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8篇

欄目: 五年級上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3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集合8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這本書講了一個生動而又曲折的故事。

男孩彼得失去了父母和妹妹,與執拗的老兵住在一起,過着痛苦乏味的生活。沒想到,一次占卜讓彼得得到了一個消息——他的妹妹還活着,只要跟着小象,就能找到妹妹!彼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在這個城市裏,是不可能有小象出現的。

魔術師正在這個小鎮進行着盛大的巡迴表演。可是,一個失敗的魔術卻造成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意外故事。一頭小象成為了這場故事的罪魁禍首,被警察們抓走鎖了起來!

彼得為了找到妹妹,費盡周折找到了小象。跟着小象,彼得不但奇蹟般地找了妹妹,而且還幫助故事的雙方冰釋前嫌,讓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故事中的主人公——彼得的持之以恆的精神令我敬佩。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要你為一件事努力了,奇蹟就一定會出現!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我在一個個人情緒比較低迷的春日早晨,打開這本書,期待在全新的文字和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讓自己心靈得到一些安慰及安寧。

故事從一個平凡的早晨展開,一封突如其來的信掀動主人公哈羅德沉悶無聊的生活。來信人是二十年沒聯繫的,如今罹患癌症,去日無多的舊日好友。簡短回信,準備到街尾把信投出,哈羅德從掛衣鈎上取下防水外套出門的時候,恐怕自己也沒想到會由此而開啟一段改變他人生的旅程。

到街尾的郵箱時,他沒有做出那個簡單的動作,改變了主意,想多走一段路,把信投入下一個郵箱。後來,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他都沒有投信。卻有一個想法,逐漸在心裏清晰起來,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前面,不停地行走,目的地是好友所在的,距離他五百多英里之外的療養院,他要步行去探望,希望她活下去,等待他的到來。

沒想到的是在故事的後期,從哈羅德給加油站女孩的信中得知的,他兒子戴維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抑鬱症自縊身亡。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無法自拔,相愛的妻子自此與他漸生隔閡,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對悲傷的,責難了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可憐人!

旅行的意義之一,應該就是在不同的環境中,靜下心來,換一個角度,審視自己,剖析自己吧。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迷失太容易了。

在哈羅德行走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想,他會在什麼樣的情景下見到老友。尤其是他的朝聖之旅被記者報道,之後陸續有一大堆追隨者之後。鎂光燈,鮮花,惹人淚水的擁抱,鼓舞人心的演講。千萬不要是這樣。

還好,最終繁華虛無散去。連那隻半路執意跟隨陪伴的小狗也找到新主人,主動離開。老友帶着笑容離世,哈羅德和妻子莫琳放下沉重往事,敞開在旅途中逐漸打開的心門,接納自己,接納對方。

被契機改變的人生。其實我覺得不應該稱之為朝聖,更準確的,是一個人跳開慣常生活的圈子,破除身邊無形的壁壘後,對自我的認知,和往事的和解,真正意義上對別人的理解及包容。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廣袤的草原上,稍長的草尖兒在風中輕輕搖曳,成片的牛和羊在其中安詳地吃草。幾隻狐狸腦袋剛剛從洞中探出頭來。一旁的灌木叢裏,偶爾會閃過幾只棉尾兔的身影。可以聽到從遠方的森林裏不時傳來烏鴉的叫聲,以及他們的翅膀扇動的凌亂的嘈雜聲。忽然,幾聲槍響,打破了這寧靜。嚇得牛羊們驚作一團,發出巨大的聲響,原本探出頭來的的狐狸不見了蹤影,一大羣烏鴉在樹林裏呱呱亂叫,飛來飛去……

這就是歐內斯特在《我所瞭解的野生動物》這本書中所描繪的野生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一切都以它最真實的模樣呈現在你眼前,沒有半分虛假,也沒有半點遮掩。你可以在書中看到英勇而智慧的狼王羅勃,老成而狡黠的烏鴉銀斑,機智敏捷的棉尾兔豁耳朵,也可以看到忠誠的賓果,狡猾的狐狸,熱愛自由的野馬,殘忍的烏利,以及孤獨的紅頸。它們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故事。不過,正如歐內斯特所寫:“既然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這也就成為了它們都是悲劇的原因。因為野生動物的一生總是以悲劇告終的。”

