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500字作文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

欄目: 15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1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合集6篇

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小學時有篇課文叫(西門豹),講的是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課文裏西門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時年紀小,以為這漳河便是這打從家鄉門前流過的小河,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才曉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陽,比南漳縣城都有名。

南漳這小縣也終於沒負了“思安”這名諱,絕不樹大招風,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沒人知曉襄樊有個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這畢竟絲毫不影響這小縣城的和樂。淳樸的家鄉人,就如此安定地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們三兩聚在樹下閒聊,大人們起着自行車在不太寬敞的馬路上來回穿梭,孩子們專心地坐在講堂聽老師講解。街道或許並不繁華,沒有繁弦急管,也沒有火樹銀花和燈紅酒綠,卻安詳而端莊。歲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葉上慢慢流淌。

滿月象徵着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伴着新春的喜氣,迎接着元宵佳節,濃濃的歡歌樂舞跟隨着夕陽漸漸到來。

大人們早早的準備好了吃酒晚宴,孩子們玩耍着鞭炮、竹燈。家家户户燈光照耀了半邊小天。在吃玩一陣後,臨水的鄉俗開始了。男孩和女孩們都各自結伴,拿着河燈來到水邊,點亮燈芯,微微的燭光,緩緩的耀眼在水中,閉上眼,十指合心,祝福的話語在心底祈禱,有的微笑着;有的仰着頭;有的低着頭害羞着;半百的老人坐在樹根上,遙望着正圓的月亮,如此的光芒照耀着老人的雙眼,估計他正在祈禱着自己的曾孫子健康成長呢。

一番祝願後,人們嬉笑着開始忙活着串門呢。要好的哥們、情通的姐妹們,都講述着簡單的祝願和來年的目標。孩子們結伴遊玩,鬧花燈的;鬧元宵的;可忙活着呢。

一年年得過去,我們挽不過時間。一過元宵,工作的孩子又要出遠門開始新的奮鬥,就如春天的到來,花鳥都開始爭豔,創出一片天地,最真的感情伴着這輪月亮,潔白的永遠存在。

我隨便寫了點,不知道字數夠沒,其他的你自己加油吧!

中華兒女從來就視龍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由此被稱為“龍的傳人”。在閩西連城縣姑田鎮的遊大龍,聞名遐邇,有“天下第一龍”之稱。

正月十五元宵節,客家人都有遊大龍的習俗。大龍是用紙、竹篾和木板做成的。從傍晚三四點開始,有游龍的家庭便把一節節的龍燈抬出來,到指定的地點拼接起來,整條龍約有40~100節不等。龍尾是單獨擎立的舉着,距離龍身數十米外。表示着“神龍見首不見尾”。

游龍拼接好後,點上蠟燭。各家各户的青壯年身上都捆着一個牛皮做的碗狀小兜用來抬撐杆。大龍頭前點着火銃,還有抬燈照明隊,鑼鼓隊……游龍所到之處,每家每户都要燃松香迎接大龍,以求龍的保佑。遊行直到夜裏十一點才快要結束。年輕人們在此時異常興奮,手持大龍,忽左忽右,忽快忽慢,使那大龍表現出呼風喚雨,翻江倒海的天性。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碰撞,使得大龍遍體鱗傷,但快樂無窮……

第二天一早,人們抬着大龍四處遊行給大家帶去好運。正午,大龍直奔指定空曠田野處,預備焚燒。在那兒要堆一堆五百平方米左右的幹稻草,並擺上貢品。之後游龍要繞稻草堆走三圈,人們又一次興奮、快速地奔跑起來。龍燈因互相擠壓而破爛不堪。有趣的是大龍出遊的時候人們是比誰家制作的龍身最漂亮,游龍結束時卻是比誰家制作的龍身最破爛,才意味着誰家最吉利。最後人們把龍身與稻草堆一起焚燒乾淨,這象徵着真龍火化昇天,能保一方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姑田遊大龍是我國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它曾被列入過吉尼斯紀錄,當時的大龍有兩百三十七節,遠看彷彿一條巨龍盤踞山間。它真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同樣的我也期待這XX年的元宵盛宴,相信這又是一次視覺的享受!

