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500字作文

實用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7篇

欄目: 15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7篇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春節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假期,在新年的熱鬧氣氛中我們一家三口決定前往位於我的家鄉-河南省南部的湖北省旅遊,這就是我所稱的“春節南遊記”。

至武漢篇

武漢是一個古老的城市,舊稱江城。黃鶴樓和長江大橋都坐落於此。到了那裏,我們先選擇了“3E快捷酒店”。接着又去了這裏赫赫有名的小吃街——“户部巷小吃街”,進入小吃街,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古代風格的房屋,房屋裏是各色各樣的小吃,令人垂涎欲滴。我們先走近第二家,要了一份土豆,上面有辣椒片,土豆小小的,圓滾滾的,惹人喜愛,我拿起筷子夾了一個,吃了一口,太辣了,不太好吃。之後我們買了豆皮,雖説它是“豆”皮,卻一點也沒有豆,卻是米飯加上一層焦黃的東西,再加上一些菜,米是糯米,特別好吃,真是天上人間的美味啊!我們再往裏走,買了臭豆腐、熱乾麪、西米露、糯米雞、藕元子、蒙古烤肉、菠蘿蜜(木菠蘿)……一共花了80元,吃得我們差點漲破肚皮。

第二天,我們去了旅館對面的黃鶴樓。真正的黃鶴樓其實已經不存在了,這只是一個仿造的,真正的黃鶴樓因為下面的民房起火而被燒燬了,只保留下來一個樓尖,十分巨大,純銅的,是我身高的兩倍。即使這是一個仿造的,但還是十分壯觀,上面有“楚天極目”四個大字。我們攀登黃鶴樓累得氣喘吁吁的,不過這般勞累可是有很大的回報——從高空一覽武漢市,從上面,我還看到了長江大橋呢!黃鶴樓的一樓有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毛筆字和水墨畫,十分好看,我真佩服那些作家的手法。我們還在黃鶴樓前留影紀念。

我們離開黃鶴樓時,經過了宏偉博大的長江大橋,長江大橋特別大,又寬又長。上面有四個三角形的支架,加上一根根的粗拉索。從大橋向下望,是煙波浩渺的長江,江上有許多船。聽我爸爸説,我爺爺曾經在長江大橋上站過崗呢。

之後,我們又去了武漢市動物園,進入大門,我們就聞到了陣陣撲鼻的清香,是植物的氣味。我們向裏走,看見一個散養區,遊客不能進入,但裏面有兩隻威風凜凜的老虎,就拍了幾張照片。再往裏走,是盆景園,有許許多多形態迥異的奇花異卉,再往裏走,就進入了動物們的地盤,有憨厚可愛的狗熊、憨態可掬的熊貓,有機智靈巧的猴子,有威風凜凜的獅子、山魈。山魈的臉和屁股是彩色的,力大能與猛獸搏鬥,如果把它與老虎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除此之外,還有美麗的孔雀、滑稽的狗熊、笨重的大象、可愛的小熊貓、長脖子的長頸鹿。你看,猴子們搶東西時多搞笑啊!還有大猩猩、白狒狒、金錢豹、長頸鹿、駱駝、犛牛、鸚鵡、火烈鳥、斑馬、豪豬、天鵝還有等等各種各樣的動物,我還趁犛牛和羚羊吃我喂的東西時摸了它們呢!

至宜昌,三峽篇

武漢的旅行到此為止,我們開始去宜昌的三峽。我們先去宜昌住上一晚,一到宜昌,我們就有一種感受——一塵不染。這裏到處都有垃圾桶,而且路面上乾淨得能照出人影來,讓人想扔垃圾也不忍心。這裏的小巷也比我們的大道乾淨,讓人自愧不如。

第二天,我們就去了三峽大壩,坐着人家的觀光車,我們被送到了第一個景點——罈子嶺,從這裏能看到三峽壯觀的全景,還有三峽的模型。在罈子嶺的中間有一個大池子,池子的中間是一個四面五角體在截流石,是當初用來截流的,只不過被放大了3倍,以便觀察,池子裏還有許多金魚,都非常大,我們又去了望台,從上面一覽長江大壩,真是煙波浩渺,如此壯觀。那船緩緩駛入船閘,慢慢向下駛去,富有詩情畫意啊!

