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500字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9篇

欄目: 15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9篇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冬去了春來,春去了夏來,轉眼間,此年的端午節也即將在縷縷粽香間清晰開來。

站在早晨清新的陽光裏,感覺絲絲温馨,恬靜美好。走在流馬人喧譁的大街上,風中淡淡的粽香撲鼻而來,深呼吸,任粽香飄進五臟六腑,打消購買的念頭。看,轉角處,一羣羣年長的人兒正在精挑細選上等糯米,聲調不一的討價還價聲卻成了小城最歡快最活波的晨間交響曲,感覺那麼真摯,那麼動聽。

走進超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設計獨特,色彩鮮明醒目的宣傳語。進入購物區,其次,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那形態各異,口味多樣,包裝極其精緻來自五湖四海風味獨特的粽子,讓人盡飽眼福。

儘管眼前這粽子千般好,萬般美,毫無疑問會吸引無數人的眼球,必定會激起不少顧客強烈購買的慾望。但在我心裏,卻遠遠比不上我外婆包裹的愛心粽子。

往常的端午節都是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度過的,雖然外賣的粽子口味也不差,但是對外婆精心包裹的粽子還是懷深着一種特殊的感情。只要我放假回家,嘴饞了,不論什麼時候,外婆總是毫不猶豫笑眯眯地滿口答應,轉身就走進廚房去準備包裹粽子的材料。此刻,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寵兒。

接下來,外婆就坐在藤椅上一邊篩選着糯米,而我就蹲在外婆身旁一邊刷洗着粽葉。我的任務完成後,我就安靜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外婆以極其嫻熟麻利的動作清洗糯米,搓小豆,細切臘肉,又以其靈巧的雙手一邊擦去粽葉上多餘的水分,一邊將糯米小心翼翼地遞進粽葉口,然後,將這些零散的粽子捆紮。最後,放入鍋內蒸煮。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些繁瑣細緻的程序,我是不會明白原來包裹一個小小的粽子竟然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心思精力。此刻,對外婆這種耐心細心貼心式的舉動,不禁使我的欽佩之感不由而生,讓我感動的無言。

望着牆上的鐘表,細數着自己在庭院踱步的步伐,迫不及待地等候着粽子出鍋的那一刻。邁進廚房,看着這滿屋氤氲的霧氣,聞着那濃濃的粽香,有一種強烈揭鍋,一嘗為快的衝動。但,最終,我還是遵守了那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良言。

過了幾分鐘,粽子終於蒸熟了。於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揭開那還正冒熱氣的粽葉,用筷子將粽子一分為二,看着那金燦燦流油的臘肉,飽滿剔透的赤豆,讓人垂涎三尺。於是,忍不住細細咬上一口,滑滑嫩嫩的,不油不膩,而且富有嚼勁。但是,外婆總是在旁邊笑着温柔提醒着我“當心燙手,當心燙手”。我總是天真的回答道:“就算是燙着了,我也是幸福至極,快樂無比的”,外婆淺笑無語,只是滿眼疼愛的望着我撫摸着我的腦袋。

每當走在回家的路上,手裏提着外婆給我包裹的愛心粽子,心裏感覺沉甸甸的,我明白這小小的粽子裏面包含了多少關愛,多少汗水,多少祝願,多少温暖。這麼多年以來,外婆總是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默默付出着,勞累一個人承受着。不管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地方,有好吃的,好玩的,外婆總是在第一時間想到要留給咱們,打電話告訴咱們。不管什麼天氣,不論什麼季節,外婆依然堅持着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咱們千叮嚀萬囑咐,叮囑咱們要:“好好照顧自己,天冷要記得加衣,晚上要蓋好被子,不要着涼了。也許,咱們若安好,便是她的晴天。”每當回憶起外婆的音容相貌,一言一行,心裏總是暖暖的,甜甜的,對她的思念越發濃烈。不管在校內校外,只要聽到室友們讚揚起她們外婆時,我的腦海播放的滿是外婆慈愛辛勞的畫面,讓我不禁潸然淚下,我想,親情總是無須解釋的,思念總是無需理由的。

