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自然作文 > 水作文

潑水節作文(15篇)

欄目: 水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潑水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潑水節作文(15篇)

潑水節作文1

炎熱的夏天裏,知了在樹上不停地喊熱。而正是在這一天,傣族人民最為隆重的“潑水節”也隨之到來。我和鄰居的朋友——王思涵,結伴去潑水廣場潑水……

在路上我們悠閒地走着,忽然不知從什麼地方潑下來了一盆水。“譁—”的一聲澆濕了我們,水花還濺進了我朋友的眼睛裏。我氣憤憤的朝四處巡視,想要找出“兇手”。等我又把頭轉過來時,眼前又有一個水球朝我砸來,我本能的閃到了一邊,“啊!”一個熟悉的聲音尖叫起來。糟了!不會是砸到王思涵了吧?我心裏想道。然後慢慢地把頭轉了過去,呀!果真砸到了王思涵。連氣球皮都還在頭髮上哩!我幫王思涵把氣球皮拿了下來,跟她道歉。她沒説什麼,大步大步的往前走着。很顯然她生氣了!

我急忙追了上去,走在她旁邊。想着,她今天都那麼倒黴了,我應該做點什麼。那麼要做什麼呢?哎?有了!讓我來做她的保鏢,保護她不受任何傷害。行!就這麼辦了!想着想着,對面正好砸來了一個水球。我暗暗自喜道,好機會!哈哈!看我來個英雄救美。但是還沒等我伸出手來,那個水球就已經砸到了王思涵的肚子上。哦NO!又……唉!這次她真的怒了!她丟下我,含着眼淚向潑水廣場飛奔過去,我也忙着追上去。

過了一會兒,她的身影消失在了潑水廣場裏。我急忙也衝了進去,四處尋找着她。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終於我在廣場中間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王思涵,是她。我發現有一大羣人在朝她潑水。由於水太大她蹲在那裏一動不動,我下意識的衝進了水花中,緊緊地抱住她。唸叨着:“思思,別怕,我在呢!別怕……”她知道是我,緊緊地抱住了我。在嘈雜的水花聲中,我聽到了她的哭泣,她熱熱的眼淚滴在了我的腿上。她的身體冰冰涼涼的,我盡力用體温去温暖她。過了大概6~8分鐘,別人都不潑水了。我輕聲説道:“思思,可以了哦!別人不潑了,我們回家吧!”她沉默了許久,慢慢地抬起頭來笑着對我説:“可以是可以,但是人家還沒潑水呢!這樣太不公平了!你會讓我開心的,對不?”我微微的點了一下頭。她一下子從天使般地笑容變成了惡魔的笑容,我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待我把她扶起來之後,她直接拿着小盆裏滿滿的水朝我潑來,隨着“譁”的一聲,我的衣服有一次“錦上添花”。哼!居然乘我不注意時來潑我,看我怎麼教訓你!我心裏暗暗的想道。然後也不甘示弱的朝她潑了起來,正巧她也剛剛朝我潑來,我們兩人潑出去水互相抵消了。見了這個場面我們不禁笑了起來!笑得那麼天真、那麼快樂……抵消的小水花濺到了我們的臉上,是那麼的冰涼、舒服!

我們的笑聲在水花中迴盪。而那飛蕩小水花卻在我們的記憶中劃下了無比閃耀的痕跡。

潑水節作文2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西雙版納,位於祖國的西南端,世代居住着勤勞善良的傣族人民。由於氣候濕潤,雨量充足,這裏又是各種動植物的家園,被譽為皇冠上的一顆綠寶石。水被傣家人民視為聖潔之物,他們愛水、敬水、惜水。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的4月13日至4月15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匯聚到西雙版納,共同參與和見證這一東方的狂歡節。

