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欄目: 名人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94W

北京時間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發生7.8級地震,地震持續約23秒,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大地震共造成242419人死亡(含京津地區),164581人重傷,7218户家庭全家震亡,直接經濟損失達54億元。唐山大地震災情之嚴重,損失之巨大,世所罕見,被視為“20世紀全球十大災難之一”。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唐山周邊農村田地裏的水井都被流沙填滿。為了儘早幫農民恢復農業生產,各地組織了打井隊來到唐山進行打井作業。1976年8月下旬,盧金川和工友們作為石家莊抗震救災打井隊的成員,進入唐山灤南縣,四個月的時間裏為村民們打下了二十多口井。

抗震故事①

深情回憶

打井隊三班倒加速打井進程

當年23歲的盧金川是石家莊郊區水電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隊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後,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電管理站檢修機器。之後盧金川才知道,唐山周邊縣裏的農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滿,郊區水電管理站打井隊的工人們將組成石家莊抗震救災打井隊趕往唐山。因為唐山當地電力還未完全恢復,水電管理站讓廠家專門加工了幾台大馬力柴油機,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後,盧金川和石家莊郊區水電管理站的100餘名工友帶上7台鑽機出發了。到達天津蘆台時,盧金川才開始看到地震帶來的破壞景象,但這種破壞也僅限於牆壁倒塌、路面裂縫。等到達天津市區,這些剛剛20歲出頭的小夥子們徹底呆住了。雖然先前有心理準備,但誰都沒有想到情況會這麼嚴重:沒有一座完好的樓房,斷壁殘垣,慘不忍睹。

繞過唐山到達灤南縣,盧金川和工友們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由於農村都是平房,受災程度遠比市區輕。來不及休整,幾位工人提出先去地裏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維修。很快他們回來了,檢查結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滿,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還沒安排好,作為7分隊的機長,盧金川帶頭叫工人們開工。之前在石家莊打井時,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灤南縣卻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隊實行三班倒,儘快加速施工進程。

一個星期後,盧金川的7分隊打出了石家莊抗震救災打井隊的第一口井。

天氣漸冷兩件棉衣全隊輪流穿

8月份出發時,大家並不知道要在唐山灤南待多久,盧金川和工友們只帶了幾件薄衣。到了10月下旬,晚上的氣温越來越低。即使白天在抗震棚裏,也要捂着被子,需要在夜間施工的工人們只能咬牙堅持。當地村民得知情況後,給打井隊送來2件救災棉大衣。在那種特殊情況下,這兩件棉大衣尤為珍貴。之後,兩件大衣成了整個打井隊夜間作業的專用衣服。

又過了一段時間,工人們實在扛不住了,大家便商量着每個分隊出一個人回石家莊,挨個通知工人們的家裏準備棉服。那個時候幾乎每家都沒有電話,回到石家莊負責通知的人,只能跑遍工友的.家去通知。幾天後,工人們終於穿上了從家裏運過來的温暖棉服。

盧金川一直是家裏的頂樑柱,去唐山打井之前,家裏正在給他蓋結婚用的新房。可他一走就是四個多月,蓋房的一切瑣事都壓在了父親肩上。在唐山的日子,就連做夢盧金川都在想着父親,想着家裏蓋房是否順利。幸運的是,盧金川當時的女朋友,也就是現在的老伴兒,只要有時間就去幫忙,幫盧金川的父母分擔了不少活兒,也讓盧金川的內心少了一些惦念。

1977年元旦過後,這支石家莊抗震救災打井隊回到了石家莊,共打下20多口井,盧金川的7分隊被評為英雄鑽井隊。

唐山情節

盧金川:從唐山回到石家莊後,單位給我們每個參加過抗震救災打井的工人發了一套杯子,上面印着“赴唐抗震救災留念”,我老伴兒一直保管到現在,捨不得扔,因為是很有意義的紀念。那四個月對我來説是一筆寶貴財富,這四十年裏,每當遇到困難我都不怕,因為沒有什麼事比那個時候還困難。

