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時事論據

當下熱點話題論據素材評論

欄目: 時事論據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導語:寫作文的時候可以運用當下的熱點話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歡迎閲讀與借鑑,謝謝!

論創新

1.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撿起身邊的石塊擲向野獸,這個舉動就是創新。後來,又有人第一個把石塊打磨得非常鋒利,這樣更能致野獸於死地,這就開始製造工具,更是創新。人類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層出不窮的創新,才得以生存、發展,從而成為萬物之靈,成為地球的主人。

2.動物依靠本能活動,永遠無法改變自身的命運;而人類依靠創新活動,能夠不斷髮展,不斷進步。創新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所在。

3.今天,成功者不是繼承型的人,而是創新型的人。繼承性學習是以積累知識為主要特徵,而創造性學習,則是把學習知識與創新知識結合起來,不只是學到知識,還能推動創造。

4.創新學習,也是毛澤東在學習總方略上的大變革。毛澤東常對同學們説:古人的話、老師的話和一切名流學者的話,不一定都對。他自己堅持做到“不能讓自己的脖子上長別人的腦袋。”他在書上空白處寫滿了批語,有的批“此論頗精”、“言之成理”;有的則劃槓打叉,批上“不通”、“荒謬”或“陋儒之説也”。

5.毛澤東説:“出二十個題,學生能答出十題,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創見,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題都答了,也對,但是平平淡淡,沒有創見的,給五十分、六十分。”如今的考試評估標準卻與毛澤東主張的標準正好相反,死守“標準答案”、“唯一答案”,學生答題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果與標準答案稍有不符,只能自認倒黴。

6.常言道,人言可畏,吐沫也能淹死人。可是,有創新精神的人,卻是能夠在吐沫中暢遊的人!

7.陳雲説:“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我們還可以再加上一個“只唯試”。“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只唯試”這12個字,應當成為我們培養創新精神的座右銘。

8.真理在最初發現時常常是與傳統水火不容的。文明在於創新,而創新往往就是離經叛道的代名詞。思想上的創新,尤其如此。

9.舉國上下一致呼喚創新。但是,當思想被死死禁錮在某一個既定的、允許的、不可逾越、不可突破的範圍內,還有創新嗎?

10.言人心之應言而未言,言人心之應言而不會言,言人心之應言而不敢言。

11.今天,“舊式愚民的數量依然龐大,新‘愚民’的羣落卻已初具規模。”舊式愚民,是那些不讀書不識字的文盲,而新愚民就是那些盲從權威、迷信專家胡話的人。

12.一個有獨到眼光、獨立頭腦的人,一個不隨大流、不人云亦云的人、一個敢於批判、敢於説“不”的人、一個大膽創新、超前思維的人,是最受機遇女神的親睞、最受上帝親睞的人。

13.獨智,就是腦袋不要長在別人的肩膀上,要有自己的頭腦;獨行,就是要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的風骨。獨智加獨行,方能產生獨創。

14.很多時候,超越和創新就在最後的堅持中產生的。自己要給自己加壓、鼓勁,一定要多想、多想、再多想,要逼着自己想出多個方案來。一開始只能想一個,就讓自己想兩個、想五個。

15.模仿與創造不是對立的。模仿是創造的開始,是創造的階梯,是創造的捷徑,是創造最快最好的法門。被稱之為知識經濟的創新代表的比爾?蓋茨,他正是通過模仿鑄造了微軟帝國。

16.人才勝於庸才,天才勝於人才。人才進行工作,天才進行創作。衡量天才的標準不是其它任何東西,而是創新。

17.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掌握三本“教育護照”。第一本是文化的,第二本是技術的。傳統的人只要掌握這兩本“護照”就能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在現代社會,只掌握這兩本護照已經不夠了,還要掌握第三本“護照”:“創業護照”。

18.最大的創新是創業。失業問題,是中國面臨的最大難題。解決這個難題的根本之道就是“造飯碗”!創業者就是“造飯碗”的人。勇於做自用之才,自我創業,自己為自己造飯碗,同時又為他人造飯碗。這是振興中華、報效祖國的需要!