我們遊覽完了罈子嶺之後,又坐上了觀光車,到了下一個景點“185景區”這裏是一片開闊的地方,四周有鐵柵欄,可以更近地看到三峽大壩了。江上有四個圓柱形的東西,它們的右邊就是大壩了,大壩又大又壯觀,這得花多少年才能能建成啊!只不過它還沒有到泄洪時,如果到了那時,會更壯觀!

第三個景點是截流紀念園,這裏有許多植物,讓人心曠神怡。我們向裏走,看到一個大水池,池子裏有一羣金魚,這金魚比罈子嶺的小許多,水池旁邊是真正的截流石,有一大羣,就像是一個個小山峯。我仔細地看了説明,原來它之所以要弄成四面體,是因為它被投入水中時,一個角插入地裏,不被水沖走,另四個角分散水的衝擊力,起到截流的作用。再往裏走是兩台施工時用的大剷車,我還躺在輪子上照了個想呢,你看它大吧!我們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個地下入口,就走了進去,裏面很潮濕,走到頭上去了才發現這裏是截流運輸的隧道!呵呵。我們最後到了江邊,吃着小吃,欣賞着長江景色,愜意極了!我不禁讚歎:人類的力量是多麼偉大啊!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户,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裏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後,就沒有什麼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後,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裏裝着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裏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囉!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裏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二: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着火箱圍着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琅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麼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户户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麼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貼,有的倒着貼,還有的歪着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説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着春節大吃大喝一番。

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牀,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説着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後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説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裏啃着美味水果,手裏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三:春節即將來臨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裏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裏蘸了蘸,然後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了就對伯父説:“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伯父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了搖頭説:“不會。”於是他又説:“你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着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聽了伯父的話,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伯父告訴我,寫字時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後又詳細地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毛筆。聽了伯父的一番話,我終於學會了使用毛筆的一些最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讓我寫了幾個字給他看看。我寫了五個字:“我最愛中國”。寫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剛使用毛筆吧!伯父見了笑了笑:“字倒是寫得不錯,就是筆畫不直。”

於是伯父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並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伯父説完還示範地寫了幾個字讓我模仿。看着伯父寫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樣子試着寫了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開心極了。

伯父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寫得多了,字就越寫越好看。

在這個春節,我初步學了點寫毛筆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每逢春節都會有很多獨特的習俗,比如吃年夜飯、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壓歲錢。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是貼春聯。説起春聯,詩中的桃符就是指春聯。過年時,每家都要換下舊春聯,貼上新春聯。

自從我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書法起,每年春節,寫春聯、送春聯成了我的必修課。親朋好友都向我索要春聯。

牛年春節書寫春聯我覺得更牛氣。前年我是習楷書,去年我又開始練習隸書,用楷隸兩種字體各書寫了一幅唐詩作品,參加了全國書法七級的資格考試。因此今年的春聯我全部採用隸書書寫。經過幾年的書法練習,我覺得自己讀帖、臨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分析、處理字體結構佈局的能力也大有長進,分析和運用基本筆畫的技巧更熟練,因而今年春聯寫得較得體,隸書的特點也表現的較逼真。

在書寫春聯中,我也加深了對春聯寓意的理解。注意對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聯。例如我給快90歲高齡的太太送了這樣一幅春聯:上聯是“春風惠我財源廣”,下聯是“旭日臨門福壽康”,橫批是“吉星高照”。意思是:陽光普照全家,祝老人幸福、健康、長壽,全家快樂。太太高興極了,笑得合不攏嘴。