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隨着春天的腳步,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瑟瑟寒風中來臨了。節日氣氛不很濃,但還是盼着節日的喜慶來感染自己。早上還和唐山的小丫頭聊天來着,丫頭説,她那裏對元宵節很淡漠,當給她祝福時,才想起。而在我們這裏不同,正月十五要比春節隆重,比春節還要熱鬧!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家家團圓的日子。而在現在,能團圓只是個夢想了。因為城裏學生要在十五前開學,成人在初六七上班。等到元宵節這兩天能休息就不錯了。所以為了生意及孩子上學,想我老家在外謀生的人們,已經好多年沒能在家好好度過一個祥和温馨的元宵節了。所以現代化帶來的是方便迅捷,而對傳統節日卻不那麼濃重了,這事的人們不得不感到點些許遺憾!其實,在快節奏的今天,人們更加懷念那並不十分遙遠的日子,過正月十五的日子!

我們現在還在過元宵節這個節日,不但過,而且很隆重。因為每年正月十四這天要給祖先上攻品。在孃家還講究,因為貢品不止是饅頭之類的了。供品裏有刺蝟、麥子垛、田鼠之類的,這些都是麪食做的,很精巧,可稱得上是藝術品。關於它們的做法,我在去年的元宵節裏詳細説過。因為我畢竟跟着做過多少年,很熟練的。貢品上三天,十六這天撤掉。

十四下午要包餃子,而餃子不是在這天吃。要等到十五太陽沒出來之前,下餃子,上供。然後全家人再吃。也有不同的風俗,有頭天晚上吃的。這叫“發紫”。十五中午吃包子,也就是説元宵節這天又要忙碌,包子人吃,也要上供桌。於是佛前香煙裊裊,頗為神聖。十五晚上家人在一起時吃元宵,共享天倫之樂。三天裏要不斷的給佛龕前燒紙錢,每次吃飯,每次上供都要燒的。除此之外,晚上每個房間也是如此。這大概是老人們的祈禱家人平安的一種方式吧!一直沿襲到現在。

其實最熱鬧的元宵節的夜晚。元宵節要熱鬧三天。這三天裏有着不同的講究。在幾天裏,每個屋子裏的燈要亮起來。等到深夜之後才能關。三天的燈節,都有着不同的含義:十四這天叫“鬼燈”,十五叫“神燈”,十六叫“人燈”。一般煙花爆竹在十五在這天放得最多。十六這天的花燈是留給出門子的閨女看的,所以在老家十六這天出門子的女子可以回孃家看燈。這三天裏,人們都要出來走動,跟着鑼鼓,滿村轉。要説最重視的還是十六這天的燈。這天叫“人燈”,即便平時極不愛出門的,也要出門走走,這叫“溜百病”,走一走一年保平安!所以十六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出門走一走。

正月十五看花燈,一個是看煙花,再就是看燈。在家鄉煙花好看,燈卻不離奇。所謂的燈,就是各家各户的燈都亮着,其實這風俗已流傳多少年,這煙花和燈,也有着不同的演變。現在都是電燈,記得小時候,電還不方便的時候,每家的燈都是煤油燈。每家每户的家門口亮的都是老式煤油燈。稍微奢侈一點的,就是弄個漂亮彩飾的外殼,裏面點上蠟燭,紅通通的就有了節日氣氛。其實最快樂的還是孩子們,孩子們提着自制的燈籠,當蠟燭的光透過紅色的細紗,也是一番別樣的喜慶!關於怎樣製作燈籠,年代久遠,我想不起來了。只記得自制爆竹與煙花,普通的廢舊書本,鞭藥及鞭芯子,擀鞭筒,填鞭藥,上鞭芯。所以那時候分辨誰的鞭炮好,就聽響就可以了。手藝差的,連連都是啞炮。而手藝好的紙被震得粉碎。最響的是“二踢腳”,響聲大,底下一聲震出去,在天空中炸開。而煙花的製作更為精心,因為稍不注意就會有危險,晚上人多,要煙花蹦出去,那不是鬧着玩的,有一年製作煙花的人用的是一個氧氣罐,當煙花燃起,人們看到的不是煙花,而是一枚重型*飛出去把個活生生的十一歲男孩給炸死。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人們娛樂的同時也接受了慘痛的教訓。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過元宵節時,買到的都是國家正式廠家出產的煙花,相對危險係數要低很多。人們可以放心的去欣賞花樣繁多的煙花爆竹。