相傳潑水節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説,遠古時候有個叫捧麻典的魔王,無惡不做,人們非常痛恨他卻又沒有辦法。人間有一個美麗的傣族公主和六個姐妹一道,設計消滅了魔王,人們打來潔淨的水為她們洗去身上污跡。為了紀念她們,在每年辭舊迎新的這一天都要歡聚一堂,相互潑水,洗去舊歲的污垢,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從此形成傣歷的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歷年新舊交替的標誌,也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的活動豐富多彩。節日來臨之前,傣家人便殺豬、殺雞、釀酒,做“毫諾索”(年糕)等。節日期間,舉行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跳象腳鼓舞、跳孔雀舞、鬥雞等活動。晚上,人們來到江邊放孔明燈、放水燈,祈禱來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4月15日潑水這天,早晨,村村寨寨的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提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而後,在瀾滄江邊舉行舉行取水儀式,身着漂亮服裝的傣家小普少(姑娘)從美麗的瀾滄江上取來“吉祥水”,長老、僧侶、傣家少女護送着吉祥水前往潑水廣場。象腳鼓敲起來,鋩鑼打起來。身着節日盛裝的傣家人尾隨送水隊伍,載歌載舞,“水!水!水!”聲響徹瀾滄江畔。上午11時,“吉祥水”被護送到目的地—潑水廣場。這時,爸爸帶着我和焦急的人羣一道已在廣場上,翹首期盼着“吉祥水”的到來。開潑儀式開始後,在鋩鑼和象腳鼓的伴奏下,人們相互潑灑,追逐嬉戲,同時高呼着“水!水!水!”,激情狂歡。爸爸也帶着我加入到潑水的隊伍中,我揹着水槍緊跟在爸爸後,只看到水花飛濺,到處都是水聲、笑聲和歡呼聲。許多人全身都已經濕透,但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還看到一對外國小朋友,長得好可愛,拎着小水捅,在父母的帶領下,也加入到了潑水的隊伍中,我和小朋友一起,把手中的水潑給小老外,她們可高興了,因為這是祝福的水,吉祥的水。此時的廣場,已經是人的海洋,水的世界。

這就是我家鄉的潑水節,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一個“潑濕全身,幸福終身”的節日。

潑水節作文3

傣族文化深厚久遠,特色豐富,其中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都令我歎為觀止。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傣家的潑水節,它令我看到了傣家人民對吉祥、對平安的憧憬和嚮往。

節日來臨的幾天前,傣族的大家和我們漢族人一樣,要縫好新衣服,買好新雨傘,為這隆重的節日做準備。在這幾天,每個村裏都要製作好高升、禮花,裝飾龍舟,還要為青年們開展划龍舟的訓練。家家户户也在這時間忙了開來,大家有的殺豬,有的買酒,有的做年糕,準備豐盛的午飯,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吃。

潑水節長達三到七天,其中第一天傣語叫“麥日”,相當於漢族的除夕。大家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髮、不幹活。這一天大家一早起來,就要採摘綠葉鮮花到佛寺供奉,擔起清水“浴佛”,祈求神靈保佑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於是,潑水的活動便在“浴佛”之後開始了。男女老少盛了滿滿一盆水,端着形態各異的水盆跑出家門,湧出村寨,哪管是自己平日經常鬧矛盾的鄰居,哪管是自己平日敬重的師長,只要一見人就往他身上潑。被潑到的人也不甘心,猛地往剛才那人身上“回擊”,清澈的水便直濺開來,濺到石板路上,也濺暖了大家的心田。這不分彼此的傣家人民追逐嬉戲,所有的矛盾便被這清澈的水一洗而空了。所有人的心團結在一起,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令人強烈地感受到傣家人民那一顆顆熱情、開朗、豪放的心。到了晚上,家大家便一起圍坐在桌前,吃着精心準備好的團圓飯,聊着家常,最後收拾完碗筷進入夢鄉。

過了“麥日”,緊隨其後的是第二天“網腦”。大家把這一天看成不乾淨的日子,要沐浴、洗頭、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

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髒東西統統送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

而第三天“叭網瑪”則是潑水節的高潮,大家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樂的日子。這一天,大家排着整齊的方陣,敲鑼打鼓,不受拘束地跳起了“依拉賀”的舞蹈,還一邊向別人潑着清涼的水,挨家挨户地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這一天,大家還要進行划龍舟的活動。青年們爬上披紅掛綠的龍舟,在豪邁的鼓聲中,使勁渾身的力氣,劈風斬浪,讓龍舟向前衝去,引來了不少觀眾的加油助威,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更體現了傣族人民團結一致、不分彼此的精神。

傣族的潑水節大約在陽曆四月十五日結束了,村寨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潑水節體現了傣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以及他們對吉祥、對平安的憧憬和嚮往,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真是受益多多。

潑水節作文4

傳説在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濫施威武,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後來,惡魔霸佔了七個美麗的女孩或公主(稱其為公主主要是為了表達對姑娘們的讚美之意)做妻子。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着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惟有惡魔自己的頭髮才可以置之於死地。一天夜裏,惡魔酩酊大醉後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緊緊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便掉了下來。可是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陽曆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衞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才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據稱此乃帕雅晚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傣族是個愛水、戀水、惜水、敬水的民族,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潑水的時候用它沾滿清澈的泉水,灑向親戚,灑向朋友,灑向遠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願奉獻給別人。傣族人民信仰龍是吉祥、幸福的象徵,每到潑水節,人們紛紛向龍潑水,預祝生活美好,年年五穀豐登。

