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自然作文 > 黃山作文

黃山景色作文4篇

欄目: 黃山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山景色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山景色作文4篇

黃山景色作文1

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處縱覽,山中奇峯匯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崢嶸崔嵬。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峯上鬥豔,煙雲在峯壑中瀰漫,霞彩在巖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裏匯聚,在這裏昇華,賦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在黃山的面前,時空變得狹小,滄桑變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驕子,獨領天下奇山的風騷。故而當之無愧地贏得“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春光

“山外春歸百卉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黃山四月的平均氣温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這時,山麓已經芳草萋萋,野花豔人,秧苗茁壯,桃花落盡,山腰卻澗草猶短,杜鵑始華,桃花初開。大約需要推遲一個星期左右,那桃花峯迤邐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獻麗,一片粉紅。那時,正像詩人王寅春遊此峯時所吟誦的:“河風吹初服,正值桃花時,花開十萬樹,峯似絳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遊興。而在那時,黃山的高山峯頂,氣候尚寒,春意姍姍來遲,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氣息已經來到了遊人中間。黃山春光是以嫵媚動人見長。全身着綠,青翠欲滴;萬花盛開,嬌豔無比;百鳥歡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黃山的公路兩旁,田野裏滿目金黃的油菜花,山嶺上點點的映山紅,讓遊客還沒有到黃山,就已經陶醉於這自然的美景中了。春季,是遊覽黃山最佳的季節之一。

黃山的夏

盛夏的黃山,更有那看不見的飛瀑,數不清的流泉,特別在暴雨過後,黃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為黃山譜寫了一曲曲激昂的樂章。夏日的雲海雖沒有秋冬雲海那樣沉着、渾厚,但也別有一番瀟灑、清麗。在雲霧的動靜之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絢麗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橋,架在兩峯之間。日落並不比日出遜色,火紅的晚霞為夏日的黃山披上一層燦爛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黃山,是一幅幅濃綠的畫,是一杯杯清涼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轉悠揚的樂曲。元末清初歙縣人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云》:“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一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黃山的秋季

黃山的秋季,別有種種勝景。秋高氣清,白雲碧漢,丹楓似火,草深果黃。明歙人,曾授監察御史、河南巡撫的凌桐,做記遊詩有句:“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讚賞黃山秋景:“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繡。”黃山的秋天,還因為林茂色鮮,鳥語花香,生氣盎然。竟是“秋天裏的春天”。明代大學士許國(歙縣人,今歙縣縣城有許國石坊遺蹟)年輕時曾經就讀於黃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黃山遊覽》詩云:“秋落秋風裏,行吟逸思饒。芙蓉欹水曲,苔蔓上牆腰。酒盞黃花近,天都碧漢遙。浮丘如有待,舉手願相招”。該詩將秋日的黃山寫得眾花爭豔、峯水相襯,堪與春色比高低,令常見的悲秋之情為之一掃。

黃山的冬

黃山霧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於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遊山,或許於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緻已經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羣峯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象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枴杖,出户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羣峯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葱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着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盪,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黃山景色作文2

2011年8月14日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自駕去黃山游完。

到達黃山下預定好的雲海樓客棧已經是中午,吃好午飯後我們去附近的一個景點——宏村去遊覽。宏村不大,晚飯前就回到客棧。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向黃山進發了。

坐上開往黃山景區的大巴車,我心裏十分激動,同時又充滿了一份期待:以前我經常在書上、電視上看到黃山的風光,這些美麗的風景深深地震撼了我。現在馬上就要見到黃山的真面目了,到底是怎樣的呢?我拭目以待。上黃山索道的公路一點也不好走,有很多急彎。儘管司機一直開這條路,不會出事情,但大巴車顛簸得很厲害。我提心吊膽地坐在車上,等待車輛到達目的地……終於到了,我長舒一口氣,走下大巴。

