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400字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400字 (通用16篇)

欄目: 4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作文400字 (通用1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400字 (通用16篇)

清明節的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就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去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的。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的一陣惆悵,頓時就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是有清明,年年都是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作文2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着悲傷的氛圍,想起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或許也因此,類成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淚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室,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泄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着欺騙,使我不的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什麼?

現在早已沒“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人麼視乎麻木,沒有感情的宣泄,沒有對過往的追回,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

清明節的作文3

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節的作文4

4月4日是清明節,是拜祭先人的節日。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全家就會到東莞和台山掃墓。

去掃墓的路程很遠,開車到東莞就兩小時,我們出發的時間是五點多,到東莞已經七點多了。我們在親戚家吃完燒鵝飯,就洗澡睡了,因為明天一大早就要去掃墓。

按照東莞的習俗,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們就去到山上去拜祭爸爸的乾媽。

我們準備了水果、紙錢、茶、酒和豬肉等等,來拜祭爸爸很小時候就認的乾媽。拜祭完以後,我們就立刻趕去台山繼續拜祭太爺爺……

到達台山時,下起了傾盤大雨,害得我們只好和叔公一家到旁邊的飯店先吃飯,等雨停了才上山。

山上的路因為下雨變得很泥濘,非常的滑,大家都走得很小心,生怕會滑倒。太爺爺的墓很高,我們走了很久很久才去到墓前。

我們帶了太爺爺喜歡吃的燒豬、燒鵝、鴨蛋之類的祭品。這時候爸爸變得非常嚴肅很認真地除草和拜祭,還告訴我,爸爸小時候太爺爺是如何疼他的',一直到現在,爸爸還很懷念太爺爺。

拜祭完,跟着就按傳統放鞭炮,還分了祭品,然後大家各自回家。我們回到家已經七點多了,好累!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我們拜祭和懷念先人的日子,同時也是我們學習如何孝順長輩的日子。

清明節的作文5

杜甫有一句詩詞被人們傳誦至今,那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正表明清明的氣氛。

清明節的早上,我坐公交車去書店時,發現許多人都心不在焉的,比如:公交車到站了停了下來,前面需要上車的人沒有上車,公交車開到他們面前了,他們才招手準備上車;有人要在火車站下車,可火車站已經過了,他們才打算下車;平日裏吵雜的環境也安靜了下了,更多的人都在發呆。他們是在思念親人才這樣不專心嗎?

在這一天大家會在親人的墳前燒紙錢,以寄託他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還有些人會在這天去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在他們的墓碑前放上鮮花和水果,我常常會對他們再敬個禮,表示對他們的敬重。難道這些烈士不應該受到我們的敬重嗎?他們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為了什麼?他們為了我們子孫後代能過上好的生活,為了祖國各族人民的安定。

清明節總會下雨,為什麼呢?因為天上的神仙――老天爺哭了,他為那些死去的人們哭,他為我們不忘祖國的先烈的精神哭,結果他的眼淚就變成了雨點落了下來,他哭的越傷心,雨就越大……這些雨滴滴在了思念親人的人心裏,滴在了正孕育生命的土地裏,一個生命的離去實際是在等待另一個生命的到來。

每年清明我都要與父母寄拜親人和烈士們,並送上我那不標準的少先隊隊禮。

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節作為傳統的節日,又是人們上墳祭祖、踏青郊遊的日子。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姥爺、媽媽、妹妹去濟南給我的老爺爺掃墓。我的老爺爺葬在濟南一處公墓,我們起的很早,所以一早我們就驅車來到濟南公墓。

老爺爺的墓在半山腰,我們懷着悲傷的心情開始爬山,姑姥姥她們還帶着許多祭祖的食物和紙錢。在經過別人的墓碑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名字是用紅筆刻的,有些名字是用黑筆刻的,或者是有的名字是用金色的寫的,有的名字沒有塗色,我想是不是女的用紅筆或金筆塗名字,男的用黑色圖名字,後來,我們問過姥爺,才知道黑色和金色的字代表去世了,紅色或者沒塗顏色,是代表還健在,不過這個墓穴是雙墓。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老爺爺的墓前,我們先將老爺爺的墓碑洗刷乾淨,然後擺上我們帶來的食物,有水果、點心、大棗,我給老爺爺鞠了三個躬,又給老老爺爺、老老奶奶鞠了三個躬,我看到老爺爺的墓碑上有媽媽的名字,可是老老爺爺的墓碑上就沒有了。姥爺她們開始點香、燒紙,火苗汪汪的,不一會紙錢的灰都升到空中了,聽説,這就代表逝去的祖先收到了,我們都浸在悲哀中。

