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關於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精選1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9.45K

關於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

一、調研報告的結尾怎麼寫

結尾是調研報告分析問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不同的調研報告,結尾寫法各不相同,一般來説,調研報告的結尾有以下五種:對調研報告歸納説明,總結主要觀點,深化主題,以提高人們的認識;對事物發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啟發人們進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議,供領導參考;寫出尚存在的問題或不足,説明有待今後研究解決;補充交代正文沒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視的情況或問題。

二、關於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精選10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1

20xx年11月份,我被任命到太湖縣百里鎮大竹村擔任第一書記,為儘快熟悉大竹村的基本情況,我在村“兩委”同志的陪同下,利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深入農户,對村的組織建設、集體經濟收入、農民思想狀況、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進行了走訪調研,掌握我村基本狀況,為以後順利開展農村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

大竹村位於百里鎮酉北部,距鎮約5公里,全村人口較少,面積大,全村佔地面積96公頃,東南與南鬥村接壤,省道211太北公路貫穿東西,在百里鎮交匯。

2、人口情況

全村有人口1856人,在全鎮14個行政村裏是最少的,共453户,村裏80%的青壯年村民都在外務工,平時留在村裏的村民不是很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婦女兒童,老弱病殘,青壯年極少,全村子女文化教育受到普遍重視,20xx年高考入學率全鎮第二。

3、土地利用

大竹村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盆地為主,海拔654米,20xx年由杜山、大竹兩個村合併而成,山場面積9000畝、耕地面積1306畝、茶園 200畝;大竹村以種植業為主,主要有水稻、油茶、茶葉、板栗、西瓜、瓜蔞、百合中草藥等經濟作物。

4、基層組織

全村共有黨員37人,現有村“兩委”成員共5名(含一名選派幹部),20xx年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名,黨員層次結構層次不合理,以老齡人的居多,年輕黨員和女性幾乎沒有,其中村書記和村文書的年齡較大,現在支部正大力發展,把村裏有文化水平,思想覺悟高、致富能力強、能帶頭吃苦,在羣眾裏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組織來,培養後備幹部力量任務十分艱鉅。

二、經濟狀況

1、大竹村養殖業發展是以農户的形式,一是主要是黃牛和山羊兩個品種。姚嶺組李文中夫婦,20xx年開始發展養殖業,承包山場1000多畝,現有山羊200多頭,修建了羊棚,總投資30多萬元,每年純收入2.5萬元,目前山羊市場供應供不應求,同時還種植了桔梗,油茶、綠化苗等,年收入4萬元。二是郭屋組蔣焱中夫婦養殖40多頭黃牛,已經投入約30多萬元,修建了牛棚,以自然放牧方式,經濟效益低。三是因目前太湖縣打造生態建設,為減少污染,花亭湖水庫周圍嚴格控制養殖規模和嚴格的環保審核,規模不能擴大,政府政策性資金補貼不能扶持,自己沒有固定的銷售商,只能依靠九鴻公司,給公司價格為40元每斤,可市場價格有80元每斤的好價格,尋求市場供應渠道很關鍵,老百姓沒有得到實惠。

2、大竹村種植業主要來源於水稻、瓜蔞、茶葉、茶油、中草藥等,收入不高,品種較雜,有很多山林耕地和農田是荒棄的,優勢的耕地資源沒有很好發揮經濟效益,今年大竹村7户農民在種植百合品種項目中,因市場價格低廉,總產量4至5萬斤的百合面臨嚴重虧損。

3、大竹村貧困户160户(其中五保户26户,低保户56户,年純收入 1960元以下730人)。

三、農村建設基本情況

1、農村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竹村完成修建1.88公里和1.92公里的兩條環村水泥路面,總投資135萬元。在20xx年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以來,劉屋村民組投入了33萬元,對村道路、綠化等進行改造,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觀,方便村民生產、生活。20xx年底投入30多萬元的500米修建吉戴水泥路,及拓寬路面1公里,以及投入15萬元的陳嶺組路口建設施工已經開始,村民出行更加便捷。20xx年後續水利工程建設大竹村提灌站工程施工,總投入9.4萬元,將在20xx年初完成。

2、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特困羣眾救濟工作,開展了結對幫扶、結對共建活動,對特困户等認真做好各項補貼資金髮放和慰問工作。

3、計劃生育、新農合、社會治安、安全工作穩步推進。大竹村“兩委”認真貫徹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村人每年都積極參保,參加人口占全村99﹪以上,切實解決農民就醫難問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森林防火、社保、水利水庫安全、防汛抗旱等工作顯著提高。

四、下一步發展思路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推動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在村任職三年期間,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宣傳先進典型,樹立正確輿論導向,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着力解決村級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着力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精準扶貧,充分發揮農村自身優勢,着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及促進村民收入穩步提高。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中心,以貧困村為主戰場,積極在人才、物力、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扶持,改善農村基礎設施,開發農村主導產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羣眾素質,儘快改變貧困村貧困户面貌。

圍繞大竹村資源優勢,推進“一村一品”發展,根據《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以全市開展“百企結百村、脱貧奔小康”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引進黃山貢菊栽植項目,在黃山香怡茶葉有限公司幫助指導下,提供種苗、科學技術、加工、收購等服務方面的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村兩委將帶頭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第一年推廣、償試種植10畝餘地,積極以實際行動和經濟效益做好示範帶頭,帶動全村老百姓的致富積極性。

