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追求作文

追求高中話題作文導寫

欄目: 追求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98K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的主題不必從材料中提煉,而是從話題引發出來的,材料的作用在於闡發話題,啟發學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運用到寫作中,也可以不加採用。那麼問題來了,話題作文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追求高中話題作文導寫,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追求高中話題作文導寫

追求高中話題作文導寫1

【寫作文題】

人應該有所追求,例如,追求靈魂。正如作家周國平的筆下所説:“靈魂,……恰恰是表現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在人生的所有這些場景中,生活的質量都取決於靈魂是否在場。”因此,生活中有了靈魂,就會提高質量。就能夠走出逆境,擺脱困窘,戰勝孤獨,排遣心中的鬱悶等。

· 請圍繞“追求”這個話題,選擇你最擅長的一種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點撥】

什麼是“追求”?每個人的目標、價值觀不同,決定了你的追求的不同。有人追求功名、有人追求幸福,有人追求快樂,有人追求奉獻,有人追求享受,有人追求上大學,有人追求好工作,有人追求讀好書,等等。當然,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儘可以尋找或者選擇自己認為對的或是有意義的或是能讓你感覺快樂的事去做。

提煉寫作感點。每個人閲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個小故事,都會有自己的感受,而能夠從中提煉出獨到的見解的,即著名作家王蒙所説的,“虧他想得出來”,那便是贏人頷首的“感點”了。因此,感受着美,體驗着美,享受着美,創造着美,是我們作文的真諦。羅丹曾經説,“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那麼,如何提煉感本文的感點呢?可從閲讀材料中,整體認識它表述的目的、主旨。例如,從寫作引子材料的第一句話,“人應該有所追求”,我們便會聯想到,其實一個人渾渾噩噩地生存的不多,絕大多數是在追求中度過的。當然,追求的目的不同罷了。再從作家的話語中學會遷移感點。例如,“靈魂,……恰恰是表現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在人生的所有這些場景中,生活的質量都取決於靈魂是否在場。”我們可以化為“追求精神和精神享受”、“追求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等。特別是學會從引子材料的暗示中提煉感點。例如,“生活中有了靈魂,就會提高質量。就能夠走出逆境,擺脱困窘,戰勝孤獨,排遣心中的鬱悶等。”這裏實際已經告訴我們,可以以此為感點,從“走出逆境,擺脱困窘,戰勝孤獨,排遣心中的鬱悶”中尋找寫作題材。

明確寫作文體。從目前考場作文看來,優秀作文的成功之處首先在於文體分明。文體的要求必須明確。例如,記敍文要求敍述清楚事件的過程,同時寫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要素。寫人的記敍文要注意描寫人物外貌特徵、情感反應、心理活動以及外部環境等。描寫時還得按一定的順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等。議論文要求論述事理、發表意見。一般要具備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需要作者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以充足的論據來證明觀點,議論文需有較強的邏輯性。高考作文不外乎從這兩大體裁去考慮。針對本次作文,我們既可以寫記敍文,也可以寫議論文。從題目而言,如《我的爽心世界》、《路邊的垃圾箱》、《又逢九月的陽光》等,一看就是記敍文;再如,《前與後》、《從心靈的追求説起》、《魅力的發微》等,題目本身就體現出了議論文的標誌。

運用新穎材料。開啟新思維,運用新穎、經典的作文材料,是優秀作文取勝的法寶。關於寫作材料的運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教學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量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作文的創新能力,寫好創新作文。《考綱》對“有創新”的要求也十分明確,即“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對此,從優化、美化材料作點介紹。

(1)換向思維選材法。它是一種變換思維角度。轉換思路的取材方法。例如,對“荷花與污泥”,常式取材為讚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這可謂高尚道德的追求,而“污泥”默默無聞,為“荷花”耗盡自身的營養,這不正是甘做人梯的追求嗎?從讚美“污泥”這個角度取材立意,當會新穎別緻。

(2)材料翻新變化法。材料新鮮指要力避陳舊庸俗的材料,富有時代新鮮感的材料。例如,可以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以及所學過的課文中選取素材。如,借古代“司馬遷的活着價值的追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追求”

追求高中話題作文導寫2

題目設計哲學家在草地上給弟子們上最後一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甲説:“用鏟子鏟。”乙説:“用火燒。”丙説:“撒上石灰。”丁説:“連根拔起。”哲學家説:“都試一下,如果沒有除掉,一年後再來此相會。”一年後,弟子們都來了,哲學家沒來,但他的弟子看到滿地茂盛的莊稼而無一根雜草,終於悟出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把握材料的主旨,自行確定立意、角度、文體、標題,寫一篇作文。

題目解析這是一個很有哲理的作文材料,它給了寫作的主題:欲無必有,欲有必無。提示“無”與“有”是兩個抽象的概念,草地上要“無草”,則要“有莊稼”,這是含義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惡、醜,莊稼喻真、善、美。

