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000字作文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7篇

欄目: 10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03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7篇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登高

重陽節里人們有登高的習俗,傳説這是因為有個叫恆景的人,為了幫助村民剷除妖魔,苦練本領,等到妖魔九月九出來的時候,他請村民登高避禍,自己與妖魔戰鬥,後來用寶劍將妖魔扎倒在地。後來,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禍,形成了登高的習俗。

賞月

深秋時節,寒氣襲人。在萬花凋零時,唯有秋菊盈園,傲霜怒放,高潔清雅,給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在這段日子裏,那大而純的美容菊,豔麗的桃花菊,黃燦燦的金絲菊,翡翠般的綠菊,似玉雕般的蠟光菊,黃白相間的萬壽菊……無不色彩紛呈、千姿百態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觀賞。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開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黃色的,因此,古代詩人的筆下常常把它寫成黃色的、金色的,還用“黃花”代菊花。《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的記載,這是關於菊花的最早記載。故時至今日,也有人稱菊花為“黃花”。特別是菊花又叫“節花”,謂在重陽節而開的意思。

2重陽節習俗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户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3重陽節登高

今天是重陽節,我們一家人一起去樹木園登高。

到了樹木園,看見門口停了很多車,連道路了都足足排滿了一公里。園內人更多,山上、路上、草地上全是來登高的人,有的是一家人一起來,有的是和朋友一起來,還有的是組團一起來。

我們從竹園開始向上登,一路上風景可真美,路邊長滿了各種各樣青翠的竹子:有紫美人竹、觀音竹、毛毛竹和鳳尾竹等。我在“龍頭竹”下照了相,媽媽和“媽竹”合了影。

我們繼續向上登,一路上又見到了麪包樹、槐樹,還聞到了檸檬樹的香味。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筋疲力盡了。這時,一個三歲多的小弟弟跑到了我的前面。頓時,我渾身又充滿了力量,一口氣爬上了山頂,並且與一起登上山頂的姐姐合影留念。然後,我們快活地跑下山去,一路上看見許多人還在奮力向上登。

重陽節登高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這個重陽節真令我難忘!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蘇東坡《丙子重九》詩:“登高作重九,蠻菊秋未開。”這個“重九”指的就是重陽節。根據歷史上的風俗習慣,重陽節都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西周初年,人們就認為“九”為“陽”數,《周易》即以陽爻為九。後來,人們認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稱重陽。宋代吳自牧在《夢樑錄》裏曾説:“日月梭飛,轉瞬重九。蓋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號曰重陽”。

重陽成為節日,始於東漢時期。南朝的吳均《續齊諧記》有這樣一段記載:汝南桓景,從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於是,桓景按照費長房的囑咐,屆時全家登上上崗。傍晚歸家,見雞犬牛羊皆死。後來,人們為了避禍,每到九月九日,即離開家庭,去到高處。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登高望遠的習慣,並形成了節日。

桓景避難所登的山岡,即今上蔡縣城所在的蘆崗。西漢時期,“漢高祖四年”在上蔡縣置汝南郡,因此,西漢時的汝南,人們均認為即今上蔡。從春秋至漢代,桓氏一直是上蔡聲勢顯赫的家族。《鹽鐵論》的《大倫》篇有:“孔子適蔡,桓魑害之。”“蔡”,即今上蔡縣。孔子周遊列國,七十二賢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隨從,並有武裝保衞。桓魑能夠組織一定的人力對孔子進攻,可見其地位之高,實力之大與桓氏家族之強。古代,人們由於血緣關係及生活環境限制,一個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陳留,為蔡氏家族所居地,東漢時有蔡邕、蔡文姬。桓魑這個家族之漢代,有桓寬。桓寬是位研究《春秋公羊傳》的學者,博通經典,善屬文,《鹽鐵論》即是他寫出的;漢宣帝時官至廬江太守丞。從桓寬的官職、學識,説明上蔡桓氏仍是個顯赫的家族。東漢時期的桓景,當是這個桓氏家族的成員。

桓景登的山岡,春秋時名岡山。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蘆崗。上蔡境內唯此崗最高,登上崗陵,可以瞭望四野。桓景所登之地,應即此崗。

伴隨歷史進展,重陽節迅速傳遍全國,晉朝周處的《風土記》謂:“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又云茱萸會。到了唐代,詩人並以此為題寫了很多詩篇。如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本是香氣濃烈的植物,桓景用茱萸裝進絳袋佩戴,原是為了?邪避災。到了唐代,已經變為插在頭上的裝飾品了。