如今,咱們正一天天悄悄成長,而外婆卻在漸漸日益變老。多希望時光可以止步,多希望外婆可以享享清福,多習慣外婆家的獨特粽香味,又多麼害怕某天外婆的突然離開。或許,是我多慮了,也許,只要咱們大家都歡樂的笑着,開心的活着,幸福的過着,這就是對外婆最好的獎勵。

只要一想到每年都可以嚐到外婆親手包裹的粽子,我總是很得意,很甜蜜,很開心。此刻,我什麼也不願多想,什麼也不願多看,只是一心一意地期盼端午節的到來。這樣,咱們又可以重拾那歡聚一堂的喜悦,共享那温馨美好的時刻。

其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只要你善於發掘,善於體會,懂得珍惜,懂得銘記,時常都懷抱着一顆感恩的心,看看吧,何處不閃耀着平凡的美麗,何處不流動着真愛真情。

在這端午即將來臨之際,若兮提前祝願大家端午節快樂,平安健康永一生。但願萬水千山粽是情,心如糯米般越粘越緊,情亦如粽葉般越煮越香,快樂猶如那射線般,無限延長。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粽子的叫賣聲,讀過網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裏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裏人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為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裏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裏的雜草還未除淨,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裏會有閒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於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作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後,就把端午節作為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後來因為農村與城市親友網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裏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於是有親友在城裏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後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户人家以此作為端午節的前奏,於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説了。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裏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為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為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為到這一天為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裏,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為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為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為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着子女回孃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麼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於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後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説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孃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家鄉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稱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説到這一天為止,家鄉的端午節才算過完了。據説之所以有這個末端午之説,一是為了與早端午相呼應,二是照顧那些田多勞少又無力請工的人家,他們往往在正端午這一天還在地裏勞作,等到他們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過完了,於是他們便在五月廿五這天過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車吧,只是節日的氣氛淡了許多,但親情依舊,慶祝的心情依舊,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他們為端午節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只是,這樣的端午節,依舊與屈原無關。

從早端午到晚端午,家鄉的端午節足足要過二十一天,而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廿四過小年開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燈送年為止,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鄉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長者便大聲呼籲,鄉親們啊,端午節的戰線再不能拉長了,否則就要超過春節了,那還成什麼體統呢,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啊!到這時,才遏制住了端午節繼續發展的勢頭,否則,家鄉人一定會把端午節弄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由此可見,端午節在家鄉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只因家鄉的端午節象徵着播種,象徵着希望,所以仍然與屈原無關。

其實家鄉並不叫端午節,他們叫過端陽,就如他們把春節説成過年一樣。儘管説法不同,但實際意義卻是完全一樣的。過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難過年年過,那麼過端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條苦難的長河,偶爾在長河中拾起一小瓣精緻的貝殼或者到銀河採擷到一丁點星光,以此來點燃鄉親們播種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為一種東籬採菊的怡然自得。只是,過了這些節日之後,他們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在他們求索的空隙中,忙裏偷閒度過的這樣的端午節,真的與屈原無關。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端午本是中國傳統節日,但韓國以“端午祭”向聯合國申請“人類傳説及無形遺產著作”並得到批准,這表明韓國對端午的重視不亞於中國人。其實端午早傳到韓國、日本、越南,古代韓國也像中國一樣在端午節放假,韓國江原道江陵市每年舉辦“端午祭”慶典;日本古代每年舉行端午慶典,成書於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語》第二章載:“五月端陽節,人人急於入朝參賀。”這天日本男人騎馬射箭,女人穿着中國服出外遊玩一慶祝節日;古安南(越南)有個國王的名字名叫陳端午。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説,從文明的歷史和影響的廣泛看,中國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來最偉大的文明。

一般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戰國屈原。樑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節俗已見於春秋,《琴操》:“介子綏遂抱木而燒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記·孟嘗君列傳》:“五月子者,長與户齊,將不利其父母。”《索隱》引《風俗通》:“俗説: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嘗君生於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殺早了近70年,可見端午節最初並非因為屈原。

