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200字作文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5篇)

欄目: 12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5篇)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1

在重陽這個快樂的日子裏與朋友去登高,我發誓,決不是趕時髦之舉,一為鍛鍊身體,二為放鬆精神,這兩點就足以讓人羨慕了,更何況還有遠方的親人讓我翹首遙望呢?

下午四點鐘的時候,我約了好朋友雲兒一起出發了。

此時的太陽暖暖地,像親人的手在温柔地撫摸着我們。剛出校門,馬路上的車子飛奔而過,揚起漫天的灰塵。我們捂緊鼻子,用衝刺的速度來到山腳下,頓時一股清新的風迎面吹來,我們不禁深吸了一口氣,心胸也似乎寬廣了許多。抬頭望去,黃澄澄的桔子像孩子調皮的眼睛,眨呀眨的,碧綠的桔樹倒與青山融為了一體。

開始登山了,雲兒和我都邁開了大步,準備大幹一場的樣子。不過只走了十來分鐘,汗便從鼻子上滲了出來,我們都把外套脱下來,當扇子扇。小路很少有人走,兩旁的茅草很深,高過我們的頭頂。正在我們想打退堂鼓的時候,雲兒卻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高興——她撿到一個很新鮮的菌子,這種菌子只有每年當大雁飛過的時候才會有,味道特別甜,賽過人工培植的任何一種蘑菇。我們興趣陡增,我拿着菌子一邊貪婪地聞着,一邊用眼睛四處搜索着。我説:“大山你千萬別小氣,給我五個就足夠了,明天早上我就可以有最鮮甜的菇子面吃了。”

不覺間來到了半山腰,手中的菌子快被我捏熟了,可另外的四個一直沒出現,真叫我倆失望。雲兒説:“要是有一樹毛栗子,給我們一個意外的驚喜,那該多好哇!”還沒走出幾步,忽聽見雲兒美妙的女高音悦耳的響起:“哇!虹兒快往下看哪!有毛栗子!”“説曹操,曹操就到!我們的運氣真好耶,可以心想事成嘍!哈哈!”

我從小就是在山裏長大的,現在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打先鋒,雲兒斷後。坡很陡,我叫雲兒小心點,照我的指點,緊抓住柴不鬆手,慢慢地往下滑。我順利地來到了一株毛慄樹旁(説它是樹,其實它很矮,去年冬天大火把山燒得光光的),看着一個個長刺的毛慄球,儘管扎手,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最可愛的是那些已裂開口的毛慄球,棕黑的籽兒正顫巍巍地依在門口,頗像情人脈脈的期盼。這時候你可千萬別急,你得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像撫摸嬰兒細嫩的肌膚。如果一不小心重了點兒,籽兒便會調皮地溜進茅草叢,跟你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恐怕再也尋它不着。我陶醉般地歡呼:“哦!我太愛你們了!”然後深情地把它們放進了衣袋裏。雲兒見狀,急了,腳底下一滑,骨碌碌往下滾,手在忙亂中抓不到任何的東西。“唉喲!不得了了!”她驚叫着。我捂着肚子笑,我覺得她像在坐滑板,剛到一株毛慄樹邊就剎了車。她摸了摸屁股,説:“好痛!”我説:“你的褲子好髒了,今天回家一定得換洗了。”她再摸一下褲子,慶幸地笑:“幸虧新褲子沒被磨壞,否則夠我傷心的了。”“是呀!皮擦破了還可以長好呢!呵呵!”(人哪!什麼時候也不會忘了與錢掛鈎的東西。)我們時不時發出一聲驚呼,真是太開心了。

我們把採好的毛慄分為兩類,熟透的黑色的我們把它放進口袋裏,準備拿回家煮着吃。另一種籽兒白青色的,毛慄球的刺兒太硬,需用腳踩軟它的剌,再用手剝開,取出它的籽兒,我們當場就用嘴消滅了它,味兒淡淡地甜,卻忘了手上的灰塵。雲兒説:“不乾不淨,一生沒病。”想吃就吃吧,至少這些東西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哦!呵呵!

我一瞧自己的漂亮黑套裝,全紮上了山中一種粘上就難得脱的小刺兒,我開玩笑地説:“雲兒,我現在成了真正的毛慄球了,呵呵!”雲兒調侃道:“才不呢!你變成帶刺的黑玫瑰,更有韻味了,哈哈哈……”

夕陽照耀下的山林很靜,很美。

我説:“自古以來,重陽節登高是為了思念親人,我們的父母及老公孩子都在身邊,可也該學學古人,吟詩抒一下寡情吧?”雲兒説:“這不是附庸風雅嗎?”“雅一回又何妨?況且我還真想到了一個人,要是她也和我們一起玩,那甭提有多開心了!”“誰?”“我網上的好姐姐若蘭呀!我們不是在今年的3月19日一起採蕨,過了一個快樂的“姊妹節”嗎?”“好!我們合作來一首詩吧!用真誠做詩的韻律,放飛文字這隻相思鳥,但願能穿越千山萬水,讓暖風帶去我們的祝福和思念。”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2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九重陽節,因“九”與“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又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也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親情的中華傳統節日。