在這些性格各異的動物當中,最受我青睞並使我感到強烈震撼的,還是要數那匹永不停歇的野馬了。在他的幼年時期,便已初露鋒芒,待到青年,果然成為了一匹千里好馬。可卻有人對他產生了歹意,妄想收他為己用,派無數人馬來追捕他。他逃掉了無數次,卻終究敵不過愛情的力量——他還是被抓住了,被烙上了恥辱的印記,他失去了自由。可是在最後的路上,他拖着抓捕者一起掉進了懸崖,摔得粉生碎骨,然而他又重新獲得了自由。

這匹野馬,看完他的故事,帶給我的是久久的震撼。它寧願用生命來換取自由。我們當中,能有多少人為了自由而付出一切?又能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的尊嚴而死守到底?辦公室裏坐着死氣沉沉的人們,酒局上的人們掛着虛偽的笑,為了讓老總高興而阿諛奉承,膽小怕事而忍氣吞聲,甚至在多年以後回想起自己兒時的夢想時,只有一聲歎息。

我很羨慕這匹野馬,它能夠無拘無束地在草原上狂奔,感受風掠過身旁的聲音,感受足下草地的觸感,感受被濺起的水花掠過他的足,感受……

我也想成為這匹野馬,享受大自然,享受自由。儘管他最後的結局是悲劇,我卻仍覺得他活的瀟灑,活的帥氣!

若不是人類的追捕,他或許還能自由地在草原上奔跑,享受着妻妾成羣的美好生活。其實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悲劇都是由人類直接或間接造成的,若是人類少一些貪心與利慾,白鰭豚會不會不會成為瀕危物種,長江鱘魚會不會還在水裏快樂地遊玩呢?可是時間不能倒轉,歷史不能改變,所以這一切都猜想都不能得到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便是保護好那些現存的動物們。如同書中所肯定的,這樣一種反覆被強調的道德思想——我們和動物都是同類。人類所具有的一些東西不會在動物身上蕩然無存,而動物所具備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為人類所分享。

渴望看到有一天,人和動物不是紅着眼相鬥,而是友好和睦地相處。

廣袤的草原上,稍長的草尖兒在風中輕輕搖曳……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這個寒假,我讀了《格林童話》《小巴掌熊》和《愛的教育》這三本書。其中《愛的教育》這本書講的這些故事充滿着人與人之間純潔、温馨的情感,讓我感悟到只有愛才是打開人們心扉的鑰匙。

在每月故事中《小抄寫員的故事》讓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文中講述的是小男孩朱里奧的父親為了供他和兄弟姐們上學,每天要打兩份工,工作到12點,非常辛苦。在全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父親就常忍不住向家人叫苦説:“我的眼睛越來越差了,恐怕可能要了我的命啊!”朱里奧聽了非常心疼父親,他決定幫助父親做一點工作,可是父親怎麼也不答應説:“你還是趕快複習功課吧!”朱里奧知道父親永遠都不會不答應,於是,自己開始想辦法了。他等到12點鐘父親回去睡覺,朱里奧便悄悄走出來幫父親抄寫文件,寫了一會兒,朱里奧算了算能值一個銅板了才回去睡覺。每天晚上他都幫父親抄寫到很晚,朱里奧有些疲乏了。有一次,他在學習的時候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會兒,父親拍拍手叫到朱里奧:“醒醒!要用心做功課!”朱里奧睜開眼睛,繼續用起功來,以後的幾天裏情況越來越糟糕。不是晚上覆習功課趴在桌子上睡着,就是早上起來顯得很疲倦看起來好像不喜歡讀書似的。父親提醒了他幾次,最後生氣了。一天早上,父親對朱里奧説:“你從前可不是這樣子的!你這樣對得起我嗎?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你知道嗎?”朱里奧長這麼大頭一回被父親責罵,心裏很難過。可就在這天吃晚飯時,父親很快活地説:“這個月比上月多收入六元四角八分錢!”説着,他從抽屜裏特意拿出一袋小點心,讓全家人慶祝一下,孩子們都拍着手歡叫起來。朱里奧決定再堅持一段時間,至於功課,只好白天再多用些功。就這樣朱里奧又堅持夜間工作,可是他一天比一天更加疲勞,已經快支持不住了。就這樣連續過了兩個月父親經常責罵他,對他的臉色也漸漸擔憂起來,父親決定去學校見老師。老師説:“朱里奧成績還行,因為他很聰明,但不像以前那麼熱心了,每天總是打着哈欠,注意力不集中寫字也很隨便、潦草。”父親回到家非常嚴厲的批評了朱里奧。朱里奧實在忍不住了把真像告訴了父親。父親緊緊抱着孩子説:“原來這些日子你一直在幫家裏賺錢,連一個好覺也沒有睡,我還責備你,你年紀這麼小就知道為父母分擔憂愁,是爸爸對不起你。”