前些年一直忙工作,退休後很懷念那段團結奮鬥的日子。2014年,我和當時負責使用柴油機的三個工友打算去灤南看看,可走到天津車就壞了,沒辦法,只能湊合着把車開了回來。還想再去我們曾經打井的村子看看,看看村裏的變化,看看村民們,歲數越大越想念。

祝福唐山

盧金川:唐山,灤南,是我這些年來心底裏一直記掛的地方,祝唐山發展越來越好,祝老百姓們幸福安康。

抗震故事②

給唐山送圓珠筆,過程驚險又感人

當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全國各地給唐山送去了很多救援物資。其中有一家上海的工廠在震後3天內趕製出了幾十萬支圓珠筆,每支筆上都寫有“唐山豐南抗震救災留念”。這幾十萬支筆作為抗震物資被分批從上海運往北京機場。為了儘快運到震區,當時在石家莊一家醫藥公司當職員的劉永泰,被省委領導點名將這批物資運送到唐山。

1976年8月1日早上5點,劉永泰和同事們先到達了北京機場,把第一批飛機上的六十幾箱圓珠筆裝上2噸的貨車,馬不停蹄奔赴唐山。因為地震,去往唐山的路況很不好,路上時不時會有石頭出現。當劉永泰的貨車開到山河縣境內時,司機沒看到路中間有一塊大石頭,“如果軋上去對貨車的破壞會很大”,司機就趕緊猛打方向盤,不料車卻突然失去控制,翻車了,車上裝的圓珠筆也全都掉到了河裏。隨後車也整個翻了過來,變成了輪子朝上。

當時路邊的村民們看到翻車了,就自發組織人過來幫忙。劉永泰和同事也從滿是玻璃碴子的車窗裏爬了出來。很多村民齊心協力把貨車翻了過來,直到這時,劉永泰才看到貨車的損壞情況,玻璃全碎了,頂棚也塌了,所幸的是車還能開。村民們又自發把從河裏撈上來的圓珠筆放到了貨車上。

劉永泰和同事們大多受了傷,他的頭部也被磕破了。但為了早一點兒把圓珠筆運到唐山,簡單包紮了一下後,他們又繼續發動汽車向唐山開去。到達位於唐山機場的指揮部後,領導們看到劉永泰和同事們帶着傷還堅持完成任務,對他們大加讚揚。

在後來的3天裏,劉永泰和同事們每天都開着貨車往返於北京和唐山,把幾十萬支圓珠筆送到了唐山。直到運輸結束後,他們幾個人返回石家莊才有時間治療傷口,修理車輛。

救援者説

劉淑秀:我今年70歲了。唐山大地震時我正在北京軍區軍醫學校學習,地震後接到通知,清晨就出發趕赴唐山,當時我的兒子才一歲多,我沒有考慮自己的家庭,一直在唐山市豐南區從事緊急救護,三個月後才回到石家莊。在救護過程中,我們不分晝夜地工作,為的就是能多挽救幾條生命

杜丙辰:我今年70歲了。1976年7月30日,我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從天津向唐山送指揮旗,當時通往唐山的路況很不好,我們只能騎着摩托車去。之後,我又去過唐山幾次,主要是運送救災物資。在唐山大地震救援時,無論是男兵還是女兵,都任勞任怨。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深深地為子弟兵感到驕傲。

校增雲:我今年64歲。唐山大地震發生時在河北省人民醫院工作。1976年7月28日晚上,我們接到通知奔赴唐山,到達唐山時是晚上,一片漆黑,我們就蹲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裏過了一夜。第二天,我和同事們從廢墟中扒出了一個藥房,對傷員進行了緊急救護。我在唐山呆了二十多天,起初在唐山市路北區鳳凰山進行救援,沒有水我們就喝游泳池裏的水。後來我被調到了機場,負責運送傷員。

孫國海:我今年59歲。當兵時我所在的唐山66軍197師炮兵團駐紮在秦皇島,我們師部就駐紮在唐山市市中心。7月28日早上,我們在市郊區邊上執勤、組織治安,等社會秩序穩定了,我們就到了255醫院搶救傷員,還幫醫院裏的人們搭建了很多帳篷和簡易房。地震後很長時間我們部隊都一直在唐山,參加當地的重建工作,直到1979年才回到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