儘管重陽節的初始內涵並非關愛父母,而在於避災疫(夏冬時節易感時疾,於是人們習慣以出外登高野遊、佩茱萸、飲菊花酒等方式來紓解)。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避忌心理漸漸淡化,祈壽敬老的意味卻越來越濃厚。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重陽當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父母節”。

我國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而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説,物質上的温飽和冷暖,遠不及家人、親人的關心,精神上的充實更為重要。老人晚年幸福,不只是吃得好、穿得暖,還需要身邊人的瞭解和理解。也就是説,單純的物質供養,是不足以謂孝的,也不可能使父母安度晚年。可惜很多做兒女的,都遺忘了老人的精神世界,使老人在“精神遺棄”中變得抑鬱、空虛、寂寞。

“樹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作為兒女,應該考慮如何排遣父母晚年生活的孤獨,也應該努力經常營造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氛圍。雖然現在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難處,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愈來愈激烈,工作、家務、教育孩子等等,都使人忙於應對,身心疲憊。即便如此,也不可成為忘記孝親的義務,也不可成為忽視老人精神世界的理由。

孝親是中華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孝道講求“無違、有養、有敬”。如果説“有養”是基本層面、物質層面的東西,那麼“無違”、“有敬”就是精神層面的關懷,老年人更需要精神慰藉。有道是孝以心論,老人不在乎你給多少錢,他們需要的是兒女的温情、精神的關懷。有些老人感歎地説,自己吃穿不愁,孩子定期給贍養費,但是“心裏老是空空的”。難怪,有老人出錢請兒女回家吃飯之事發生,真不知這是老人的悲哀,還是做子女的悲哀。

前不久讀到一則報道説,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接受意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本以為滿腦子都是生意經的他,會回答莫錯過“商機”之類的話,可他卻語出驚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聽來發人深思。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人説,工作太忙了,沒時間看父母。這與比爾·蓋茨相比,就顯出很大的差距。差距就在不把孝敬父母放在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位置上。是啊,錢是掙不完的。作子女的,應該花些時間陪陪老人。人都是會老的,子欲養而親不在,那時想要盡孝道已經太遲了。

作為兒女,重陽節為父母做些什麼?是帶老人登高賞景,還是把酒觀菊,與老人分享快樂呢?陪老人説些知心話,送老人一件實用又有特別意義的禮物,或陪父母出門走一走。總之,要表達一下心意。只要能給老人們一點關愛就好。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個温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温暖。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吧。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祝他們快樂,幸福,笑口常開。

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那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有人一生一世值得你愛,那是父母親。我們無法還父母年輕和美貌,或許也沒有能力回報太多。但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達官顯貴還是一介平民,那顆熱乎乎的孝心都還是不缺的,它永遠揣在我們每個人的胸口。讓我們趁着父母健在,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孝敬關愛他們吧。重陽節,是個表達的契機。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3

九九重陽節快要來到了,下午2:30,我們四年級一班的同學穿着整整齊齊的校服,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敬老院大門口。等同學們都到齊以後,趙老師就帶着我們走進了敬老院。進了敬老院的大門,一直往前走,通過一條露天的小路,就來到了我們表演的地方——敬老院活動室。節目表演即將要開始了,老爺爺和老奶奶們也都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活動室。

表演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我們全班同學表演的古詩誦讀。同學們聲音洪亮,背得有聲有色,贏得了老爺爺老奶奶們熱烈的掌聲。我左顧右盼,看見有一個老奶奶竟然激動的哭了起來。接下來,最重要的環節到了,那就是——給爺爺奶奶們戴紅領巾。

我接過了趙老師遞給我的紅領巾,來到了一位老爺爺的面前,給他戴上了紅領巾。當時,我特別激動,也特別緊張。我想:老爺爺看見我給他戴上紅領巾,一定會很高興吧!想完,我趕緊給老爺爺戴紅領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紅領巾整整齊齊的戴在了老爺爺的脖子上。我看了看老爺爺的表情,只見他一臉嚴肅,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一絲喜悦。

伴隨着美妙的音樂《友誼地久天長》,今天的表演就結束了。我們全班同學和爺爺奶奶們合了影,就要兩人一組的把老人們送回房間了。我和好朋友陳梓琪結合成一組,攙扶着一位滿臉笑容、慈祥的老奶奶,和她一起回到了房間,準備幫她打掃衞生。我們跟着老奶奶來到了三樓,走廊裏養了許多盆花,顯得特別鮮豔,特別漂亮。