看了這個故事,朱里奧是多麼愛他的父親,多麼有家庭責任感,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好孩子啊!現在想起來,我有的時候我還跟父母頂嘴、任性,不聽父母的話,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慚愧。朱里奧雖然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裏,但他是那樣關心父母,勇於承擔責任,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像他一樣從小就要樹立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孝敬父母,做一個能關心人、幫助人的好孩子。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拿到的選讀書目是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珍藏版),這本書不長,167頁,我花了零零散散大約10個小時的時間閲讀了這本書,現將讀完這本書的感受向大家做一些粗淺的分享,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本書主要是圍繞管理者的有效性展開論述,包括時間管理、管理自身、管理團隊以及有效決策。在上述管理維度中,本書一直強調的主線就是“有效性”這個落腳點,而有效性的核心,就是——是否對組織的發展產生績效與貢獻,不管是在時間的運用上、對自己能力的發揮上、對團隊的協調上、還是參與決策的過程,如果無法輸出績效,則管理的有效性即存在折扣。

本書對“管理者”的定義做出了詳細界定,不僅僅指組織中一般意義上的“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核”的管理人員,還泛指一切知識工作者等專業人員,這類人才具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對組織績效和結果輸出的影響度較大,也被稱為管理者。管理者範圍的延展,也意味着組織管理邊界的延展,尊重更專業的人才,發揮知識對組織績效的輸出,也是有效管理的範疇。

而所謂的組織的績效,在本書中也論述了,“在組織的內部,不會有成果出現,一切成果都存在於組織之外,即組織的成果,是通過客户產生的,企業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須通過客户購買產品或者服務,才能轉變為收入和利潤。”這也明確界定了組織績效有效性的目標導向,如果組織內部通過一系列人、財、物的資源調配,均無法轉化為外部的購買力,則組織的有效性是存疑的。

時間管理

在時間管理上,核心軸也是有效性,在判斷一項事物是否需要花時間傾注的時候,首先問一問自己:是否對組織、本人或者對方的組織有貢獻,如果沒有,則果斷拒絕或者授權別人去做。在時間管理上,本書着重提到了人員和會議。人員過多也會造成時間浪費,而判斷人員是否飽和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不得不將他工作時間的1/10花在所謂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花在處理糾紛和摩擦上,花在處理爭執和合作等問題上,那這個組織的人員就過多了”,人數過多,難免彼此侵犯,成為績效的阻礙,在精幹的組織裏,人的活動空間較大,不至於互相沖突,工作時也不用每次都向別人説明。

另外,會議也是反映時間有效性的重要維度,本書將“會議過多”視作組織不健全的表現形式,因為“開會”與“工作”是矛盾的。管理學上認為:在理想化的組織體系中,應該沒有任何會議,因為每個人都能瞭解他工作所必須瞭解的事情,也能隨時獲取工作所必需的資源。而會議過多,意味着日常工作中:信息傳遞不順暢、資源調配不充分、流程設計不合理、人員職責界定不清晰。一個管理者的時間,不應被開會佔用太多。

管理自身

管理者在對自身的管理方面,最重要的衡量尺度是重視貢獻,這也是以責任為導向的評價維度。不以績效為導向的勤奮毫無意義。書中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很好,即“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苦幹,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反過來説,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組織的經營績效負責。”這句話點出了管理的精髓與本質。