正月十五可以接未過門的兒媳婦過年,於是,在看花燈的同時,還可以一睹新媳婦的光彩!多少年了,那種人頭攢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煙花綻放的花束照亮整個夜空,那種愉悦,暢快也只有元宵夜裏擁有!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人們對節日卻慢慢淡化,而磨滅不了的是那元宵節留給人們的記憶。又是一年元宵時,聽得不遠處密集的鞭炮,看着窗外依稀可見的美麗煙花,美好的記憶重又浮現在眼前,我的家鄉父老我的兄弟姐妹你們可曾安好?在這漫天璀璨的花海里,在春意漸濃的夜色中,衷心祝福我的親人和朋友們:元宵節快樂!龍年吉祥如意!

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民間意義上,只要沒過了元宵都算春節。百姓眼裏,這是春節最後的狂歡,也是民俗的盛大展示。在外的這些年,雖然多數年份都能回老家過春節,但能過元宵的幾乎沒有。早聽説故鄉今年元宵燈會規模空前,只可惜不能親見,進城後關於元宵的記憶就只剩城市燈會了。印象中關於老家元宵的印象侷限於小時候的記憶。

城裏的元宵最耀眼的是燈展,隨着聲光電科技的進步,燈的外觀,材質,動態,音響都與時俱進,高大上自不必説,觀者人潮湧動磨肩接踵,也熱鬧非凡。此前好幾回從住地進城區看燈,都因交通管制或因擁擠坐不上回程的.車子,徒步走了老長的路才返回家裏,近年節慶外出都格外小心。記憶中鄉村元宵的燈是移動的,叫遊燈/遊枰,人們或抬或舉着燈沿街巷遊走,鑼鼓開路,大老遠就能聽到,多數人在家門口就能賞燈。相比起來,城裏是人隨燈轉,而鄉村是燈隨人轉,更親民一些。用一個比喻:城裏的元宵是超市裏冰鎮的包裝精緻的高檔元宵,鄉村的元宵是土灶上老媽煮着的自制元宵。

遊燈的主角自然是各色的花燈花籃,都是由老藝人純手工製做。我有個本族奶奶是做花籃的能手,以前村裏只要有辦元宵遊燈都會請她參加做燈,大多也是義務的,村裏會提供材料,或提供一點實物贈送。她們用竹蔑紮成花燈骨架,糊上雕刻着各色鏤空花紋的彩紙。造型各式各樣,有吉祥文字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恭賀元宵之類。有單字做一燈成一組,也有多字一起做成燈箱的,互相搭配成一套一套,用頂部向前彎的竹杆挑着。多數燈一人就可提得動,也有需多人抬的大花籃,還有機關精巧的走馬燈。記憶中老街上有個叫享耐的五金師傅心靈手巧,算是村裏最早把玩電器的人,他做的電動花燈曾是鄉親們每年的期待,記得有一年他做了個能轉動推磨的人物花燈,令鄉親們十分讚歎。如今許多原來做燈的老藝人都相繼去世,年輕人都忙於外出賺錢,許多手藝都瀕臨失傳,但科技進步也讓花燈有了新的花樣,走馬燈早就不稀奇了,原來的燭火也多數換了電瓶燈。韻味是淡了些,但也方便安全了。記憶中小時候還沒到遊燈結束,有些燈己被晃動的燭火燒了一個一個黑洞,也有燒得只剩個骨架的,提燈的人難免有愧,但鄉親們除了給他一個善意的笑沒人責怪他這也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