(三)大力實施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一是由於大竹村地處山區,全村23個村民組,現仍有白臘、尖石和陳嶺三個村民組沒有通公路,山區道路異常險陡,有的路達到70多度的角度上下,極其危險,對村民及車輛出行都是極大的隱患。今後將結合一事一議制度,鼓勵支持積極性高的村民組通組公路建設。計劃修通中心村莊至尖石村民組3.5公里水泥路(需爭取項目資金20xx年度),同時恢復三個村民組長期不能從中心村莊通行的歷史遺留問題(到中心村莊必須經南鬥村經過),修建中心村到陳嶺的路口,並拓寬路面硬化,確保可以通車,計劃20xx年度完成。二是為解決老百姓出行困難,根據20xx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整體推進建設項目安排,大竹村12月份對吉戴路進行了施工建設,依據工程項目資金計劃,吉戴路施工後仍然還有1.2公里(與東口村水泥路面連接)的工程申報。中心村至幼兒園1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爭取20xx年度完成。三是中心村兩座橋目前仍然沒有安全護欄,給過路村民、兒童、車輛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危橋護欄建設爭取20xx年初完成。四是完成老村部到塘八斗水庫6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爭取20xx年度完成。五是完成吉戴村民組的安全飲用水工程,目前仍有80多户村民,1230人喝不上自來水,村民飲用水需要到附近的井裏挑水喝,返回時間長,生活不便,爭取20xx年初可以接通到各農户飲水網絡,使村民組儘快用上安全飲用水。六是加強對尖石村民組的五保户、特困户危房改造力度,爭取兩年內將完成尖石村民組8户危房改造工程或者搬遷,使老百姓住上安全放心房。

(四)着力加強村級陣地建設。根據百里鎮總體規劃要求,經鎮黨委、政府研究同意建立村部辦公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大力推進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增強村級服務功能,繁榮農村經濟,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形成村級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積極爭取上級組織部門的資金支持,針對目前已經徵用的村部土地,在建設方面存在困難(原徵用土地屬於耕地性質,在沒有統一規劃前不能使用建設,或者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考慮暫時用圍牆圈起,在附近重新徵地,原來的土地繼續保留。20xx爭取在鎮黨委政府和土地部門及相關單位的幫助指導下,確定規劃新村部地址,20xx年在確保資金到位的情況下村部大樓進行建設施工,努力將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成為黨員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陣地。

(五)大力發展農村生態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家園

隨着社會進步和農村的不斷髮展,農村環境衞生受到老百姓普遍關注,通過近期駐村的情況看,大竹村環境髒亂差狀況令人堪憂,兩條自然河系中垃圾和塑料包裝袋隨處可見,幾乎看不到小魚、小蝦,生態環境遭到人為的破壞;道路兩旁和村集體的地存在私人堆放雜物和佔用,建築雜物亂堆亂放,村民養的狗、家禽幾乎沒有圈養,糞便隨處可見,要堅持不懈的做好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顯得任重而道遠。一是利用三至五年時間,穩步實施大竹村美好鄉村建設,以村部為中心,將原定橋頭、筏形、唐衝、姚嶺自然村整合,規劃綜合佈局,按照美好鄉村建設標準具體實施。二是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素質,利用各種途徑在農村進行宣傳,對鄉村環境危機意識的宣傳,製作懸掛環境衞生保護、健康教育宣傳版面及標語,不斷提高老百姓對環境衞生與健康知識的知曉率,真正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三是加強農村沼氣池的建設,解決農民生活所需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改善衞生條件,20xx年至20xx年建立沼氣池100個,節約能源,綠化環境。四是改善人居環境,塘八斗水庫至211省道的兩條自然河系,目前兩條河道邊的道路已經硬化,在徵求有資金的情況下,對兩條河道進行清理,河兩旁栽植楊柳樹,安裝路燈,懸掛大竹宣傳畫冊,是一條自然的美麗風景線,也為大竹村下步實施美好鄉村建設打下良好的環境基礎。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2

自20xx年10月31日到太湖縣小池鎮紅星村任職以來,按照選派辦的要求,利用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集中開展了走訪調研活動,走遍了全村13個村民組,共走訪村組幹部、老村幹、老黨員、貧困户、種養殖大户62人,認真寫好民情日記,召開了全村黨員、羣眾代表和村民組長大會,多方聽取意見和建議,全面瞭解村情民意。在此基礎上,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任期發展規劃,擬定年度計劃,並召開村“兩委”會議予以研究通過,現將調研情況、任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彙報如下:

一、紅星村基本情況

紅星村是小池鎮最高最遠的特困山區村,20xx年由原洪嶺和紅星合併新建制的行政村,是國家京劇葉派創始人葉盛蘭的故鄉。該村東南部與本鎮石霞村交界,西與晉熙鎮程嶺村交界,北臨潛山水吼鎮,距小池鎮政府14公里,海拔600米,全村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34人,336户。總面積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0畝,人均0.62畝;山場面積12000餘畝,人均10.56畝。村“兩委”幹部共5人(含選派幹部),有黨員76人,村民代表30人。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村集體經濟基本為零。

二、貧困現狀

紅星村作為這次全省3000個精準扶貧村之一,貧困狀況較為嚴重,集中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貧困發生率高。全村貧困人口445人(其中,五保户34人,低保户141人),共涉及153户,佔全村總人口的39.38%。