端午節緣於五月是兇月的古老觀念。晉董勛《問禮俗》:“五月俗稱惡月。”這個觀念緣於上古,雲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玄戈》:“五月,東井、七星大凶,胃、參致死。”東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東,故稱。這雖見於秦代,但卻歷史久遠。《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日在東井。”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東井星主管五月。漢王充《論衡·説日》:“當夏五月,日長之時在東井,東井近極,故日道長。”五月不吉觀念滲透到民間,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五月為兇月,是端午賴以建立的文化基礎。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中“端午”條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騖角黍。”《藝文類聚》卷四引《風土記》仍作“端五”雲:“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五與午同音通用,《周禮·壺涿氏》:“午貫象齒”鄭注:“午故書為五。”端五後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視為大不吉。《抱朴子》:“或問闢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靈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詩》:“闢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藝文類聚》卷四載《續漢禮儀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為門户飾,以止惡氣。”道教《八道祕言》稱五月五日為“地臘日”,《楊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問疾,名地臘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與粽子、龍舟等拯救屈原等沒有關係。

端午節時宮觀寺廟舉行驅鬼祈福儀式:第一,道長在祭祀儀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語以驅鬼除魔;第二,道長畫符鎮鬼,並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驅鬼和鎮鬼;第三,道長要為國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驅鬼的使者活動結束後要向道長彙報驅鬼的情況。這些活動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驅鬼,它清楚地表明:惡鬼作祟是五月五日舉行宗教祭祀活動的根本原因。《古尊宿語錄》卷27載,舒州龍門佛眼禪師説:“今日端午,世間人釘桃符、書門閫,使萬邪不窺其户,百鬼不入其門;世間人又使針燒灸,採藥登山,使萬病不幹其體,疫癘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動的根本目的:驅鬼除病。可見,端午節是鬼節,端午節為對付“百鬼”和“萬病”而生。這些記載,揭示了端午節產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節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稱“續命節”,就是因為有惡鬼索命。《風俗通》:“五月五日續命縷,俗説以益人命。”續命縷的形態,唐代仲子陵《五絲續寶命賦》有載:“顏似渥丹,對回鸞之十字。手如振素,盤續命之五絲。其五絲也,蕙綠輕重,蘭紅淺深。皎皎而有鶯其領,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條暢乎數尋……懿壽絲之禮大,續寶命之天長。”端午節時,荊楚民間以彩絲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宮詞》有“玉腕斜封彩縷長”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稱五月五日時舉行“續命齋”的法事,北齊後主的妃子馮小憐以五月五日進納,故號她為“續命”,取端午沖喜續命之意。以絲係臂為防惡鬼奪命,故可以達到“續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於五月五日是因惡鬼索命。魏邯鄲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惡鬼所害。端午惡鬼猖獗是他們死亡的原因,端午節舉行祭祀儀式是為了驅除惡鬼。隋唐以後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節被整合,由於屈原影響大,端午節變成祭祀屈原的節日。屈原在宋代被封為公侯:“屈原廟,在歸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潔侯。”元代屈原被封為“忠節清烈公”。屈原成為端午節的主角時,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沒無聞,驅鬼的動機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我們老家的端午節,又稱五月節。小時候也不知道究竟為何要過這一五月節,只知道這一天在農忙之餘還能有好吃的粽子。所以端午,最忘不了的是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説吃五月端粽鍋裏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其次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插艾草。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我們家鄉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以艾條插於門楣,懸於窗户。端午插的艾草,我們稱之為家艾,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可見,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節的早晨,天剛露出魚肚白,媽媽就去自家的菜園地的角落採集艾草。那些散發着香氣的艾草一拿回家,滿屋清香。早飯後,爸爸端起板凳,放在門檻上,將一把艾草整整齊齊的豎着插到門上。微風搖曳着艾草,散發出陣陣清香。我們的家鄉流傳着這樣的歌謠:“端午艾,是藥草,家家户户離不了;門上插把端午艾,蠍子蜈蚣無處逃。”

艾草又是一種天然蚊香。到了晚上,天將黑的時候,媽媽就拿出早已上一年端午節用過的幹艾草,點燃起來,然後薰遍屋內屋外的各個角落。艾草冒出的黃色煙霧,散發出的特殊香氣,充滿了整座房子。我好奇地問母親,為什麼要用艾草薰。母親總是慢騰騰地説:“燻草香,香滿堂;薰蚊蟲,辟邪惡。家裏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薰艾草,一年裏人也不會生病。”記得夏天,只要我們身上生了痱子,媽媽就用陳年的艾草燒水,給我們洗澡。秋天或者冬天,身上有寒氣,也是用陳年的艾草薰燒,一出汗,馬上就好了。

