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自然作文 > 長城作文

關於遊臨海長城作文四篇

欄目: 長城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93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遊臨海長城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遊臨海長城作文四篇

遊臨海長城作文 篇1

臨海長城真是名不虛傳,怪不得遊客人山人海,因為有些它有的建築物,北京萬里長城是沒有的。不過,這還是北京長城好得欽,至於我為什麼説臨海長城也是名不虛傳,還得聽我慢慢道來。

去臨海長城玩得先買票,爸爸去買了票後,我們就爬樓梯上長城。我望着在爬樓梯的遊客和已經在上面的遊客,感覺像是當年日本侵略者攻上去,然後在長城上的戰士反擊的畫面。到了頂上,也就是第一層,那上面有一個輪炮,我坐在上面拍了張照片,然後繼續走下去。到了一個雙層敵台,有二層的,上面能攻擊,下面也能攻擊。然後我們又繼續走了一大段,到了一塊空地上,那裏有個長筒炮,依我看,射程應該比較遠吧,不過這是一個旅遊景點,炮不是真的。

接下來每走一大段就有一個長筒炮。這次長城之旅一共經過了2個堡壘,2個雙層敵台,看見了一個輪炮和2個長筒炮。我們從出口下了長城後,經過一座城隍廟,在那裏我又參觀了鐘樓和鼓樓,那鍾和鼓大得驚人,只是門關着,不能進裏面去參觀。在廟下的一片竹林裏,我剛長出來的嫩竹,還有一塊狀元石。

看完我前面寫的景點後,你們也都相信了吧,臨海的江南古長城也是挺不錯的。

遊臨海長城作文 篇2

國慶節那天,爸爸媽媽帶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爬臨海江南長城。

臨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1世紀中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中國無核蜜橘之鄉。

臨海江南長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6000餘米,位於臨海市區,始建於晉,擴建於唐,古城牆沿江而起,依山而住,俯視大江,矮若游龍,兼具防禦和防洪雙重功能,其建築之獨特,形制之規模,保存之完好,為全國罕見,被譽為“江南長城。”

長城邊上綠樹成蔭,像許多大將軍守護着長城。樹上有許多小松鼠跳來跳去,好像在玩捉迷藏呢!

長城邊上就是臨江了,站在上面看,羣山環繞着臨江,裝扮的十分美麗。臨江成蛇形狀,大得很。

其中,長城的最後一個樓梯,非常的高,非常的陡,讓人十分害怕。傳説,有一匹鹿從樓梯上跑上去,就因為這樣,這個地方也叫“鹿城。”

最有趣的要數望天壇了,登台階梯和各欄板數都是九和九的位數,天壇一層比一層高,在最高的天壇中間有一個白色的圓,非常光滑,站上去説話,就會有回聲;站在圓盤外面,説話就沒有回聲,真奇怪。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就到了下午,我們要走了。我依依不捨得回了家,心想:江南長城真美麗啊!我下次去臨海的時候,一定再去“看望”江南長城。

遊臨海長城作文 篇3

臨海的江南長城真美啊!

江南長城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脊逶迤至煙霞,于山巖陡陗間直抵靈江東岸,延伸至巾山西麓,進了臨海江南長城的大門,就會看到許多花草樹木,鬱鬱葱葱真美啊!長城上每隔三百米你就會發現一個很像城堡的東西,你知道這城堡是什麼嗎?讓我告訴你吧,這是炮台,炮台是可以防止敵人打到自己和偵查敵情用的。

不到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天壇,你往天壇中間的那塊石頭上一站,然後大喊一聲“啊”,下面就會傳來跟這種一模一樣的聲音,你知道這種聲音是什麼嗎?這叫做回聲。

接着,我們來到白雲樓上,站在白雲樓上,你會感覺很舒服,微風吹過來,使人感動神清氣爽,好像清除了一切的疲勞。從前面看,你會看到東湖,從後面看,你會看到亭台樓閣。你仔細看會發現,台階旁邊的城牆上插着一個個寫着“戚”字的小旗,媽媽告訴我“戚”字代表戚繼光將軍的部隊,戚繼光帶領部隊打敗了倭寇,是我們民族的大英雄。我還看到了他的雕塑,真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啊!

江南長城除了有禦敵的作用,它還另外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知道是什麼作用嗎?這個作用就是防洪的作用。

臨海長城真是氣魄雄偉,美不勝收,希望你有空的時候一定要來臨海長城玩哦。

遊臨海長城作文 篇4

江南古長城位於浙江臨海,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區。始建於晉,擴建於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曆史,現存城牆長約5000米,蜿蜒曲折,氣勢恢宏,素有“江南八達嶺”之美譽。據史載,北國長城的空心敵台源自臨海江南長城(皆為明朝抗倭明將戚繼光修建)。江南長城除禦敵的作用外,還具有防洪功能,故在修築上十分有特色,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弧形馬面,另一方為方形,這在中國十分罕見。

如今仍屹立不倒的臨海古城牆,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的歷史變革。據《辭海》載:東晉隆安四年(400年)至元興元年(402年),郡守辛景為抵禦孫恩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築城牆以禦敵,這就是最早的古城牆。然而,各種史料上與此相關的記載很少。

在東晉後,臨海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期。據《台州府志·建置》載:唐初,(台州府)向東南平原擴建大城,系“唐尉遲敬德所造”;按《舊經》上所記,是 “附郭週迴一十八里,崇和門(東門)初築時即有月城(甕城)”。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吳越國王錢叔為表忠誠,“納土歸宋,毀各地城牆”。 十三州之一的臨海古城也在其中,但因其西南靈江段有防洪作用,古城牆才得以幸運地保存下來。