二是羣眾收入低。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貧困人口平均年收入僅為2550元,遠低於太湖縣20xx年5974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水平。

三是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目前沒有村級企業和資產,無集體經濟收入,反映村級債務已審核85.8萬元,未審核60萬元,甚至還有組級債務12萬元。

三、原因簡析

一是自然環境較為嚴酷。紅星村位於大別山南麓,屬於純山區,山高溝深,交通閉塞,地形複雜,自然條件惡劣,氣候條件也是變化萬端,對羣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二是基礎設施明顯滯後。山區村民居住分散、組通道路投資較大,組級路建設尚有很多欠賬。部分溝渠、塘堰等淤塞、損毀嚴重,農村飲水工程、水利設施建設等薄弱。此外,醫療、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落後,農民生活條件較差。

三是產業基礎十分薄弱。村裏沒有集體經濟,田地經營、山場開發不足,土地、山場拋荒率達50%,農業產業化不成規模,“一村一品”沒有實現,傳統種養殖業結構單一、層次較低,且多為散户零星經營,易受市場供需及價格波動影響。

四是收入來源渠道不多。農户主要依靠傳統種養殖業,佔比50%;約40%的農户收入依靠外出務工;5%的農户收入依靠商貿、運輸等其他經營形式。部分家庭單純依靠水稻種植,無外出務工或發展其他經營形式,導致成為貧困户。

五是因學致貧、因病因災返貧現象突出。村裏沒有小學,子女就學只能到鎮裏,且大多還要家長陪讀,勞動力資源嚴重浪費,買房、租房等開支較大,致使不少家庭陷入貧困。由於醫療、衞生、交通條件的限制,山區村看病難問題難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小病拖成大病,最後造成極大的經濟負擔。加之近年來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山區村抗風險的能力弱,因災返貧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六是綜合素質整體偏低。受歷史和自然條件制約,當地智力障礙羣體較多,羣眾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佔總人口的30%以上。由於地處偏遠山區,信息閉塞,勞動力普遍觀念陳舊,綜合素質不高,就業致富能力差。全村黨員中60歲以上的24名,佔黨員總數的33%,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年輕黨員少且大多在外務工,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帶領羣眾致富發揮不明顯。村級後備幹部難選,村幹部工作能力、執行力和開拓拼搏精神有所欠缺。

多年來,在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的深入推進下,在上級的關心幫扶支持下,紅星村全村生產和生活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全村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隨着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未來紅星村的發展充滿機遇,存在以下幾點比較優勢:

一是扶貧工作機制在不斷健全完善。隨着中央精準扶貧工作的部署,省委實施“單位包村、幹部包户”制度,通過領導聯繫、單位定點幫扶、部門結對共建、選派幹部和選聘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組建扶貧工作隊等方式,使組織資源和社會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為下一步的發展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

二是自然人文稟賦較好,資源較豐富。自然生態優美,人文環境較好,境內海拔最高點玉皇峯上有恆因寺,還有京劇葉派創始人葉盛蘭的葉氏宗祠,荒山荒地較多,可流轉土地進行適度農業規模化經營,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

三是村“兩委”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較強。20xx年村“兩委”換屆後,班子成員年富力強,有較強的政治覺悟和發展能力,班子成員之間團結,遇事多溝通多商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下一步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四是羣眾思發展、想發展的願望較為強烈。山區老百姓總體民風淳樸,對黨和政府有感恩情懷,發展願望迫切,發展意識也較為強烈,大部分黨員能夠發揮一定的帶頭作用和橋樑作用,為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源動力。

四、任期發展規劃

堅持“抓班子、提能力,謀發展、促增收,抓落實、構和諧”的總體工作思路,紮實抓好基層組織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精準扶貧、文明創建、維護穩定、民生工程等工作,力爭紅星村各項工作在三年內都能有新起色、新變化、新成效。

1、紮實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增強村級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一是調整黨組織設置。設置黨總支,按照產業劃分黨支部,健全相關工作制度,確保黨組織活動經常化、有序化。二是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堅持“三會一課”和組織生活會制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維護村“兩委”班子內部團結。拓寬幹部渠道,注重在優秀種植大户、返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中培養村級後備幹部。三是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完善學習、坐班、財務管理等各項日常管理規章制度,確保村級工作運行規範有序。四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做好黨員發展和教育工作,紮實開展黨員承諾、“雙培雙帶”、民服務全程代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等六大載體活動,積極發揮黨員作用,落實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五是改擴建村級活動場所。進行活動場所改擴建工作,新建黨員活動室、為民辦事大廳和衞生室等,發揮活動場所的作用。六是推進“陽光村務”工程,深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促進黨務村務公開規範化、制度化。

目標:市縣農組建設先進村,市縣“五個好”村黨組織。

2、竭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富民強村目標。一是大力引導發展獼猴桃、苗木花卉、瓜蔞、毛竹種植,通過引進大户、發展本地能人、創立合作社、創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户”、“基地+合作社+農户”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户發展種植業,推動農業產業化。二是積極與安農大、農科院合作對接,加大科技知識培訓,組織協會負責人、種植大户外出觀摩學習,增強種植技術水平,多途徑尋求種植發展良策。三是深入挖掘葉氏宗祠、恆因寺等人文景觀資源,積極發展旅遊、農家樂,逐步形成農業產業、旅遊觀光一體化發展。四是積極發揮5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的“酵母”作用,整合扶貧、大學生村官創業和社會等資金,選準投資項目,為村集體創造收入。

