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關於歷史典故作文彙編9篇

欄目: 歷史典故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典故作文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歷史典故作文 篇1

事例內容

戴震是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戴震治學廣博,見解獨到,他對理學家“去人慾,存天理”的學説進行了質疑和抨擊,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一人”。

戴震十歲才會説話,但他能“過目成誦”,學習知識喜歡追根究底,敢於懷疑和批判傳統的經典。他在私塾學習時,聽老師講授《大學章句》。講完《右經一章》,老師説:“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麼説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麼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註釋裏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麼遠,那朱熹怎麼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歷史典故作文 篇2

綽號之中見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掌大權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樹。王珪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公很會顧惜體面,其表現堪稱標準的三部曲——“取聖旨”、“領聖旨”、“已得聖旨矣”。至於袒露私衷,獨抒己見,絕對不是王珪的風格。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民國期間,譚延闓在主持當時行政院會議時,常閉目養神,對討論的問題不置可否,人稱“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

歷史典故作文 篇3

1、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後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後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於此人。

6、“湯”以“網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並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後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qi)的後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後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政,親作《伊訓》、《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並稱。紂創造了“炮烙”、“蠆(chai)池”等刑罰,造“鹿台、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o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並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台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i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歷史典故作文 篇4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歎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説,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歎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

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隋滅陳後,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

後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着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説:“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户,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後來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説;“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青梅竹馬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幹行》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幹跋涉數百里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暱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歷史典故作文 篇5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後殿,閒聊幾句後拿出一首詩對他説:“聽説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説:“這詩不通!明月怎麼會上竿叫,黃犬怎麼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麼,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説:“就改為‘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説:“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於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聖命難違,只好帶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鬥豔,便隨手摺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伕:“這是什麼蟲子?”

轎伕一瞧,笑着説:“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鑽。”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説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着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悦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麼鳥在叫?”店主回答説:“這是明月鳥,這隻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明月鳥’。”

馬紹良聽了,心裏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麼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後,辭官回鄉,他特別後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説:“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於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歷史典故作文 篇6

事例內容

戰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後。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於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説:“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説:“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着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羣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兑現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説:“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這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吞併六國,一統華夏。

歷史典故作文 篇7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明朝有個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賄賂他,他斬釘截鐵地説:“這一回由我主持考試,金錢是打不開通路的,你把銀子收起來,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試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懸出一副大匾,上書:“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領導幹部違規違紀,甚至走向違法犯罪深淵,都是僥倖心理作祟,總認為做事很隱蔽,手段很高明,不會出問題。(

歷史典故作文 篇8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經商的張弼士參加了法國領事館舉辦的一個酒會。當時,來了不少貴賓,工作人員端來了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張弼士拿起酒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細細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綿綿的習習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貴賓們端着酒杯,都久久不願放下。

法國領事見狀,説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豐年間,他隨英法聯軍進駐煙台,因無葡萄酒相伴,感覺分外枯燥無味。這時,有人來報告説,在附近的山中,發現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們歡呼雀躍,他們採回野生葡萄,並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機來榨汁釀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用野生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有風味,令人陶醉。

法國領事講這則逸事時,現場不少人聽後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張弼士卻將法國領事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並且,一個宏大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張弼士來到煙台經過周密的考察和籌備後,張裕葡萄酒釀造公司便在煙台橫空出世了。

如今,張裕葡萄酒的營業額已經高達數十億元,名列中國葡萄酒業的榜首。煙台也被國際葡萄酒局列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葡萄酒城。

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就會藴含着巨大商機。如果,當時張弼士聽後只是把它當成一句玩笑話並哈哈一笑,那麼,我們今天就很難在煙台看到張裕葡萄酒的輝煌了。

歷史典故作文 篇9

墨絰從戎

亦作墨縗從戎。絰(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晉人杜預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凶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役經過已如前載。戰前對於秦、晉、鄭、周王室來説,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略通過襲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給出了答案。“奉不可失,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Tags:歷史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