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3000字作文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

欄目: 30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兩者的進一步融合是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客觀需求。儘管各有側重點,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屬於精神領域工作,並且有着共同的教育對象———具有獨立人格和主觀能動性的青年學生個體。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共同的教育目標是二者融合的前提之一。此外,當代高等教育培養的是全能人才,過硬的綜合素養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標誌。與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一樣,心理健康素質也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只有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社會適應力,才有可能培養出道德高尚、體質強健、心理健康、文化素養過硬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內容上互為補充、相互促進。作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側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馬列思想基本理論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側重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二者雖各有側重,卻並不是完全分離的,它們不但有着共同關心的問題,也都屬於人的精神領域和意識範疇,具有相互滲透的基礎條件。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更為系統,操作性更強,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值得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習借鑑。

二、以創新思維發掘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點

1.轉變教育理念

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個性與能力不夠重視,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道德規範和知識。在缺乏人文關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被理解成一種專門治療心理疾病、只面向少數病態學生的特殊教育形式。對此,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擯棄學生不正確的理解,樹立起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此外,既不可有意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割裂開來,也不要簡單地將它們混為一談。要客觀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聯繫,利用它們互為推動、互為補充的深層關係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二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獨立學科的特異性。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影響二者有效融合的前提下真正發揮出各自獨有的教育優勢。

2.創新工作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離不開工作機制的支持與保障。對此,高校需要積極探索出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同時,要進一步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的融合互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機構和領導體制,為兩者的深度融合創造制度、人力及物質上的保障。

3.改革教育手法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所採用的方法既有共同點,也存在差異。應在保留兩種方法各自優勢的同時以相互借鑑的方式探索出更多共同適應於二者的方式方法。對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借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思維和宏觀視野,變被動為主動,將個體的'受教育對象發展普及到廣大學生羣體之中。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認真挖掘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逐步形成集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於一體、融教育與自我教育於一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意識地擺脱説教式的方式。即要儘快建立起集啟發、滲透、集中教育於一體的教育方法體系。在教育過程中,不應忽視不同學生在個性、氣質及心理特徵上的差異,儘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以內容渠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針對性

1.強化政治方向引領

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中,不同文化的衝擊容易動搖他們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信心。信仰的迷失和價值觀的嬗變讓青年學生在對自身的過度關注日趨功利化,繼而精神萎靡、思想空虛。而這種心態特點無疑會打破大學生原本穩定的心理結構,並引發他們種種心理問題和行為失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是交織產生、相互關聯的。一個人的心理問題能夠在側面反映出這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反之,一個人是否三觀端正又多少少少決定了這個人能否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從這個角度看,想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強化其在大學生羣體中的影響力,就必須緊跟時代節奏、尊重大學生心理與思想之實際,不斷強化對他們的政治引領。這就是説,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根本指引,引導學生了解黨的基本理論、路線及綱領。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積極展開革命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科學發展觀教育,幫助學生認清國家命運、堅定政治方向、明確自身責任,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尋求到自身價值與社會需求間的平衡點。

2.堅持情理交融

長期以來,情理脱節一直是制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會快速發展、急劇變革的今天,青年學生亟需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種科學的視角來闡釋他們在社會中遭遇的大量感性現象。這提示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源自對學生羣體及他們真實生活的貼近。只有寓理於情,將理論融入現實,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大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特殊時期,他們大多有一定的人生經驗與知識儲備,但尚未形成堅定的價值觀,容易表現出明顯的趨利性特點。這就是説,不論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是思想政治教育,都不能脱離學生的現實狀態和個體特徵。唯有想學生所想、與學生羣體打成一片,才有可能以真情感染他們,以智慧啟迪他們。做到以真情打動學生、以真理説服學生,讓學生在具有穿透力的理論中構建起做人的理想和有作所為的信念,在情感的震撼中生髮出為真理奮鬥和為他人造福的人生志向。

3.注重人文關懷

為了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融合的有效性,高校還需進一步重視對青年學生的人文關懷。首先,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目標,幫助大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的社會適應力,做到內外兼修、德才並進、知行合一。所以,不僅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觀察力和記憶力,引導他們豐富學識、開拓視野,培養創新能力,還要注重大學生意志、情感、人格以及心理因素的發展。其次,要重視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太過看重外在影響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而忽視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種背離大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模式常常讓高校的思政工作事倍功半。只有尊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思維實際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達到引導大學生主動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目的。

四、創造條件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創造和諧的育人環境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外在條件之一。校園文化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大學生思想品質、道德情操和美好心靈形成的重要環境因素。所以高校必須加緊校園文化建設,從文化、輿論和校園周邊環境等方面入手提升校園整體環境。一要通過文化體育、理論研討及科研交流等活動彰顯時代精神,引導大學生領會人生精要,繼承優良傳統,不斷成長。二要充分整合好校內外的教育資源,靈活調動包括家庭、社會在內的各方力量,動員他們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個合適的大環境。

2.強化德育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就是擁有一支高效優質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不但要專業知識過硬,更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做到結構合理、專兼結合。所以高校絕不能鬆懈相關教師選擇的每一個環節,既要嚴格篩選、合理任用,又要用心培養、促進其不斷成長進步。通過深入的職業素質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的服務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能力、網絡運用能力和應急管理能力,並逐步形成一個有利於教師人才選拔的師資隊伍長效建設機制。具體來説,一要做好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工作。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德育建設工作者,抓好他們的選拔、培訓及管理工作將有利於高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並且能夠間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互滲。二要對相關教師展開工作方法指導和心理知識培訓。必須確保上崗教師具有過硬的心理健康知識、足夠的思想政治素養以及強烈的職業奉獻精神。同時要鼓勵他們長期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線,不斷累積教育實踐經驗,逐漸發展成為專門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力量和專業人員。

3.落實全程、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同樣不能偏離“育人”軌道,應有意識地將“育人”的理念貫穿於高校管理、教育及服務等各項工作中。例如,為了強化對學生的心理干預,可以建立起專門的校園心理諮詢工作室,以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管理心理健康檔案、展開心理健康檢測等方式來強化大學生的心理應急性和社會適應力。再如,為了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體系,進一步統籌課堂教育資源、積極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機會、主動組織好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並充分利用好社團、網絡、班會、黨團組織及各類學生組織等不斷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斷更新、充實和完善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