目標:獼猴桃、苗木、瓜蔞、毛竹等產業初步形成組織化、規模化,村集體收入實現零的突破,農民純收入逐年增長。

3、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生產生活環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着力提高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為羣眾解難事、做好事、辦實事,改善羣眾生產生活環境。一是力爭修建6個村民組6餘公里組通水泥路,改善道路交通狀況。二是加大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力度,修建完善全村損毀溝渠、當家塘等水利設施。三是解決全村安全飲用水問題。四是積極爭取危房改造和易地移民項目。

目標:逐步解決羣眾的道路、水利設施、飲用水、危房改造等生產生活難題,提高羣眾生活幸福度。

4、認真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履行好駐村工作隊隊長的職責,一是做好“建檔立卡”工作,確保信息準確,貧困户具體情況掌握。二是做好“單位包村、幹部包户”工作,積極配合包村單位做好相關協調工作,落實各項幫扶措施,認真做好單位幹部與貧困户的結對幫扶對接工作,協助制定貧困户幫扶計劃。三是牽頭編制扶貧項目,做好組織實施、管理和監督扶貧項目等工作。

目標:打造市縣精準扶貧示範村。

5、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一是逐步實施村莊環境整治,重點抓好村主幹道兩側的環境衞生、村容村貌整治,保持各自然村的家園整潔有序。二是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組織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開展遠離毒品、賭博等不良行為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羣眾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三是開展“優秀黨員”、“優秀村民組長”、“文明村”、“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婦”等創建活動。

目標:打造縣自然環境優美村、縣文明創建先進村。

6、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促進農村全面發展。一是抓好對外宣傳工作,及時更新“萬村網頁”網站內容,及時報送創新工作信息,全面宣傳紅星特色和經驗。二是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強化法制宣傳和反邪教警示教育,維護社會穩定。三是做好計劃生育工作,加大計生政策宣傳,提高優質服務和科學管理水平,增強計生工作實效。四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實施和落實,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弱勢羣體,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五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對“兩委”幹部的黨風廉政教育和監督,堅持和完善黨務、村務公開制度,杜絕違紀違規行為。

目標:市縣計劃生育先進村、市縣平安村等。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3

按照省、市、縣選派辦的要求,本人於20xx年10月30日到太湖縣晉熙鎮九龍村上班。自20xx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通過走村串户、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瞭解村情;查閲了近幾年村級賬目,賬、物逐一核實,摸清家底;找新老村幹、部分老村幹老黨員和羣眾代表談心交心,瞭解民意。期間,還召開村兩委、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和村民組長會議,。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概況。太湖縣晉熙鎮九龍村市典型的山庫區村,我村沿縣老城太北省道北線五公里就達境內,是原九龍村、下塢村和何嶺村三個村於20xx年合併為現在的九龍村。東倚花亭湖,南與芭蕉村相鄰,西接城西鄉,北靠天華鎮,村部在九龍小學傍S211路邊。面積16.4 平方公里,人口2760人,下轄28個村民組,耕地2100畝,林地15000畝,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村集體月亮灣林場,檀樹坳林場,樹木參天,是優質的生態家園。村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月亮灣民俗文化村”座落在村境內,“九龍澗瀑布”、“吊羊打鼓寨”、“雷龍雷二墓”、“一品夫人墓”亟待開發。

(二)產業情況。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經濟作物有板栗、桔子、茶葉、枇杷面積達800餘畝,養殖業有一定規格養雞場6個,年出售雞20萬羽,有養豬場2個,年出售生豬200餘頭,每年外出務工人員,從事第二、三產業年創經濟效益達350萬元,20xx年人均純收入3800元。

(三)基層組織情況。有在冊黨員80人,其中女黨員10人,村兩委在20xx年換屆選舉中產生新的領導班子成員5名:書記沈法飛,男,52歲,大專;主任賀應,男,33歲,大專,文周又林,男,45歲,中專;計生主任汪連枝,女,51歲,高中;村委韋文象,男,34歲,高中。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3歲,學歷高,能力強,班子比較團結。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黨組織建設有待加強。

陣地建設薄弱。目前,村部建築面積240多平方米,由於全村有黨員80人,村民代表35人,村內會議室不到60平方米,村裏沒有為民服務大廳,沒有村民閲覽室和黨員活動場所,按照優秀基層黨組織的要求標準還相差甚遠。村無集體經濟收入。

村兩委工作能力有待加強。通過兩個多月工作,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如村民調解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發現新任班子成員有責任心和積極性,但缺乏一定的經驗,新任書記還不能完全進入工作角色,新任主任還缺乏全面領導村委工作的能力。今後,要加強村幹部學習和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村民組長黨員少。全村28個村民組,其中是黨員的組長只有4個,是黨員的組長少,組織凝聚力相對較差。

(二)貧困户較多。

九龍村是國家級貧困村,有貧困人口752人,213户,其中低保人口135人,五保54人,殘疾人141人。學齡兒童118個,在大中院校就讀學生68人,部分羣眾因災、因學、因病、因殘及勞力少和勞動能力弱、山區條件差等多種因素制約,造成貧富不均,生活貧困,因而引導和幫助他們脱貧致富尤為重要,完成這一任務十分艱鉅。

