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抗日名將張靈甫的愛國故事

欄目: 名人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張靈甫,是當年風靡全國的戰爭大片《南征北戰》和《紅日》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長期以來,許多人只知道張靈甫及其74師(抗日戰爭期間稱74軍,國軍整編後稱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全殲,而對張靈甫在抗戰期間率部奮勇抗擊日軍的情況卻知之甚少。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抗日名將張靈甫的愛國故事,希望讀者喜歡。

抗日名將張靈甫的愛國故事

在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戰中,74軍曾有“抗日鐵軍”和“頭號王牌”的威名,而張靈甫一直跟隨74軍戰上海,守南京,保武漢,數戰長沙,揚威贛北,喋血鄂西,幾乎無役不與。無庸置疑,國共內戰之前的74軍是一支英雄的抗日部隊;否認這段歷史,對於那些在疆場上甘灑熱血、壯烈殉國的抗日英烈,顯然是不公平的。

張靈甫原名張鍾麟,又名宗靈,字靈甫。1903年8月20日出生在陝西長安東大鄉的一户農家,1923年在長安中學畢業後,回家鄉做了一段時間的小學教師,後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26年,張靈甫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自此開始了其二十年的戎馬生涯。

抗戰期間,張靈甫經歷硬仗、惡仗無數。他曾在給家中兄長的信中説:“此次抗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兇戰危,生死未卜,家人當我已死,絕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予妻守嫁,聽其自然。”字裏行間,流露出一名職業軍人為保家衞國赴湯蹈火、捨生忘死的凜然之氣。

1937年8月,上海淞滬保衞戰中,時任153旅305團團長的張靈甫勇猛果敢、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在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殺紅眼的張靈甫脱掉上身軍服,高聲喊道:“兄弟們,不怕死的跟我上,小鬼子也沒有兩條命!”他抱着機槍跳出戰壕,帶領一百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寇丟盔卸甲,抱頭鼠竄。此後,張靈甫又率領全團將士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寇八百多人。

1937年12月,張靈甫率部參加南京保衞戰,帶領305團阻擊日軍。在與日軍的殊死搏戰中,張靈甫左臂中彈,匆匆包紮後繼續投入戰鬥。部下勸他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説:“昔日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負傷後的張靈甫堅持不下火線,官兵們無不感奮力拼。305團終以團長負傷、連長傷亡五人、排長以下傷亡六百餘人的代價,拼死奪回了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當74軍51師師長王耀武要求他離隊就醫時,張靈甫“違抗”軍令,拒絕離開部隊。雨花台南面陣地被日軍突破後,張靈甫在敵兩面夾攻之下,依然堅守在陣地前沿,率部力戰不退。張靈甫肅立隊前,面向紫金山,對部下訓示道:“蓋有光榮戰死之決心,乃能作絕處逢生之奮鬥!”他率全團官兵挺槍舉拳,向中山陵方向同聲宣誓:“誓與日寇血戰到底!”此後,張靈甫率部轉戰上坊鎮和華嚴寺一帶,後因傷勢嚴重,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1938年10月的武漢會戰中,張靈甫奉王耀武之命,對盤踞在江西德安縣萬家嶺、張古山一帶的日寇進行圍殲。真正讓張靈甫威名遠揚的,正是這次德安反擊戰,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戰役和台兒莊戰役之後中國軍隊的`第三次抗日大捷(史稱“德安大捷”或“萬家嶺大捷”)。張靈甫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頭功。當時,日軍106師團佔領了張古山,在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大家都認為張古山山勢陡峭,工事堅固,易守難攻,要拿下絕非易事。而張靈甫卻提出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親率一支突擊隊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在夜幕中悄悄逼近張古山。日軍做夢也沒想到,中國軍隊會在這黑燈瞎火的晚上爬上鳥獸絕跡的張古山,當張靈甫的突擊隊“從天而降”的時候,許多日軍還在睡夢之中。在正面部隊的配合下,張靈甫率突擊隊浴血死戰,身中七塊彈片不下火線,堅持指揮戰鬥。經過五天五夜的鏖戰,最終取得了勝利。共殲滅日寇106師團等部六個聯隊,計一萬七千七百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