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精選】反思的作文彙總7篇

欄目: 反思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反思的作文彙總7篇

反思的作文 篇1

反思並不是為了“反思”而是為了更好的明天。蘇格拉底言“無經審視的生活是毫無價值的。”所以反思對生活很重要。錯在人為,那麼改也在人為。就像聞一多所説“不怕承認自身的‘弱’,愈知道自身的弱在哪裏,愈好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來盡力加強它。”人要學會知錯就改,在反思後知道自己所要改正的,就要去完善它。只有反思才能使走入或正向歧途走的人回來。反思重要,改正更重要,無謂的盲目只會使人越陷越深,最後連自己怎麼失敗的,為何失敗的都不知道。還是舉學習,如果我們只是反思到自己錯在哪裏,卻不改正,那就和什麼也沒有思考有什麼兩樣。所以只有知錯並且改的反思才有意義。

反思的作文 篇2

一次在指導學生根據一副漫畫《啄木鳥與伐木人》進行習作時,根據這類學生以往説不生動,講不具體的問題,我打破了説圖意——談想像——編故事這種只運用單方面智能的教學形式, 變單一智能為多元智能,讓學生通過説——演——編——改的方式來構思故事:

首先——説。師:請你根據圖上畫的人物、物件、環境特點等基本要素,理解圖畫的大致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合作討論,説出故事大致內容、脈絡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後,指名獨立彙報。

學生甲:這幅圖是一幅諷刺亂砍伐樹木現象的漫畫。圖上畫了一個點着煙的男人在揮着斧頭用力地砍伐樹木,而一隻啄木鳥則對這男人的頭啄“害蟲”,邊啄邊説:“這段木頭裏一定有蟲……”

學生乙:這幅圖描繪了在森林裏,一個伐木人正在不停地砍伐一棵枝葉茂密、生機勃勃的大樹,也許是他的這種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公憤,畫家故意把這個人的頭部畫成了木頭的樣子,連啄木鳥也飛來對着他的“木頭腦袋”狠狠地啄起來,還邊啄邊唸叨:“這段木頭一定有蟲……”

至此,學生在憑單一的視覺接觸這幅圖畫之後,所能講出的就只是一些大體的、籠統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把這個故事豐富完整地表現出來,我藉助了多元智能理論多種智能協調發揮,互相促進的理念,引導學生通過發揮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來幫助其更高效地完成漫畫故事的表述。

第二步——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排演,通過有形有聲的表演再現出故事中人物説了什麼,做了什麼,即人物的對話、動作,豐富了故事內容。第三步——編。當學生面向全班演出故事時,我根據學生容易漏掉的內容,提醒學生對故事進行再創造,把自己的想像演出來,如當時的天氣是怎樣的?砍樹人的心態是怎樣的?他詭計得逞後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啄木鳥説這句話時動作的力度怎樣?心情怎樣?等等。甚至提示學生,再修改時也可以邊演邊改。本來在説故事時只能説出寥寥幾句的學生,卻通過這動起來演的過程,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人物的對話、動作、心理變化等細節一一生動地表現出來,因此接下來這些學生動筆寫出的習作,也做到了內容充實、語句生動,把故事的精彩之處表現了出來。

案例效果與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大多數人具有完整的智能組合,但每一個人在智能的強項和弱項卻上存在有較大差異。多元理論的創建者加德納教授指出,多元智能既可以是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豐富,又可以是與教學手段的多角度開發,對任何知識的充分理解都不能要求每個人侷限於單一的認知模式或表現手法上。本課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氛圍,採用自主想象、情景表演、合作修改的多元化學習方式,結合調動了學生的語言智能、視覺—空間智能和身體運動智能;以小組展示研究成果,帶領全班分小組討論為主,教師只作適當的串聯點撥,調動了語言智能、邏輯智能和人際關係智能。

在這次習作教學中,我依據多元智能訓練的思路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把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的任務的引領與驅動下,扮演不同角色,發展自我智能強項,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既為每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也為個人參與團隊的、合作的、互動的學習創造了條件。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又在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同的智能訓練方式、不同的探究途徑、不同的實踐成果的“交互”的“多元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對話、合作與借鑑,學會協同發現、分享成果、欣賞他人的'創造,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種不拘一格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智能組合傾向與興趣愛好選擇命題與角度,參與課程的學習,有助於把教師所教的內容與學生想學的內容聯繫起來,真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為多元智能而教”和“用多元智能來教”的思路嘗試。

反思的作文 篇3

五年級第五單元的作文訓練是縮寫,運用縮寫這一讀寫結合的形式,既可以練習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習作指導課講完以後,我靜下心來反思:這節課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不足點在哪?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是否學會了縮寫?