今年我特別注意讀春聯,在寫春聯中去解讀春聯,值得一提的是領悟欣賞了三幅獨特的趣聯。其一是“上聯二三四五,下聯六七八九,橫批為南北”。巧用數字和諧音,補缺的手法,表明了一種意思。字面看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橫批沒“東西”。我理解應為“缺衣、少食、沒東西,這家人很窮。其二”上聯是壹壹壹壹壹壹壹壹壹,下聯是拾拾拾拾拾拾拾拾拾“,缺橫批。字面上看,上聯很多“壹”可以理解很多為豐富,即豐衣(壹)壹,下聯足夠多的“拾”可以理解為足食(拾),“豐衣足食”正好配為橫批。我理解這幅對聯要表達的是:有衣、有食、豐衣足食,生活很富裕。其三是“上聯長長長長長長長,下聯是長長長長長長長,”缺橫批。這是妙用多音詞不同讀音構成的一幅趣聯。真正意思的讀法是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下聯zhangchangzhangchangzhangzhangchang”。據説這是一位從事豆芽生產的人寫的對聯,他希望自己生產的豆芽天天長(zhang),天天長(zhang)長(chang)。我給配一個橫批應該是:越長(zhang)越長(chang)。

通過學習春聯、書寫春聯。使我懂得了中國的漢字十分豐富。春聯是中華文化的藝術精品。傳承着中華文化的悠久的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節日裏春聯襯托了節日的喜慶,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作為炎黃子孫,我愛中華民族文化,我喜歡學習、書寫春聯。

“歡度春節”這些標語在電視機廣告上經常可以見到,也正是這些標語為春節添上了歡喜的氣氛。

每個人都在春節前上街購物,買件新衣服,新鞋等等。而我也不例外。聽説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換然一新,來一個好運。我覺得春節也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當然對於我們來説是好的,有假放,有利是收。而對於清潔工來説,新年可是很辛苦的一段時期,他們在春節期間要打掃的垃圾增了很多。其實我們在開心的同時也不要破壞東西和亂扔東西,我們“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所以我們不要在公共場所玩的時候,不要亂扔東西,只有這樣才能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政府也為人們能做到“歡度春節”,特意舉辦了一個煙花晚會。這個晚會是在十九那晚舉行的,那晚有許多人到來,人們甚至要擠到出公路去了。煙花開始放了,首先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束束多彩多姿的煙花射上天空,再在空中爆,好象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接着又有在空中爆開時的姿態多樣的煙花。人們在觀賞的期間還不時傳出一陣陣的“哇”聲。

但是在煙花晚會完了,人們散去之後,牌坊(地方名)卻變成了“垃圾場”了,垃圾是隨地都是。這是清潔工人可忙個很,他們個個都彎低腰撿垃圾。我當時看到這樣的情景想:那些清潔工撿完後一定是很累的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也要做得那麼累,真是很痛苦!所以我們不要亂扔東西了,使清潔工人也能做到“歡度春節”。到大年初一那天,我很高興得的和家人到廣州玩玩。當我們來到廣州後,廣州給我的感覺是一個繁榮國際大城市,街上往來的人很多,但他們也比較是守規的。我之所以這樣説是因為他們能自覺得把不要的東西扔到垃圾桶裏,雖然也要一小部分人是不大守規矩的。但和我的家——肇慶相比可有一定的差距了,雖然肇慶比以前有所進步,也能在電視上宣傳一下環保和提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我覺得還是不夠。這些規章制度還不是對廣泛的人民起作用,而我們本身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必須加強教育,而只有加強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的主要途徑。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着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裏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裏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裏,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着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些什麼。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着大魚咧嘴笑,有身着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着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着兩條黑亮的辮子,穿着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裏神情專注的剪着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着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裏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裏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裏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台,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裏面插上香點燃,香煙裊裊升騰起來。蠟燭台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着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裏,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着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着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着堂哥們來家裏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裏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説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裏等女孩子們來説,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裏,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着濃濃的親情,散發着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一年一年很快來了又去,轉眼又是一個年來到了。除夕是年的重頭戲。我在除夕的夜裏,看着紅紅的燈籠從各家的窗户裏透出一節一節的喜氣,看着樓下的院子裏,大家興高采烈地壘起來的火籠,看着年的氣息和在孩子們臉上燃起的興奮,我覺得很安慰。年就是一個聚集歡樂的日子啊。過去的一切和未來的一切,因為年這樣的字眼,變得遙遠而珍貴,或變得更加清晰和珍貴,一切都可以回憶,一切都可以開始,因為過年了!年三十就在眼前了。