此類題目審題時要注意化抽象為具體:如要使一個人沒有貪心,就必須用良心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不虛榮,就必須以真誠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怨恨,就必須以寬容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不再麻木,就必須以清醒佔據他的頭腦;要使一個人不再冷漠,就必須以愛心充斥他的心靈,等等。關鍵是要把握生活的大網,以小見大。

錯誤立意常見的審題立意失誤有: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②換個角度看問題;③競爭,適者生存;④做事必須講究方法;⑤環境對人的影響,等等。材料所交待的.事件確實可作多種理解,如除草的關鍵和根本在哪裏,用什麼樣的方法除草更合適,但為了限制和引導同學們的思路,題目設計者明確給出了中心句:“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從而使同學們只能從哲學家的做法中發現對生活的指導。即用真、善、美取代假、惡、醜,作文題立意也就單一化了。所以,審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抓住材料的中心句。另外,同學們在行文中還易出現若即若離,議論隔靴搔癢,事實論據不典型,觀點基礎不堅實,材料運用過多,詳略失當,觀點加論據,無因果分析,缺乏論證過程等問題。

寫作重心界定材料中明確:“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強調“雜草”與“莊稼”兩者互相排斥的特點,即有莊稼則沒有雜草,有雜草則沒有莊稼。這也昭示我們,除掉雜草的辦法是用莊稼來替代他;反之,在心靈的剛地裏,沒有莊稼,則會有雜草。還原到生活中,就是用真善美來佔領心靈的陣地,讓假惡醜無處容身。這就是文章的寫作重點。文章應交待清為什麼用真善美取代假惡醜,以及怎樣用真善美取代假惡醜。如果片面強調目標、信念、理想、專注等,而不涉及雜念,不談用它們來取代心中的雜念,或對這些談得極少,就會出現寫作重心偏離的擦邊現象。

佳作示例一

以美御醜怎樣深刻的道理讓哲學家留在最後壓軸?怎樣精闢的至理須待一年的躬身而行?茁壯的莊稼默然無語,搖搖煥發着生機……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當弟子的鏟、燒甚至連根拔起都宣告失敗之後,滿地的莊稼令他們心中豁然開朗,而從此間體味出的真諦必會使他們刻骨銘心,這就是哲學家的目的吧?由此我想雜草者,乃無用,乃邪念,乃心靈之醜陋:當空曠的心靈遇到誘惑,不設防的心便會長出惡之花,妄圖抑制只會是猴子撈月的另一版本,我們能做的且最為有效的便是讓心靈的美麗永駐其間。用美麗來抵禦醜陋,去除心靈的雜草。

孟夫子也如是認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揭示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腹有詩書氣自華,愚昧野蠻在此怎可有棲身之所?盈盈的書香輕而易舉地就驅散了矇昧的陰霾。心中進駐書香,便把無知的醜陋從身上革除,成就雄辯如排山倒海的孟軻。只想出去遊玩怎麼辦?歌德把衣櫃的鑰匙扔進了湖裏。閒適的誘惑使他無法專心於寫作,於是歌德用堅決和毅力幫自己征服。湖邊的舉手投擲之間,歌德的心中滿是堅決和高歌猛進,而那猥瑣的誘惑之念則無影無蹤了,三個月後大作出世。可見讓心迎接堅毅。便把看似甜蜜的誘惑之見從心中清除。成就名耀文史的歌德。有時我們會被心中的或貪或躁或安逸之念所擺佈,苦於其中的我們是否也找到了良藥呢?居里夫人的微笑告訴了我們一切。我們都知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麗,但小時候她的心胸也不甚寬廣,也會跟同學有磕碰。她甚至會為同伴一個無意的眼神而心傷。於是她不斷地閲讀寬容的書籍,以至於當她欲動怒時,浮上心頭的便是寬容二字,從此怒氣煙消雲散。居里夫人把寬容介紹給自己,以達到治癒小腸雞肚的效果。我們呢?把大度永駐心間,小量當然無處容身;把感恩永駐心間,抱怨自然煙消雲散;把美好永駐心間。醜陋則消逝無聲。美好的進駐是生命的歡歌,也是醜惡的葬禮,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也是如此嗎?以美御醜,可以無敵無傷矣!賞析本文是一篇規範的議論文,從大處着眼,引、議、聯、結,章法嚴謹,條理井然。小處落筆,工巧細膩,不失飄逸活潑,清婉自然。文若夫子,諄諄説教,又如小女,清新可人。實為議論文的佳作。