在端午節的這一天,家裏人還會上街,花上幾分錢或者一毛錢,給我們這些孩子買來香囊,掛在身上。我記得自己佩戴過的香囊,最喜歡的是紅辣椒形狀的。傳説佩戴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最後就是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喝雄黃酒。雄黃其實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説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所以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諺語俗語。在碘酒未發明年代,我國人民就是用白酒調配雄黃和白礬水來塗抹毒蟲蜇傷和蚊叮蟲咬的。人們熟悉的《白蛇傳》裏,端陽節,許仙聽信了法海的話,讓白娘子飲了雄黃酒而顯露出了原形。現在不少地方在端陽節還要在屋內外噴灑雄黃水,並在兒童的耳、鼻、額頭上塗抹雄黃。不過據現代科學分析,雄黃有毒,不宜內服。

家鄉的端午節,已經離我們漸漸遠去,多想再過一次家鄉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中學生作文《初中寫端午節的作文》。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麪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着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裏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裏沉甸甸的。就那樣提着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裏,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説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裏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裏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オコ跛囊輝紓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説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裏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裏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裏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初五是過端午節的高潮。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蘭草、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榕葉的“五味草”,當然還要在午時上井裏打一桶甘甜的清泉。這水,都是泉眼裏流出來的,沒有任何污染。在端午節這天,水最涼,喝起來也最可口,喝了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據説是水鄉蚊蟲多,用“午時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節前,村裏的小孩都會纏着母親或祖母給打個“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絲線結成一個精緻的網絡子。用“五味草”煮鴨蛋,會把鴨蛋染得黃黃的。裝進網絡子裏,掛在胸前衣襟的鈕釦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黃漬。出門一碰上小夥伴,就把鴨蛋掏出來,對碰撞,誰的蛋殼先破了,誰就輸了,就剝了殼吃掉,有一種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對於雞蛋很感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吃,而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鬥蛋”。帶上幾隻蛋,早早的來到教室,幾個一羣在課桌上拿蛋對撞,誰的蛋被撞破誰就輸了,好勝的小孩們玩得可開心啦。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説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陽的下午,四鄉八鄰小孩們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岸上人頭攢動,翹首瞻望;溪面龍舟燦爛,一字排開;船隊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飄揚;一聲炮響,船如箭發。執旗手站在船頭,揮動令旗,助威吶喊;鑼鼓手敲起鑼鼓,節奏聲聲,扣人心絃;划槳手赤膊上陣,齊心協力,溯流奮進。競渡完畢,奪標龍舟披紅綢,插紅花,放鞭炮,搖頭擺尾繞江向觀眾致意,似英雄凱歌頗自豪…… オダ肟家鄉好多年了,隔着遙遠的時間和空間我仍能嗅到那股棕葉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從家鄉出來的,每年端午節,妻子也會用“五味草”煮一些鴨蛋,也會從市場買一點螺煮給女兒吃。現在,超市可以買到各種的粽子,有包紅棗蜜餞的、有包蛋黃果肉的;妻子也會包一些粽子,但我怎麼也吃不出母親包的感覺,怎麼也感覺不到端午節那個鬧烘烘的氣氛。 2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懷念家鄉的故土,懷念家鄉的人——勤勞善良的人民,簡單而古樸,充滿生活情趣的人,永遠忘記不了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夏至的風,吹的空氣好温熱。布穀不時地唱着算黃算割的歌,路旁的樹木枝葉茂盛,田裏的麥子,已經開始收割。時間過的還真快,馬上又要到了端午節了。無事在菜市場轉悠,有商販已經開始賣粽葉了。綠綠的粽葉,一捆一捆在地上,整齊地擺放着,讓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看着一些人將它買走。

又到一年端午節時,我的回憶,也隨着排列整齊的粽葉飄向很遠,很遠......