一、 分層訓練,循序漸進

縮寫文章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交給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縮寫,,縮寫的方法與步驟是什麼。在弄清這兩點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文段中提煉主要,抓重點、學概括。這樣無形中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縮寫能力。

二、進行縮寫練習

我組織全體學生在一塊討論《景陽岡》的原文,理清文章的條理,每一部分保留哪些內容,學生也都討論出結果。然後讓學生開始動手縮寫。

三、自主合作、有效探究

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先自主縮寫,覺得有難度的同學可以商量交流合作完成,實在不能解決的,拿出來全班討論。所以在整節課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的淋漓盡致。

反思的作文 篇4

轉眼間,一個大周又過去了,這一大周我收穫了不少,也反思到了不少。

在數學上,以前我不會小數點,買東西的時候,別人經常因為我不認識小數點,而多要我的錢。學了小數點以後,我以後不可能再虧賬了,而且四則運算我以前不太熟,現在又學了學,能在報紙上找出來許許多多的錯誤呢!可是,我經常因為瞎答而受到批評,往後可不能這樣了。

語文上,我以前不會的生字,現在也都學會了,大大減少了錯誤的數量,我以前的粗心,現在也減少了許多,我的分數也多了。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成績下降,下一大周我得努力了,爭取考到九十五分以上。

在體育上,我以前不知道怎樣放風箏才高,就一直跑一直跑,風箏就總是飛不起來。現在我才知道,放風箏的時候,不能跑,只能走,在沒有風的情況下,就能跑兩步。風箏越往下降,就越要放線,放一點線,猛停一下,一直這樣的話,就能保證風箏飛的高了。

這一大周我的收穫與反思可真是不少啊!

反思的作文 篇5

上週五要去鄭州辦事,去的前一天,兒子聽説我要去,沒有一點失望,反而非常高興的説:“耶,太高興了,媽媽終於不在家了,自由了,我不用寫作業了”,一聽這樣,我趕緊説:“那怎麼行,我得給你列一個計劃表”,然後,坐下來,把週五到週日的學習計劃列出,告訴他要由爸爸監督執行。

走的第一天下午,兒子就打電話來,“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啊,想你了”,本想第二天就回,想想他們父子倆好像終於解放了的樣子,乾脆又呆了一天。回家後兒子拿來日記本每天寫的兩句話讓我看,還説“媽媽,你看了我的日記是不是很傷心啊”,仔細的讀了兒子的日記,週四:“媽媽要去鄭州了”週五“今天媽媽終於去鄭州了,我很高興”週日“今天媽媽回來了,我一點也不高興,我又被媽媽批評了……”(平時對他寫日記內容從不干涉,只是糾正一下寫錯的字或是不通順的句子,因此寫的也比較隨意)。

看了兒子的日記,不禁反思自己,為了讓他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不是平時對他太過嚴厲,造成雙方思想都處在緊張狀態,反而不太利於他的成長,孩子終歸是孩子,不能寵溺,也不能太嚴厲,還是要改變方法,不能總是教條的講道理,讓孩子領悟學習的快樂,循序漸進。

反思的作文 篇6

花了兩節課時間和學生一起探討了“作文的文體”這個話題,時間的安排還是不夠的。我這兩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作文的文體不是習慣認為的只有四種,文體是文章的形式,凡印有文字可以傳播的表達形式,都可以被採用來進行創造。通過引導,使得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是有很多疑惑的。特別是講到寫作文雖然“文體不限”,但是也要“符合文體要求”,很多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對四大文體比較,他們才開始有所領悟。在講“符合生活情理和邏輯”這個要求上,他們剛開始多半是滿頭霧水,究其原因是很多學生平時寫作文是無病呻吟式的編造,文章當為“緣事而發”的道理學生沒能深入體會。結合文體要求來講解寫作文不僅要內容真實,而且形式也要真實。不管學生是採用“創新”的或者“另類”的文體,還是傳統的文體,都不應該脱離生活實際。