潑水節作文5

傣家人喜愛潑水節,因為“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祭祀、拜祖先、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節日期間人們會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傣族人民中間流傳着一個神話:遠古時期,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傣族地區,還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女子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女子們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夜裏,便偷偷消滅了惡魔,可是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女子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七姐妹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女子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女子,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

丟包那天,女子們都婷婷玉立,她們很善於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的感覺。最後打着花傘,手中拿着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表示愛情的信物。,來到“包場”。

女子們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女子們如果喜歡那個小夥子,便有意地向這個小夥子丟包,如果這個小夥子不喜歡對方,便不去接;如果小夥子也喜歡丟包的女子時,便爭着去接。小夥子拿到包以後,又向那個女子丟去,女子也喜歡他時,便搶着去接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女子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女子的發頡上,女子若是接不着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這樣男擲女接,女擲男接,彩包在男女之間穿梭,猶如彩蝶飛舞。丟着,丟着,彩色的包似乎長着眼睛,專門飛向意中人手中。彩包劃出一條條感情的弧線,愛情之網就越織越緊密,丟着丟着,有心的小夥子和痴情的女子成雙成對從丟包場上溜走了,偷偷跑到僻靜的地方傾訴衷腸或小聲對唱情歌。很快,雙方就會在一起“吃小酒”,“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傣家的潑水節真是辛福美滿呀!

潑水節作文6

傣家人喜愛潑水節,因為“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祭祀、拜祖先、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節日期間人們會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傣族人民中間流傳着一個神話:遠古時期,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傣族地區,還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姑娘們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夜裏,便偷偷消滅了惡魔,可是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七姐妹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

丟包那天,姑娘們都是婷婷玉立,她們很是善於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的感覺。最後打着花傘,手中拿着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表示愛情的信物。,來到“包場”。

姑娘們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姑娘們如果是喜歡那個小夥子,便有意地向這個小夥子丟包,如果這個小夥子不喜歡對方,便不去接;如果小夥子也喜歡丟包的姑娘時,便爭着去接。小夥子拿到包以後,又向那個姑娘丟去,姑娘也喜歡他的時候,便搶着去接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這樣的男擲女接,女擲男接,彩包在男女之間穿梭,猶如彩蝶飛舞。丟着,丟着,彩色的包似乎長着眼睛,專門飛向意中人手中。彩包劃出一條條感情的弧線,愛情之網就越織越緊密,丟着丟着,有心的小夥子和痴情的姑娘成雙成對從丟包場上溜走了,偷偷跑到僻靜的地方傾訴衷腸或小聲對唱情歌。很快,雙方就會在一起“吃小酒”,“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傣家的潑水節真是辛福美滿呀!

潑水節作文7

你們知道傣族赫赫有名的節日──“潑水節”嗎?不知道的話那你就out了!下面,我就來帶你遊覽,欣賞傣族的很“嗨”的潑水節吧。

“潑水節”是傣族的東方狂歡節。“潑水節”一般會持續三至七天。時間公曆的四月中旬。傣族人民信仰佛教,所以“潑水節”又稱為“俗佛節”。

潑水節一部曲

到了節日開始的第一天,傣族那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而婦女們則各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這就是“浴佛”。

“浴佛”完畢,人們開始互相潑水。當主持人宣佈完畢時,人們齊呼:“水!水!水!”女孩子端着小小的一個盆,斯文地向別人潑水,男孩子們就與女孩子 成了一個對比,彷彿是野性呼喚着他們,斯斯文文只是他們的掩飾罷了,變得魯莽起來。管它三七二十一,一盆大水從天而降。當你回過神來,“譁!”又一盆水從 天而降!哈哈!不用洗澡洗頭了!不論是專門用來潑水的潑水池,還是大街小巷,無不沒有水的痕跡,沒有人們的歡笑……大家在大街小巷追逐嬉戲,互相打鬧,逢 人便潑。文雅的人們則用樹枝沾水潑,還顯得有些拘束、害羞。潑水的寓意是代表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人們盡情地潑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 興致彌高。人們有的用水盆、水瓢、水槍,甚至有碗┅┅入夜時,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潑水節那天,所謂“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 幸福終身”。還有傳説呢:誰水多,那年運氣肯定倍兒棒!潑水節就這樣結束了?不,這才是開始,才是它的“第一部曲”。這是它的“麥日”。

