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十篇

欄目: 反思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反思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學反思作文十篇

小學反思作文 篇1

作文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語文教學難點。長期以來,在小學作文課堂教學結構上,形成了“教師命題、指導──學生獨立寫作──教師自己改評”的傳統訓練模式,這種訓練模式常常造成的後果是

1、生不會下筆,無話可説。這是因為學生的作文從來都是教師命題。

2、學生不會積累。這是因為學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師提示或準備的。

3、學生不會創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個性。這是因為教師有意或無意間設置的框框嚴重束縛了學生。

4、學生寫作不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為了“任務”和“分數”,生搬硬套或隨意編造。這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多渠道地進行語言、素材的積累。

可見,這種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已不適應新課改作學教學的要求,當然也更會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我縣邀請的特級教師、平湖實驗小學王永初校長在作文教學的實踐中,遵循新課標關於作文教學要求的新理念,大膽突破傳統模式,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訓練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筆者認為這個作文訓練教學思路主要體現在九個“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除了每個單元的作文訓練外,其實在課文中也藴含着極其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造性習作的資源,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並挖掘這一不可忽視的習作資源,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寫出不同於課文的文章來。

二、注重創設情境,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傳統的作文訓練不注重情境的創設,因而寫作訓練過於呆板、無趣味性,不能吸引學生,學生也就不會樂意去寫。。這是因為小學生受年齡特點及認識水平的制約,他們的寫作往往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等外部條件促使他們寫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

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創設情境;可以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可以利用語言創設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賞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遊戲來創設情境;可以利用生動的表演創設情境;還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創設情境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法,教師都有應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為最終目的。

例如利用遊戲創設情境。由於是玩遊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參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

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實體驗了其間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噹噹然有話可説,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遊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鬆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讓學生樂於寫作。

三、注重寫好“兩記”,讓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兩記”指的是日記和讀書筆記,日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寫作水平的終南捷徑之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或者説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儘量詳,識之儘量真,思之儘量明。”天天動筆就會開闊學生的思路,積累大量詞彙、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日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日記,哪怕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淺,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採下一採的“勞動所得”,學生由衷地體會到寫日記的好處。

讀書札記的內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心得。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語句,或是精彩片斷,要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為寫作積累詞彙、語言。

小學反思作文 篇2

這一大周我收穫了許多東西,我還有自己的反思。

在體育課上,我學會了放風箏;在語文課上,我學會了擺事實,舉例子;在數學課上,我學到了0。1=0。100;在英語課上,我學會了怎樣和英國人溝通,怎樣説你好嗎?在這些課上,我有許許多多的收穫,其中,我還有我這一大周的反思。

這一大周我有很多不認真的地方。在數學課上,我把5元3分當做5元3角,因此,為這個不認真而錯題。在語文課上,我常常為我的不會而不舉手,所以老師把我叫起來,我一直不會。在英語課上,我常常因為不聽題而導致批評。

在這一大周,我知道我有許多不該做的事,所以,下週我一定要把這些事情改掉,不能不認真,不能不動腦,不能不聽題,因此,我要好好學習。

小學反思作文 篇3

不少小學生怕寫作文,這是長期以來客觀存在的問題。一些小學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進程中,筆者對如何打破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和神祕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現狀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新空間。

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目的都應該是讓學生喜歡作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織共振;要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豐富知識。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主動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練習,降低寫作難度,並正確地批改作文,與學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發學習動機,掃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

作文是一項比較複雜的智力活動,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字詞句篇,表情達意。這就需要付出一定創造性的勞動。小學生的生活閲歷淺,語言文字還沒有學出門道,感到作文困難自然是難免的。皮亞傑説:“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從一定程度上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使學生克服寫作文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習動機,就應重視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一旦學生對習作產生了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轉為“愛”作文,併產生表達內心感受的慾望。