下了大巴後,我立刻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了:高聳入雲的山峯上全是一片翠綠,濃霧籠罩在半山腰,白雲圍繞在山頂。而我現在,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景區,僅僅是在景區門口罷了。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我們在步行上山和乘索道上山中選擇了後者。坐上纜車,往窗外望去。由於今天發了大霧,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到了山上,可以隱隱約約地看見周圍的山峯。我們按照預定計劃,向各處景點登去。過了一會兒,霧稍稍散去了一些,可以較清楚地看見周圍的山峯。山峯上的各種怪石讓人難以置信這些是天然形成的。一塊塊奇形怪狀的巨石就像搭積木一樣,錯落有致搭起了一座座山峯。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接着走下去,我看到了許多有名氣的怪石,這些怪石我在小學課文裏也學到過。"仙人下棋"彷彿就有兩個人在對弈,旁邊有幾位過路人在觀看;"觀音講經"就像是觀音菩薩雙手合十,在向旁邊的徒弟們講經;"猴子觀海"真是惟妙惟肖,一看就聯想到山頂上有隻猴子蹲着正在望着雲海……如此多的怪石,我都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了。我們登上一座座山峯,看到了不同的美麗景色。黃山的西海大峽谷是我們這一天遊覽的最後一站,大峽谷的路很險,有呈65°的台階,而且路還經常穿插於山體中。但大峽谷的景色也是黃山裏最漂亮的。這裏各種形狀的山峯和怪石更加多,可以説放眼望去,處處都是精美絕倫的圖畫,黃山奇特和秀麗在西海大峽谷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向下望可以一直望到谷底,谷底覆蓋着各種樹木和植被。當太陽出來時,山峯沒有植被的地方會發出閃閃的金光。當霧來臨時,就像是一個魔法師施了一個魔法,所有的東西都在一瞬間不見了,霧一散開,所有的事物又在一剎那出現了。雲就在我們頭頂上方不遠處。

休息一夜後,我們向黃山最高峯——蓮花峯登去。到蓮花峯旁,看着這麼多的台階,我有點想退縮。可是既然已經説好了要登蓮花峯,就得硬着頭皮上。登了一段後,我發現並不怎麼累,就開始加快速度。我把爸爸媽媽遠遠地落在了後面。當我快登頂時,他們還在半山腰。在登頂的過程中,更多的景色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我登上了頂峯,風從耳邊呼呼地刮過,周圍的山峯都已經在我腳下,白雲也在我腳下。我體會到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看着周圍不同的山峯,我又明白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句話,這是因為黃山既險峻,又雄偉,同時還秀麗,它融合了各種山的特點。徐霞客説"登黃山天下無山",黃山果然名不虛傳啊!

下了蓮花峯,我們又走向迎客鬆方向。黃山的樹木大部分是松樹,它們都非常健康,連石頭縫裏也會長出松樹,甚至還有一棵松樹長在一座山峯的頂端。而迎客鬆正是這些松樹的代表,它高大、挺拔、青翠,向旁邊伸出枝杈,彷彿就像在歡迎人們的到來。看完了迎客鬆,我們乘索道下山,駛上了回家的路。

美麗、壯闊、熱情的黃山,下次我還要來看你。

黃山景色作文3

暑假,我有幸遊覽了天下第一山——黃山。

素聞那千峯雋秀、萬壑藏雲的黃山,不僅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着稱於世,還以那七十二峯、二十四溪、十六泉、飛瀑、巖洞等勝景而吸引着遊人。許多美妙動人的神話傳説,又給黃山染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下了汽車,就見逍遙溪水清澈見底,兩岸青松翠竹,樹影婆娑。仰首望去,峯巒聳立雲天。聽人説倘遇宿雨初晴的日子,就能看到雲霧像美麗的輕紗,時而填滿千峯萬壑,成為海天一色;時而推出萬座峯巒,顯得蒼渾深遠。可惜我們未能得見。穿過觀魚亭,登上桃花峯,一處飛瀑從峯上的洞口飛濺而下,好像珠簾垂掛在洞前,因而得名水簾洞。我們拾級而上,享受着沿途如畫的奇景。第一個小憩的地方是慈光閣,閣的四周羣山環抱,茂林修竹掩映,環境幽靜清涼。路過立馬橋,絕壁上刻着幾丈高的大字:立馬空東海,登高望太平,顯得剛勁有力。在橋上可看到青鸞峯腰上的冰川擦痕,抬頭還能遙望天都峯上的鯽魚背。