重陽時節,秋意正濃,,天朗氣清,葉紅菊黃,正是登高望遠,飽覽秋色的大好時機,和清明節“踏青”春有同樣富有詩意。重陽節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遠眺的習尚。上蔡縣城西南的蘆崗上,有蔡侯玩河樓,高踞蔡國古城之上。登上樓台遠眺,西面?岈翠峯插雲,東面洪河蜿蜒若帶,周圍數十里的村落、田畝、丘陵、林木、道路、溝渠,星羅棋佈,均歷歷在目。尤其上蔡縣城,房舍櫛比,街道縱橫,人如流水,車若矯龍,每當夜色降臨,燈火齊明,互相交織,匯成燈海,不能不令人歎為奇觀。因此,明清以來,經常有人到此登高賦詩。清人冀景雋有《望河樓劇飲》詩,李士英有《重陽偕友登望河樓》詩,均描寫在望河樓瞭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飲菊花酒的情況。

據文獻記載,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飲菊花酒可令人長壽。南朝梁宗凜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飲菊花酒,令人長壽。“茱萸味辛苦,可以除風散寒,止痛;蓬耳今無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濃厚的香氣,能夠除風明目解毒,用之泡酒,並可活血理氣,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這可能是當時的驗方,所以樑宗凜説它可以令人長壽。現在國家規定九月九日為老人節,即取祝老人長壽之意。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在那連綿不絕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化作無數晶瑩的浪花,翻滾而來,其中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幹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見證了重陽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眾所周知,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從古至今,重陽節在人們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豪爽,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傷,如此名篇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吃重陽糕,登最高峯,賞菊花,放紙鳶,敬老人,獻愛心,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裏,天高氣爽,萬里無雲,人們結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峯。一步步的艱難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陽節給了億萬炎黃子孫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立於山頂,俯瞰腳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金色的果實是農人一年勞作的汗水結晶,金色的落葉裝點了羣山大地,詮釋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上的人生價值。瞧,遠處的孩子們正在放飛他們“親手製作”的紙鳶。五彩繽紛的紙鳶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是孩子們金色的笑臉,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風帶來絲絲涼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綻放。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來被看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與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一詩“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就精闢地道出菊花神韻清奇的特點。菊花有的形神一體,風流瀟灑;有的羣芳簇擁,體態婆娑;有的玲瓏俊秀,生動傳奇。重陽節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還是精神上的昇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吟出了南宋詩人鄭思肖對菊花那種堅持正義、矢志不渝精神的讚美之情。菊花還是長壽的象徵,讓我們在這重陽佳節裏向長者們獻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願。

金色的秋天也給老人們帶來了長壽與活力。每逢重陽佳節,敬老院裏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我也有幸能身臨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靜謐的小巷一改常態,腳步聲、歡笑聲在院子裏盪漾起伏。原來是重陽佳節熱心的人們都來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我也趕去四宜糕團店買重陽糕以贈老人。門口大紅的燈籠,裏面硃紅的雕樑畫棟,張顯這節日的喜氣,這是老人們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團,我快步走到敬老院,裏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提着大包小包的禮物,帶着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與老人們共度佳節。我急忙獻上熱乎乎的重陽糕,軟軟的甜糕是愛的傳遞。老人們那些飽經風霜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風怒放的黃菊。

金色的重陽,帶給我們金色的希望,奮鬥的汗水,澆灌祖國壯麗的河山。讓我們將愛傳遞下去,讓愛之芳香沁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我的爺爺於08年重陽節去世了,幾年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常出現在我的眼前,爺爺與我的感情之深勝過一切的親人。在這個秋雨綿綿的重陽之夜,我思緒萬千,謹以此文來懷念他老人家,願爺爺在天國安息!

爺爺是在解放戰爭時參軍的,參軍後,由於作戰勇猛,不久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以後的歲月裏,一直以優秀共產黨員地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戰爭時期,爺爺主要負責傳送情報,風裏來雨裏去,飢一頓飽一頓更是常事。也許是對當時的艱苦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自從我記事起,爺爺就不允許他身邊的人浪費糧食,自己更是如此,吃飯時掉桌上一粒米都會撿起來了吃了,甚至連菜湯都要喝了,家裏吃的東西都是放得不能再放了才捨得吃。至今我們家仍然繼承着爺爺的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

爺爺一直都很節儉,甚至到了吝嗇的地步。爺爺自從解放後,爺爺一直在單位的擔任領導職務,工資收入在當時也算是中上水平。但是,我聽爸爸説,爺爺從來沒有吃過什麼好的,穿過什麼好的,他對自己是那麼吝嗇。我記事的時候,爺爺早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資也挺高的,但從沒有見他為自己買什麼好吃好穿的。可是,每到爺爺發工資的時候,他總會給我們十元錢,告訴我們不許亂花,存起來買點有用的東西。