只有讓學生寫內心世界的感受,他才會高興地説,高興地寫;反之,只能是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絞盡腦汁,敷衍應付,視作文為苦差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寫作的動機和慾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學生的思想,而要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生活,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與協奏。我們要有一顆“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點燃學生心頭的火花,使學生的寫作動機萌生迸發,寫作慾望燃燒起來。如有一次習作課寫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問同學們:“在你的家裏,誰的話最多?”一個嘴快的學生立即回答:“我媽媽話最多。”“你媽媽的話多到什麼樣子?”“我媽媽一天到晚嘴不歇,不叫我摸熱水瓶了,天冷了多穿衣服了,少吃零食呀……多得很!”其他同學也有同感。我接着説:“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媽媽的話最多呢?因為媽媽對家裏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覺得家裏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本分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們對家裏的事、學校的事、社會上的事能像媽媽那麼關心,你們也有説不完的話,寫不完的話,你們總覺得沒話可寫,是真的沒話寫嗎?”學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們要寫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該怎麼寫了嗎?”學生都躍躍欲試。學生有的寫奶奶,有的寫媽媽,有的寫老師……有個學生寫道:“我媽媽早上起得最早。起牀後快速地刷牙洗臉,便一頭扎進廚房,給我和爸爸準備早飯。媽媽特別麻利。十幾分鍾後,香噴噴的煎難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飯桌上,媽媽還邊吃邊囑咐我,過馬路要小心,上課要專心聽講……媽媽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順媽媽。”這次作文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學生都寫出了真情實感。

二、開展實踐活動,激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的社會閲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閲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並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閲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於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我認為,只有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儘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還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

根據現在的學生接觸外界實際生活比較少的現實,我在作文教學中組織開展“幫媽媽買一次東西”的活動。其中一個主題是“幫媽媽買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媽媽要一元錢,獨自上市場買菜,看誰買的菜又多又新鮮,再把這件事寫下來。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辨別能力,還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今天,劉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趣的作業,向媽媽要一元錢去買菜。放學了,我拿着錢來到了菜市場。市場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黃瓜、辣椒、小白菜,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亂,都不知道買什麼了。對了,媽媽不是説多吃青菜對身體有好處嗎?就買青菜。我走到了一位和善的老爺爺跟前問:“老爺爺,小白菜多少錢一斤?”“五角。”老爺爺回答。“我買二斤”。老爺爺很麻利地給我稱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原來買菜還有那麼多的樂趣,今後我要多幫媽媽幾次。

像這樣,我配合作文教學組織開展了不少實踐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他們寫起作文來自然感到得心應手多了。

三、開設説話課以説促寫,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看到,有些學生雖然説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作文時卻無計可施、無從下筆。這是因為“説”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的鍛鍊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説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整理思路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説出來再寫。為此,我們每週開設一節説話課,除了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表達、續編改編故事、講述複述故事等口頭語言能力的訓練外,還讓學生講從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上聽來、看來的大事趣事和身邊的好人好事,有時結合作文教學進行復述或續編課文。學生説過後,我鼓勵他們寫下來,怎麼説就怎麼寫,以降低寫作的難度。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比較容易。

開設説話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説話課,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最終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説話課內容是看圖講故事:書上給出了四幅插圖,我首先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弄清圖意,每幅圖先用簡短的話概括圖意,其次再讓學生把這幾幅圖的內容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説一遍。然後再讓學生觀察圖畫,確定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人物都有誰,他們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讓學生把這些內容充實之後,我再鼓勵學生把這個故事講一遍,由於做好了鋪墊,學生把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最後我讓他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學生很輕鬆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有個同學是這樣寫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裏寫作業,忽然一隻大老鼠從他身邊飛快地跑了過去,鑽進了一個洞裏,把明明嚇了一大跳。他想:可惡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於是他就在家裏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計上心來,拿着管子把它放進了洞口,自己高興地坐在管子上專等老鼠上鈎,誰知老鼠“噌”的一下從管子裏鑽了出來,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於有説話課做先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作文評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作文後,老師應及時評改,給予肯定。每次習作講評課,我都會開展優秀習作欣賞活動,創造條件讓同學們走上台朗讀自己的佳作。另外,在習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還是“總批”,都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這樣做,有利於提高他們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一看到學生的作文內容簡單、語句不通順或有抄襲嫌疑,只是簡單地在作文本上隨意寫一個“閲”字。這樣做不但抺殺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還增添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感,並導致學生不明就裏,不知道自己作文優點多少、問題何在,今後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們要用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評語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批改作文時,我的評語力求讓學生看後有一種親切感。當看到學生作文的精彩之處,我用醒目的波浪線標出,有時寫一些簡短評語,如“這段寫得非常精彩”、“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寫得不令人滿意,可以寫“如果怎樣寫就會更好一些”等批語,給學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學生也樂於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評教育外,還寫上勉勵的話: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跡過於明顯,經過努力,你一定能寫出屬於自己的好作文。學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語後,不管自己寫得好與不好,都會產生愉悦的感覺。如我班一位同學在一次作文中寫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姑娘變胖了。”我在這句話下面畫了波浪線,在旁邊批了個大大的“好”字,並且點了個長長的歎號。沒想到舉手之勞,卻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從那以後,他更喜歡作文了。

