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散文類的作文

欄目: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6W

【散文類作文一:距離產生美】

散文類的作文

“凌晨四點起來,發現海棠花未眠。”川端康成這樣寫道,海棠本來便是日夜開放,為何凌晨四點起來便可以產生到別樣的美感呢?那便是因為白天裏海棠花徹底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埋着頭,或學習,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卻悄然溜遠。而當我們退一步,保留那與海棠花的距離,便會如川端康成一般領略到不一樣的美麗。

距離為何產生美呢?大概是由於距離讓人可以宏觀地把握事物,更重要的是距離帶來了未知的神祕,引發了人們的美好幻想。

在美國登月之前,中國早已流傳着嫦娥奔月等關於月亮的美麗的傳説。然而,當宇航員帶回來幾塊冰冷的石頭,發回幾幅月球“滿目瘡痍”的圖片,童話、傳説便不復存在了。從此,人們説起月亮,腦海中只會浮現出一個荒涼的大球,而不再有玉兔,廣寒宮與吳剛了。

遠觀月亮,人們產生了美好的遐想;近觀月球,人們得到的卻只有幾塊冰冷的石頭。這便是距離的奇妙作用吧。

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又如何去退出來去體會被忽略的美呢?

人是不可能説突然集體移民月球,在月球遠望家園。然後去感受什麼不同的美麗。此處距離便是心靈的距離。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的心靈總被功名利祿緊緊裹住,以致無法體會身邊的美。所以我們要與功利保持距離。

當我們不再為考試的分數而學習時,我們會發現書本中的知識是如此有趣;當我們放慢上班、上學的腳步時,你會發現街邊蒼翠的大樹多麼富有活力。生活中處處皆詩意。人們缺乏的便是適宜的距離。

當我們的心靈得以解放,保持與外物的距離,我們會發現天空,是給了我翱翔的渴望的天空;大地,是承載着萬物的大地;海洋,是孕育了最初的生命的海洋。

讓我們退一步,保持適宜的距離,身邊的美好就會紛紛呈現。

【散文類作文二:最是那初放的安詳】

總以為滿地的荷花不再綻放,總以為漂泊的白雲找不到家,那澄澈的嬰孩的瞳孔裏,裝不下太多太多的世界,那散發着乳香和麥香的童謠已隨風逝去,惟有清淺的童年清淺地映在湖面上,清淺地照出我初放時安詳的模樣。

孩提王國的童話光環不知何時被擲落在地,安徒生的天國花園大概早已沉入冰穹。我想走入那密集的洶湧的人潮,只為尋找一雙赤子般透澈明淨的眼睛。我為這年歲漸長,而心靈提前僵化的世界感到惶恐;我為這不再皓潔,蒙上塵埃的心靈之窗感到悲哀。

有時候,我站在人聲螬雜的街頭,渴望尋求這人間煙火中不俗的一瞥,卻只看到孩提時代的我拉起同伴的手奔走在春天的原野上,那樣快樂,那樣奔放,那樣與世無爭。

有時候,我坐在窗前靜夜獨思,卻是書頁翻卷的聒噪時時擾亂心緒。哦,那總在夏夜仰望星空,用童稚的思想一寸一寸掀開宇宙面紗的“我”已何去?也許正如菲爾丁所言的那樣,我們一旦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就是真正的沉淪。而我不,我要緊緊抓住童真的尾巴,將赤子的純淨樸實的底色留存永久。

那麼,不妨就做一個不斷“增歲”的孩子吧。讓那些榮辱,悲欣,名利,乃至容顏的消殞都不再來打攪我們的赤子世界。只做一個孩子,像檐前呢喃的紫燕那樣盼着冬去春來;做一個孩子,像屋頂上的明月那樣保留着純白的底色。或者拿起筆,在某個微寒的深秋的早晨,記下第一滴晨露落地的時刻;或者閉上眼,在幽香陣陣的花房裏,用心聆聽夜合花綻放的妙音。

做一個孩子,讓眼裏的紛擾與羈絆少一些,在少一些。

做一個孩子,讓心靈與自然的距離,貼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只願成為一個不斷長大的孩子,我有我的思想,我亦有我的童真:我不放棄純粹,我亦追求繽紛。像那個詩人所言,我在我的世界裏,保持着初放時安詳的模樣。聽風湧起,待雨來過,我只是世界小小的嬰孩。

【散文類作文三: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

席慕容説:“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着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的.。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們笑看窗外花開花落、葉枯葉落,靜觀天外雲捲雲舒、風停風起。在路上,我們經歷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過程之中,我們學會了忘記該忘記的悲歡之事,學會了銘記該銘記的點點滴滴。

東坡披髮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潛伴着“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採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人們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這之外,同樣又有在右岸快樂生活着的人們。

坐在池邊亭下淚流滿面的獨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她永遠銘記着這一生之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那是她在“爭渡”途中所做出的選擇。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告訴我“從明天起”他將記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為那是他用於“澆灌”他的“花兒”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遠地記住了撒哈拉的靈魂。凡·高用《向日葵》永遠記住了他的“船”……

這些是生命之河兩岸的人生,這是忘記與記憶的選擇。風吹起花瓣如同陣陣破碎的童年,決荒的古樂詮釋靈魂的落差,躲在夢與記憶的深處,聽花與黑夜唱盡夢魘,唱盡繁華,唱斷所有記憶的來路,由分明的笑和誰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淚來忘記該忘記的不快和瑣碎,來銘記該銘記的深刻與永恆。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於“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獨有的船上,知道——忘記在左,銘記在右,中間是無盡穿梭!

Tags: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