潑水節二部曲

潑水節第二天,在傣語中稱為“惱日”。這一天,人們唱歌、跳舞,盡情歌唱,熱情跳舞。

先來説唱歌吧。人們盡情高歌,唱着那歡樂、悠揚的歌曲──《潑水節》:“為了那神往已久的傳説,晶瑩的水飛濺最美花朵┅┅”悦耳的歌聲讓人們忘記了煩惱,忘記了憂愁┅┅況且,也被姑娘優雅的舞姿所傾倒,每每想起,回味無窮……

潑水節三部曲

第三天是新年,也就是“叭網瑪”。這一天划龍舟是他們的精彩活動之一。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着各 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着數十名強壯的選手。各個龍舟在起跑線上排成一排,蓄勢待發。隨着一聲“砰”的槍響,各位選手們立馬拼命劃┅┅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 使勁向前衝。岸上,人們使勁吶喊“加油,加油”節日的氣氛在這裏便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另一個高潮,還有丟包、跳象腳舞……

潑水節,一個重大節日,人們在這節日中返璞歸真了。

潑水節作文8

傣族文化深厚久遠,特色豐富,其中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都令我歎為觀止。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要數傣家的潑水節,它令我看到了傣家人民對吉祥、對平安的憧憬和嚮往。

節日來臨的幾天前,傣族的大家和我們漢族人一樣,要縫好新衣服,買好新雨傘,為這隆重的節日做準備。在這幾天,每個村裏都要製作好高升、禮花,裝飾龍舟,還要為青年們開展划龍舟的訓練。家家户户也在這時間忙了開來,大家有的殺豬,有的買酒,有的做年糕,準備豐盛的午飯,請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吃。

潑水節長達三到七天,其中第一天傣語叫“麥日”,相當於漢族的除夕。大家認為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頭、不理髮、不幹活。這一天大家一早起來,就要採摘綠葉鮮花到佛寺供奉,擔起清水“浴佛”,祈求神靈保佑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於就是,潑水的活動便在“浴佛”之後開始了。男女老少盛了滿滿一盆水,端着形態各異的水盆跑出家門,湧出村寨,哪管就是自己平日經常鬧矛盾的鄰居,哪管就是自己平日敬重的師長,只要一見人就往他身上潑。被潑到的人也不甘心,猛地往剛才那人.身上“回擊”,清澈的水便直濺開來,濺到石板路上,也濺暖了大家的心田。這不分彼此的傣家人民追逐嬉戲,所有的矛盾便被這清澈的水一洗而空了。所有人的心團結在一起,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令人強烈地感受到傣家人民那一顆顆熱情、開朗、豪放的心。到了晚上,家大家便一起圍坐在桌前,吃着精心準備好的團圓飯,聊着家常,最後收拾完碗筷進入夢鄉。

過了“麥日”,緊隨其後的就是第二天“網腦”。大家把這一天看成不乾淨的日子,要沐浴、洗頭、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舉行趕擺,放煙火,放孔明燈,

把一年中的疾病、災難和髒東西統統送掉,乾乾淨淨進入新的一年。

而第三天“叭網瑪”則就是潑水節的高潮,大家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樂的日子。這一天,大家排着整齊的方陣,敲鑼打鼓,不受拘束地跳起了“依拉賀”的舞蹈,還一邊向別人潑着清涼的水,挨家挨户地拜年,祝賀新年愉快,萬事如意。這一天,大家還要進行划龍舟的活動。青年們爬上披紅掛綠的'龍舟,在豪邁的鼓聲中,使勁渾身的力氣,劈風斬浪,讓龍舟向前衝去,引來了不少觀眾的加油助威,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更體現了傣族人民團結一致、不分彼此的精神。

傣族的潑水節大約在陽曆四月十五日結束了,村寨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潑水節體現了傣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以及他們對吉祥、對平安的憧憬和嚮往,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真就是受益多多。

潑水節作文9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泱泱華夏,盛開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節日風俗。讓我們走進傣族,瞭解傣族的一些節日和習俗吧。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遠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西南部。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着,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有機會真想去體驗一番,一定別有風趣的。

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關於潑水節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呢。