佳作示例二

播種於荒蕪回望一眼硝煙未盡的虎門,往日的壯志雄心如今已蕩然無存。“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我曾經講過的話嗎?看着無能的琦善從我的手中奪過大印。那得意的奸笑至今還在我的心中迴響。隱約中我彷彿看到了這個國家與民族的命運,不禁潸然淚下。哀莫大於心死,一紙聖諭上赫然在目的伊犁便是我的墳墓。小女兒撐着病弱的身子起來為我拭去淚痕,天真地問我為什麼哭。我告訴她:“那不是哭泣,只是一粒沙掉進了眼睛裏。”殊不知,整個王朝的頹廢就是一粒巨大的沙子。躲到塞外倒也清靜,我如是想。這樣的空虛使我的理想與抱負消失殆盡,心靈的原野雜草叢生。可我並沒有除掉它們的意思,直到真正到達伊犁的那一天。

聽説聖上派來一位京官,天未拂曉,鄉親們便站在山口迎候着。我被一陣嘈雜聲驚醒,看到的是提着燈的鄉親們誠摯質樸的眼神,雖然不知道他們説着什麼,卻有一種感覺——温暖。心靈的凍土在一點點融化、次日,我來到鄉親們家中,看到鄉親們艱苦的生活,落後的生產方式。我的心又一次隱隱地痛了起來。我想我再也不能閒置自己的內心而任它荒蕪了。既為一方父母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

我不再去想朝廷對我這麼一個漢臣有多麼不公,而讓自己忙於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為民造福。我不再去想琦善那卑夷的眼神,而讓自己專注於新疆民生的思考。我發現,當我真正投入到事業中去的時候。所有的不快都自行消退了。鄉親們漸漸露出的笑容在我心靈的原野上綻放成了絢麗的花。一朵又一朵,我迷戀上了這種感覺。

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方沃土,不種莊稼,自會荒蕪。超越苦痛就要試着耕耘,掀開舊的傷疤,雖然疼痛,卻可以播種。看着眼前這方水土,我又一次潸然淚下。

賞析本篇是構思別緻的樣本,從歷史人物的身世思索人生哲理,神來之思,翩若驚鴻。讀來讓人為之一震。耿耿忠心,百轉柔腸,讀者於淚光蒙嚨之中領悟真男兒之大胸懷,亦壯亦婉,感人至深。

佳作示例三

讓陽光淌在胸懷我是那樣地喜愛月光,清冷。帶着些許憂傷。每當寂寞時。我總會抬頭仰望,本以為清幽的月光可以化解心中的失望,可每每注目,只會感覺更加悲傷。內心深處,彷彿有一灣茂密的蘆葦叢,撩拔着我心中的傷。如銀月光下,它們瘋狂地拔節生長。

駐足湖旁,想起那“舉杯邀明月”的李白。“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一樽清酒,不知是否滴進了他的愁苦淚?吟罷,他踏上那一葉扁舟,那樣決絕的身影,被那片湖水剪輯。失意,是他後花園的雜草,他試圖忽視它的存在。可那藤蔓糾結在心裏,成了不能癒合的傷。於是,他從西湖擷得蓮花,種在自己園中。生活中。我們無法用憂傷治癒憂傷。如果生命正在黑夜中踟躕,我們應該讓陽光在心懷裏流淌。如果在失敗中受了傷,我們就要頑強地尋找成功的希望。如果想要拋棄失望,就只有努力划動生命之槳!終於明白,只有那明媚的陽光才能化開我心中的憂傷,讓我在快樂裏舞動、飛翔。

如果月光是滿腹愁情的易安,那陽光就是意氣風發的霸王。太多的憂傷,使生命迷茫,於是用利劍劃破長空,跨上戰馬,在沙場上縱橫馳騁。讓呼嘯而過的風撕破我的憂傷,生命的陽光温暖我的心房!曾經的失敗,是內心那割不盡的葦草。激情進發的大火將它燃成友燼,可是火熄了,它重又萌發。於是,我在失敗的腳下躬行,精心地埋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月光的憂傷阻擋不了它的生長,它的內心,有熱烈的陽光在流淌。等那種子開出一朵朵嬌羞的鮮花,那些雜草也必會羞愧地滅亡。

曾經的失敗,亦是抹不去的一縷憂傷的月光。可是淌在胸懷的陽光時時給我希望,讓我的種子激盪着生命的力量。我不再仰望月亮,拋開悽美的憂傷,敞開心房,讓明媚的陽光灑進,讓頑強的奮鬥驅散失敗的彷徨!在我的生命中,有一米陽光在心中照亮……

賞析本文如空谷幽蘭,自賞自憐,傷感於飄零孤苦,卻也不乏明媚的色彩,亮色的點綴,遂成清雅絕韻。敏感而細膩的情思,多情而易傷的心靈,終於在熱烈而明朗的陽光下漸趨堅韌。柔腸亦有堅貞,女兒也有豪情,當一米陽光淌進胸懷,生活便不再是無涯的傷心,而是改換了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