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自然作文 > 春天作文

【精華】立春作文合集十篇

欄目: 春天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春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立春作文合集十篇

立春作文 篇1

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天,今天立春了,春天來了!活動一下手指,我回來敲幾個字,慶祝這個日子。

我這個冬天是漫長的,從20xx年開始,我的心一直在大雪裏,隨着那無情的地震一樣……這一年,我的心被媽媽帶去了開啟的鑰匙,為此我尋找……

今天立春,又是一年的春天來了。萬物都開始新的歷程,我也該再為自己打造一把開心的鑰匙——為了自己開開自己的心。

還是到這裏來,這裏也許就是最好的作坊。

立春作文 篇2

“曾見青旂上苑回,瑞幡仙萼翦催。”——《立春》

楊柳依依弱扶風,溪畔青山岸,雜青色的細草與嬌柔的嫩花混在一處兒,漫山皆是。雨峙突驟,惹得路上行人紛紛離去,半晌,又撐起素傘,翩翩而歸。縱是雨滴沾濕了髮梢,也要緩緩品賞這立春風光,疏稀時光漫漫,閒庭信步,也不虛妄了這踏青一行。

和風散落一地,暖了新燕,暖了清泉,若問何以暖心,西去幾裏,流連青色撲朔入迷,半盞濁茶微火小煮,碧綠的葉片於水中沉沉浮浮,返轉不定,時而似佳人輕甩水袖,舒捲柔情,時而似紅嫁鳳釵,曲繞旋去。幾曲笙歌后,淡淡茶香自裏溢出,無驚心動魄的濃烈張狂,徒留一絲若隱若現的清雅恬靜,平了人心,彷彿掠盡了這立春之意。

“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即是春季的頭端。俗語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立春本就是個鳥語花香的日子,若不及時下耕忙活。豈不就辜負了這暖春給予的恩賞?插秧,耕種,尋常之事,尋常之人,但放於立春這一好時節,便顯得其樂融融,彎腰似流水般順暢,拂手似落雨般有力而又不失輕柔,好一幅《春耕圖》!

迎春盛放於立春時日,金黃色的小花朵燦爛的光輝籠罩了一片土地,幾朵花聚攏在一塊兒,一簇接着一簇,遠看如星辰落入凡間,美不勝收,往近一探,還能嗅到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不僅花色端莊秀麗,還氣質非凡,何人不歎兮?

蝶囈輕喃,冰微解,露出生機,偶爾遇花叢處,還能望着淺黃色的蜜蜂躍入其間,飛舞紛紛。此時尚留餘一絲兒寒氣,本應多點貼身暖物,可人兒卻都放開了,不過及膝的半身裙,流沙輕瀉,裙角微微掀起,掠起一陣香意。素腕潔似梨盛雪,輕觸花蕊,灑開一地的花粉,引來少女銀鈴般的笑聲。

枝末誰人送冷瑟?離了少傾,負了韶華,餘有一葉春,半腐半生,可是黎明之聲?但,盼得到麼?心中唯有一點兒憧憬,何用罷,不過林寒鳥驚飛。

清寒無人願醉酒,一曲衰啼何時休?

春立又露融塵意,又是舞落名驚鴻。

暮辭寒去,春又生,盆遮銀光,卻遮不了這月色,化做水中淡暈,如眼中的希翼,落了光,卻又明瞭燈,不纏不休,至臨尾,怕也是一意孤行,無處訴,又無處落身,置於人間,醉於紅塵煙雨,歲月催人老,誰可記?

立春,一計尚開頭。暮辭,不厭春臨就。

立春作文 篇3

“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四季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這首農業歌説的就是立春。立春是春天到來的“報信者”,是讓農民伯伯勤勞耕作的“喜鵲”……

田野裏,農民們手握着犁開始播種了,將種子連同他們對春天到來的喜悦之情一起播種下去了;經過雪被子的覆蓋,小苗個個都像吃了什麼精神丸,變得精神抖擻,一個勁往上長呢。農民伯伯還做好了稻草人,打算嚇嚇那些貪吃的鳥兒……

花園裏,園林工人手裏推着割草機,早已將冬天留下來的遺物——樹葉給攪碎了,給花草們添肥施料。花兒們都結下了一個個鑽石大小的花骨朵;樹木又擁有了年輕的活力;小湖裏的水又開始展示它那明亮的鏡子;樹枝上的鳥兒正在拉練它們的嗓子;蟲兒們也在為不久的音樂會準備着……

在人們的心裏,早已將冬天的寒冷化作了春天的熱情,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快樂、幸福!

立春作文 篇4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新舊交替乃自然規律。飄雪之後,春天還會遠麼?

