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品】中秋節的作文700字錦集8篇

欄目: 7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42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7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中秋節的作文700字錦集8篇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1

“祭月”是我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每逢中秋前一天,母親總是烙下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餅,大的叫“鍋魁”,小的叫“果子”,做成獅子、狗、老鼠等形狀,真是栩栩如生。我們小孩子嘴饞,還未隔夜,獅子和狗已缺腿少頭。

第二天傍晚母親要準備祭品,才發現“動物”們已遭了浩劫,便拿起笤帚到裏屋找我和弟弟。這時,我們早已乖乖地趴在板凳上寫字。母親看到我們認認真真的樣子,就輕輕掩上門,繼續去準備祭月的物品。媽媽前腳剛出門,弟弟便站起來,跑到門邊,將門慢慢推開一條縫,斜着眼看媽媽在堂屋侍弄那些祭品。弟弟擠眉弄眼,叫我一起去看,我也關心着我們的“傑作”,快速湊過去。只見媽媽將那些面目全非的祭品左挑右揀,搖頭歎息,最後總算選好了一盤。她閉着雙眼,兩手合十,嘴裏還唸唸有詞:“阿彌託佛,請月亮姑姑不要責怪,不知是哪裏的饞貓野耗子偷吃了聖品。阿彌託佛。”然後才將盤子端到庭院中。

我和弟弟相視而笑,掩上門,在屋裏又笑又鬧,在地下炕上滾來滾去。

月亮上來了,準確地説,是月亮越過了我家的屋頂。媽媽在院子裏大聲喊我們,我們不情願地從電視機前挪到院子裏的供桌邊。媽媽吩咐我們坐在供桌周圍,坐端正,閉上眼,聽她講故事。我們高興極了,立刻按媽媽的要求,擺出一副虔誠的樣子。

安靜的大院落,蟬噪聲聲。媽媽輕柔的聲音,將我們帶入了另一個世界。

很久以期,有一個女子,名字叫嫦娥,因為吃了靈藥,她從人間飛到了月亮上。這裏到處是沙漠,偶爾看到一棵樹,也是光禿禿的。她每天面對着沙漠,思念着人間的美好生活,以及給她帶來無限樂趣的白兔。也不知這樣站了多長時間,突然那隻她朝思暮想的白兔來到了她身邊。她抱起白兔,才發現兔子的雙眼已被風沙刮紅了,嫦娥哭了。奇怪,那些眼淚滴在沙漠上,立刻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溪和一棵棵馨香的桂花樹……

不知什麼時候媽媽的故事講完了,我們仍然兩肘支在桌子上,眼睛微閉着,似乎也飛上了月亮,提着水桶,跟着嫦娥,澆那些桂花樹。樹林裏到處跑着獅子、狗等各種動物,樹上掛着一個個“鍋魁”。

我的童年,是母親親手編制的夢幻,我的未來母親也正在為我編制着。現在的晚上我依然做着同樣的夢:母親抱着兩隻白兔,而兩隻白兔又變成了我和弟弟。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2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説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説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月餅的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中秋節的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我剛走到婆婆家的陽台,就感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撲面而來,迎着朗朗的笑聲和滿桌的菜香,我笑容滿面的對着大家説中秋節快樂!忙碌的婆婆急急得把我按在椅子上,説我上了一天班辛苦,讓我快點吃,開心地享受着婆婆的疼愛,享受着婆媳情.。

十個人圍坐一桌,老人們享受着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誇耀着兒子媳婦的孝順,孫子孫女的懂事可愛,牽掛着他們上大學未歸的大孫子,小酌那醇厚的美酒,滿足着家人安好幸福平淡的美好生活。我們則説着身邊的奇人樂事逗大家開心,吃過飯小侄女提着月餅搬個小凳和她的小朋小友去所謂的'賞月,婆婆問什麼是賞月,我們告訴她帶着感情,帶着想法帶着思想去看月那便是賞,婆婆解嘲的笑了,説了半天不還是個看月嗎?小侄女連珠炮似的説了一大串,月亮上有寂寞的嫦娥,潔白的玉兔,飄香的桂花還有搗藥的吳剛。然後機敏的消失在大家的視野裏。

兒時的中秋是對美食的渴望和對神話傳説的確信和嚮往。那時看月關心的是它的亮度和神祕以及由此帶來的無盡的遐思憧憬,中秋夜最快樂的便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口袋裏裝着各種好吃的,和小夥伴們追逐着,玩鬧着,夢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飛向那廣寒宮去見美麗善良的嫦娥姐姐。現在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月餅僅僅成了節日的象徵,今日看月她如一個睿智的老者,穿越了千萬年的歲月,有着洞察萬物的沉浮,感歎人生的短暫,明月的永恆,猜想今月曾經照古人以及古人在此月下的心境。和老公漫步在灑滿銀白的花間小道,看那三五成羣的賞月着,個個看着都那麼的和藹可親,幸福在臉上洋溢着,笑聲在人羣的傳遞着,多麼和諧的一幅中秋月夜畫,月的圓缺無關乎喜或悲,愁與樂,她告訴人們月盈則虧,告訴人們及時釋放心中的滿,騰出愛的空間,愛自己愛家人,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月缺是畫,月圓是詩!坦然的面對人生的圓與缺。