年夜飯

今年的年夜飯,忽然想喝小米粥。

年年的年夜飯,好像都在變着法子吃得精美鮮香,連一貫的餃子都要吃出別具一格來。可今年,忽然只想喝一碗小米粥。問了家人,都贊成。於是,特意取了朋友送的本地產的小米,頗細心地淘好了,熬一碗小米粥給自己和家人。然後,就着先生做的豬肉燉山裏的小蘑菇,一盤三姨自己家生的綠豆芽,一小碟榨菜,過年的小花饅頭,在酒肉飄香的夜裏,我們一家三口,喝着小米粥,清淡爽口,温軟馨香,淡淡的香甜,淡淡的適意,一派小户人家家常的幸福。

有人説,有小米粥喝就是一種幸福。這話,好多北方的朋友都會聽得懂。北方孩子的生命歷程,大多是從小米粥開始的。北方的媽媽生了孩子,第一頓飯就是從小米粥起頭的,金燦燦的小米粥給了北方媽媽充足的乳汁、營養、精力和健康,也給了媽媽的孩子一個富足的開端。

在後來的日子裏,我們也許會見識到山珍海味,見識到精細巧工,見識到滿漢全席。可是,就像一些朋友,天天喝着阿爾卑斯雪山上流下來的純淨水又有什麼用呢?那仍然不是留在我們心底最初的味覺啊。我們後來經歷過的所有榮華和瑰麗,都像一件華麗的袍子,包裹着我們的身軀,卻無法掩蓋住我們心靈裏湧出來的渴求。在華爾街上行走着的精英和在某一僻遠山路上走着的行人,他們也許籠罩着不同的身價,但他們一樣會有自己的需求和滿足,有一樣本能的喜怒哀樂。這就意味着,他們都會在心裏,有着一些最初的嚮往,比如生命開始時那份小米粥一樣清醇而簡單的充足。

像這樣的年夜裏,所以我們會想起一碗小米粥,香醇可口的一碗地道的小米粥,會帶來很多安慰。這樣的小米粥,不僅可以滋養我們的胃口,也可以滋潤我們的精神。在這樣富麗的夜裏,那種最初的味覺會喚起生命裏好多的東西。喚起我們的真實與自然,還有迴歸。像在這樣的夜裏,你也會想起來,也會忽然想着喝一碗小米粥,你也會為一碗家常的小米粥在感覺到幸福嗎?

短信與問候

除夕夜裏,最忙的不是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員,而是短信吧!在忙着翻閲,忙着發送和的時候,我深深體會到了親情、友誼和思念,感受到了遠遠近近的牽掛與祝福!

在沒有短信的日子裏,我們來得及給朋友親人寫一封簡短或宂長的信,寄一張賀年卡來表達我們的惦念和情意。但那樣的問候因為經歷的時間而顯得寶貴的時候,也因為長時間的等待帶給我們焦慮和不安。信件的雙方會在一個不同的時空裏感受彼此的心境,那份感受也許偶爾會偏離原始的本意。