(三)發展經濟難度大。

一是想發展產業用地難,我村耕地2100畝,林地15000畝,林地大都是公益林和生態林,林地不能開發,尤其是沒有荒山和荒地,發展產業用地難。二是本村靠近城區,進城務工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村裏要發展經濟,如辦特色農業和農村產業,缺乏勞動力和技術人才。

(四)基礎設施落後。

1、水利設施:有九龍、何嶺和下塢三條約5公里的主河道涉及1500多畝稻田灌溉,急需要治理;41口塘需清淤整治;部分損壞渠堰亟待修建,產業發展不均衡,簡單的農作物種植使村民收益不高,種植養殖規模小,成本高,市場風險大,造成經濟發展滯後。

2、道路:目前羣眾反映最強烈的就是組級公路,由於村民組都依山而建,一到雨天無法行走,嚴重地影響了村民生產和生活。經過詳細實地調研和丈量,全村有12.8公里道路需修建和硬化。

三、幾點建議

按照省委省、省政府對選派工作提出的“六句話”目標及“單位包村、幹部包户”三年脱貧的工作要求,結合選派村的實際,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以項目促發展,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使貧困狀況得到改變。幾點建議如下:

(一)貧困村脱貧。建議爭取政策扶持、項目扶持帶動。按照支農惠農政策,可爭取發改委以工代賑項目,治理九龍河;可爭取住建廳村莊整治項目,治理村莊;溝塘水渠可爭取水利廳水利興修項目;可爭取省財政廳經濟建設處支持,搞好道路建設;由於現在涉農項目資金都要配套資金,請求省地税局支持。

村集體有600多畝山場,可以盤活增效;有許多旅遊資源可以通過開發,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二)貧困户脱貧。結對户幫助貧困户找準經濟發展、脱貧致富的路子,更好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經濟”,在山上做文章,搞好種植和養殖業,幫助引導貧困户找準市場,採取多種經營方式增加個人收入。主要是培養種養業大户、來示範引領和帶動村民發展。

(三)做好培訓工作。由於我村距離城關9公里,靠近211省道,區位優勢明顯,加強村民技能培訓,掌握相關技術和技能,以便於外出務工取得更好的收入。

(四)選派工作。按照省委六句話目標要求,加強組織方面搞好陣地建設;發展經濟方面利用省委相關壯大集體經濟有關政策,增加村級集體收入;搞好種養殖業務培訓,幫助種養大户爭取相關的支農惠農政策,最終實現示範帶動全村致富;搞好弱勢羣體的幫扶和關心工作,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維護社會穩定;把扶貧開發貫穿整個選派工作中。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4

根據省、市、縣組織部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受選派到太湖縣徐橋鎮桃鋪村擔任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自20xx年10月30日來村報到後,採取走訪村組幹部、老村幹、老黨員、貧困户、種糧大户和召開村兩委座談會等方式,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在桃鋪村總支、村委會人員緊密配合下,發揮團隊協作精神,走訪了全村16個村民組,廣泛瞭解情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對全村的各方面情況有了初步的認識,增強了科學發展的信心,並召開村兩委會議予以研究通過。現將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1.地理位置

桃鋪村位於太湖縣徐橋鎮西北部,系原桃鋪、高堰兩村合併而成,太華公路(X102)從桃鋪村穿村而過,五桃公路(S212)從宿松縣五里墩至桃鋪街與縣道太華公路交匯,使桃鋪街形成丁字形分佈。現區域總面積13.8平方公里。

2.人口概況

全村有16個村民組,村民4870人。其中18至44週歲青壯年2347人, 45至59週歲中年984人,60週歲以上老年人840人。小學1所,在校學生近300名。

3.產業發展

全村耕地面積4355.5畝,其中水田2638.8畝,旱地面積1716.7畝,人均耕地面積0.894畝;林地面積1902畝;水面面積906畝。農業生產由家庭種植逐步向規模化種植轉變,耕地流轉面積2615畝,由種糧大户承包,主要種植制度為油菜(小麥)、水稻(棉花)等,近年受市場因素引導,種植結構逐步調整,小麥面積上升,棉花面積大幅下降。

在安慶立華牧業公司、太湖縣幫林禽業公司帶動下,成立了盛鴻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基地+農户”經營模式,實行統一供雞苗、統一防疫、統一回收。已發展近20户養殖户進行肉雞養殖。

4.基層組織

村設1個黨總支,2個黨支部,現有正式黨員135名,預備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16名。村兩委班子成員9名(含村第一書記和大學生村官各1人),村兩委組織健全,黨組織活動及村務管理工作運行正常,在全村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貧窮農户

全村在冊貧困户261户,貧困人口848人。經走訪得知,致貧原因主要是因病、因學致貧、缺少勞動力。

二、目前面臨的突出問題與原因分析

近年來,在市、縣、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關心與支持下,桃鋪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有突出的問題需要分析解決。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生產條件差。

農田與水利等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物質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全村持續穩定發展的千年大計。我村屬於丘陵地區,農業基礎設施滯後,近三十年來未進行系統的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老化現象嚴重,這已成為制約全村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一個“瓶頸”。部分耕地已流轉承包給種糧大户,但畝均租賃費較低,機制不新,存在發展隱患。