每逢農曆五月,便是粽葉飄香的時候。粽子對於生活在南方的人來説彌為珍貴,而對於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來説,顯得就不是那麼重要。

記得小的時候,好像沒有吃過粽子。歸納起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家窮吃不起,二是西北人不講究吃粽子,就像不善吃大米飯一樣,我們平常的的主食,基本上是麪條和饅頭,也叫饃饃。不吃,母親也就不去研究她咋個包,咋個吃。説起來母親的麪食做的不錯,可是母親卻從來不會包粽子。遇到過端午節,母親就買些香粉,也叫雄黃粉,再找出點零碎花布頭,給我們做成香包戴上,説是能防蚊蟲叮咬。母親的手很巧,做出的香包各式各樣,很讓我們喜歡。有時看到我們實在饞了,就讓父親蒸一碗甜米飯,算是給我們過過癮。父親在外工作,不會做飯,可父親的甜米飯和凍肉做的很好。所以每每過節,就拿父親蒸的甜米飯當粽子吃也有點過節的滋味。

上中學起,開始瞭解了有關粽子的故事。知道了在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遭他人嫉妒。後來,屈原的一些主張便被他人反對,他們在楚懷王的面前不斷詆譭屈原,使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得詩篇。

後來,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屈原被流放。在流放途中,屈原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後,紛紛來到江上將米和雄黃酒倒入江中,為的是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傷害。從此,每年的農曆五月,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所以,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後來,我們家裏的生活條件也逐漸好轉。這時候,街面大食堂也開始賣起了粽子。因為看過了屈原的故事,很是佩服屈原。就一直有一個心願,什麼時候能吃個真正的粽子,看看她到底是什麼滋味,也能祭奠一下心中的大英雄屈原。自從告訴了父親我的`這個想法,每年的端午,父親就會買幾個粽子回來給我和母親四姐品嚐。雖然數量不多,但總算是品嚐到了粽子的真正味道。

高中時,母親突然因病突然走了,這對我們猶如晴天霹靂。這個時候。其他姊妹也都相繼工作了,剩下我和父親一起生活。每每端午,父親怕我想母親難過,就做一大碗甜米飯,再買幾個粽子回來,讓我吃個夠,不會胡思亂想。看到我一大口一大口的吃着粽子,父親比他自己吃更高興。

成家後,因老公老家是四川人,我開始習慣吃大米飯的生活。公公婆婆又很會做吃的,菜燒得特別棒,讓人聞一聞就饞言欲滴。特別是每年到了端午節,他們包粽子是一絕。有甜的,鹹的,豆的,棗的,還有臘肉味的,各有各需,百吃不厭。在跟公公婆婆相處的日子裏,我不僅學會了包餛燉,也學會了包粽子的技巧。所以父親就不用買粽子了,年年是我送一些給他吃。

再後來,父親,公公婆婆相繼離我們而去,端午就讓我感覺到世事的滄桑和悲涼。好在這時有孩子和老公相伴,倒也不覺寂寞,其樂融融。

現在,每次到了端午,我就會和老公一起包粽子。雖説沒有公公婆婆包的那麼周正好看,卻也耐吃味正。再送幾個給朋友鄰里,他們也樂的品嚐,笑意感謝寫在臉上。

“要粽葉嗎?”一聲親切的問話,將我從回憶裏喚醒。又是一個勤快的女商販,挎着一籃粽葉向我兜售。我笑着搖了搖頭,大步向着菜市場的深處走去。走在端午的路上,看着行人匆匆忙忙。他們是去上班,還是在為家人準備飯菜香;走在端午的路上,粽葉的香味已經飄遠,而父母,公婆的微笑依舊,忙綠的身影閃現在身旁。那殘留的點點滴滴,模糊了誰的記憶,打濕了誰的心房。或許應該放下一顆忙碌的心,靜靜的守在那個地方,重拾舊時熟悉的夢幻,還有過去的美好温暖善良。就讓我們的心,如同糯米越粘越緊。我們的情,如同粽葉越煮越香。我們的快樂,如同滾開的水,不停翻滾向上。