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裏,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裏,邪火就蔓延到哪裏。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輪流抱着魔王的頭,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並把魔王的頭扔進了江裏。鄉親們又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從此,為了表示對七位姑娘的懷念和感謝。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我彷彿可以看到:人們打成一片,水花四處飛濺,如果你在行走,或許一盆水就會從天而降,如果你在盛水,準備攻擊別人時,説不定水槍正向你噴水,這時候的你甚至會感到天地間只剩下一道水簾,你幾乎永遠都衝不過去,想逃避攻擊,也無從躲避。“水!水!水!”人們大聲吶喊着。廣場上鑼鼓喧天,到處是歡笑,快樂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隨着笑聲的增多,水量也變得充沛,由潑變倒,變傾,變澆,在潑水節,讓人們一起潑一盆吉祥、幸福的水,讓快樂浸透我們的每一個毛孔。

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潑水節作文10

傣家人喜愛潑水節,因為“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祭祀、拜祖先、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節日期間人們會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傣族人民中間流傳着一個神話:遠古時期,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傣族地區,還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姑娘們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夜裏,便偷偷消滅了惡魔,可是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七姐妹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跟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

丟包那天,姑娘們都婷婷玉立,她們很善於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的感覺。最後打着花傘,手中拿着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表示愛情的信物。,來到“包場”。

姑娘們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姑娘們如果喜歡那一個小夥子,便有意地向這一個小夥子丟包,如果這個小夥子不喜歡對方,便不去接;如果小夥子也喜歡丟包的姑娘時,便爭着去接。小夥子拿到包以後,又向那一個姑娘丟去,姑娘也喜歡他時,便搶着去接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這樣男擲女接,女擲男接,彩包在男女之間穿梭,猶如彩蝶飛舞。丟着,丟着,彩色的包似乎長着眼睛,專門飛向意中人手中。彩包劃出一條條感情的弧線,愛情之網就越織越緊密,丟着丟着,有心的小夥子跟痴情的姑娘成雙成對從丟包場上溜走了,偷偷跑到僻靜的地方傾訴衷腸或小聲對唱情歌。很快,雙方就會在一起“吃小酒”,“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跟甜蜜。

傣家的潑水節真是辛福美滿呀!

潑水節作文11

傣家人喜愛潑水節,因為“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祭祀、拜祖先、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節日期間人們會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傣族人民中間流傳着一個神話:遠古時期,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傣族地區,還霸佔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姑娘們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夜裏,便偷偷消滅了惡魔,可是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七姐妹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

丟包那天,姑娘們都婷婷玉立,她們很善於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的感覺。最後打着花傘,手中拿着

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表示愛情的信物。,來到“包場”。

姑娘們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姑娘們如果喜歡那個小夥子,便有意地向這個小夥子丟包,如果這個小夥子不喜歡對方,便不去接;如果小夥子也喜歡丟包的姑娘時,便爭着去接。小夥子拿到包以後,又向那個姑娘丟去,姑娘也喜歡他時,便搶着去接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這樣男擲女接,女擲男接,彩包在男女之間穿梭,猶如彩蝶飛舞。丟着,丟着,彩色的包似乎長着眼睛,專門飛向意中人手中。彩包劃出一條條感情的弧線,愛情之網就越織越緊密,丟着丟着,有心的小夥子和痴情的姑娘成雙成對從丟包場上溜走了,偷偷跑到僻靜的地方傾訴衷腸或小聲對唱情歌。很快,雙方就會在一起“吃小酒”,“吃小酒”講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熱的;第二道要鹽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熱、深厚和甜蜜。

傣家的潑水節真是辛福美滿呀!

潑水節作文12

五十六個民族猶如五十六朵鮮花,朵朵競相開放。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特的節日,其中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

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着殺豬,殺雞、釀酒,還 要做許多“毫諾索”,(也就是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裏食用。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和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射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讓它尖嘯着飛上藍天。入夜,人們又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此外,傣族青年還要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説愛去了。

可是,這樣一個隆重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説,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作文13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説愛去了。

潑水節期間還要進行划龍舟比賽。比賽在瀾滄江上舉行。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在“堂堂堂”的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把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吸引到瀾滄江邊,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和歡樂的氣氛。

放高升和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射架,屆時將自制的土火箭點燃,讓它尖嘯着飛上藍天。高射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們越覺得光彩、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制的大“氣球”內,利用熱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此外,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鬥雞等,也是潑水節期間的活動內容。近幾年來,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潑水節每年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西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1961年4月13日,周恩來總理曾參加過西雙版納的潑水節。從此以後,潑水節的規模越來越大,每年都有數以萬千的中外遊客視為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00年曆史。隨着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泛。

潑水節作文14

説到傣族,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而提到傣族的節日,大家腦子裏一定會浮現出一個詞——潑水節。沒錯,潑水節便是傣族的象徵性節日之一,同時,它也是我今天要寫的文章的主題。

潑水節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積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其實也是傣族的春節,在每年公曆4月11日舉行,一般可以持續3至7天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潑水節是由一個美麗的傳説演變而來的,而這個傳説就讓我娓娓道來吧!