2.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渠道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

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勞務輸出,80%青壯年農民以外出務工為主。農業生產以村裏留守老人及婦女為主,且種植結構單一,產量不高不穩,經濟作物面積小、效益低。原效益較好的旱地棉花,存在勞動力成本高,受市場影響大等問題,面積鋭減,顯著影響了種植業效益。由於效益比較低,存在土地拋荒現象。村級集體負債較重,集體收入為零,已成為村兩委正常運行的大問題。

3.村容村貌不整潔,生活環境有待改善。

我村有近一半的村民已搬至五桃路與太華路的兩邊,有些破舊搭建物影響村容村貌的美觀,兩條幹道車流量較大,道路兩旁無路燈,夜間出行,讓人心驚膽顫。部分通往村民組的路還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尤其是太華路通往高堰組、走馬堰組道路。

4.村級精神文化落後,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想素質上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裏,缺少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技能素養上,有一技之長的很少,嚴重製約農民增收。村民精神生活單調乏味,全村缺乏公共活動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文化娛樂生活,村民聚在一起基本上是靠喝酒、打麻將度過閒暇時光。

三、幾點思考

在調研過程中,我多次將我瞭解的情況向我所在單位的專家領導報告、溝通、請教,向上級領導請教,與村兩委集思廣益,對桃鋪村的發展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具體如下:

1.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戰鬥力、凝聚力。

2. 結對幫扶貧困户,增加農民收入。

3.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夯實長期發展基礎。

4.創新機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一村一品。

5.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環境。

6.緊抓文化建設,提高村民綜合素質。

7. 以抓好計劃生育、綜治維穩工作等為目標,全力促進全村各項社會事業上新台階

“三農”問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動態的系統工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局,進一步深入羣眾當中,急羣眾之所急,辦羣眾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和諧、進步、發展的新桃鋪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調研是粗淺的,對問題的認識,發展的思路還處於起步階段,我想信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村兩委的團隊協作,緊緊依靠全村羣眾,真心服務羣眾,堅持科學發展穩步發展的方針,一步一個腳印,桃鋪村明天一定會美好。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5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省有關對扶貧工作指示精神,做好新一輪扶貧工作,根據市委組織部選派辦工作安排,上月20日起利用二週工作時間,組織村扶貧工作隊成員,對全村六個村民小組及地形地貌進行實地調查。在調查期間,我們走村串户,走訪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特別是對村裏羣眾威信高、為人正直、經驗豐富的老黨員、老村幹部虛心求教,溝通交流,廣泛聽取他們對村裏的工作和發展提出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通過調研,基本掌握本村的村情、人情和發展現狀,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龍潭寨村地處潛山、嶽西、太湖三縣交界處,四面環山,地勢較高,整個地形呈長方形,東連潛山縣五廟鄉,北與嶽西縣菖薄鎮相連,南與本縣的寺前鎮接壤,西鄰本鄉的朱灣村,是典型的大別山區。距鄉鎮府21公里。全村現有人口1118人、315户。其中五保户13户、低保户25户、78人,貧困户75户,275人。農業人口1048人,全村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5畝,山場16000畝。隨着山區近幾年的社會發展變化,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着逐步的改善。村莊道路及電網布局合理,實現了村民小組組組户户通電、通水,電視、電話普及率96%以上,新建移動基站一座,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全村,新農村建設初具規模,五保户、低保户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村級衞生條件得到改善,新建村級衞生室驗收合格已投入運行,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此外,該村尤其最大的優勢在於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其程度一水資源比較充足。該村約有一條3000米高山溪流從村寨中由東向西川流而過,水清如境,水質較好,村民用水都是飲用山泉自流水,無污染,純天然。二林業資源。現有林地、林種繁多,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達90%以上。山場林地土質狀況良好,主要林木品種有鬆杉、毛竹、樟樹、楓樹、慄樹及雜木類等。三旅遊資源。該村山高,山色秀美,溪流潺潺,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村內有古民居建築,“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風景在此展現,是集山水、原生態、古民居優勢為一體的村莊。20xx年被定為安慶市生態示範村,20xx年被縣政府列為古民居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列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地處三縣交界偏闢的大別山村,該村的經濟發展十分比較薄弱,其目前的特點和現狀。一是村內的山場面積大,山高險峻,村民人均耕地僅約5分畝。而且田地大都分佈在山坡上,有的離家較遠,村民只種一季稻,基本上是自種自銷。二是全村各村民小組人口居住地相對分散,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三是農田荒廢較多,大部分有勞動力的家庭有的靠自身技能或外出打工來增加經濟收入。四是山村信息的閉塞,村民創業能力不強,對發展各種產業缺乏信心。

究其原因,通過調查影響本村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公路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造成本村與周邊地區外界的聯繫十分不便,制約着本村各種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四條出境公路有二條均為3.5米寬的水泥路面,通往嶽西、潛山的兩條出境道路13公里仍是簡易的沙石路。二是村級集體經濟仍是空白。三是村民在經果林種植方面,因考慮到交通、市場銷售等各種問題,投入的種植業一般都控制在很小規模的單一產品如茶業。