短信比較起來要快得多了。我們幾乎可以在同一時間來感受到彼此的脈搏,如果對方願意讓我們感受的話。就像今天,相隔幾秒之間,我們彼此的祝福就送達到對方的面前。我們無須説話,就可以知曉對方的心情,可以體會到對方的心意,可以聽到我們的心跳,可以明白一切美好的祝願。那些收到的話語,雖然有些是批量生產的祝福,卻一樣帶着不同名字的體温和選擇有個性地送達到我們眼前,讓我們在會心的微笑中連接通彼此的心意。還有那些帶着獨特含義的專門寫給我們的話語,一點禮儀,一點祝願,一點關心,一點想念。每一點每一滴,都似三月的小雨一般,貴重地滋潤到我們的心田。

有人不屑於短信的瞬間和淺顯,説它是快餐文化。但在許多的時候,尤其像今天,還有比分秒可待的短信和電話更能夠迅速而精確地表達我們的祝福的工具嗎?午夜鐘聲敲響的時候,我知道你在做什麼,知道你在思念誰,知道你在呼喚着我的名字,傾聽着我的氣息,感應着我的想念,這就是一種年三十兒的幸福,短信帶來的幸福!

鞭炮與旺火

除夕夜裏,最熱鬧的當數圍着旺旺的火籠噼裏啪啦地放鞭炮,點花炮。不僅躍躍欲試的孩子們,連我們大人都會在那樣熱鬧喧嚷的時刻激情澎湃。每年的除夕,領着兒子跑前跑後地歡鬧着放鞭炮也是我的樂趣。

前些年,我們國家好多地方禁放炮竹了。雖然少了很多安全隱患,清淨了,安全了,乾淨了,可也少了很多過大年的樂趣。春節不像春節了,歡樂不完整了,大家不習慣了。後來,國家又開始定時定點准許燃放煙花炮竹,那些摩拳擦掌幾年無用武之地的朋友終於又有了一個釋放歡樂的地方,好些朋友都説自己在趕着點趕着地兒去響炮。

幸虧我們是小城市,一直可以有響。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今年我在老家過春節了。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葱葱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羣。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着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裏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裏裏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裏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裏打掃乾淨,因為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衞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牀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着,大人們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説“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裏吃飯的,以示家裏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裏的舞獅隊挨家逐户,敲鑼打鼓,每到一户,舞獅的人會在屋裏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葱: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着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裏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羣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着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説: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着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過春節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麼一代一代地傳着,家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

老家的春節別有一番風味。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年三十和母親通話,電話裏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孩子的歡聲,母親的笑語,年味瞬間穿越而來。母親説:"皓皓(我侄子,7歲。)在院裏放炮,去集市上買年貨,他只選炮,其他啥也不要。於是買了一大堆,就讓他放個夠吧,要不長大了想讓人家放也不放了。"

就是啊,什麼年齡玩什麼,過去了就沒那勁頭了。不過我們小時候可沒這待遇,那時候物質緊缺,放炮也要節約。

記憶最深的是在10歲以前,住大院子、土窯洞時,那些土得掉渣的"年",土牆、土地、木格窗裏傳遞的温度一直保存到現在。

那些年,一過臘八,就開始收拾家了。先是清掃,裏裏外外,角角落落,細掃一遍。然後裱糊,整個窯洞的土牆上裱一層嶄新的報紙,再貼上年畫。最後糊窗,()一般用麻紙。後來就用父親從太原帶回來的工程繪圖紙,白且細膩韌性好,不易被風吹破。糊完窗後貼上五顏六色的窗花,年就來了。

剪窗花是女孩子的遊戲。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批量生產。每人拿一個不同式樣,在油燈上薰出來的模子,墊上幾層五顏六色的紙,線縫固定,照着模子掏下去,一出就是好幾張。

最複雜的款式自然要讓最手巧的姑娘去剪,我的任務通常最簡單,好在沒人嫌棄。剪完之後,自己先挑一個喜歡的顏色留下,其他的分給小夥伴,關係好的,會單獨多送幾張。歡蹦亂跳回家時,手裏攥着的是喜悦,更是温情。那個曾經送我窗花的巧手姑娘,我清楚地記得她的模樣,但名字已然忘記。