總之,基礎教育新課程作文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以上只是筆者粗淺的探索和體會。在保持作文教學基本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我們就應該採用。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保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讓學生快樂地作文。

小學反思作文 篇4

小學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寫作時總是困難重重,無話可説,無事可寫,成為普遍現象。久而久之形成的寫作恐懼心理更是教學中的障礙。為了學生作文起步順利,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願望,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在學習《我愛家鄉的紅橘》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觀看關於紅橘的資料圖片,還讓學生訪問種植紅橘的農民伯伯,使學生對紅橘生長過程和紅橘樹的外觀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對紅橘的色彩、形狀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並把紅橘果實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品嚐,加深對紅橘的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寫作時,再請學生拿出自己喜愛的水果,讓他們説説應從哪些方面觀察,就比較容易了。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並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學生通過觀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寫起作文就不會覺得困難了。

二、“不積跬步,無以到千里”。

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本期我佈置學生每週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文體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閲讀之外,還讓學生每週寫兩個日記,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的習慣,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閲資料,做實驗、做手工,諮詢別人,在旅遊或外出時留心觀察並做記錄等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幫助他們獲取了真實生動、記憶深刻的素材。

三年級的小學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如果條條框框限制太多,學生的畏懼心理就會更加嚴重,寫出的文章也會內容空洞,缺乏活力。老師要根據本班實際,選擇合適的題目,開發學生的寫作潛力,要使學生覺得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老師可以根據兒童的特點,帶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老鷹抓小雞”,“丟沙包”,“桌子上拔河”等遊戲。學生親身感受,有更多的素材可選,他們覺得寫作文並不太難,逐步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老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以前我忽略了這一環節,學生每次習作時,我只是要求學生修改,但未引導他們如何修改。每次作文效果

小學反思作文 篇5

星期三,我們舉行了英語考試,當時我心中非常緊張,真怕考試考一個不及格回家。可是當老師報我們的成績時,我的心反而平靜了下來。本以為能考個e百分回家,因為在三年級的時候,我英語每次都是考e百分或者九十多分回家,只有一次是八十九分,而這次只考了九十分,我很遺憾!!

星期四,我們上午舉行了語文期中考試,我知道語文、英語和數學,期中試卷都是一樣的(都是有四面或是説兩面的),可是我語文中的第8大題和輕鬆閲讀中扣得分最多了,我真是為這些分數感到了可惜啊!!因為這些我才得了一個“B”(八十二分)啊。

數學我很糟糕,我不想説出來,請大家原諒,對不起!!!

小學反思作文 篇6

今天聽了謝老師話,我認為我有必要認真反思、反省一下自己了。

這一次自己從二百多掉到三百多名,這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什麼我會退步了呢?這主要是因為課下沒有太多的去複習、鞏固,以至於我的知識點抓的不牢。看到我的數學成績,我有點想抓狂,從九十五分掉到八十多分,讓誰心裏也受不了。我認為我對不起李老師的認真教學,也對不起自己平日灑下的汗水。還不是因為我認為數學沒有知識點,不用複習所造成的。英語呢,也好不到哪去。説好了要考九十分以上的,可是我失信了。語文,對於作文我很不滿意,差0.5就九十了,這是一個進步,但作文退了。從三十七退到三十四,如果作文多考了一分,哪怕是0.5,我都可以考上九十。所以對語文我無比惋惜。

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狀況,看來是需要更加努力了。聽到謝老師説胡超反考進了前三名,我突然有個念頭,我要超過她,她能考,我也能考。所以,用這份強大的動力,我會一天比一天優秀的!