當然,要學生很快把握文體的知識,很好地用在寫作上,那是不可能的。應該在熟悉“符合文體要求”下進行寫作。在“文體自選”的情況下,學生還是應該老老實實地首選最基礎、最基本的文體,而且一定要有文體意識,寫記敍文就要像記敍文,寫議論文就要像議論文。“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輕易嘗試所謂“創新”的、“另類”的文體,特別不要玩那種沒有實質內容的遊戲文字。

反思的作文 篇7

高中語文必修表達交流板塊中,“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一篇作文教學留給我無盡的思考。

眾所周知:親情是説不完的話題。但在這次作文教學中,面臨被嬌生慣養的諸多獨生子女,他們可能會對日常生活中的親情毫不在意,甚或不以為然,毫無感悟。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親情,感悟親情,並用筆生動描寫親情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課的作文教學利用了多媒體,想以此來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插上思想的翅膀,調動學生平日的生活積累,讓學生儘快進入課堂話題中來。

教學設計時,考慮了這些因素,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喚醒和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其達到情不自禁、躍躍欲試的寫作狀態。

並本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原則,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實例,並插有幾首歌曲,如《遊子吟》和電影《少年犯》主題曲,一方面增強了作文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另一方面這些經過精心選擇的圖片,實例,歌曲能讓學生受到心靈的洗禮,打心眼裏體會到親情在自己生活中的的存在。教學環節中設計的親情細節的訴説發自於學生的內心,容易讓學生對親情的感受產生共鳴,這樣就能引領學生走入這次作文教學的深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中學生卻感受不到親情。這時就要適時指出:學生如果對親情都熟視無睹,那麼他們在精神上是不會成人的。因此,教會學生將感受到的親情淋漓盡致地加以傳達,實現的是學生自身與自我精神的碰撞,與社會的對話;它是對其靈魂的燭照與洗禮,——當學生讓親情在筆底温暖地流瀉時,他托起的何嘗不是一個生花的世界!通過心靈的深切反思,學生平時生活中的那些感悟就會入情入理,如文入段。

其次,這次作文教學安排了很多的學生活動,如:對親情圖片的討論,分析;對親情詩文的欣賞感悟;對與親情有密切聯繫的動情的歌曲欣賞。這樣安排好處有三: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2激活了學生的思維;3豐富了作文教學的素材。這樣組織教學,真正讓學生認識到:作文不是瞎編,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平時留心生活,關注生活就是積累了作文的材料。

當然,這次教學設計在教學中還有一些不足:那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談得親情細節包括作文片段練習都是凡而不深,廣而不透。可能這是家庭和社會忽視的重要問題。親情和感恩教育的缺失,讓學生面對有話可説的作文反而覺得無言來對。所以,面對“親情”這一情感濃度極高的話題作文,過多的講解寫作方法勢必會事倍功半。每個人心中都有着很多很多的親情印痕,平時生活中的那麼多點滴,片段經歷,不能只留在心中,要喚醒記憶深處的親情,雖然親情是世界上最真誠、最温暖、最珍貴的情感,它伴隨着我們的生命歷程,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像陽光一樣照耀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尤其是住宿生,背井離家,面對生活的困難,學業的壓力,父母的噓寒問暖在夜深人靜之時,會更令他們倍感温馨、念念不忘。學生的週記中也多次寫到父母接送他們的情景,而他們一想到自己考試的失敗,就更加愧疚不已,甚至都有放棄學業,為父母分憂的想法。但是也正是那份親情使年輕的心能夠風雨兼程!可以説沒有親人的關愛,沒有親情的温暖,生命是多麼荒涼!因此抓住作文契機,讓學生盡情書寫親情,更能湧現出情真意切的美文。表現親情時,學生最容易忽視的是生活中的細節,認為家庭活動太平常,以致不能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

因此,我確定以“指導學生從細節中感受親情、通過細節描寫表現親情”作為此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更便於組織教學,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教學也讓親情教育感恩教育充盈在教學之中,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關懷,也就把語文教學徹底從工具性轉變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功能,彰顯了語文教學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