掃墓完畢,我們下山的時候,還發現了有的墓碑上刻着十字,我問姑姥姥這是怎麼回事,姑姥姥説,這是代表逝世者生前是信天主教的,還告訴我,人都要有信仰,就不會做壞事。

今天,我們在祭祖的同時,還增強了體魄,並且學習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我覺得很有收穫。

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為外公掃墓。外公在三年前就去世了。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我們一起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爸爸、媽媽、大姨和姨夫還有哥哥頂着烈日到郊外的陵園給外公掃墓。

陵園裏一派翠綠的景象,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高的墓碑,上面刻有外公的名諱,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爸爸、媽媽開始清理墓碑上的灰塵,給上面幫上一條吉祥帶,插上一束美麗的黃菊花。聽媽媽説,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那紅紅的火苗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眼淚順着臉頰向下流淌着,媽媽對我説:"孩子,你別哭!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女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目光觸及這兩個字,首先躍入腦海的便是那雨紛紛、欲斷魂的清明節,然而卻忘記了,這清明兩字也是這季節的特點,三四月的春,清明的很。

今年的清明沒有雨,天也只是象徵性地陰了一會兒,陰暗過後的天,便顯出了原有的明。春的天空遠沒有秋天的藍,秋天的高,只有那一縷縷的軟綿綿的雲絲,或直或曲,纏繞在微藍的天空,像是被稀釋多次的藍墨水染了白布一般,鋪在天幕上。藍與白揉在一起,不高不低,風一吹,就能飄下來圍在身邊,或是托起三四月風箏牽掛的線。

清明的風不似冬天的凜冽,不似夏天的沉悶,不似秋天的蕭瑟,就只是微微潤濕的空氣,有力地卷着春的味撲向你,讓你知道春的氣味,讓你感受春的氣息,然後便超越你,撲向下一個仍然裹在冬裏的人。

古往今來,多少頌春的詩文佳句,問一句為何,只答一句:它擔當的起。的確,它擔當的起。三四月的春,柳樹也冒了芽兒,是清的。青裏透着水光,不下雨、天氣再晴朗的日子也透着水光,所以柳樹上掛着的新芽兒,是清的。不需要張大眼睛注視着四周,只須略略掃一眼,腦海裏便會蹦出一串串生機的代名詞,繞的人滿目都是青色,都是那伸展着的生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何這樣一個節氣要放在這樣一個清明的季節裏,我寧願相信那個最美好的説法,只有在這樣的清明裏,才能將人們從那些深沉的悲痛里拉出來,慰以他們最清明的生命的祝福。

清明節的作文9

3月31日夜裏剛下的濛濛細雨,地面還是濕漉漉的。傳統活動為掃墓。初升的太陽,透過窗户顯得特別的迷人。然而,它的魅力卻不吸引我去欣賞。4月1日早,我們們早早的來到學校,一起去烈士陵園緬懷我們偉大的先烈。

接着,我們走進了大樓參觀那些英雄的偉大事蹟。這裏有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還有用精彩的語言描繪這些英雄們的歷史故事。一尊尊雕像,我彷彿身臨其境,彷彿自己在觀察戰鬥中激烈的場面,讓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們緬懷先烈,先烈的精神永存在我們心中!

清明節的作文10

在我的老家,過清明節是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需要做很多事情,還要爬到很陡峭的山上去掃墓。

我們老家的習俗規定,必須清明節當天去掃墓。奶奶和媽媽凌晨4點就要起牀,因為她們要準備很多東西給老祖先,比如祭祖的飯菜和紙錢等等。

我們大約在6點左右出發去掃墓。路程其實並不遠,大約只有20分鐘的車程,但是我們必須開到山腳下,再爬上去掃墓,而這段路進行的非常艱難。因為在那一天,全村的人都會去掃墓,所以那條路被堵的水泄不通。

太太公太太婆等祖先的墳墓在一座山上,山上有些地方很滑,特別是下雨或者潮濕的天氣時候,石板上還會長青苔,正如清明時節雨紛紛一樣,清明節前後,總是潮濕、多雨。

有一次,我在爬山的時候滑倒了,幸好有爸爸在後面接住,不然就滾下去了。這座山,我們一年只來一次,所以雜草叢生,每次來大伯都會帶上一把鋒利的鐮刀以便開路。有些地方樹枝實在太長了,都會扎人,會勾住大家的衣服。有些大樹還會擋在路中間,很難切開。雖然掃墓的路非常的艱難,但是我們還是安全把飯菜送到了老祖宗的面前。