走了一路,又累又渴,就在天門坎小憩一會兒。這裏山巒奇秀,怪石嶙峋,金雞叫天門、天鵝孵蛋、松鼠跳天都、五老上天間等怪石,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特別是天梯旁亭亭玉立的石人,像一古裝仕女。她正面有塊矮小的巖石,像一位跪地下拜的童子。啊!那是聞名於世的童子拜觀音’。還有那些在波瀾壯闊的峯海中正爭相崛起的怪石,好似無數明珠撒落其間,使黃山越發顯得綺麗動人。這些奇石千姿百態,逼真有趣,似人,似海,似禽,似獸,簡直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有的氣勢磅礴如鰲魚戲海;有的小巧玲瓏如孔雀開屏。過了天上玉屏,就見一巨石橫架於兩山間,白雲浮騰,稱之天橋。過了天橋就是天都峯最驚險的一段——鯽魚背,長十幾米,寬不到一米,兩邊懸崖絕壁,曾有:飛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的佳句作證。一上鯽魚背,雖有鐵索保護,我們還是小心謹慎,惟恐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時我們頭頂藍天,腳踏煙雲,俯瞰羣峯,有的矗立天際,有的沉入海底,腳下雲霧像潺潺的溪水,歡快的鷹雀在眼底飛翔。登上天都峯頂,看到登峯造極的石刻。不錯,極目遠眺,雲山相接,江河一線;俯視羣山,千峯秀色,松濤呼嘯,如驚濤拍岸,頓覺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遊罷天都峯,經原路返回峯腳,穿一線天,過蓬萊三島。在玉屏峯上有一棵破石而長、壽逾千年的古鬆,彷彿在向我們揮手致意,這就是馳名中外的迎客鬆,它是黃山的象徵。鬆多是黃山的特點,素有無峯非石,無石不鬆之美稱。黃山松針葉短粗而稠密,頂如平削,幹曲枝虯,常年蒼翠。它們或立,或卧,或仰,或俯,百態千姿,引人入勝。那陪客鬆、送客鬆、望客鬆、探海松等都神奇而秀麗。特別是在北海散花塢中,有一石峯矗立於松濤中,像一枝粗壯的毛筆,其筆端有一奇鬆從石縫中盤旋而出,宛如一簇盛開的鮮花,所以稱為夢筆生花。目睹此景,不少遊人連聲讚道:妙!妙!妙!黃山鬆不僅有奇特的形態,壯觀的氣勢,還有更令人歎服的堅忍不拔的.性格:不怕風霜,不畏嚴寒,鬱郁蒼蒼,四季常青,而且只需少量沙土,就能頑強生長,盤根錯節,青春煥發,多姿多彩!這既頗具哲理,又那麼富有詩情畫意。

離開文殊院,告別迎客鬆,穿過百步雲梯,來到雲海。一股山風吹來,雲霧時而消失,時而聚攏,時而向左,時而向右,時而回旋,時而舒展,變幻無窮,綽約多姿,恰似身纏絲絹半遮面、婀娜多姿惹人愛的少女,而自己也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仙境中。俯首望去,眼前卻又是另一番景象:雲鋪深壑,絮掩危巖,汪洋無際,真是妙在非海,而確又似海了。那遠近大小的峯巒,隱現於雲霧之中,似海中島嶼。那虛無縹緲的雲霧,隨氣流快慢緩急,忽兒平靜,忽兒盪漾,拍打着無數暗礁島嶼,使人如置身於祥雲縹緲繞靈鷲,霞光噴射衝鬥牛;奇花異草馨瑤池,龍吟鳳舞度千秋的幻境之中。

難怪陳毅元帥在飽覽黃山之後,讚不絕口,把黃山推為天下第一山哩!