端午,我聞到了粽葉的香,也聞到了很濃、很濃的粽子香。走在端午的路上,願我們的心情,像粽子一樣甜蜜綿長……。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端午節到了,媽媽從超市裏買來了艾草掛在門上,等幹了給我洗澡。據老人説可以去除百病哦!媽媽的好朋友阿姨還送給我們一些粽子,有白米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

下午還要自己動手包粽子哦,我開心極了,全家聚在一起,圍着一個大盆包起了粽子,看似很容的事,我折騰了半天也沒有包成功一個,媽媽鼓勵我説,多練習就好了,粽子包好下鍋,幾個小時過去了,我迫不及待地去打開鍋蓋,熱氣騰騰的煙從鍋裏冒出來,我一看哇!粽子們一個個都變了顏色,看上去非常可愛,媽媽幫我剝開一個,我急忙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糥的,真好吃,連隔壁的小狗看見了,都流下了口水!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外婆一早就包了香香的粽子,還給我講了關於端午節的一些故事,很有趣。可惜的是我沒學會包粽子,覺得太難包了,外婆安慰我説,等到明年再認真學習一下,一定能學會的。

一家人吃着外婆包的粽子,有説有笑,度過了一個有趣、快樂的節日!

今天吃過早飯,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和表姐來到中山公園玩,到了中山公園,看到了好多人呀!

首先,我們去了人工湖那裏去坐船了,到了那裏,我爸爸就去買了可以做4個人的小船的票,上了小船,爸爸和媽媽滑船,我和表姐坐在旁邊看風景,到了湖中央,我們看到了一位叔叔拉了一小船氣球,正在湖上面撒氣球。大家看到了氣球,都去搶了起來,我們也把船開了過去,跟大家一起搶了起來,到最後,我們搶了很多很多的氣球,搶完氣球,我們就回去還船了。

然後,爸爸又帶我們去了遊樂場,到了遊樂場,看到了很多的小朋友都在拍着隊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我們就找我們喜歡的遊戲,找呀找,終於找到了我最喜歡的迪斯科轉盤,還好,那裏的人不是很多,排了一會兒就輪到我們了,我坐在轉盤上,轉盤搖來搖去的,真爽呀!不知不覺的這一盤就結束了,玩過以後,也到了中午該吃放的時間了,爸爸就帶着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傳統節日,那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裏面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比如: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河等。這些都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

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戰國時期,屈原是楚國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是一個身心愛國的人,他想了各種辦法來治理自己的國家,抵抗外族的侵略。而那時的皇帝卻好吃懶做沒有接納屈原的建議,使得楚國越來越弱,最終被別的國家打敗了。

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打敗了心裏時常傷心,可又不想拋棄自己的國家成為別國的奴隸。就在五月初五的那天,抱了塊大石頭跳進汩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老百姓們聽説這件事後非常傷心,都紛紛地趕到江邊祈禱屈大夫平安。有幾個漁夫開着自己的小船在汩羅江裏來來回回地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一邊打撈一邊拿出幾個粽子“撲通”“撲通”地扔進汩羅江裏。嘴裏還大聲地喊道:“大魚,大魚你去吃粽子吧,千萬不要把屈大夫當食物吃掉。”又有個老醫生捧來了一大壇的雄黃酒把它倒進了汩羅江希望把那些蛟龍水獸藥暈了,不要去傷害屈大夫。由於沒有打撈到屈大夫的屍體,汩羅江裏的小船越來越多,漁夫們遲遲不肯離去。這就形成了後來的划龍舟比賽。

從此,端午節的風俗就流傳了下來。每年的這天,人們就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河,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還有許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重陽節,七夕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它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賽龍舟,吃粽子,還掛菖蒲蒿草,艾葉,薰倉術,據説是為了避邪。

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到東門看賽龍舟,每到這時,九龍淵公園就人山人海,鑼鼓喧天人們盡情慶賀這一傳統節日,懷念屈原。

我們還會吃粽子,有時買,有時媽媽也會買棕葉自己包。

這就是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每次端午節,我和媽媽都要到外婆家吃粽子,看賽龍舟。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是這樣: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滅亡,所以投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往江裏扔粽子,讓魚兒不吃他的屍體,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也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在外婆家,外婆去買粽子,我就想起了賽龍舟。於是,我打開電視機,看起了賽龍舟。