爺爺是個樂於助人的人。在我家村裏,大多數人提起爺爺都説是大善人,甚至不知道我爺爺的名字,卻知道陳善人,爺爺對有困難的人,總是能伸出援助之手,而從不計較。記得在我上小學時,我們的的班主任朱老師給我們上教育課,他拿了一本黨史書,講了整整一堂課的關於我爺爺為了送達情報,面對敵人的刁難,如何費盡心思與之周旋,如何幫助老鄉等英雄事蹟,全班同學都聽得津津有味,講完之後,他跟全班同學説,這位老紅軍就是我的爺爺時,全班同學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我,我更是以自己有這樣偉大的爺爺而自豪。我把這件事曾説給奶奶聽,奶奶告訴我,困難的時候,吃不上東西,餓死了很多人,你爺爺曾把家裏僅有的一袋紅薯分給朱老師一大半,才救了朱老師一家的命呀。我這才明白,原來朱老師一直都不會忘記曾經幫助過她的爺爺。

20xx年9月份,爺爺因病重醫治無效而去世了。我清楚的記得,爺爺去世前一天,天色昏暗,颳起很大的風,我去醫院看望爺爺,臨走時,爺爺用一種很奇異的眼光看着我好長時間,好象有話要説,又沒有説出口,我對爺爺説:“明天我再來看你。”沒想到這是我跟爺爺説的最後一句話。在爺爺的追悼會上,我看着爺爺安祥的面容,身上蓋着鮮紅的黨旗,靜靜地躺在那裏,自己任憑淚水湧出,模糊了雙眼……

每每回憶起爺爺臨走時看我的那種眼神,我的眼睛就會濕漉漉的。我還沒有孝順爺爺,爺爺還沒有享我一天的福,就這樣走了,我後悔以前的不懂事,常惹爺爺生氣。

現在我是一名中學生了,我將以爺爺為榜樣,繼承爺爺的遺志,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用優異的成績來感謝黨的培養,來告慰爺爺的在天之靈。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坐在辦公桌前,望着窗台上吐香搖曳的九月菊,我心馳神往、感慨萬千。對於九月菊,我總是偏愛。這是因為九月菊的飄若浮雲的獨特風姿,以及“凌霜留晚節,殿歲奪春華”的可貴風格。九月菊少牡丹之霸氣,無梅花之傲氣,與紅葉凌霜,如青松傲骨。故歷代文人墨客多以菊之品德自勵自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韓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猶看黃花分外香”;蘇東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皆為千古流傳之詠菊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辦公室外的嘈雜聲,將我纏綿於賞菊醉意拖了回來。可不是嘛,光顧賞菊,殊不知重陽至。心中忽然就想起了那句“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詩句來。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情有獨鍾者當屬重陽節了。若問緣由,那就得從其別稱——“老人節”説起。據報載:去年重陽節,某報記者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接受採訪的年輕人並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雖然知道是重陽節,但不曉得有老人節一説。

由此可見,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恰恰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而對中國傳統的“七夕”卻不屑一顧,實乃可悲!

工作二十餘載,雖不能功成名就,但也編鑑修志五部。每逢重陽,帶領女兒、兒子到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幫助他們乾乾家務、陪陪他們説説話,這樣以踐促行的行動,促成其尊老、愛老、敬老的行為養成。

前文提及我對重陽節情有獨鍾,其實還有一段與奶奶有關的點滴當屬其因。

自打記事起,我跟太太、奶奶一起生活,幸運的是,她們對我百般呵護,生怕我受到一絲一毫的委屈。記憶裏,奶奶對我最好了。雖説那時家裏窮得揭不開鍋,靠奶奶每天步履蹣跚地務農維持生活,但吃穿方面從沒虧待過我。重陽節那天是奶奶最喜歡的日子,我喜歡看她在這一天綻放難得的笑容,宛若燦然盛開的菊花;我喜歡聽她在這一天講述自己的故事,充滿曲折和苦難;我喜歡和她在這一天去縣城湊熱鬧——逛“九月九”白雲寺廟會;我喜歡聽她在這一天説出自己的願望——到老家寧夏海原走走。

十多年前,奶奶飯量突然減少,時常呻吟心口痛。於是我和父親、叔叔帶着她去了省城蘭州診斷,確診為食道癌。這晴天霹靂的診斷結果,使全家悲痛欲絕。當奶奶硬撐着,笑容滿面地走下車時,許多人以為診斷錯了。剛上炕,她就一下子癱倒了……

從她去世那一年,至今整整十多年了,每每憶起,心裏都會有不可言喻的隱痛。彷彿又看到了她對我慈愛地微笑,我淚眼模糊,聲音哽咽“奶奶,孫兒等着帶您去逛“九月九”白雲寺廟會;給您備好到老家寧夏海原走走的車輛”。唯有此時,才能真正理解“子欲孝而親不在”的苦楚和無奈。