黃山景色作文4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雖然只是匆匆一遊,卻深得我心。

我們到達黃山市時,天陰沉沉的,地面上滿是水,空氣中夾雜着雨後泥土的芳香,這正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去買爬山用具時售貨員告訴我們:這裏最近經常下雨,得帶雨衣和防滑鞋套,山上一下雨路難走着呢!後來我們才意識到,這是多麼善意的提醒。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便開始落下濛濛細雨,但似乎沒有太多不便。坐上大巴車,我看着路邊一片片翠綠,滿心憧憬地前往景區。

收拾好行囊,踏上了登山的旅程。剛進山,便被滿眼的綠色吸引。山裏的清涼舒適與外界截然不同,一陣陣輕風霎時驅散人們心頭的煩躁。耳邊伴着清脆的鳥鳴和遠處潺潺的流水,我們興趣盎然地拾級而上。南方多雨的氣候使眼前的一切都濕漉漉的,讓人感到無比涼爽與愜意。深吸一口山中的空氣,細細品味其中的自然清新,這深山中的空氣也比平時顯得珍貴許多。沿途看見幾個挑山工,挑着足有百來斤的擔子,健步如飛,不多時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了。他們大多皮膚黝黑,圍着汗巾,一根竹扁擔深深嵌入肩頭的肌肉,走起這樣的山路,卻是如履平地。山上的食物、物資等據説都是由他們一擔一擔挑上山的。看着他們挑着重擔,一步一步登山的背影,我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小雨漸漸停了下來,不知不覺到了山頂,我們開始尋找聞名中外的黃山奇石。可一切景物都浸在乳白色的霧氣之中。我們被這霧困在了深山之巔。遙望遠處,遠方的山巒也被一縷一縷的煙霧環繞着。那霧流動在一個個山峯之間,使各個山峯若隱若現,讓我們感覺好似在仙境一般,身處九天之上,一切都那麼縹緲,那麼似真似幻。可惜的是,因為大霧,許多著名景點我們都沒有看到。鎮山之寶飛來石我們只能對着一片白色想象它的壯觀。迎客鬆在陰雲之下也少了那麼點韻味,沒有了往日的雄渾。

瀏覽完了山上的景色,我們準備下山。下山的那條路更窄,也更陡些。我們不敢再隨便蹦跳,都提高警惕,路旁山谷幽深陰暗,彷彿稍有不慎就會滾落下去。恍惚之間,耳邊響起了啪嗒,啪嗒的細微聲響,仔細辨別,才發現又下起了細細碎碎的小雨。依舊沒有在意。可是漸漸的,雨越下越大,並沒有要停的意思。遠處傳來幾聲低沉的雷聲,看來這是一場大的雷陣雨了。直到雨絲連成了雨簾,遮住了視線,我們才慌了神,猛然發現雨已經下的很大了。我們和其他遊客在一個路邊的棚子裏避雨,人們臉上都是愁容,雨越下越大,打在棚頂上,打在人們心上,我們會不會被困在山裏呢?一羣人穿上雨衣,戴好鞋套,在棚子裏望着外面的瓢潑大雨一籌莫展,所有人心中都充斥着不安。不知是誰説了一句:走吧,要不然一會兒越下越大。我們猶豫片刻,就紛紛一頭扎進了雨裏,霎時間,我感覺雨衣彷彿只是個擺設,全身上下立馬被雨水淋得濕透。腳底下的台階上,水流一股一股從山頂湧下來,沒過了半個小腿,冰冰涼的,流速極快,嘩啦啦的衝下去,衝進人們的心裏,使人更加心慌。山中的雷電咆哮着,雨水奔騰着,陣雨中的黃山,毫無平日的柔情,露出了它另一個猙獰的面孔。令人感到萬分壓抑與恐懼。我和媽媽互相攙扶着,在冰涼雨水的衝擊下,我的腿不禁有些發抖。緊緊的盯着腳下,生怕一個不下心,被湍急的水流帶走。我們顫顫巍巍的走了許久,精神一直極度緊張,好在距離山底不遠了,總算趕在天黑前下了山,那時雨也小了許多。現在想想,還是後怕,萬一引起山洪,後果不堪設想。

俗話説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如同一個天然瑰麗的人間公園,即使草草一遊,也覺得如同身處童話世界裏,波瀾壯闊令人流連忘返,遐想翩翩。而暴雨訪黃山的曲折經歷,也讓我時常回憶與感慨。

Tags:景色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