元宵遊燈是全村的一個集體大事,以前通常按舊時生產隊的組織東南西北四個連隊各組織一隊花燈,各隊間似乎有一定的榮譽競爭關係,大體以羣眾的口碑為憑。每隊的標配大約是先頭鑼鼓隊開路,隨後是一隻舞獅,然後是花燈隊和神像香火,壓軸的是叫作鐵枝的民間技藝,我們土話叫枰為閩東地區獨有。枰的花色造型和寓意是鐵枝標誌性的水平展示。需要有文化修養和做枰實踐經驗的長輩作指導。師傅用木料搭起一個大約兩張牀大小的方形移動平台,枱面垂直方向裝上像枝叉一樣的鐵架子,高的能達到3米左右,上面安上軟墊,選身段纖巧聰穎又膽大的孩童化粧成各色戲劇人物牢牢固定在鐵架上,多的能承載七八個人,襯上各種花草樹木燈光等佈景。它的奧妙是經過服裝和道具的遮藏,讓人感覺不到有鐵架的存在。遠看過去,枰上的人物都像懸浮在空中一樣。每個枰就是一個栩栩如生的戲劇場景,比如牛郎織女八仙過海西遊記等。村民自家小孩能被選上枰也是一項榮光,雖濃粧豔抹,但不知為何,眾人還是能知道某個角色是誰家小孩,評頭品足一番。當然,也難免有人看走眼把張三家的男孩看成李四家的女孩的,爭論一番,最終恍然一笑。如此寵大的移動造景古時候全靠眾人接力抬着在卵石鋪就的村道上巡遊,現在路好了,大多改用動力牽引,省力不少。

遊神是遊燈活動的組成部分,前前後後都有許多和百姓互動的環節,比如鳴鞭迎神和交換香火。當遊燈隊伍快到自家門前時各户都鳴鞭歡迎,雙手捧着香火在門前恭候,神像經過時就用手裏的香火和遊神的香火交換並插在自家門前和神案上,喻意接福接平安。

這些年鄉村大有民俗復興的態勢,結合旅遊的發展,許多漸被淡忘的傳統民俗重新煥發生機。老家今年的元宵遊燈規模空前,多年未見的雙溪古鎮香火龍和沉寂12載曾經作為乾源村特色的白蛇燈也作為重要的節目參加遊燈,加上交通便利,賓客雲集,熱鬧的程度與古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我遠在外地,不能親身感受,好在信息科技發達,讓我也能通過微信朋友圈飽了一回眼福。

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熱熱鬧鬧的春節剛過,我們又迎來了和諧温馨的元宵節。以往,在我的記憶裏,元宵節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小朋友們各自挑着自己精心從集市上挑選而來的花燈到街上炫耀一番的事。可今年,我卻過了一個別樣的元宵節。

“唉,老天可真會搗亂呀,一年才能歡度一次的元宵節卻看不到月亮!這還不算,竟然從中午開始就狂風暴雨地下個不停,真讓人掃興!……”我鬱悶的在房裏轉來轉去,嘴裏嘟噥個不停,簡直快要發瘋了!一旁的奶奶把我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裏,嘴裏始終笑吟吟的。我都氣成這樣了,她一點都不同情,還一個勁地笑!哼!