“九月九”重陽節這一天,我都要來到奶奶的墳墓念穆斯 林的“許熱”,祈求偉大的安 拉賜予她永久的樂園。

一陣微微的秋風掠過窗口,辦公室的九月菊香氣撲鼻、沁人心脾。接孩子的時間到了,看着走出校門的兒子,心裏默想:重陽佳節,我要給他好好講講有關太太、奶奶的故事。教他如何做人,學會感恩,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道理;瞭解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引導他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汲取營養、茁壯成長,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祖國棟樑之才。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説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説:“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節令瑣談》馬大勇編着金城出版社)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着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説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着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九月九重陽,秋高氣爽,淡天薄雲,閒來無事,無人相約,無伴同行,攜單反相機一部,礦泉水兩瓶,收拾自己心情,獨自駕車,一個人去感受秋天。

車在公路上不緊不慢的行駛,儘管路兩旁的樹有點煞景,阻礙了一些視線,依然在縫隙間將秋天的空曠吸入眼底。三三兩兩的農人或挑或揮動鐮刀收拾着收割機觸及不到的角落。

稻田裏煙灰無風緩緩,朦朧了遠處村落,逆光裏倒是別有一番韻味。

處處都是農人忙碌的身影,鄉村並不寬廣的水泥路成了打穀曬穀場。一灘灘夾着稻穀的稻草嚴重影響過往車輛行駛,心中卻沒有絲毫埋怨,時不時鳴笛提醒前面的人注意避讓。農人們正抓緊難得秋陽高照,將春種化作顆粒歸倉的喜悦收穫,一張張堆滿汗水的臉,看不到一絲疲倦,手中的木杴起勁有節奏的揮舞,灰塵順風而去,大掃帚趕盡雜物,留下了一粒粒飽滿。

一路走走停停,快門咔咔,一路金黃未盡,還是燦爛顏色,金黃與鬱葱交錯。行駛有十幾公里,至山腳下,幾串掛在枝頭被殘綠映襯的鮮紅的小果果吸引了我目光,它們肆無忌憚充滿野性對我而視,看慣了生態園裏温牀孕育的奇花異草,今天發現怦然心動的卻是眼前飽經風霜自甘寂寞依舊不屈的紅果,也許從它身上找到我們的軌跡,才會有這份留戀。並不知曉這紅果的名字,恰逢一牧牛老人,在不遠處大樹下吸煙,我緊走幾步,向他詢問,老人告訴我這裏的人們稱之為扎刺果。果然是極具挑戰的名字,我將它留在記憶深處。

車已無法前行,將車停在廢棄的營房前。緩步而行,現入眼簾的是沒有任何人工造作,沒有任何污染,山巒環繞的天然水泊,乾淨鋥亮,青山倒影,無風無浪,延伸綿遠。略微失望的是沒有欣賞到粼粼波光。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滋潤了萬物生息,依岸樹上的翠鳥,還未來及張望已驚恐飛去。

水泊旁一片未黃草地,兩頭老牛悠然啃着青草,三個牛犢不安本分的奔來奔去,一會東一會西,漫無目的,攪亂了山谷裏的寧靜。幾個老者拿着牛鞭不時吆喝着什麼,幾隻白鷺站在老牛背上是否在吟唱不得而知,老牛旁的白鷺如閒庭漫步走來走去,便不在意和理睬突然出現的不速之客。

路漸窄,坡漸陡,每走一步氣喘增一分,汗水毫無顧忌爬滿臉頰。兩旁的樹依山勢成林,片片落葉多了些蕭瑟。一米多寬的碎石小道蜿蜒而上,前行的路就俺孤家寡人,偶爾飛過眼前的彩蝶成了我沿途的伴侶,心中一丁點恐懼都沒有產生,全是那些亂放的野菊斑斕和時不時映入眼球的不知名的絢爛野花渲染了心境。潺潺小溪順坡而留掩在亂草叢,流動活力。唯一的驚恐是一平日裏沒有見過的巨大活的山雞突然在樹叢裏掠起,並嘶鳴了一聲,嚇得我差點跌落塵埃。

終於站到了高處,心中有了一絲歡呼雀躍的衝動,極目遠眺,遼闊裸露,儘管風光並不奇特,美不勝收的景色依然清晰在眼前。山川融秋,一座座山峯延綿沒有了距離的遙遠,還是那大片大片金黃,還是那青葱鬱葱,色彩鋪陳如畫,斜陽裏盡展恢弘博大,浩然正氣奔湧而來。相機舉在手裏,忘卻了汗流浹背,忘卻了氣喘吁吁,定格了今朝永恆。

重陽登高我是第一回,絕不會是最後一回。儘管途中因體力不支差點鳴金收兵,半途而廢,我讓永不放棄的信念支撐,咬咬牙堅持,陶醉其間,心中勝利的喜悦無以言表。

行走重陽,登高望遠,享受秋天,幾多感懷,歲月更迭,記憶裏多了一頁。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