從今天開始,我要努力學習,不再因為分數惋惜,反思今天的自己,追逐明天的勝利吧!

小學反思作文 篇7

隱憂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尺度。課改的不斷深入,已使傳統的閲讀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作文教學依然未見有像閲讀教學一樣的大舉突破,原因較多。作為一線教師,我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一,從教師功利的思想來説,作文的地位在應試中的逐漸頹弱已是現實。特別是統一閲卷流水作業時,大面積的作文只是被看了個大概就打了分,且作文分數參差較小,要想通過作文佔據優勢不如通過強化基礎知識和閲讀能力來得輕鬆直接。其二,從教師非功利的立場來説,作文的訓練涉及師生多種能力的整合,其繁瑣程度不亞於其它方面的教學,且作文指導見效慢,週期長,好多老師不願意花過多時間和精力用於學生的作文指導。這就造就了為了省事的“先進經驗”——一味地、頻繁地讓學生背作文、抄作文,既無老師有效指導,又無自己靈活借鑑,但抄得多了,總有幾個類型、幾個事件可以“信手拈來”,考試的作文還居然都是高分,(很多時候,閲卷老師明知批閲的是抄襲的作文,但因為種種原因,還不好下手扣分,總不能在閲卷場上被人索要證據吧)。殊不知,學生不願自己思考,同一題材的事可以從四年級寫到六年級甚至初中;學生抄的習慣成了自然,考試時,作文可以不假思索,篇篇字數達標,文句通暢,表達優美,看似有真情實感,夾敍夾議甚至頗有哲理,實則是無病呻吟,莫名空歎!寫人必定是“高、大、全、空”;寫事必定會“真、善、美、假”,看到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被弄得這樣無趣,讓人擔憂;想到我們是一個還沒有培養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國家,無盡悲哀!

思考與對策

如何才能讓老師們重視作文教學並重新審視當前作文教學的弊病,除了改革評價方式,(專家已多有論斷,這裏不再贅述。)我想還是要從老師的觀念入手,摒棄過多的功利思想,真正迴歸到素質教育的道路上來,從教學策略上下功夫,一切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入手;指導學生學積累素材,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於展示;堅持批判地借鑑,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髮掘作文訓練的效益等等。下面就小學高段作文指導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做法和淺薄見解,望批評指正。

策略一,生活是習作最廣的源泉,培養興趣是首要條件。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讓學生樂於書面表達。”去年接的班,別看已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經常為寫什麼愁眉苦臉,提起筆找不到素材或是切入點,急得抓耳撓腮,一説到寫500字就仰天長歎,對老師提到的例子、片斷、技巧、思路,好多學生感到只可欣賞,不可模仿……第一次作文課我就先敗下陣來。我認識到這些孩子沒有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沒有用作文這種方式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與感動的愛好,沒有用文字展示自己風采的信心和樂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讓他們練就一雙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創造機會讓他們有話可説,有話可寫,不管以何種方式,首先要他們開口!於是我設立了悄悄話信箱,願意寫就寫,時間自由,形式無限,寫一些只想告訴老師的事,未經作者同意絕不分享。剛開始幾天裏僅收到了幾張紙條,後來逐漸多了起來,甚至還有孩子深夜難寐,寫家庭離散、親人逝去、悲恨相續,寫愛恨哀愁、鬱結於心、不吐不快……教學之餘,我讀着孩子們的“悄悄話”,快樂着他們的快樂,悲傷着他們的悲傷,鄭重對待他們寫的每一件事。在後來的幾次練筆中,曾經被我批改的“悄悄話”竟然成了學生作文的素材,以至於有個孩子邊寫邊歎,淚眼潸然。如果事先沒有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留意、積累,寫出來的文章必定是泛泛而談,沒有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們就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興趣;確定好主題,適當增加練筆次數是好事,但學生必定不是高產作家,有些老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記,我相當不贊成。理由很簡單:第一,老師沒有那麼多時間批改,如果只是批個“閲”或是“很好”,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學生還是不知好在哪裏,得不到有效指導;第二,學生沒有那麼多素材可寫,勉強寫一點不痛不癢的事,即使寫了也難以深入,每天的日記極易變成每天的痛苦與敷衍。我只讓學生寫寫週記,且上交作業時間可以“談判”。每週一就將週記要求解釋佈置到位,餘下幾天學生可以嘗試着思考,並與我交流,我常説:“有空有心情的時候你就寫寫吧!”結果敷衍的少,精彩的多。加之我在批改、評講時不吝惜對學生的讚揚鼓勵之辭,學生寫作的興趣就日漸高漲。