“奶奶,你倒是幫我想想辦法呀,好奶奶,幫幫我呀,嗯嗯——”我使出了我的殺手鐗——軟磨硬蹭+奶聲奶氣。嘿,奶奶還真招架不住,終於開了腔:“沒見過你這麼傻的丫頭!老天下雨,你讓我怎麼辦呀,難道我是神?不過奶奶倒是有個主意——”“什麼什麼,您快説嘛!”“你與其這樣閒着無聊,還不如過來和我們一起做元宵,待會奶奶教你扎花燈。”“咦?嘿嘿,您騙誰呢,我從沒看過自己可以扎花燈,再説了,您用什麼扎呀,您又逗我玩呢吧!”媽媽聽了連忙搖頭説:“你奶奶説的是真的,我們小的時候都是自己扎花燈,既好玩又好看呢。”難道這是真的?我思來想去,唉!反正閒着也是閒着,不如就像奶奶説的那樣,試試看。

咱説幹就幹!我洗淨了手,也學着奶奶的樣子做起了元宵。首先從大的麪糰上取下一小塊面,在手裏反覆地捏來捏去,又把它在手心裏團了團,還真成了一個小圓球。我又在這個圓圓的麪糰上摁下了一個深深的小窩,取了一塊湯圓餡放進去,當我想把湯圓餡包進面裏的時候卻發現怎麼也包不住了,我無奈地求奶奶幫忙。奶奶説我的餡放得太多了,一旁的媽媽也是一個勁的笑我笨。哼,我才不笨呢。我重新拿起了面,開始了我的元宵實驗。爸爸和爺爺看到我的倔強勁笑個不停,我也開心得笑了!這時的我覺得我不是在團元宵,而是把一家人的心揉到一起去了,家人團圓的感覺真好!

經過十多分鐘的共同奮鬥,元宵終於做好了。我開始纏着奶奶給我扎花燈。只見奶奶從一個水盆裏拿出了一把高粱秸稈,我頓時明白了——原來奶奶是早有準備,就等我上鈎呢!嘿,不管他,看奶奶能給我整出個什麼新奇玩意兒來。我隨手抽出一根高粱秸稈折了一下,竟然沒有斷!奶奶告訴我這就是她把秸稈過水的原因。奶奶靈巧地把一根秸稈折成一個正方形,然後迅速地用線繩固定接頭,這樣,一個秸稈做的正方形就好了。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要做十幾個呢,於是我也加入了進來。可誰知道,我扎的不是歪了就是秸稈被我折斷了。好不容易紮好了一個正方形,我舉着它高興地又是蹦到媽媽面前炫耀,又是跳到爸爸面前領功,就好像是得了一件藝術品一樣。是的,在我的眼中,它就是我的第一件藝術品。隨後的銜接、貼紙我都一一參與。大概經過了一個小時的奮鬥,我的花燈終於初見雛形,就差一根蠟燭和一個合適的杆子了。此時,奶奶就像變魔術一樣,不知從哪裏弄來了一根半截蠟燭,竟然還有一根粗細正合適的小竹竿!我迫不及待的催着奶奶把它們組裝好。拿着這件“藝術品”我是左看右看,都不捨得把它放下了,哈哈……哈哈哈……

此時,可口的飯菜擺上了桌,美味的元宵也盛到了碗裏。爸爸媽媽忙着招呼我和爺爺奶奶吃飯呢。有這樣的一桌美食我怎麼能不心動呢?嗨,也顧不得什麼文雅了,我張開大嘴毫不顧忌地吃了起來。“今年的元宵可真好吃呀,有我孫女親自下廚,感覺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呀,哈哈!”爺爺的話逗樂了大家,就連號稱“天下第一不怕羞”的我也掛不住了,終於笑紅了臉。