清明節對我來説是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沒有老祖先就沒有我的爸爸媽媽,也就不會有我,所以我要感恩老祖先,每年我都會去看望他們的。

清明節的作文11

每年清明放假我們一家人都會去山上上墳。那裏到處都是竹林,放眼望去,都是綠色。竹林裏到處可見盛開的野花、野草、野菜,比如能做青團的艾草。難得有機會到山裏來,我們也摘了一大袋,準備回去做青團。

做艾草青團首先要處理艾草:挑出雜草—去除老枝留下嫩葉—清洗—熱水中燙一遍。並且水中一定要記得要小蘇打,去除澀味。然後放在料理機中打成汁。

接着將2份糯米粉、1份粳米粉、開水、艾草汁混合,揉成團。並把麪糰均勻分成小份。麪糰就準備好了。並且準備了兩種餡兒,一種是豆沙的甜餡,另一種是雪菜筍肉的鹹餡。我早就把手洗乾淨,擼起袖子,準備包了。

我先拿一小塊麪糰,搓圓,捏成空心的半球形。然後放入餡兒,再把敞開的口收起來,一個青團就包好了。看媽媽做起來很簡單,但是我第一個因為餡兒放太多,就把清團撐破了,做第二個的時候,我減少了餡兒,可還是破了。因為麪糰沒搓夠,有點幹,脹裂了。做第三個的時候,我沾了點水來搓,終於做成功了。還做了燒麥型、餃子型的青團。以便區分甜的和鹹的。

忙活了半天,終於下鍋蒸了,真想快點吃到青團!於是我拿着碗站在鍋邊一直盯着它,直到大約10分鐘後蒸好!我立馬夾了一個熱騰騰的青團,媽媽提醒我:小心燙。我小心翼翼地咬了小口,軟糯的皮中有股艾草的清香,我吹了吹熱氣,大口把它吃完了,甜甜的,味道真不錯!今天我上墳紀念了祖先,又學會了做青團,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説清明節要去掃墓,但我老家較遠,而且舞蹈課還不放假,所以我只能在這生機勃勃的綠色大地上,去踏青嘍。

我的古代英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岳飛啦。給不了自己的親人掃墓,那就去給我的偶像上上墳,其實挺也不錯。

岳飛廟,俗稱嶽王廟。在朱仙鎮。本以為我提的這個建議不會採納,誰知,爸爸老覺得我悶悶在家裏不太好,於是,就決定帶我們去,我真是心想事成啊,第二天,媽媽爸爸就帶我們三人出發去朱仙鎮了,哦耶。

未到朱仙鎮,遠處一尊灰白色的雕像高高的聳立在了鎮子的東北角,在羣樹掩咉中顯得格外熠熠生輝,越發高大,不用説,這就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

過了幾個路口就到了嶽王路,路是由廟而得名。岳飛廟就在眼前了。一個不高不低的四個大字,入了我的眼睛,精忠岳廟。一進去就能看見五個害死岳飛的人,我一看見,怒火就上來了,狠狠的踢了兩腳,才肯罷休。我今天終於看見了岳飛的真面目,高興的我想上躥下跳,一直嚷着要拍照片,要合影。廟裏還有幾個跟岳飛上陣殺敵的士兵,將領,都威武聳立在哪裏,正義感立馬上升。幾個小花壇都把岳飛廟修飾的漂漂亮亮,岳飛廟果然名不虛傳啊,

天色漸漸有些晚了,我們也該回去了,雖然有些地方我們還沒來得及去,但我知道這是最快樂的清明節了。

清明節的作文13

每到清明節,人們都要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這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習俗,也是人之常情,本無可非議。

然而,近年來一些地方清明掃墓名堂越來越多,風氣也越掃越濁,使得掃墓變了“味”。擴墳、燒紙、放鞭炮,傳統的祭奠儀式背後是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倫理觀,有着強大的文化基礎。想清明節時燒“紙錢”送給祖宗花,只能説是一種心願、一種企盼,留下的除煙熏火燎、垃圾遍地的環境污染之外;霧霾讓更多人看到鞭炮的另一面;耕地減少推動着喪葬方式的變革……如今時代不同了,不妨採用文明、低碳、環保的方式來掃墓。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正是踏青春遊的好時候。清明祭祀的本義在於表達對親人的感念與尊敬。形式可以不同,內涵卻是不變。有的人家,近的乾脆步行,遠的騎個自行車,帶上一束鮮花,獻給故人;有的人家借培土之機,在墳地旁種下一棵或幾棵樹;有的人“微博祭祀”、“時空郵箱”等,清新自然的祭祀,符合時代新趨勢,也契合社會新要求。只要緬懷先人、尊老孝親的真心真情在,鮮花可代替紙錢、音樂可代替鞭炮、網絡遙拜可代替舟車勞頓。這樣既莊重節儉,又綠化了環境。清明節更可收穫環境之“清”、心靈之“明”,享有更為豐富的內涵,清明節變得“清明”了,何樂而不為?