19.如今,國家分為“頭腦國家”與“軀幹國家”。“軀幹國家”只能淪為“頭腦國家”的附庸,而“頭腦國家”所倚仗的正是一套運作良好的國家創新系統,所憑藉的正是極其強大的國家創新能力。

論文

1.人正,世界正。心正,人自正。要正人心,必正文化。

2.變革人的行為,關鍵在於變革觀念;變革觀念,關鍵在於變革文化。

3.人=動物性+文化性,人是動物性與文化性的複合體。未來的贏家,屬於擁有“高新文化”的人。

4.今天,我們擁有信息但沒有文化;我們擁有知識但沒有理想;我們擁有技術但沒有目標。我們依然不安,因為世界科技發展太快;我們依然焦慮,因為擔心我們的觀念更新太慢;我們依然躁動,因為展現在人類面前的機遇實在太多;我們依然思考,因為我們深信命運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因為我們渴望誕生美好的新人類,渴望擁有美好的新世界。

5.我們需要這樣的先進人類文化——既整合了科學文化與宗教文化的精髓,又整合了當代文化與古代文化的精髓,又整合了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精髓。以“唯人文化”、“生命文化”、“生態文化”、“和合文化”、“共利文化”、“大成文化”所構成的新文化,正是這樣的文化。

6.唯人文化——人就是上帝!能人就是上帝!——當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一個國家有了這樣的觀念,那麼,對待一切問題,處理一切事情,就會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

論人性

1.好生惡死、趨樂避苦、貴智賤愚、親善仇惡、愛美厭醜,都是最根本的人性,是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屬於中國人,也屬於美國人,屬於東方人,也屬於西方人,屬於過去,也屬於今天,更屬於未來。

2.好生惡死是最根本的人性。人的最大痛苦莫過於死亡迫近,在死亡的門檻前,都不希望那扇門為他開啟。千歲萬歲之聲,喊出的都是人類共同心願:長生。古時候的人無比希慕長生——為求長生而願捨棄一切功名、地位、財物。人類最本質的需求在此時展現無遺。今天,美國的健康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已經從12%增長到18%,等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美國全部作為健康費用了。

3.動物的最高本能就是求生本能,而人追求快樂的本性高於求生的本性。人一旦失去快樂,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就會感到生不如死。只有快樂的生活,才能體現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天生趨樂避苦,乃是人之本性。

4.貴智賤愚也是根本人性。人類熱愛智慧,有時候追求智慧的衝動比追求快樂的衝動還要強烈,對於有智慧的人有着抑制不住的敬仰、讚美和崇拜。我們對智多星諸葛亮、民間傳説裏的阿凡提的喜愛,實際上是對他們的智慧的頂禮膜拜。

5.人的本性是喜歡和希望他人善良的。出於人的自利性,也希望他人善良,這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所以人的本性乃是親善仇惡的。古時候中國人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恐智不達,惟恐德不修。在今天社會轉型期,人們失落了善良和誠信。根據稀缺原則,越是稀缺越是珍貴,善良和誠信已成為我們市場經濟中最為稀缺的資源。

6.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力量,人人傾倒,英雄豪傑,概莫能外。“愛江山更愛美人”,説的就是對美的渴望大到對權力的渴望。愛美是人性的根本需求,也是永恆需求。

7.洞悉人性,尊重人性,利用人性,以人性為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奧祕。從人的需求層面看,人性有“好生、好樂、好智、好善、好美”的特性;從人的關係層面透視,根本的人性是自利性與道義性。

8.自利性是人的第一本性。自利不同於自私。如果自利性無節制地膨脹,才會導致自私。人一生下來,不用教、不必學就會自利。當然,人又有道義性。人有善根,有親善仇惡之心。從根本上説,親善仇惡也源自人的自利性。

9.小孩子生下來曉得自己拿東西就吃,這是自利性;後來懂得把食物分給小夥伴吃,讓小夥伴先吃自己後吃,這樣的道義性是後天教化出來的。可見,人性首要的是自利性,然後才是道義性。

10.人的道義性既源於人的自利性,又源於人的理性。他的理性,使他能夠認識到只有講道義,才能保證所有人的利益;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道義的約束,當每個人的自利極度膨脹到自私時,必然侵犯他人的利益,最終使任何人的“自利”都得不到保障。

11.對於人性的認識,既不拔高,也不貶低,而應實事求是,正確待之。中國曾在經濟建設上栽了大跟頭,就是與人性相背造成的`。“狠鬥私字一閃念”,不承認人的自利性,連私人做飯的權利也剝奪了,連個人的鍋、灶都沒收得乾乾淨淨,表面看來搞集體主義聯合起來力量大,而實際上卻造成了餓殍遍野、全國饑荒!後來,經濟改革的奇蹟,從根本上説也是因為認清了人性,尊重了人性,承認了人的自利性。一下子中國就多長出了糧食,經濟上從深淵走向了輝煌。違反人的自利性與尊重人的自利性,帶來如此天淵之別的差異。

論智慧

12.以體力型的勞動力取勝、以技術力量取勝的時代都已接近尾聲,未來的競爭將步入以智慧力量取勝的新時代。孫子説“上兵伐謀”,管子説“必先爭謀”,孔子也説“好謀而成”。我國的《史記》高度評價謀的巨大威力:“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西方的《聖經》也高度評價謀的巨大價值:“黃金和白銀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證,但是比不過腹有良謀。”