一頓元宵團圓飯在笑聲中結束,而我一刻也沒忘記我的花燈展示活動。飯後,雨還在下着,我不再討厭,反而覺得這更增加了元宵夜的神祕感。我找來家裏最大的一把雨傘,一手撐傘,一手挑着我親手製作的花燈,直嚷嚷着讓奶奶幫我點燃。蠟燭上跳躍的火焰越來越大,火焰的光芒照亮了燈籠,在紅色貼紙的輝映下,燈籠成了火紅的一團,紅通通而又水靈靈,在飄雨的漆黑的夜晚顯得是那麼的耀眼與美麗。燈籠立刻成了我的中心,我小心翼翼地挑着它在院子裏一溜小跑,一通高興的怪叫。而我的家人也圍在了走廊裏把我當成了他們的中心,對我指手畫腳説個不停,笑個不停。我依然在雨中撐着雨傘,挑着燈籠,跳着屬於我的怪異的舞蹈。笑聲穿透雨幕,傳遍了整個村子。而我,也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女孩,因為有我的家人,有我那無以倫比的大紅燈籠!

難忘別樣的元宵節!難忘給我帶來幸福和快樂的大紅燈籠!

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綿綿着春意的小雨不見停息的在天地間傾情的舞蹈着,我獨思於元宵節裏這一幕的雨簾中,濕濕的心裏溢出的是喜?還是失落?還是對未來的期待?還是其它的……很難在瞬時的時間裏界定出我準確的心裏。

細雨中,我找尋着往日走過的記憶,回味着在新單位走過的5個月的光陰。

初踏入新單位,是在一個田野裏積澱着黃橙橙的成熟,園子繪着天藍雲淡的日子。帶着對已經結束的老師生涯的深深眷念,我沉重步伐,邁進了我現在的辦公地點。

第一位接待的我是一個彬彬有禮的男同事,或許因為我與他都曾有作老師的經歷吧,兩個人素昧平生的人,第一次見面裏就感覺雙方很是投緣,我們可是一見如故呀!自然選擇中,我們無拘無束的聊了舊時作老師的感受和軼事,短暫的交談,大家有太多的相同存在於諸多的觀點中,基於這一情節,我心裏暗想到:有這樣的男士共事,我在新單位的日子不會長時期的落寞,因為至少他可以與我説説話,在工作中指點我不明白的地方。經過五個月的實踐證明,當初我的認為完全是正確的,因為他給予了我大公無私的關照,讓我很快的進入現在的角色。

第二位接待我的是:我直接的頂頭上司—局頭。對於新單位的第一領導,在沒有謀面之前我就賦予了很多自己情感因素的猜測:軍人身份的出身,我猜想着局頭一定是一位嚴肅着的讓人望而生畏的人;他的職位是坐在老幹局這個部門的交椅上,我就斷定着他的年齡,至少在50歲以上,而且偶伴着白髮的一位長者。

可我這未見其人就亂猜其面的做法,在與局頭相見的一瞬間裏,之前的全盤推斷被真實的眼見推翻了。一個帶着眼鏡、身着白衣白褲的高挑男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的思維頓時就咯噔的一下,少許短路的情節出現在了秋日高遠的天際裏,迷糊着的雙眼對眼前的圖像似有一種幻象的情致出現。我極力的瞪大眼睛,直接的打量着眼前這個具有紳士風度的頂頭上司,溢美的言詞在自然間就從我的嘴裏蹦了出來:現實版中的張局,與我想象中的素描真是相差甚遠,一個是在天上的張局,一個是在人間的張局!你蠻有紳士風度和儒雅之氣。局頭對着我唱的讚歌輕鬆一笑,而後調侃説到:誰説老幹部局的領導就是老者形象呀?誰説老幹部局的領導就是古董?這是外界長期以來對幹部局的錯誤認識喲,就拿你靈兒來説吧,你不也是這麼年輕着靚麗着就加入了我們老幹的隊伍中來了嗎?