關於年畫,印象最深的有三幅。一是兩名女拖拉機手,背景是黃澄澄的麥田,滿面春風,神氣無比。二是天女散花,女神,洋洋灑灑。三是百鳥朝鳳。我盯着這副畫,可以看好久,我數過畫上的鳥,也記得它們每一隻的不同,甚至會在親鄰家看到不同版本的細微之別,但卻不會講出來,算是我在那個年代裏隱祕的娛樂方式。

過年時,家裏偶爾也會添置新物件,有一年母親花了38元"鉅款"買了一隻條几,顏色花樣都別緻得很,可惜後來搬家時被人收走了。

新衣也會添,往往是騎着綠色自行車的郵差送來,父親遠在太原工作,過年常常回不來,但總會寄來東西。打開層層包裹,看着一件件嶄新的衣服,有時還有動物餅乾和飛機餅乾。想象父親買布料時的表情,找人去做的急切,回不了家的無奈,心中便五味雜陳。父親後來退休,便回村裏居住,無事是不去城裏的,這是後話。

臘月二十三,除了吃糖瓜,定要殺雞祭灶。灶台上設起香爐,用黃紙寫上"灶君之神位"及"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字樣,祭拜時嘴裏要説"灶神爺上天,只説好,不説歹,金銀財寶多帶來。"這麼隆重的事當然由哥哥來做,我在一旁看着,敬畏又好奇。

備年食是一等一的要事。一般臘月十六七的時候,家家户户就開始準備油炸食物。搓果、油托兒、油糕是必不可少的老三樣。搓果有的地方叫撒子,用一根面搓成一大把下油鍋炸;油托兒和小的油餅相似;油糕是用軟小米混合大棗做成的,不包餡,切成小月牙形直接炸。然後是蒸饅頭及蒸玉米麪的豆包。這些都需要邀請關係好的村鄰來一起做,算是一種儀式,是年終人際關係大總結。被邀者欣然前往,沒被邀者則心生疑慮。

村裏有一户人家,從來不邀請別人,也沒人邀請他們,但書法極好,每逢過年,會給全村人寫對聯,他的後人仍與村鄰格格不入。老人家如今已70大幾,前些天,母親來電話説,他們正在一起打牌,我大為詫異,問原因。母親説,他大病了一場,外出看病回來後,和以前很不相同,話也多了,也願意跟人來往了,大家也樂見其變,一點兒也不生疏,就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

肉是稀缺的,通常人們都會以今年割了幾斤肉來衡量年食的品質。買來的肥肉先要被榨一次油,油渣渣極香,但也只能有節制地吃幾口。有一年,大舅除了豬肉竟然還買了一隻豬頭,我勇敢地表達了對豬耳朵的饞涎,大舅家雖然人口眾多,但還是專程送了豬耳給我。

最愛吃的是年三十晚上的必備菜——"小炒",用白菜葉子、裏脊肉混合炒成湯菜,清香不膩。母親出生在大户人家,她小時候,她們白家每到年三十晚上就會炒一大盆"小炒",再擺上其餘各種吃食,邀請村裏的老人、當兵及外出歸來的人到家裏做客。

那時候沒有電視機,三十晚上,通常是小炒配上紅果酒,邊吃邊展望美好的願望,直到拿上壓歲錢,基本上就扛不住要睡了。

睡到正香時,會被搖醒,心裏討厭嘴上肢體自然都會反抗。這個節點往往是12點快到了,哥哥不厭其煩,耐心把我和弟弟叫醒。他準備好兩根木棍,讓我們各握一根,棍頭掛一串長鞭,跑過去點着又快速折回,説:"握緊了,不要怕,有我呢~ 好了,就要響了,聽着哦……"

作者介紹 張靜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團體帶領者,太原益爾心理研究所所長,公眾微信平台《靜暉心理》創辦人,致力於探索心靈旅程,激發生命力量。

Tags: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