老奶奶不急不慢地掏出了鑰匙,打開了房門,裏面是一間小屋子,雖然小,但生活用具很齊全,牀、電視、櫃子、沙發……都有。我和陳梓琪反應很快,趕緊拿出了準備好的抹布,把抹布蘸了點兒水,就開始用力地擦每一件東西。老奶奶特別關心我們,總是對我們説:“哎呀,別幹活了,你們休息一會兒吧!”可是我們依然要擦東西。不一會兒,屋子就被我們擦得乾乾淨淨、煥然一新。

活幹完了,我們就陪老奶奶聊起天來。陳梓琪關心地問老奶奶:“老奶奶,您小時候生活的怎麼樣呀?”我猜測道:“您一定生活得很苦吧!”“那好,我就給你們講一講我小時候的故事吧!因為我是家中的老大,所以,好多活都交給我幹,比如:做飯、洗衣服等等。那可真是苦着呢……”老奶奶邊講,邊用手比劃着。

我們認真地聽着老奶奶的一言一語。正當我們聽得入迷時,突然聽見廣播在喊:“四年級一班的同學請注意,趕緊到大門口集合。”老奶奶很不捨得讓我們走,我和陳梓琪想留下來,再陪老奶奶一會兒。這時,廣播又開始喊開了。我們依依不捨地向老奶奶道了別,就趕快向大門口跑去。很多同學都已經在那裏等候了,同學們都你一言我一語地説着去老人房間的經過。

轉眼間,我們就要告別敬老院了。回頭望,那温馨的敬老院,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中。雖然已經離開敬老院,可是,我的心卻彷彿還在敬老院裏,在老奶奶的身旁。

通過這次活動,我學會了去關愛老人。敬老院的`老人們都非常孤獨,非常寂寞,整天都沒人陪伴,沒人陪他們説話聊天,也沒有人關心他們。以後,我要經常陪爺爺奶奶説話,讓孤獨的人變少,讓歡樂更多。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4

重陽到又到了,每年的這天我都會想起:

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外婆家的枱燈仍然亮着。燈光下坐着一個佈滿白髮而又慈祥的老人,他頭戴一副老花鏡,手握一支鋼筆,在書上不停地圈圈、點點、畫畫。他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愁眉緊鎖;時而如痴如醉;時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雖然年紀大了,卻非常愛看書。由於外公會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纏着他給我捏一些小玩藝。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書,想讓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夢”了。我真想將外公的書都鎖進箱裏。可之後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媽媽問了我一道題:“熊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還是去問外公吧,我心裏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將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説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腦袋,説道:“你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書。熊貓只有四個指頭的啊!”“外公,您的知識可真淵博啊!這麼多知識,您都是從書上獲得的嗎?”我羨慕地問道。“當然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肯讀書,博覽羣書,你也會跟外公一樣,知識淵博的啊!”於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讀書的種子,書也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

外公不僅學識淵博,還常常無私地幫別人做事,解決問題。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飯。突然,馬伯伯和幾位叔叔進來了。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卻堆滿了焦急與無奈。他們和外公寒暄幾句後,便進了書房,我也好奇地跟了進去。只聽馬伯伯沮喪地説:“我家的茶樹不知怎麼的,生了一種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緊接着茶樹就大片枯萎。我們農民一年就靠這幾畝茶園養家餬口,可如今卻顆粒無收,這……這可這麼是好哇!”説完,便一手撐着書桌,一邊低頭喪氣。這時,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樹的根,遞給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鏡,左手緊握樹根,右手執一個放大鏡。只見外公時而撥開樹根,不停地端詳:他時而握起鋼筆,在紙上圈畫;時而放下筆來,愁眉緊鎖;時而回過頭去問一兩句。馬伯伯他們的心情也隨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過了好長時間,外公才將一張寫滿了字跡的紙遞給了馬伯伯,馬伯伯接過了紙,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發顫的聲音説道:“太感謝您了,真不知道該怎麼報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還這麼見外。幫這點小事,應該的。”過了一會兒,馬伯伯該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説:“等會兒。”説完,他快步走進書房,拿出了一疊東西,放在馬伯伯手中,馬伯伯一看,原來是一疊錢,馬伯伯執意不要,可外公卻説:“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這點錢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後有困難,儘管來找我。”馬伯伯握着錢的手微微地顫抖着,嘴裏想説什麼卻發不出聲音。望着眼前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觸動了,外公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他不以專長而肥私,而以助人為樂事,想到這裏,外公的身軀不禁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

外公,他雖然沒有幹過什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着極不平凡的品質。是啊!外公那助人為樂和嗜書如命的精神,將會築成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為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為我習和敬佩的楷模。

我懷念我的外公。

重陽節的作文1200字5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户户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裏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祕訣,讓恆景立即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着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説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温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説,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遊》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説:“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説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