策略二,指導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寫作技巧,學會修改,樂於展示

首先,藉助生活經驗,積累素材,讓孩子“言之有物”。

直接的經驗需要立足生活“親歷”。去年,我既上語文課,又上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要求寫熱愛祖國的演講稿,作文前,我就先讓孩子們在辦手抄報,在《品德與社會》書上找材料,開展辯論會等積澱材料和語言。我上品德課,每兩週要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例如:給父母洗腳讓父母寫下感言貼到班上張貼欄;用30元給家裏操辦一頓週末午餐,從採購到煮飯、飯後洗碗都是自己幹。在後來的作文中這些都成了素材,在孩子言行中能見到這些活動的影響深遠。

間接的經驗可以立足書本“經歷”。我校開展的書香校園工程,廣泛、深入開展的課外閲讀、親子共讀活動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提升了廣大師生的涵養。參加興趣小組活動、讀書、看電影成了我班學生的最愛。素材多了,就解決了“言之有物的問題”

其次,藉助文本的研習,在閲讀課中滲透作文技巧的傳授,讓孩子“言之有序”。

對於作文技巧講授的有關問題,一直引起人們的注意,有人認為“文無定法”,學生作文的提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對於這種看法,我不能完全苟同,我覺得,作文雖無定法,卻有規律可循,這規律就需要講授出來,否則,一味多練,免不了走彎路,浪費時間。那麼,作文如何講授?每週的作文指導課只有兩節,要想通過這兩節課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鑑於此,我認為,作文講授的觸角,不僅要伸向作文課,而且也要伸向閲讀課。在閲讀課中,重點詞語的分析、幾組詞的比較、仿寫句子等都是交給學生如何字斟句酌,如何遣詞用句;在閲讀課中,因文而異,設計一些課堂即興練習。如:擴寫——補足細節,補足對話;改寫——變換人稱、變更順序、將古詩改成記敍文;續寫——順着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中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同思維,逆着文路寫下去,編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以此訓練學生求異思維。今年在教了童話故事《去年的樹》以後,我讓孩子們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將鳥兒為了一句話的承諾追尋樹的故事改寫成“樹等鳥”的版本。通過這些聯想和想象的小練筆,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在訓練中我還注意強化了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訓練,每一篇作文經老師批改後,再進行小組內交流,評講後還要進行班內交流,學生每次讀別人的習作不少於三篇,現在作文交流傳閲已蔚然成風。

策略三,教師要拓展作文教學的視野,縱向繼承,橫向借鑑,堅持原創,堅持“我手寫我心”。

我們很多老師常常感歎不知該怎樣上作文課,所以我們先要繼承傳統作文教學中的寶貴經驗——習作訓練措施的多樣性,傳統作文教學中訓練的基本途徑:從説到寫;從述到作;從仿到創;從部分到整體;從課內到課外。然後看一看不同作文教學流派的獨門絕招,比如李吉林“情境教學法”;餘同生“童話引路作文起步訓練” ;丁有寬“讀寫結合法”;吳立崗中段作文“課內素描”;劉中和“片段訓練與快樂作文”等等。都特別強調讓學生的作文能夠保持新鮮,流露真情實感,透出那份與他們實際相符合的童真童趣。有道是:“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可如今孩子們在考試中為了追求作文高分,普遍存在着説假話、寫空話、講套話,而且寫作材料也如此雷同:深夜突然生病,媽媽揹我去醫院;繫着鮮豔的紅領巾扶盲人過馬路,得到了盲人的誇獎……怎麼辦?我們教師必須要做到收放自如,還給學生一個自己的空間,當學生的思路慢慢地被生活的大門打開以後,才適時向他們提出習作的具體要求,規範學生在習作時應當寫什麼,這是“收”;再放手讓學生去寫自己想到的、認識到的、要表達的事物,想怎樣表達就怎樣寫,可謂“放”,只有教師做到了“收”、“放”自如,才能點燃學生思維好火花,作文才能流露“真情實感”。