見領導之前的忐忑着的心裏,就在一來二往與局頭輕鬆隨和的閒聊中消失殆盡了。

最後局頭在交代了我的工作任務後,很善意的向我提出了很多見識性的工作點子與工作中應避免的一些迂迴曲折。讓我未進新工作的門,就在第一時間裏有了受益匪淺的莫大收穫。

接下來五個月的日子裏,五個月因工作與同事們的相處的日子裏,自我感覺與同事們的關係和諧着,有大家一起娛樂中收穫的快樂、有大家一同外出遊玩感悟大自然美好與神奇的點點滴滴、有大家一起配合着協調完成各項任務的喜悦;在局頭手下工作的五個月的日子裏,自我感覺舒坦着舒心着,其間有局頭對我工作的鼓勵與肯定、有局頭對我應付酒局能力有限的寬容、有局頭活躍着的工作方式對我的啟迪、有局頭一起搞慶祝活動瘋玩的歡愉體驗。

五個月新單位的日子,五個月的新體會與新體驗,填滿了我今時裏對元宵節裏的記憶。

遙望着紛飛的春雨,我心裏很清楚,時光在向我身後飛奔而去,新的事物在四季的輪迴中繼續的向前發展着。在局頭指導了我工作五個月後,一個很具有挑戰性的崗位召喚了局頭去。

局頭高升了,局頭就要遠離我們熟悉的視線了。與我們分別在即的日子就定在了元宵節的午後。

頂着一頭的細雨,黨委政府和組織部帶着組織的意圖與信任來到了我們單位。在大家還未喘息過來的功夫裏宣佈了上級部門對新舊局長的任免和調離的決定。

一紙委任狀,一紙調離決定,將昨日的局頭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將一個需要時間去熟悉的新頭兒帶到了我們的面前。

昨日共事建立起的情感,讓我對過去的頭兒有了很是不捨的情結。畢竟他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記憶。但是理智告訴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縱有萬般的不捨,我只能做的是:祝福我們舊日的局頭在未來的仕途道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新的局頭的出現,在短時的失落裏,讓我看到了一個朝氣着精神,滿臉寫着誠信的臉龐。他幽默着的話語、不拘形式的與大家夥兒的見面會上的交談,讓我看到了一個很有自己魅力的局頭;講話中透出的不同氣度,讓我看到了老幹局未來日子的美好前景。

不經意間的點點記事,就像河流裏的小水滴,匯成了元宵節裏對過去記憶中的涓涓細流。往日幕幕記事,交換着不同的場景,寫意着我元宵節裏擁有的兩種心致;一是對舊事物的眷念不捨,二是對新的景象滿懷的憧憬。

元宵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在朋友空間裏看到一篇《元宵節裏話傳統》的文章,説很多人都在感歎現在的節日越過越沒味兒了,節日成為了浮在表層的暫時的歡愉,是因為節日的民俗漸行漸遠,節日裏所藴涵着的文化與傳統幾乎被遺棄了。這日正是元宵節,耳邊響起幾聲稀稀落落的鞭炮響聲,鍋裏煮着湯圓,思緒不由回到了幼時的元宵節。

對於小孩子來説,最開心最盼望的莫過於元宵節晚上提着自己心愛的燈籠在街上走來走去了。正月十四的晚上就要試燈籠,鎮上掛着的花花綠綠的紙燈籠在風中搖擺,直鈎着孩子們眼饞的雙眼。只是家裏窮,很多時候是沒有額外的錢來用於買這些燈籠的。元宵節前幾日,在勺子裏放上些白麪,加了水,在火上打成漿糊,拿出過年剩下的五色紙,在廢舊的竹簾上取一些竹篾,撿來一起光滑些的棍子,對着事先畫好的各種圖案,興趣盎然地製作自己的燈籠。做好後,只等到了十四的晚上,穿上新衣提着燈籠到街上去小心的走來走去。

