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中考素材

中考作文素材:誠信的意義

欄目: 中考素材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導語:什麼是誠信,誠信的意義又是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考作文素材:誠信的意義,歡迎大家閲讀!

 

中考作文素材:誠信的意義

何為誠信?《説文解字》是這樣解釋的:“誠,信也”,“信,誠也”。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誠信一詞起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對誠與信已有共識,到了唐朝則倍加推崇。誠信一詞,至少可追溯到唐。《貞觀政要·誠信》卷五曾記載,魏徵主張,君必須以誠信待臣,“誠信立則無二心”,“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據《魏徵傳》記載,魏徵與唐太宗有一段精彩的對白。太宗即位,宰相封德彝提議:“中男雖年未十八,其軀幹壯大者”亦可點兵。政令既出,魏徵以為不可。唐太宗怒責:“中男壯大者,……取之何害!”魏徵回答説:“陛下曾説:‘我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今即位未幾,失信者數矣!”“……,租調不免,又要點兵,這是以誠信待天下嗎?” 唐太宗聽後高興地説,我原以為你固執,不通達政事。今天聽你議論,真是精闢透徹,我的錯誤確是不小。他不但接受了魏徵的意見,還獎給他一個金甕。

誠信,既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中華民族素以誠信立足於天下,正如周恩來總理常説的,“言必信,行必果。互信共贏”已成為當今世界和諧共處發展的準則。我們應該為之而努力,以期實現和諧世界“天下大同”的美好願景。

“誠信”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於社會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社會生活中,誠信不僅具有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和評價功能,而且具有約束功能、規範功能和調節功能。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單位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誠信是立身之本

誠信是個人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和品格。一個人如果沒有誠信的品德和素質,不僅難以形成內在統一的完備的自我,而且很難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取得成功。“誠”不僅是德、善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信”是一個人形象和聲譽的標誌,也是人所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道德品質。孔子説:“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於中而必信於外。一個人心有誠意,口則必有信語;心有誠意口有信語而身則必有誠信之行為。誠信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保障,也是個人修德達善的內在要求。缺失誠信,就會使自我陷入非常難堪的境地,個人也難於對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斷和評價。同時,缺失誠信,不僅自己欺騙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騙別人,這種自欺欺人既毀壞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壞了人際關係。因此,誠信是個人立身之本,處世之寶。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步,不説謊話、講信用的人,才有資格挺起胸脯光明磊落地作人。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説:“我不過是跟孩子鬧着玩的。”曾子説:“和孩子是不可説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説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一個沒有誠信的人,如果是經商,就會坑蒙拐騙,用假冒偽劣欺騙大眾;如果是公務員,就會貪贓枉法,濫用職權為自己謀利益;如果是政客,就會欺世盜名,用謊言欺騙大眾,騙取信任,竊取政權。所以,一個沒有誠信的人,永遠是無法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更談不上什麼一個偉大的人了。

誠信是立業之本

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原則和規範,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良性互動關係的道德槓桿。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規範。誠實守信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必須而且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單位的活動都是人的活動,為了發展就不能不講求誠信。因為發展既藴涵着組織本身實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強與提升,又藴涵着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外部以及組織內部各要素之間關係的優化與完善。無論是組織本身實力和生存能力的增強與提升,還是組織內外關係的優化與完善,本質上都需要誠信並且離不開誠信。誠信不僅產生效益和物化的社會財富,而且產生和諧和精神化的社會財富。

例如在中西部一些地區,各類優惠政策往往作為招商引資的蛋糕,但由於政策過於優惠卻無法兑現的案例比比皆是。2009年,一名為河北某市引進十多億元投資項目的人士,因地方政府未能兑現上千萬元招商獎勵將當地政府告上法庭。從2009年到2012年間,建築商楊永先後在安徽蕭縣承接了5個市政基建項目,政府不僅沒按合同撥付進度款,完工驗收後仍拖欠工程款數千萬元。這些失信行為讓誠信大打折扣

在市場經濟社會,“顧客就是上帝”,市場是鐵面無私的審判官。企業如果背叛上帝,不誠實經營,一味走歪門斜道,其結果必然是被市場所淘汰。誠信是塑造企業形象和贏得企業信譽的基石,是競爭中克敵制勝的重要砝碼,是現代企業的命根子。業無信不興。誠信是事業的靈魂,誠信是市場繁榮的基石。遠在古代和中世紀,是誠信使歐洲各城市之間的遠程貿易成為可能,並催生了歐洲的繁榮和強大;而歃血為盟、易子而質以保證信用的無奈之舉,正是對真誠守信品質的渴求與呼喚啊!可如今的食品行業,“智慧無窮”的商家充分發揮“克隆技術”,炮製出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奇怪食物。他們見利益舍大義,喪盡天良。“三鹿”等曾經的名企,因喪失誠信而失去了市場,甚至破產。“信用是現代社會一種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海爾集團就是因“信”興企興業的典範。當海爾集團發現冰箱質量不合格,便當眾砸毀,損失在所不惜。誠信,成為海爾真正的金質名片;誠信,成為海爾走向世界的通行證;誠信,造就今天的海爾國際品牌。史玉柱先生認為:小勝靠智,大勝靠德。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誠信是立國之本

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屬於人民。中國古代政治倫理強調“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認為國家的領導者應當以誠心誠意的態度和方法去取信於民,進而達到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太平清明。唐代魏徵在給太宗皇帝的上疏中寫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貞觀政要·論君道第一》)治國之道,在於貴德崇義,而德義的主要內容則是誠信。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指出:“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致於敗。”

這些言論説明誠信是領導者治理國家的基本準則,誠信構成國德,支配國運,沒有誠信的國德就不能擁有長久而向上的國運。在現代社會,民主政治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更要求把誠信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公權意味着權力歸人民所有,本質上是為人民服務的,權力的合法性來自人民的信任。失去人民的信任便失去了權力合法性的依據。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麼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於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高度的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加強誠信教育必須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入手,從日常生活抓起;加強誠信建設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我們必須在誠信建設中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強化依法行政的意識,做到實事求是,誠實守信,乾淨幹事,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為廣大人民羣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