欲睡。

又説向燈前擁髻,

暗滴鮫珠墜。

便當日親見《霓裳》,

天上人間夢裏。

賞析

南宋及宋亡後三段不同時空的元宵情景,於對比中生髮故國之思。上片寫北宋宣和年間元宵盛況。中片以“父老猶記”交待上片所寫乃“宣和事”,過渡到對南宋元宵的描寫。下片以“斷腸”二字總上挽下,寫出詞人對大宋覆滅,兒童竹馬嬉戲不解亡國之痛的極度悲傷;“春不歸來”指大宋故國之春一去不返,因而元宵之春到來,也頗感無味,竟在昏然欲睡中度過,流露出詞人一腔國破家亡的蕭條與悽哀。“又説”四句以擁髻生哀,暗滴珠淚寫出宋亡後元宵之斷腸與悵恨,年少者空聞“三千樂指”之盛世,自歎生不逢辰,年老者縱然親見霓裳樂舞之繁華又當如何?都不過是“天上人間”如一夢而已,夢裏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