到了晚上,天剛擦黑,幾隻小燈籠便晃晃悠悠地出了家門了。有幾家比較富裕的,會在鎮上買各種式樣的燈籠,外面畫着精美的圖案,蠟燭的光把燈籠映射的朦朦朧朧的,下面還有紅色的櫻子隨着走動晃動着,煞是好看,讓人真想上去摸一摸。那人走到我們跟前,便會驕傲地斜視一下,以顯得自己的燈籠是多麼洋氣。此時一羣男孩子手裏舉着自制的蘿蔔燈籠鬨笑着跑來了,那根本就算不上燈籠,只不過是一個白蘿蔔,把根部用刀子掏空,使它變成一個小碗的形狀,放上線擰成的燈捻,倒上些煤油,用鐵絲擰個架子,插上木棍,到了晚上便點燃了,專門去嚇唬女孩子的燈籠。買來的燈籠材料很薄,輕飄飄的,這些男孩子一過來,嚇得女孩子們轉身就跑,可是風一卷,那些燈籠便轟然着火了,眼睜睜地看着它美麗的燃燒為灰燼,而我們自己做的卻結實得很,就這樣安然無恙的,從十四一直打到十六的晚上,甚至到了十七晚上還捨不得放過去,便又偷偷地點亮在家裏轉幾圈,這才把它掛在屋頂的大梁上,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再戀戀不捨地看上幾眼,這才香甜如夢,待到第二年的元宵節,再興致盎然地取下來,燈籠裏搖曳着一個甜美的夢。

再大一些,上了初中,便渴望着元宵節晚上的猜燈謎了。這天吃過晚飯,便會早早的地來到鎮上,鎮上道路兩旁掛滿了燈籠,每個燈籠下面都會有張紙條,紙條上寫着燈謎。家距離鎮上還很遠,幾個朋友約好,還要找上一兩個男生,因為猜燈謎的時候,猜出來了還要去擠着排隊告訴答案,如果對了就可以領到獎品,一支鉛筆或者一個本子什麼的,女孩子排隊根本擠不到跟前,甚至還會被從隊裏擠出來,這些男孩子經常是不屑與猜那些燈謎的,但他們樂於幫忙排隊領獎品。再者回來的時候已經很晚,有幾個男孩子作伴,總是可以壯壯膽子的。去的時候還帶着關於燈謎的書,男孩子們便隨便出些考大家,猜一個再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是這個答案,從中尋找猜燈謎的方法,這樣説着到了鎮上燈謎活動基本上就要開始了。然後分開來,找到自己會的,便急忙喊那高個子的男生把燈謎扯下來,寫了答案,跑去排隊,如此也獲得了不少的獎品。過後,餘味未盡,幾個人挽着手臂擠在人羣裏看燈,各式各樣的花燈,各式各樣的圖案,映照着每個人歡樂的笑臉。

當然除了晚上,白天也是安排的很滿的。從正月初七開始,各個小村落裏組成的村民表演都開始訓練了,有敲大鼓的,有舞龍、舞獅子的,有踩高蹺的、有抬花轎的,也有學校的學生們的節目,敲小腰鼓的、吹大號的、舞花環的,扭秧歌的等等,熱鬧非凡。記得我們曾經參與了一個舞花環的節目,每天彩排,十四到鄉里演出,十五十六到縣裏表演,天不亮就坐上大汽車,到了縣城,一個個節目從表演的舞台上經過,大家就饒有興致地仰着脖子觀看,使勁地拍手鼓掌,拍的手都是紅腫的。現在想來,村民敲大鼓的勁頭,舞龍、舞獅子的精彩,踩高蹺的得意、獅子搶球的驚險,扭秧歌的快樂,抬花轎的詼諧,無論男女,無論老少,無論大人,無論小孩,臉上都是一個表情,快樂。表演完畢,每個孩子發一塊錢,算是這些日子辛苦訓練的工錢,一串糖葫蘆,或是一截甘蔗,或是一個江米團,吃到嘴裏也甜到了心裏。

從回憶中走出來,覺得周圍顯得異常的安靜。正如朋友文章裏所説的那樣,一個本來很平常的日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延續數百上千年的一個節日,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裏面藴涵着很多文化與傳統。於是,帶着女兒,走出門外,去尋找今年元宵節節日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