——題記

老Z是我們的班主任。高高的個子,頭髮整齊地向後梳着,強壯魁梧的身材看起來倒像個體育老師,但他卻在鼻樑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樣厚的眼鏡,一副很滑稽的樣子。

記得初一的時候,老Z一進教室門,我們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適。我在心裏盤算,這麼“恐怖”的老師,今後三年有罪受了。當時幼稚的我們,認為男士當老師是很沒出息的表現,心裏對老Z很是不屑,總是和他對着幹。在老Z的課上,我們從來不回答問題,就是想看看他這獨角戲如何演下去,想方設法讓他在莊嚴的三尺講台上出醜。

此刻,老Z暴躁、脾氣不好的缺點被我們用放大鏡無限擴大;而他治學嚴謹、幽默風趣的優點卻被我們自動過濾了。

那時,我們和老Z相處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發奇想帶着我們幾個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尋訪古蹟。師命不敢違,我帶着幾分不願踏上征程。那次尋古之旅,成為我們和老Z關係的轉折。

出發那天,天氣很好。老Z率領着我們五個人騎着車子一路講解。從大學遺址到崇善寺,從老城牆到兒童公園的紀念堂,我們沿途中用DV拍攝,手抄筆錄,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語文課”中。學習知識,閲讀歷史,我們穿梭於知識之海時也漸漸看到了老Z博古通今的優點。之後,我們去了老Z在鄉下的家。老Z在車上給我們講了許多田間的趣聞。不知不覺,我們與老Z更親近了。現在回想才發現,當時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時,春天已悄無聲息地降臨了。

白駒過隙,我們一路走到了與老Z分別的這一天。直至動筆答題的那一刻,才發覺心中的不捨。從對立到親密,從不屑到崇拜,從疏遠到親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驅走寒冬,用他帶來的春的氣息温暖着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立春作文 篇5

今日是立春節氣,剛剛起牀媽媽就喊着我們去樓下找找春天,看誰能找到春天,回來要寫一篇小作文。我和弟弟到樓下轉了一圈,卻沒有發現春天,感覺和昨天一樣,上樓我就給爸爸講,爸爸告訴我: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俗稱“打春”。立春,有時在農曆十二月,有時在農曆正月。一過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

從古時候開始就流傳一個民諺“一年之計在於春”,俗稱立春。也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告訴人們春天已經來了要在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季節好好學習,好好工作……

爸爸説以後每個節氣到的時候讓我寫一篇小作文,來學習和了解中國的24節氣。

立春作文 篇6

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也是人們最喜愛的季節。今天2月4日是立春。

春天的天氣是陽光明媚的.,是晴空萬里的,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春姑娘來臨之時,我們出去走走是很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我們步入公園,呼吸春姑娘的氣息,踏着春姑娘的腳步走進大自然去欣賞春天的美景。

冬爺爺拖着沉重的腳步緩緩地走了,春姑娘邁着輕快的步伐來了。小溪裏的冰塊在溶化,草地上的雪也都消失的無影無蹤。花瓣上的雪花溶化在了花蕊裏。屋頂上、樹枝上、就連屋檐邊上掛着的晶瑩剔透發出彩虹色彩的冰柱也在滴水……許多小動物們也都睡醒了,開始尋找自己的食物了。

春天的花朵美極了!花兒們都爭奇鬥豔地開放着。在春天裏漫天花香、花瓣飄飛,就連春風也是慢慢得温柔起來了,太陽從東方跳了出來。春姑娘躺在青藏高原綠油油的綠草地上,綠草地就像是一條碩大的綠毯子,春姑娘望着藍晶晶的天空看着嘰嘰喳喳的小鳥,曬着太陽,享受着日光浴,別提有多快樂了!

春季的天空是很晴朗的,在碧藍的天空上有一朵朵雪白雪白的雲,飄來飄去。在那雪白雪白的雲旁邊一隻只金黃金黃的小鳥歡快的飛翔。

温暖的春風吹得大地化了殘雪,吹綠了樹枝,吹藍了天空,吹得大地泛起了綠意。陽光燦爛的春天,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色,真是桃紅柳綠,萬紫千紅。

立春,是一個節氣,是一個號令。從這天開始,會有楊柳春風婉轉,會有春雨濕了燕子的羽毛,會有桃花紅杏花粉梨花白豔麗了天邊的流雲,會有文字掉落在溪流裏化成了蝌蚪,會有蜜蜂在夢裏嚶嚶嗡嗡,香甜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春姑娘是春天的象徵。我覺得春天非常美麗。

立春作文 篇7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春,表示春天開始。然而春天還遠着呢。游魚還在冰層下夢囈,屋檐下的冰凌長長的,閃爍着寒冷。可是,聽啊,温暖的風在遙遠的南海上,從海鷗的翅膀上輕輕掠過,開始啟程;在千萬裏之外層層疊疊的羣山中有雷聲隱隱;一首有着種種我們所能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絢麗的色彩,種種醉人的芳香,種種歡快的鳴唱,種種舒暢感覺的神奇的美妙的温柔的温暖的歡快的蓬勃的交響樂開始了序曲。遠遠的腳步,遠遠的鼓點,遠遠的氣息,分明極遠,卻彷彿又觸手可及。