策略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髮掘作文訓練的效益。

用聊天的時間打自己的優秀作文併發到老師的郵箱,是大多孩子引以自豪的事;期末全班來合編一本精美的作文集並請我來寫序,是我們開心的事;推薦優秀作文評獎更是讓我們無比興奮的事……有了活動的進一步延伸和拉動,作文教學的效益就挖掘得更深了。

總之,作文教學無難事,只怕遇到有心人;認定目標,努力去做,終有回報!

小學反思作文 篇8

語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傳統的教學理念枯燥乏味,教師應該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結合隱性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展開教學。鼓勵學生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多數學生家長忙於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學生的業餘生活過於單調。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願意主動接觸教師,引導學生接觸新鮮事物,主要圍繞學習語文知識,展開潛移默化的教學。然後,教師要嘗試與學生多接觸,讓師生關係更加融洽,這樣能使教學過程更加愉快,學生也不會覺得學習有壓力。語文教學內容涉及方面廣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熱愛學習,善於發現問題並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這麼簡單,需要師生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如果教師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那麼整個教育過程就不具備任何教學意義。相信每個學生都願意與教師接觸,但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或者因為老師平時與學生之間沒有過多的溝通,造成學生遇到老師“不敢説話”,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多與學生溝通。“溝通”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善於與學生溝通,能夠拉近師生關係,提高教學質量。

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慾,只有教師的講課,沒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具備科學與合理性。教師可以圍繞語文教學的重點,延伸課外知識的學習,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小學作文多數要求學生寫身邊發生的事情,讓學生真情流露。有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寫去過的地方,如果學生的課外生活不豐富,或者發生過的事情已經有一段時間,印象已經不深刻,但教學內容又需要完成,所以,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去户外參加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只有通過真實的感受,才會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二、提高創作能力

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就要從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開始,只有掌握大量詞彙,再進行合理運用才能將作文更加充實。沒有良好的基礎,無法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出來,教師應該多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多去圖書館,查閲書刊,多瞭解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詞彙量。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知識,可以將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更容易吸收學習內容。通過作文可以讓教師瞭解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包括閲讀、詞彙、表達能力等,還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在學習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發現問題不要立刻幫學生解決,而是讓學生與同學交流,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再進行引導式教學。

寫作文需要結合日常生活,提高學生聽、説、讀的能力,激發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多注重身邊發生的小事,引導學生感悟小事中包含的思想,並將身邊發生的事情講給同學聽,通過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對事情進行評價,這樣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學生逐漸願意接受語文知識,將知識活學活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教師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通過教師的培養與發現,可以將學生的長處最大化。

三、讓語文教學貼近生活

語文知識源於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寫作題材處處在我們身邊,有心人就會發覺,從生活中的小問題,懂得大道理。貼近生活的故事,更適合小學生的寫作,這些事情真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給學生的感觸也會更多,寫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每次班會、運動會、聯歡會之後,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平時每週寫一篇日記,長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學生還可以將身邊發生的新聞進行描述,再加上自己的見解寫成作文,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量,不僅僅是通過考試,考試的分數只是一次驗收。

總之,培養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將身邊的點點滴滴記錄,最終每一名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採用正確的引導方式,一篇包含學生真實感受的作文,是教師教學成果的最好驗收。

小學反思作文 篇9

本週我上了一節作文課,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圖文結合自畫像的訓練。本次習作的要求是初步感知圖文結合介紹自己的方法,領會介紹人物的基本要領:抓住人物的整體形象、長相、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寫並配上自己創作的自畫像。由於學生剛學習寫作,能力較低,一般表現在語感不強,語病較多,思維陷於混亂,不會組織語言。因此,本次習作以發展語言能力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為重點。