基於上述情況,如何規劃貧困村的發展,我認為,要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利用區域特色,發揮當地優勢,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發展思路,為此,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是開發本村旅遊項目。(國家層面)發展旅遊項目是太湖縣花亭湖生態旅遊保護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於縣、鄉政府的重視,該村已於今年被省列為傳統古村落保護名錄,現正在積極爭取列為國家四部委(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財政部)傳統古村落名錄。一旦獲批,這兩塊的資金量將達到1100萬元,具體用於古民居的維修、道路改建、河道環境整治、新房復古、路燈安裝、景點佈局等。使旅遊開發初具規模。在此基礎上,扶持農户新辦農家樂,建設一所遊客和南京高等藝術學院學生寫生接待中心。以發展當地旅遊帶動村民增加經濟收入。二是發展集體經濟,提高村民致富能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針對本村現狀,摸索出適合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引導和支持村民,有針對性的發展產業。

(一)開發荒山建造毛竹基地1500畝。(地點楊畈組、斯家組、龍潭組、祠堂組對面連片荒山)目的是營造景點,消滅荒山,綠化山場。村委會通過這片荒山對外實行土地流轉,向一些周邊地區產業大户集中,促進規模經營。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實現村集體與村民的共同收益。

(二)開發茶業基地500畝,新建茶廠一座。該村產出的茶葉高山種植環保,無污染,經泡時間長,喝起來口感好,與周邊地區種植的茶葉相比,茶質獨特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空間。因此,在茶葉發展上,村委會鼓勵和支持陳嶺、祠堂兩個村民小組部分村民種植一定規模的茶葉,待三年生長成熟期後,村將新建的茶廠,以半機械半手工加工方式,開發“龍潭茶葉品牌”以公司加農户的方式帶動村辦集體經濟做大做強,讓廣大周邊羣眾買到真正高山綠色真品。

三是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村級基礎設施建設關係到全村全體村民生產和生活,同時也與本村今後的發展直接相關。它涉及到村級道路、新修水利、扶助貧困、飲水工程等。解決此類問題,我們將從本村實際出發,在三年扶貧工作期間,重點考慮與本村村民實際急需的需求。爭取市、縣有關部門對貧困村的支持,實事求是,量力而為。分清清重緩急,積極進行扶貧項目的對接,分步驟安排開展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成20xx年全村村民飲水工程,解決村民飲水難問題和續建舊屋場,楊畈、斯家等組農田水利灌溉水渠1000米30畝,讓村民基本農田有水灌溉。

(二)20xx年修通本村祠堂村民小組,村民新居住區100米左右的水泥路面,解決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分三年時間硬化本村至潛山、嶽西兩條出境道路13公里水泥路面(國家層面)。

(三)20xx年新建茶廠一座,力爭本村楊畈組完成美好鄉村建設。(娛樂廣場、公廁、綠化等)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6

自11月3日到村以來,本人先後深入11個村民組,實地走訪了12名老村幹、4名經濟能人和160餘户農户,廣泛徵求對於村級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多次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研究討論今後三年的工作思路,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選派村基本情況

太湖縣寺前鎮義安村座落於國家級4A景區花亭湖畔,位於縣城西北方向,總面積9.4平方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森林覆蓋率在75%以上。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總户數636户,總人口2186人,貧困户229户,貧困人口641人,其中低保户72户192人,五保户22户25人;勞動力人數1320人,外出務工960人。村“兩委”班子6人(含一名選派幹部),返聘老村幹1人。村設1個黨總支轄2個支部,有黨員64人,其中男52人,女12人,60歲以上22人,60歲以下42人;小學學歷24人,初中學歷20人,高中及以上學歷20人。全村耕地面積857畝(包括湖灘地近300畝),山場面積1800畝,小(Ⅱ)型水庫一座,當家塘38口,湖汊面積2000畝。村民經濟來源主要為外出務工經商和茶葉、板栗、毛竹種植。有完全小學1所,教師5人,在校生38人;村衞生室1所,村醫2人,村民小病就診不出村;茶葉加工廠1座,年加工茶草10萬斤。

二、存在問題

1、村集體經濟薄弱。由於耕地、山場等資源絕大部分下放到户,村集體每年除依靠有限的集體資產收取少量管理費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2、村民收入來源單一。目前,村裏青壯年勞動力絕大部分外出務工,打工經濟為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佔全部收入的80%以上。在家勞動力大多為60歲以上的老人,收入來源為茶葉、板栗、毛竹種植和農村務工。

3、村級公共基礎設施落後。現在的村部由原村小學改造而成,而村部周邊環境亟待整治,村衞生室、農家書屋、村民文娛活動中心、文體活動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需要跟進。村級主要道路雖基本貫通,但很多組級道路每逢雨雪泥濘不堪、需要採取硬化措施。部分村民組飲用水水質較差,少數羣眾飲水困難。村小學操場、道路尚未實現硬化,圍牆防護設施尚未建設。

4、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東衝河、西衝河河道淤塞,需要實施治理。當家塘均年久失修,淤泥較多,屯不住水,養不了魚。三個較為偏遠的村民組農村電網急需改造升級。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對策