很早以前,有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佔領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恨意,準備將魔王殺死。一天晚上,一位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它灌得配酩酊大醉,使魔王吐出了自己的致命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魔王,就怕別人用它的頭髮勒下自己的頭。於是,機敏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從熟睡的魔王的頭上拔了一根頭髮,將魔王的頭勒了下來。魔王的頭上着起火來,沒過多久,變成了一個大火球,滾到哪,火勢就蔓延到哪,竹樓被燒燬了。為了撲滅邪火,其中一個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便不停地向魔王的頭上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又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説了那麼多,也該講講潑水節的習俗了。剛剛上面提到了潑水節就是傣族的新年,而每一天也都是有名字的。第一天叫“麥日”,是送舊的意思。第二天叫“惱日”,“惱”的意思就是“空”,這天不屬於上一年,也不屬於明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就是傣族的元旦,而第四天,則是人們最為期待的潑水節。

潑水節這天,男女老少都盛裝出行,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豪放的漢子舉起一盆水,朝空中灑去,立刻,便下起了傾盆大雨。文靜的淑女,則用細柳沾水,輕輕向別人灑去,你潑我,我潑你,一雜雜“鮮花”在空中綻放,它象徵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大家互相潑啊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不過,你可千萬不要因為被潑到而不高興,潑水節潑水的寓意是希望彼此平安、幸福,被潑到的水越多,就表示你收到的祝福越多,不過活動結束後記得穿衣,不然,你就會感冒……

傣族的潑水節已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沒錯,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社會越來越現代化,但你你回頭想相,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又剩多少呢!

潑水節作文15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傣族的潑水節最熱鬧,影響最大。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公曆4月11號左右,為期三至四天,頭兩天為送舊,後兩天為迎新。

一般認為,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古老宗教儀式。後被佛教所吸收,距今大約七百年,經緬甸,隨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雲南傣族地區。

傣歷新年,稱為“宛麥”、“宛惱”和“麥帕雅晚瑪”。“宛麥”是辭舊歲之日。潑水是傣歷新年最古老、最富有情趣、最主要的有項活動,在“宛惱”這一天舉行。人們先到佛寺浴佛後,才能相互潑水。開始潑水時,彬彬有禮,姑娘們提着一小桶摻有香水的涼水,用樹枝蘸水向長者、來賓脖後輕輕潑灑,以表示祝福,這是禮節性的潑水。潑水進入高潮時,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潑水,滿瓢、滿盆的水,在追逐中潑向對方。“水花放,傣家狂”,潑水節成了狂歡的節日,平時彬彬有禮的傣家少女,頓時活躍起來,不甘示弱的與小夥子展開對潑。水花在空中飛舞,傳遞着吉祥與祝福。

趕擺與丟包是潑水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新年的第一天舉行。趕擺也是野外聯歡活動。丟包是傣族未婚青年在節日期間最為浪漫而含蓄的活動。姑娘手中的花包,是她們精心製作的,花包內裝有棉籽或綿紙,四角和中心綴着五條花穗,這是姑娘傳情的信物,所以稱為丟包傳情。丟包開始時男女青年分為兩個陣營,相距三四十步。起初,姑娘們似乎無目的把花包丟向對方,要是小夥子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孔雀髻上,姑娘接不住小夥子丟來的包,又把鮮花插在小夥子的胸前。漸漸的,姑娘與小夥子有了默契,相互選中了,姑娘手中的花包會準卻的丟向目標,小夥子也會穩穩的把花包接在手裏。飛舞的花包,含蓄的傳遞着傣家青年男女純潔的情感,浪漫的表達着傣家青年追求戀人的方式。

賽龍舟,是潑水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一般在新年的第二天舉行。西雙版納瀾滄江的賽龍舟最熱鬧、最精彩。賽龍舟是傣歷新年節日活動中場面最壯觀、最激動人心的一項活動,它把潑水節推向高潮。

潑水節,是傣族風情的集中展示的節日,是一個狂歡的節日,是參與性很強的節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傣族的民俗風情,不妨親自感受一下這狂歡的潑水節。

Tags: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