13.在古代,可以“一策而轉危局,一語而退千軍,一計而平騷亂”,可以“計就驚天地,謀就泣鬼神”。在當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計謀就是效益,計策就是金錢,智慧就是財富。

13.時代變了,戰場也變了,但永恆不變的,是對智力的爭奪。

14.智慧,是無窮能量的源泉。無論是平定天下、治理國家,還是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勝的最大關鍵都在於智慧。

15.一個人來到天堂的叉路口,問天使:走哪條路好?天使反問他:你要到那兒去?只有你的目的地定了,才能定你走哪條路,怎麼走法。沒有目的地,就無所謂路,也無所謂路的好壞,走法的好壞。這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16.“在學校裏成功,需要某一型的人,在成年人世界裏成功,又需要另一型的人。”這兩種類型的人,其實就是兩種不同智能類型的人。在學校裏成功,需要的是“知識型智能”,而在成年人世界裏成功,則需要“計謀型智能”。

17.優化思維,要學會既見正面,又見背面的“兩面神思維”,既能正思、反思,又能合思的“太極思維”,既作系統分析,又作綜合集成的系統思維;要進行橫向思維訓練、縱向思維訓練、立體思維訓練、網絡思維訓練、全息思維訓練、跳躍思維訓練、變易思維訓練等;要培養高超的辯證思維能力、系統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直覺思維能力、靈感思維能力,使人思維不僅正確、全面、深刻,而且達到能出大智、巧智的思維高境界。

18.策劃大師都是愛思、敢思、多思、善思、靈思的人,我們開發智能也應從“五思”入手,大力培養“五思”素質。

19.凡是那些對信息有着獨到的眼光的人,在這份“眼光”的背後,必然靠着獨到的思維能力——分析力、鑑別力、判斷力等做支撐。思維能力是點“信息”成金的手指頭。沒有這個手指頭,再多的信息也是一堆毫無價值的頑石。

20.人的智力與體力不同,體力靠買賣、奴役和控制就行了,而人的智力只有靠鼓勵、激勵。

21.一輛馬車製作得再完美,也跑不過一輛簡陋的火車。

22.假如我們利用一切力量,進行“三優”——科技優生、科技優體、科技優教,使人人開發出超人的智力、智能,同時,把計算機網絡變成智能網絡,使人類智慧聯結集合起來;並且,大搞AI(人工智能),大搞IA(IntelligenceAmplification,智能放大),大搞人機合一系統和全球智能集成總系統,使無數的超人的智能、無數的神奇機器的智能、無數的人機複合智能、無數的專家系統智能、網絡集成智能的相互作用,產生連鎖聚變效應,形成智能爆炸,就一定會帶來智能革命!

論成功

23.成功取決於意向、認知與實行三者的整合。從潛能角度可把成功公式簡要地表述為:成功=心能×智能×實能。

24.世界上任何物質運動都具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受其客觀規律的支配。是否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是決定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成敗的關鍵。孫臏有一句名言:“知道,勝。”“不知道,不勝”。這裏的“道”,就是客觀規律。尊重它、利用它,規律就會成為武器,使你如虎添翼,馬到成功;反之,輕視它,違反它,規律就會變成對手,使你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

25.人們常説,“時勢造英雄”。這話既對,又不對。無數人經歷着同樣的時勢,為何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是英雄有人是狗熊?

26.當我們走近一顆顆英雄的心靈,當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時,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的真諦就會被我們發現:就外因而言,是時勢造英雄;就內因而言,則是雄心造英雄。

27.成功始自觀念上的超越;觀念的高下總是在無形中決定着成功的高低大小。

28.大成精神就是取法乎上的精神,就是力爭上游的精神,就是不斷進取的精神,就是持續發展的精神。大成意識就是一流意識,就是傑出意識,就是圓滿意識,就是完美意識。我們應當大力弘揚大成精神,大力培養大成意識。

29.個人應當追求大成。企業應當追求大成。國家應當追求大成。

30.在這個世界,只要具備“三個足夠”——足夠的智力、足夠的投入、足夠的時間,一切絕不可能的事情都可以變為現實。

31.“對於一艘盲目航行的船來説,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對於一個沒有志向的人來説,任何機遇都不是機遇。

32.成功需要具備“十大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謀劃能力、交際能力、説服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

33.“千招會不如一招絕。”任何人,貢獻給社會的都是他的專長方面。往往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建築在最特長的一點上,即建築在“一招絕”上。

34.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人一起散步,忽然其中一人首先發現前面躺着一枚閃閃發光的金幣,眼神頓時凝固了!其中另一人大叫:“金幣!”話音未落,第三個人已經俯身把金幣撿到自己手裏。可見,在機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

35.“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一計不能行,全都等於零。要“敏行”——立即行動,雷厲風行,“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要“穩行”——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不浮躁,不冒進。同時,還應勇行、勤行、力行、嚴行,培養全方位的行動素質。

36.人的智能不是一種,不光是IQ,而是至少有7種,細分有20多種。每個正常人都擁有這些智能,但優劣各異。人人既有自己的劣勢智能,又有自己的優勢智能,也就是説人人既是庸才,人人又是天才。

37.“大器早成”與“大器晚成”是兩種目標模式。一種可稱為“速決戰”,一種則是“持久戰”。“大器晚成”與“大器早成”都可實現成才的優化,只是優化的程度不同。每一個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對兩者加以選擇。不管“早成”還是“晚成”,最重要的是要“成大器”!