看着看着,外婆把粽子買回來了。煮好後,那香味撲鼻。我口水也“飛流直下三千尺”。我連忙拿一個粽子吃起來,看見碧綠的粽葉包着晶瑩透亮的糯米,吃在嘴裏,軟綿綿的,好吃極了!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珍惜它。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8

當然今天是端午節,一年級端午節作文。那麼你們知道這個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你們講爺爺告訴的故事:從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受到侵略危險時,向朝廷獻計,卻被趕出朝廷。屈原心裏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得知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裏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人們過節是讓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衞祖國,建設祖國。

這一天,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門上插艾葉,有的開紀念大會。紀念活動豐富多采。

我們一家人吃着粽子,聽着爺爺講故事,開心極了。去立志一定熱愛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報效祖國。

端午節作文(2) :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 奏摺呈給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 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 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 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 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 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 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 的淚水...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吃粽子。 初四下午,媽媽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小學一年級作文《一年級端午節作文》 ◆分享好文◆粽子是四角形的,綠色的粽葉,給粽子包上了美麗又漂亮的衣服。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嚐了媽媽和奶奶的勞動成果,粽子裏包着白白的米,紅彤彤的棗,看得我直流口水,於是,我張開大嘴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多麼希望每天都能吃到這又香又甜的粽子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1500字 篇9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麪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後加糖做成的,鬆鬆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着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葉在母親靈巧的手裏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緻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裏沉甸甸的。就那樣提着棕葉的梗一併放進大大的鍋子裏,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説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裏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裏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後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

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説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乾了,就成了藥。夏天村裏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幹艾葉放在鍋裏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裏繞來繞去,冷卻後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初五是過端午節的高潮。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穢。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採帶露水蘭草、金銀花、鐵芒箕、番石榴葉、榕葉的“五味草”,當然還要在午時上井裏打一桶甘甜的清泉。這水,都是泉眼裏流出來的,沒有任何污染。在端午節這天,水最涼,喝起來也最可口,喝了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龍舟。據説是水鄉蚊蟲多,用“午時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節前,村裏的小孩都會纏着母親或祖母給打個“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絲線結成一個精緻的網絡子。用“五味草”煮鴨蛋,會把鴨蛋染得黃黃的。裝進網絡子裏,掛在胸前衣襟的鈕釦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黃漬。出門一碰上小夥伴,就把鴨蛋掏出來,對碰撞,誰的蛋殼先破了,誰就輸了,就剝了殼吃掉,有一種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對於雞蛋很感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吃,而是因為他們特別的喜歡“鬥蛋”。帶上幾隻蛋,早早的來到教室,幾個一羣在課桌上拿蛋對撞,誰的蛋被撞破誰就輸了,好勝的小孩們玩得可開心啦。

龍舟競渡是一種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羣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民間活動。我家鄉龍舟競渡據説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端陽的下午,四鄉八鄰小孩們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岸上人頭攢動,翹首瞻望;溪面龍舟燦爛,一字排開;船隊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飄揚;一聲炮響,船如箭發。執旗手站在船頭,揮動令旗,助威吶喊;鑼鼓手敲起鑼鼓,節奏聲聲,扣人心絃;划槳手赤膊上陣,齊心協力,溯流奮進。競渡完畢,奪標龍舟披紅綢,插紅花,放鞭炮,搖頭擺尾繞江向觀眾致意,似英雄凱歌頗自豪……

離開家鄉好多年了,隔着遙遠的時間和空間我仍能嗅到那股棕葉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從家鄉出來的,每年端午節,妻子也會用“五味草”煮一些鴨蛋,也會從市場買一點螺煮給女兒吃。現在,超市可以買到各種的粽子,有包紅棗蜜餞的、有包蛋黃果肉的;妻子也會包一些粽子,但我怎麼也吃不出母親包的感覺,怎麼也感覺不到端午節那個鬧烘烘的氣氛。

20多年過去了,我仍然懷念家鄉的故土,懷念家鄉的人——勤勞善良的人民,簡單而古樸,充滿生活情趣的人,永遠忘記不了家鄉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