首先,我在課前讓學生回家照着鏡子自己畫自畫像,並告訴學生第二天會讓同學們猜猜是誰,請同學們抓住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畫,這樣,大家才能猜出是誰。

第二天,我上課時就把學生的自畫像在屏幕中展出,讓學生猜,學生興趣很濃,學習積極性很高。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我通過創設這一教學情境,誘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着,我以親切的語氣給同學們介紹新朋友——杜小虎,學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來。然後引導學生看圖,感知杜小虎同學的外貌形象。然後帶領學生從介紹人物的角度研讀例文,明瞭例文是由圖入手,從整體形象、外貌、性格、興趣等方面按順序介紹自己的。最後將圖文結合起來結合起來把握,讓學生了解到圖的描繪與文的描述緊密融為一體,兩者完美統一。

下面我就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要求他們先在小組內進行自我介紹,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提醒、補充。小組將説的比較好的同學推薦到班級交流,相互評議,共同提高。這個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參與意識,在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老一輩語文教育家早就説過,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具體地説,“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於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於事理的真際,切乎生活的實説;假若有所感興,這當是不傾吐不舒快的,則必須本於內心的鬱積,發乎情性的自然。這種要求可以稱為‘求誠’”。作文“最重要的原則”是“有話必説,無話不説,説須心口如一,不能説謊”。因此,在作文中説真話,抒真情,是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練。

最後,我讓學生寫《我的自畫像》。你覺得寫哪些內容,能讓別人記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你喜歡寫哪些內容,就可以寫下來。我覺得必須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觀感受。減少了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才能有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放膽去寫,就像初學走路的嬰幼兒,首先是讓他有邁開步於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氣,這時候什麼走路的規矩和技巧對他來説都毫無用處—因此,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説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祕感,讓學生處於一種放鬆的心態,這就是人們常説的“我手寫我口”。

還有一點就是在設計板書時,我讓學生從“整體形象、長相、性格、興趣愛好”這些方面來表現人物的特點,這對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太過簡略,學生不易從板書瞭解寫作方法,這樣的板書對學生的寫作指導幫助不大,應該將板書再細化一些。

以上是我在剛剛教學完作文課後的一些反思,可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努力地去修正。

小學反思作文 篇10

當清脆的讀書聲響徹校園時,一天的學校生活開始了,少兒天真活潑的氣氛充滿了整個校園。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擺在貧困山區小學教師面前的是作文這道難題。由於山區學生所見有限,經濟基礎薄弱,他們在學習中只有學期初發的那幾本教科書,只有在上課時才利用上它,放學後收在乾癟的書包裏。回家後,小朋友成了父母的小幫手,沒有機會讀課外書,一提起寫作文就頭疼。

素質教育發展到現在,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動腦去思考,動手去操作。到了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作文,這時期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教師引導得好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學生則易產生厭倦作文的心理,鑑於以上情況,根據自己在十多年教學中的一點經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抓學生字詞的積累。從現在的教材看,一年級起就開始了大量的識字教學,教師應特別注意拼音的教學,使學生正確認讀拼音,區別出聲母、韻母,然後掌握好拼讀方法,從而把每天學習的字加以記憶,日積月累,儲存了豐富的字詞之後,接下來便進行説話訓練。能夠説一句完整通順的話,為作文打下基礎。

自己看的圖畫或生活中遇見的事情記下來從小學二年級起,可讓學生加強説話訓練,把説話內容用一段通順的語言寫下來。同時,根據圖畫內容,練習看圖寫話,能談多少談多少,充分發揮學生的動腦與動手能力。再把每天所學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加以記憶,靈活掌握,在寫話的過程中會用恰當的詞語和好的句子,這樣,看圖寫話就有血有肉了。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加強日記練習。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故事情節,找出文章中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人物的形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等環節。利用日記把當天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一件事記下來。如果能用日記把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自己的情感在日記中得到展現,天天積累,作文時就有話可説了,寫作的興趣也會與日俱增,學生難道還怕作文嗎?

綜上所説,如果教師引導有方,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起步作文就順理成章了。反之,我們的作文教學將無從着手。故此,正確引導學生,抓好起步作文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