清明節的作文14

人的一生當中會有很多的感動,父母的照耀,老師的教導;今天是4月4號,也就是説今天很多人都忙着去祭拜一些人,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我心頭也無意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那就是去革命烈士博物館參觀,想着想着,就動起了腳步。

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革命烈士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門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只見他胸前抱着一根大木頭,一臉的堅毅。周老師告訴我們。當年,蔡永祥叔叔是守衞大橋的戰士,有一天值勤時發現前方鐵軌上橫卧着一根大圓木,眼見着火車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抱起大木頭往外衝,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列火車呼嘯而來……蔡永祥叔叔就這樣犧牲了。接下來就是獻白花的時刻了,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在蔡永祥叔叔的雕像前獻上了一朵我精心製作的小白花。

最後我們來到了革命烈士陳列館參觀,給我印象最深的兩位烈士是胡連芳和方平。胡連芳:建德乾潭鎮仇村人。1996年4月23日中午,塘孔村發生火災,胡連芳為搶救財產犧牲。方平:1988年6月7日下午,方平聽到救命聲,跑去一看是同班同學在深潭中,方平不顧一切下水救人,因年小體弱,不幸犧牲,年僅十一歲。

堆積着他們的那些勇敢表現與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心頭盪漾着,暗暗對自己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用最好的自己回報這個社會。

清明節的作文15

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俗稱鬼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人山人海,人們用插柳樹、燒紙、郊遊、掃墓製造等活動方式紀念死去的祖先,經常帶着烤豬和各種水果祭祀。

當天,我不禁想起古人的那首詩。“清明節的時候,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想靈魂出竅。問酒吧在哪裏,牧童遠指杏花村。”過去清明的時候經常下雨,但今年天氣很熱,太陽高高掛在天上,像火球一樣高高掛着。太熱了,有時感覺太陽在噴火!

我們今天也去祭祀了,現在提倡戒煙,所以我們不像以前一樣帶這麼多東西了。我們祭祀後寫了一封“天堂之信”。去世的太奶奶,太爺爺和姥爺祈禱能保佑我們。並且我們在離開前參觀了棉花。中間有機器噴出的火花。這有什麼用?原來是祭奠革命烈士,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和平安寧的社會!

祭祀先人時要注意不要攜帶太多電池、木頭、紙、香等易燃物質。否則,不崇拜祖先反而引起火災,所以電視上的許大大新聞報道説:“為了保護環境,請努力不要燒燬紙祭祀。”志願者還鼓勵人們用花交換燒紙的紙錢、紙屋等各種祭祀可燃物。這是為了不引起火災。很多人遵守了規則,但有些人仍然燒紙燒香。雖然只有煙比以前少,但還是不時地冒出灰色的煙。燒紙是對祖先的敬意,但為了改善空氣,為了人們的安全,為了身體的健康,應該儘可能不使用燒紙燒香。

我們對太奶奶、太爺爺、姥爺、去世的太奶奶、太爺爺、姥爺表示敬意。希望他們能保佑我們家人的幸福。

清明節的作文16

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現在,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任然很盛行。

今年,我和我的家人去給爺爺掃墓。我們來到墓地,走進一幢白色的大樓。奶奶找到了爺爺的抽屜。

我“撲嗵”一聲跪了下來,淚流滿面。我從小到大,根本沒有見過我的爺爺,自從我記事以來,爺爺就走了好多年了。只是媽媽常常對我説:“你爺爺是個好人吶!”奶奶有時也會絮叨:“老頭子就是喜歡管閒事,從來不管自己個……”每當這時,我就會沉默。聽家人説,爺爺六十多歲時就拋下奶奶撒手走了。這十幾年來,奶奶是一個人獨守着自己的家。

“爸,您是否過得好?”媽媽抽泣着將水果擺了上去。

“老頭子……”奶奶沒有多説話,叩了幾個頭。

我叩了幾個響頭,説:“爺爺,我從來沒有見過您,但是您永遠是我的好爺爺!”

走出大樓,我輕吟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時,我顯得格外平靜。

我仰望湛藍的天空:“爺爺,您在天堂過得好嗎?”

Tags:清明節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