山開始明亮起來。籠罩在山間的朦朦朧朧的霧氣消散了,在山坡上殘雪的映襯下,山巖和樹叢清晰可辨,深藍的山影乾淨極了。遠山是淡淡的藍,似乎是隨心順手一勾,不捨得用力。

樹木還是靜悄悄地沉睡着。可是,徘徊縈繞在林間的薄煙消融,如同一團一團的墨一樣的樹林開始明亮起來。無數條柔軟的柳枝,微微發黃,像是染上了陽光。楊樹銀色的樹幹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桃樹嫩嫩的枝條竟然開始發紅,凝聚到綻放該是何等的燦爛。

湖水開始清澈起來。冬天,湖面上總是瀰漫着煙霧,混混沌沌的。湖水蒼蒼茫茫,給人深不可測的感覺,又似乎下面潛伏着無數不可知的巨大的水獸怪物。立春這一天,湖水突然清起來,綠色隨着波紋起伏盪漾,淺淺的綠,亮亮的綠,亮光裏的湖水碧綠碧綠,陰影裏的湖水碧藍碧藍。原來真是“春來江水綠如藍”。白色的水鳥在水面上飛翔,時而翅膀迅疾地掠過水麪,是在測量水温嗎?野鴨痛快多了,游來游去,很是快樂。

這一切的變化及其細微,稍不留神就會被忽略。而足夠細心的話,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奇妙的感受。

你聽,你聽,那遠遠的水流的聲音,那遠遠的低吟,那遠遠的,遠遠的春天的呼吸。

立春作文 篇8

20xx年2月4日是立春。

立春的第一天就下起了小雪,地上、樹上一片結白,走在軟綿綿的雪毯上非常舒服,樹上就像披着一件銀色的衣服。我真想到雪地裏去跑一跑,可是太冷了。

我不知道春天也會下雪,春天應該是温暖的,怎麼會下雪呢真不明白。但是立春了,以後會慢慢暖起來。春天還可以放風箏,我喜歡春天。

哈哈我最喜歡的季節就是春天。

立春作文 篇9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當人們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説不出的疾病。這種病很怪,那模樣真像喝醉了酒似的,個個都是頭重腳輕,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他見村莊裏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更不見有人走動,覺得奇怪萬分。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户人家敲門,道人連呼幾聲沒人應,後來他看到一箇中年人,連忙上前打聽,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説:“全村人都得了一種像我這樣的病。”

道人一連闖了幾家,情形都是一樣。道人也莫名其妙。於是,他來到村東頭的一棵古樹下,面南盤坐,挑起單掌,閤眼靜坐,口中唸唸有詞。原來,他向南海的觀世音菩薩祈求醫治瘟疫的方法。約摸過了三個時辰,道人長噓一口,猛然站起來,飛快地跑回觀院,掄鎬便刨,他刨出一袋貯藏的蘿蔔,又飛快地跑到了村莊。這時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從村中一家找到一隻蘆花大公雞,拔下幾根雞毛,紮在了地上。

道人閤眼祈告着,腦海中又出現了靜坐時與觀音菩薩對話的場面:觀音菩薩告訴他,等地氣通時,讓鄉人百姓每人啃吃幾口蘿蔔,瘟疫便可自動解開。過了約莫有一袋煙的功夫,紮在地上的雞毛突然動了起來,道人驚喜萬分,他喊着:“地氣通了,地氣通了。”奔向了村莊的每家每户,讓人們啃吃蘿蔔。結果,還真靈驗,人們吃了蘿蔔之後,全都好了。

人們紛紛給道人跪下,謝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説:“大夥請起,別謝我,應該感謝觀音菩薩。不過,大夥現在應該去救別人。我的觀院裏還有許多蘿蔔,大夥帶着快去鄰近村莊救人吧!”鄉人聽後,帶着蘿蔔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們又過上了平靜安樂的生活。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那位道人,更不會忘記讓他們從苦難中解脱出來的蘿蔔。從此,鄉人便在立春這天啃吃幾片蘿蔔,以求平安。“咬春”的習俗也就形成了,持續至今。

立春作文 篇10

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紀念活動的歷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當時,祭祀的句芒亦稱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那麼,為什麼要到東郊去迎春呢?這是因為迎春活動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東方。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就不止是在東郊了。比如宋代的《夢粱錄》中就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就證明,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並預告立春之時。過去在每年的皇曆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臨穎縣誌把立春祭祀稱為"咬春"。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捲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説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説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抬進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穀,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

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曆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