牽着老公的手,陶醉在一年之中最明亮的月光裏,給他出了個我上高中時老師出的一個有關中秋的上聯,天上月圓,地上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看他絞盡腦汁也沒對出個所以然,就笑着告訴他答案是有關除夕的,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笑聲灑滿了我們走過的路,一抬頭我們到家了!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4

中秋節起源於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説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温)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説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餅有很大的意義,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5

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

冷風颳貧瘠了大地,為了中秋節,我就揹着大堆的書,穿着灌滿冷風的衣服趕赴家了。

老遠就聽到車站的嘈雜,進去更是滿眼的各界人士。平時廖無人煙的售票口排起了老長老長的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的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的人潮高峯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後隨着前方的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第一次這麼緊張,怕這麼一羣人把無辜的我踩死腳下;怨爸爸,不能來接我;恨學校,不早些放假。一輛大巴踩着天黑的最後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誒?誰掛住了我的包?誰踩上我的腳?誰在擠我?啊啊,我不能呼吸了,啊啊,擠着我的胳膊了,疼、疼啊、野獸、野獸啊。包丟在後面,別人都一轟向前,我怎麼退後啊?一同學將我拉回,看來我之前的後怕不是杞人憂天,要不是這棵救命稻草,我早就躺在眾人的腳板下嗚咽了。錯過了車不算,受了傷不算,受了冷不算,天黑了,下班車還有麼?中秋,中秋,是擁擠?是人山人海?還是人頭壓人頭、人腳踩人腳?

中秋早晨不賴牀,頂着七點的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雲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的景緻了。好像從沒有昨日的寒氣,一掃陰霾,也忘記了昨日的倒黴。翹着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麼難吃,沒那麼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了一起,吃着難得的團圓飯。

如果説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説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放卻。

曾經戀上離家的感覺,牽掛會成為動力。為了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的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放卻,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説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淨,這真是太陽的光芒麼?沒有那樣討厭的刺眼的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的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的美好,在於將自己的美好毫無保留的獻給別人,它並不淒冷,並不充滿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的壞心情擺擺手。我向往的單純,喜歡的温柔,原來,在這裏。

多角度的看待問題,總是美好沖淡厭惡。中秋,我尋到了想要的,想要的感覺。圓滿的,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的未來。這個時間的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6

離中秋還有一段時間,可是街上的大小商店和超市卻早已打出了月餅的促銷廣告。大紅色的廣告牌上,一面印着包裝精美、看上去十分誘人的月餅,一面卻用大號的黑體字印着幾句略帶傷感的思鄉詩。喜慶的紅色配上幾句傷感的詩句,似乎顯得不太協調,然而卻特別引人注意。 還記得爸爸跟我説起過他小時候過中秋節的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中秋節的月餅得限量供應,每人一塊,因此奶奶總是等到晚上敬過月亮後才允許他們吃。於是一整天,爸爸都在盼着晚上那一頓“月餅大餐”,過一會兒就要抬頭看看天空,期盼着天快快黑下來,都無心去做奶奶吩咐的家務事了。可是老天爺似乎要吊足爸爸的胃口,拽着明亮耀眼的太陽高高地掛在人們的頭頂,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走!

現在的月餅越來越精美了,它們有着讓人眼花繚亂的包裝和令人咂舌的價格。一走進超市,各式各樣的月餅從包裝到外形到餡料準會讓你挑花了眼。可是爸爸卻説,嘗一嘗這些月餅,卻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

中秋的習俗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特點,我們家鄉的習俗演變至今,更多的還是一種儀式:將月餅、蓮藕、芡實(俗稱雞頭)、月餅四大樣放到月光能夠照到的地方,燃起鞭炮和香火,這叫敬月亮。接下來就是賞月,以前都是一大家子人圍坐在桌前嘮叨着家長裏短,真正體現着中秋這個團圓日子的特殊意義。而現在,陽台裏擺幾張椅子,放些蓮藕、月餅、石榴等等水果,就算過中秋節了。而我們,往往還正在網上衝浪。爸爸總是奇怪,為什麼中秋節過不出當年的氣氛?月餅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其實很簡單,現在的日子只要你願意,天天像過節,加上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讓你無暇為某一個節日過多地停下腳步,留下關注。

還好,這幾年中秋被定為法定假日,讓適應了城市快節奏生活的人們有時間放下手中的工作,看到大街小巷掛滿寫有“慶祝中秋”字樣的紅燈籠,給不在身邊的親友打個電話,或者發一條祝福的短信。看着大人們在電話裏的眉飛色舞和翻看短信時的連連驚喜,我知道,中秋所藴含的團圓意義一直沒變。

中秋,月亮又圓了。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7

又是一年中秋時,幾家歡聚幾身單。不知有多少載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單想念,卻又思緒難荊總是想着多與家人團聚,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下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工作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不從心。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準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認為見面機會多着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歎流年似水,更歎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候,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忘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刻,我們也該對着這中秋明月,從繁忙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打算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奈。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本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個人的意願而發生改變;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不過是營造一個不凡的氛圍,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一般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裏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起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團聚。月半中秋,團團圓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現在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拆散……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本身就非同一般,這本身就可以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有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可以吃粽子,中秋過後同樣可以吃月餅,因為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歡度日如年,每一天如過年一般度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着別人團聚,自己不免有些孤單。思念……孤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候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裏,而卻又無法擺脱孤單這一狀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希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然而,餘輝之下,只有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着寫着,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福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的作文700字 篇8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字串9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説,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

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