另外,本書強調知識工作者更應該有責任讓別人瞭解自己,因為很多知識工作者很少與多數人主動溝通,認為他們只要能夠和同行少數專業人員溝通就可以,或者普通工作者應該做出努力去理解他們所想,這種態度會使得專業的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喪失價值。如果想成為一位合格的管理者,或者更準確的説,真正以組織貢獻為目標,必須使自己的產品——即知識能為別人所用。這一點認識非常重要,只有知道別人需要什麼、能理解什麼、能發現什麼,知道別人對組織的貢獻需要藉助我做出怎樣的貢獻去達成時,才能説知識工作者作為管理者是合格和有效的。

關於良好的人際關係,本書也提到了,“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際關係上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往往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忠誠待人、密切合作、凡事能設身處地替別人着想,把人際關係建立在“貢獻”的基礎之上,這也是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真義所在。

管理團隊

管理團隊的核心要義是發揮別人的長處,並能容人之短。這裏的團隊不光是指下級,還包括上級。有效的管理者知道用人的本質是用人來做事,並不是用人來投其所好,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是:他貢獻了什麼?下屬越是能幹,越願意自己承擔責任,他們的所見所聞,所看到的'客觀現實、機會和需要也越與他們的上級不同。所以,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我認為:針對內驅力較高、具有較多工作想法的人員,應儘可能減少過程管控,給予充分的空間,以結果為導向;針對內驅力較弱、思路不清晰的人員,應強化過程指導以及進度監控,從而不斷提升個人在組織中的績效貢獻。

在管理團隊中,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要設法發揮上級的長處,而這一點,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卻常常被我們所忽視,主要的方法論在於:要使上級發揮其所長,不能靠唯命是從,而是從正確的事情着手,以上級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有效決策

關於有效決策方面,本書提到了簡單的方法論,即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性質,是經常性的還是偶發性的,如果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建立規則或者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其次: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即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以及為了滿足這些條件,需要的妥協和讓步。再次: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可以被貫徹。最後: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這在四點方法論中,我認為最後一點是點睛之筆。不重視反饋的決策無法驗證真偽及合理性,而收集可靠的反饋不是依靠外部的彙報或者溝通,而在於管理者的親自觀察或檢查,因為“報告或溝通”不一定靠得住。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初三時一次偶然機會我看到了職來職往這個節目,我看到了劉同。一個年輕的企業家,一個傳媒的風雲人物。那時候的我懷有一腔熱血,想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那個時候正值中考,學習狀態低迷,我想似乎應該給自己灌點心靈雞湯,讓他成為照亮我中考的明燈。聽年長的人説,這本書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説是不能夠理解他所説的話,我帶着疑惑呆呆的翻開這本書,與所預料的一般正是如此。

最近我又翻開這本書看,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受。這也就是所謂的人到了什麼樣的年齡才會想要去做什麼事情。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的。而在孤獨中自我提升是帶給劉同成功的最大動力。我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劉同他所謂的孤獨。因為我享受孤獨,享受那種一個人的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陪伴你一生,從頭至尾的參與你的一生。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他説:人越長越大,朋友越來越多,卻越來越不熟,大學的同學永遠都不知道你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情,但以後的時光她也不能陪你度過。這句話我身有感觸,他對我們説,總要習慣一個人。

記得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一個人自習,一個人發呆。而你卻能夠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一個人自習,一個人發呆。很多人離開了另一個人就沒有了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這句話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現在的我還沒有劉同一樣那麼的迷茫,因為還沒有面臨畢業的抉擇,可是我想大概會和劉同一樣,開學前的輾轉難眠,畢業的各奔東西。我沒有像劉同那麼大的決心與毅力,也不可能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馬雲只有一個,俞敏洪只有一個而劉同也只有一個。

我感謝孤獨的力量,它讓我在高三學會了孤獨,心無旁騖的學習。不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是孤獨,而是與自己對話,獨立的去做好自己的事情。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她們害怕一個人的孤獨,然而遭遇了兩個人的辜負。讀後感·不僅僅是她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害怕孤獨,她們希望有人能夠陪伴她們做任何事情,最後她們找不到自我,這大概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吧!

