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作文素材 > 歷史典故

關於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欄目: 歷史典故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我國春節有着給壓歲錢的習俗,可是你知道其中的歷史典故嗎?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關於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説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兑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2、源於古代“壓驚”。説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壓歲錢的文化內涵

壓歲錢的習俗源遠流長,雖然“錢”的形式變了又變,甚至有以糖替代的時候,但萬變不離其宗:這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沒有條件,沒有功利,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用象徵活力、好運和愉快的紅包裝錢,意味再明顯不過。

給小孩和老人壓歲錢的風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隨着經濟的起落而增減。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小孩子們能拿到五分一毛的`壓歲錢已經高興得不得了,而現在拿到成百上千也當是平常事。一些家長喜歡用連號的新鈔做壓歲錢,寓意“好運連連”。

壓歲錢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優良傳統的體現,也是我國吉祥文化的一部分。紅包裏有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吉祥含義,它代表着人們對孩子和老人的美好祝福。壓歲錢給小孩“壓祟”,祝願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成長;給老人“壓歲”,祝願老人健康長壽,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願。

壓歲錢作為新年價值觀的最好表現形式,應該從“心”的角度,去堅持,去創新,去宏揚。父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壓歲錢它是一種社會性交往的禮尚往來,是長輩給晚輩的一種祝福,而不是用來攀比揮霍的。壓歲錢的多少並不代表長輩對子女們關愛的程度,重要的是要使孩子受到教育和啟發,得到智慧和啟迪。

壓歲錢作文賞析

最高興的時候是什麼?哈哈哈,那還用説,當然是過年了啦,為什麼呢?因為一過年就會收到壓歲錢。那時候壓歲錢爭先恐後的往兜裏鑽,沒有一個小孩不高興的,一個個像是發了財,感覺就一個字:爽!

但怎樣管好用好它們呢?我是這麼想的:

一: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書看。想必愛學習的同學都愛看書吧,有了壓歲錢,可以在書店裏飽覽一通外,還可以選一本自己最愛不釋手的帶回來,到哪裏都可以帶上它,方便時看上一會真是不錯。但最好是帶有資料性質的,值得保存收藏的。如果只是一時興趣好玩的書,興趣過後便束之高閣不再理會的書最好不要,這類在書店裏看新鮮最好不過了。

二:買自己喜歡的學習用具。開學時有時需要一些新的文具,可以自己去買,只要跟父母説一聲,如果真的需要,他們會支持的。但我每次花錢後都會在自己的記帳本上記好每一筆,這樣我會清楚錢的去向,花了多少,還有多少,爸媽説養成良好的習慣會受用一輩子的。

三:存銀行。大額的錢我會讓爸爸給我存入銀行,在和爸爸的交流中知道存上還會有利息,定期比活期的利息多,100塊存一年能有近4塊錢的利息,活期只有7角多,我想存一年的,爸爸卻推薦我半年半年的存,説近期國家可能會加息,如果真加了,可以根據情況轉存,存一年的話可能不如先存半年方便,還是爸爸想的周到,這裏邊的學問還挺多的呢。

Tags:壓歲錢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