38.大成者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通過對古今中外無數大成者的研究,總結出大成者的五種基本類型:全面發展型;傑出特長型;專一持久型;開拓創新型;機遇素質型。

39.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何在?就在於人的兩大本質特性——創造性與社會性。一個人的創造性越強,越能夠無限制無止境地發展。“創造猶如原子裂變一樣,只需一點點就會帶來無以計數的商業效益。”(比爾?蓋茨)一個人的社會性越強,社會關係越好,越能夠得到社會的支持和幫助,越能夠變個人有限的力量為社會無限的力量。

40.一個成功的領導人,必定是善於激勵下屬的人;一個成功的教師,必定是善於激勵學生的人;一個成功的家長,必定是善於激勵孩子的人;一個成功者,必定是善於自我激勵的人。

41.怎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對此問題,恩格斯早就指出:一要生存,二要享受,三要發展。生存、享受、發展,構成了總體的三個維度。生存之本在於體。享受之本在於樂。發展之本在於學。

42.只有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人才能成功,只有相信自己能大成的人才能大成。

論生命

43.世間的一切都圍繞着生命而展開,世間的一切都源於人的生命。林語堂説:“科學無非是對於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對於生命的崇敬心,文學是對於生命的歎賞,藝術是對於生命的欣賞……”如果對生命作哲學的思考,不難認識生命的三重絕對性:絕對根本性、絕對一次性、絕對寶貴性。

44.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為金錢絞盡腦汁,有的人為權力苦苦鑽營,有的人為地位揮淚流血……金錢、權力、地位與生命,到底孰重孰輕?生命一旦滅亡,附麗於生命的財富、權力、地位、榮譽、愛情等等,都將像水中的泡沫一樣轉瞬即逝。

45.“孔丘盜跖俱塵埃”。孔丘是最崇高的大聖人,盜跖則是最聞名的大盜。不管是大聖人還是大盜賊,都難逃一死,死後都一樣化為塵埃。因此,死亡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只有真正認識死,才能深刻理解生。讓我們每一個人深深銘記: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回!我們共同的最大敵人只有一個:死亡!

46.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人人都有“一個生命勝過一個太陽系”的觀念,會使每一個人都認為:珍愛生命才是最合人性、最合人道的。

47.教育最寶貴的是生命教育,科學最寶貴的是生命科學,文化最寶貴的是生命文化。

48.人命關天,生命無價,這是常識。最大的真理往往是最平凡的常識,最樸素的道理。許多人、許多民族、許多國家,往往因為這一真理最樸素、最平凡,而不知不覺地忽略它、輕視它。蒙田説:“在我們所具有的一切弱點中,最為粗魯的乃是輕視我們的生存。”49.對一個國家來説,最寶貴的東西,不是它儲備的大量黃金或外匯;更不是它的土地或資源,而是人民的健康,人民的生命!

50.個人的生命,是個人最根本的利益;人民的生命,是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無限珍愛生命,是絕對應當的。最珍愛生命是最大的善,最不珍愛生命則是最大的惡。

51.對生命的需求,超越時空,超越民族,超越階級,是人類最普遍的需求,是一切需求中最大的共性需求。君不見,無論凡聖賢愚貧富妍媸,皆歸腐骨;叱吒風雲不可一世之王侯將相,也難免如此。從古代帝王將相、朝廷大員到詩人墨客、販夫走卒,均對於長生不老、修道成仙的無比迷戀,足見人對生命的普遍強烈需求。

52.當有人問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一旦成為美國首富,還有什麼目標”時,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成為美國最高壽的人!”

52.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生命科學初露曙光,雖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經頻頻向人們展現出逐步實現長生不老的巨大可能性。

54.每個人都擁有生命,每個人都會擁有短暫的青春,而每個人的青春、生命終將被毫無選擇地收回——真是半點不由人——這就是人的最大的不自由。生命自由一旦失去,一切自由都會跟着失去。因此,人類在一項又一項自由獲得後,追求長生不老這樣的“元自由”,乃是追求人類最大、最徹底的自由解放!

55.人類將逐漸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失誤是忽視自己,忽視自己的生命。21世紀,將是人類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生命,力求真正最大自由——生命無限自由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