其實,一個人真的也挺好。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鍊,才能擁有徵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讀完媽媽送我的新年禮物——《艱難的歸程》後,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艱難的歸程》主要講的是一隻叫阿蓬的狗在經歷了將被吃、逃脱、求生的過程,被艱難的環境改造成了一個冷酷的生存機器,最後有幸逃到了牧場。在牧場,它逐漸信任起人們來,並充當了一名牧羊犬。在那裏,阿蓬還和一隻叫狼妹的馴狼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狼妹野性不改,很多次都想讓阿蓬也去吃羊,但一次又一次地被阿蓬拒絕了。在一次滑坡事故中,阿蓬的主人喪命了,它帶領二百多隻良種羊突破狼羣的圍追堵截,最終回到了牧場。

讀着讀着,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特別是當我讀到“它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但它不吃一隻羊,它想: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要保護好羊羣!它左撲右躲,一邊保護羊羣向前,一邊和狼戰鬥。最後,它終於把狼羣趕跑了!但是自己也被咬得全身都是傷,在它快要被餓暈之前,終於帶領羊羣回到了牧場”時,我不禁對阿蓬肅然起敬,因為它獨自面對一羣狼,奮勇衝殺,勇往直前。從它身上,我看到了那種“不怕困難,勇敢向前走”的精神。

不怕困難,勇敢向前走,不僅只有阿蓬,還有愛迪生等許多偉大人物也都一樣。愛迪生一生有20xx多個發明創造。電燈就是其中一種,而他在發明電燈時,也經歷了一千多次的失敗,但他卻樂觀地説:“至少我知道了一千多種會導致錯誤的方法。”就是憑着這種“不怕困難,勇敢向前走”的精神,他終於發明了電燈,也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

可有多少人能像阿蓬、愛迪生一樣呢?就拿我自己來説吧,記得我學英語時,剛開始覺得挺新鮮的,還能天天早起拼讀英語單詞;不久,覺得記單詞既枯燥又乏味,慢慢地就覺得沒勁兒了,便不斷地叫苦連天。英語的枯燥乏味和愛迪生的遭遇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回想起這些,是多麼得令人慚愧啊!

讀完了《艱難的歸程》,書上一幕幕令人感動的情景時時浮現在我眼前。想到自己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裏,卻怕苦怕累,不能發奮學習,真是太不應該了。我要感謝阿蓬,它使我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難,勇敢向前走!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我喜歡讀一本書--《感悟成長的108個故事》,每一次閲讀,都會給予我深深的啟示。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購買上帝的男孩》,這個故事我最感興趣。

故事講的是一個從小沒有父母的小男孩,由他的叔叔撫養。不幸的是,他的叔叔從建築工地上摔下樓,昏迷不醒,醫生説只有“上帝”才能救他。於是小男孩拿着他僅有的1美元,跑到大街上,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有沒有“上帝”可以購買,可是迎接他的是恥笑和喝罵。但是小男孩深信“上帝”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叔叔吃了就會醒來,他執着地挨家挨户詢問。他不折不撓的舉動感動了一個富有愛心的富翁老頭,賣給小男孩一瓶“上帝之吻”牌飲料,並且請來專家醫療小組,使用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治好了小男孩叔叔的傷。

小男孩用他的愛心感動了“上帝”,感動了富翁老頭,用他的愛心治癒了叔叔,這是一個奇蹟,一個愛的奇蹟。

讀完了這個故事,小男孩執着的愛心使我感到了羞愧:我愛我的親人嗎?我會執着地去做一件“愛”的事情嗎?

我曾經為了一個玩具,逼着爸爸上街給我買來,不顧爸爸剛下班的勞累;曾經為了不喜歡吃的早餐,對着媽媽大發脾氣,不顧媽媽早起的辛勞;曾經為了偷懶少練小提琴,為了玩,跟爸爸媽媽大吵大鬧……我和故事中的小男孩相比,我真的感到羞愧。我問爸爸:愛心可以買嗎?爸爸説:不能!愛心是給予,不是索要。

故事中的小男孩給予他叔叔愛心,富翁老頭給予了小男孩愛心。生活中我的親人給了我無私的關愛,我該給我的親人怎麼樣的愛呢?我應該用行動來表達我對親人的愛。努力學習,用更好的成績來表達;不提不合理的要求,多幫親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讓親人煩心……

我相信,像“購買上帝”的男孩那樣,愛心永遠能夠創造最美的奇蹟。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