正因為臨海古城牆有着防禦和抗洪防洪的雙重作用,古代軍事家們視之為重點。於是,逃過一劫後的古城牆進入了隨後的大修築階段。宋慶曆五年(1045 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牆,令黃巖縣令範仲温負責西北隅,臨海縣令李丐負責西南隅,寧海縣令吳幾庶負責東南隅,臨海縣尉劉初負責東北隅,仙居縣令徐赳負責 城北山上。

這次大修筑後的城牆,結構、防禦、防洪等比前兩次更趨完整。當年具體負責修城的`蘇夢齡作《新城記》,內有黃巖縣令的記述:“陶甓(磚)雖固,猶未如石之確(牢固)也。”

據史書記載,在修築古城牆時,聰明的台州人民已經採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建築方法。最初的夯土板築法一直沿用到了東晉十六國,後來,趙石虎開始用夯土牆外包砌磚。到南宋末年,由於使用火藥,重要的城牆開始用磚石包砌加強防禦,這樣,城牆更加堅固,更有利於防禦和抗洪。

在大修筑後,古城牆進入了第四階段。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知州趙汝愚整修城牆,增開興善、鎮寧、豐泰、括蒼四個城門,並修崇和、靖越、朝天三個舊城門,增築月城(甕城),形成了月城外抱大城。城門頂與城門樓底層之間開空洞,上裝活動暗板,戰時掀開暗板投擲巨石打擊進攻城門之敵,並能快速堵住城門。這種特別的結構,在全國屬罕見。至此,臨海城牆的範圍和城牆的建築結構風格 形式漸趨定型。

到了元朝,統治者曾下令拆盡天下地方城牆。臨海古城牆再次因抵禦靈江洪災的特殊功能而倖免於難,只被拆掉了子城,其餘仍保持原貌。特別是在嘉靖後期,“以倭患修治,幾費經營”。倭寇侵犯東南沿海,台州府城又首當其衝,成為軍事家的必爭之地,城牆在抗擊倭寇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戚繼光任寧(波)、紹(興)、台(州)參將,二十九年(1560)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他在台州抗倭期間,“先按海上形勢,多間諜,嚴號令,廣詢謀,與士卒草蔬野處,每遇賊至,奮不顧身,必欲剪此後食”。除此外,他還與譚綸一起帶領將士大修城牆,以此取得“九戰九捷”的出色戰績,名揚天下。期間,戚繼光與知府譚綸創造性地加蓋了兩層中空敵台,遺存至今。戚、譚隨後奉調薊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長城。他們抽調江南3000兵士,將其在臨海聽築城經驗運用到明長城修建工程中。長城的空心敵台就是源自臨海。因此,南北長城在規格、形式、構造上,共同點頗多,臨海古城牆實為北國長城之“師範”和“藍本”,於是被稱為“江南長城”。

戚繼光不僅修繕了臨海古城,還在臨海桃渚城增築了東、南兩座敵台以及城郊七座烽堠(烽火台)。現存“大參戎南塘戚公表功記”刻於嘉靖四十三年九月,説明了當時的修築情況。至此,臨海古城牆經歷了五個階段的整修,成為全國罕見的保留最為完整的古城牆。

臨海城始建於晉,已有20xx多年曆史,歷為台州府州治所在。它是一座融合千年古鎮深厚底藴、江南名城秀麗山水和現代城市繁榮為一體的古鎮新市,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市區內古蹟眾多,巾山雙塔、東湖毓秀、唐代古剎、紫陽古街等,均為一方勝景,其中尤以古城牆為最。古城牆原長6000餘米,現存5000米, 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隨後婉轉直抵靈江東岸,一直延伸至巾山西麓。她依山就勢,矯若巨龍,雄偉壯觀,尤以北部最為險峻,與北京八達嶺長 城頗有幾分相似之處,有為險“江南八達嶺”之稱,堪稱江南一絕。

臨海古城牆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已成為全國縣市一級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之一。目前,古城牆仍保存有靖越門、興善門、鎮寧門、望江門、括蒼門等城門、城牆,還有4座甕城、8個敵台、13個墩台(烽火台)。

從景色優美的東湖北側出口走出,穿過寫有“雄鎮東南”四個大字的石牌樓,就可看到氣勢宏偉、十分陡峭的登城石階。石階共有198級,拾級而上,再回頭望東湖,只見亭台樓閣,優美如畫,令人神清氣爽。

走上石階,就是古城牆的入口處“攬勝門”了。從“攬勝門”往西走,古樸淡雅的城牆慢慢地將你帶入了數千年的歷史變革之中。漫步於城牆上,兩邊松柏蒼 翠,落英繽紛,與北京長城上的擁擠和熱鬧相比,真是別有一番情趣。臨海古城牆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城牆的內外兩側一高一矮,外牆高約一米,且間有空隙,而內 牆高約0.5米,且連綿不斷。從“攬勝門”走出1000米左右就是煙霞閣,遠遠看去,煙霞閣凌空高聳,氣勢非凡。

過煙霞閣不遠,仿北京天壇公園裏的圜丘壇所建的“江南圓天壇”剛剛完工。這是“圓和九的世界”,在細部結構上分成“三層九重環”的圓合,白玉色的扇形台板、台階、欄杆等都是九和九的倍數。站在壇中間的圓環上一跺腳,你就能聽見立體聲般的迴音。由此而下,城牆突然間又變得陡峭起來。一問,才知那就是所謂 的“江南八達嶺”了。在那兒向山下看,就可看見帶有兩座甕城的臨江城牆和城門,其構造相當精巧,既可防洪又可以擋住敵人的進攻。臨海古城牆的一磚一石,無 不銘刻着滄桑的歷史印記,體現着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