一是積極謀劃村級經濟發展。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以實施120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為契機,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大力發展玫瑰花、黃梔子種植。爭取實施退耕還林項目,引入經濟能人或實體從事規模種植。成立1-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户入社共謀發展。想法設法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按照“投向合理,產權清晰,效益明顯,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學使用發展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爭取有關農業項目支持,對村集體茶場和農户分散種植的茶樹進行改造,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逐步推進村級苗木基地建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帶動羣眾增收。結合有關項目實施,尋求外部支持,培育村級集體經濟增長點。全面盤活旅遊資源。結合義安村被確定為國家級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契機,爭取發改、旅遊、環保、住建、農業、林業、扶貧等部門支持,做好狄公島、百花洞、國金寨景觀帶初步開發工作,保護和修繕古民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農户發展農家樂、垂釣等休閒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小微經濟。結合當家塘清淤整治工作,鼓勵農户養魚(以鰱、鱅為主,搭配少量鯉、鯽)增收。支持農户發展庭院經濟或連片協作,主動對接農業部門,推廣苗木、中藥材、特色水果種植。抓好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建築、機電、餐飲、縫紉等專業技能培訓,對在家務農人員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聯繫縣內園區企業或在外事業有成的經濟能人,轉移富餘勞動力。

二是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有關部門支持,逐步改善村級為民服務、教育、文化、醫療等條件。爭取實施東衝河、西衝河河道治理項目,逐步實施當家塘清淤整治,幫助部分村民組尋找到合適水源,解決少數羣眾飲水困難。爭取農村危房改造有關項目,按照五保户、特困户優先的原則,逐步改善村民住宅條件。爭取電力部門支持,對下河、沙咀、劉龍三個台區分步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爭取庫區移民後扶項目和交通項目,力爭三年內村內水泥道路組組通。

三是統籌抓好各項社會事業。抓好計劃生育工作,推進“村為主”工作機制和村幹部包組責任制,狠抓婚情、孕情監測、四項手術到位、流動人口管理,做好計生政策宣傳服務工作。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行村幹部分片責任制,注意排查苗頭性問題,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促進村級和諧穩定。抓好鄉風文明建設,狠剎賭博風、迷信風,開展星級文明户評選活動,引導村民樹立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抓好環境衞生治理,添置垃圾桶、垃圾車,推動衞生保潔工作向組級延伸。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7

根據第六批選派幹部工作會議部署,我於11月11日到天華村報到,隨後開展走訪村民小組、老黨員、老村幹調研活動,瞭解村情社情民情,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

20xx年4月,原天華村五個村民小組和百羅村七個村民小組合併成天華村六個村民小組。該村地處海拔600—800米高寒山區,東和天華鎮黃鎮村、辛衝村接壤,南與天華鎮朱河村、黃鎮村毗鄰,西臨劉畈鄉的樂盛村,北靠天華鎮的澗水村、平嶺村和牛鎮的嚴姜村和南陽村,距離安慶約137公里,車程約3小時05分。村級公路20公里,其中山路6公里。全村山場面積11580畝,耕地面積698畝,其中水田面積630畝,旱田面積68畝。村所轄6個村民小組,總户數287户,總人口1018人,其中外地打工468人,常住人口550人(含老人170人,學生40人),全部為漢族人口。全村貧困户97户,貧困人口293人(含低保户24人,孤寡老人20人,殘疾人60人),人均年收入1850元。

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同時生產玉米大豆、油菜等農副產品,養殖業以豬、牛為主,經濟作物以林木、毛竹為主,同時生產谷尖茶葉、板栗、高山蔬菜等作物。特色經濟作物有天華谷尖茶葉,茭白、竹筍鬆菇、胡椒、野生葛根等高山蔬菜,其中谷尖茶最具特色,享譽盛名。1986年,佛教領袖趙樸初題詩《詠天華谷尖》,稱讚香味醇厚。天華山峯景色秀美,天氣涼爽,氣候迷人,山中千年古詩天華太平庵香火旺盛,遊客常年不斷,是觀光旅遊、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天華村民風淳樸,村民和諧,無集體上訪事件,無違法違紀案件,無責任事故,但村民貧困率高,貧困人口多,人均每年收入僅1850元,主要收入來源靠外出打工和傳統的小農經營。

村兩委班子共4人,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文書、婦聯主任各一人,設有村黨支部1個,黨小組4個,黨員39名,其中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

二、發展的優勢資源

茶葉。天華村是天華谷尖茶原產地,海拔高,氣候條件好,季風時間長,年平均温度15度,山上土質沙軟,雨水濕潤,適宜大面積種植、生長茶葉。天華谷尖茶,茶質質量好,茶葉芬香,屬純綠色食品,19xx年獲農業部優名茶,20xx年獲安徽省名牌產品,全村年產茶葉1萬餘斤。林木、毛竹。全村林木、毛竹面積三千畝,每年產量150餘萬斤,年運輸車輛達100餘台次。林木、毛竹數量多,週期短,生長快,是特有的自然資源。高山蔬菜。山峯泉水常年不斷,水源充足,山上可種植茭白、胡椒、鬆菇、四季豆等,高山綠色蔬菜肉厚,口感純真,無農藥污染。閒置土地。村裏外出打工人員多,大部分山場和少數耕地荒廢閒置,無人開發利用,總面積達400餘畝。團結幹事的班子。以李承先為書記的兩委班子,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帶領羣眾發家致富的願望強烈,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明顯。

三、發展中存在的困難

1、村部到鎮政府距離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村級公路全長20公里,其中水泥路14公里,土路6公里。組級道路還有4.5公里沒有得到硬化。多年來,因山路面雨水沖刷,坑坑窪窪,毀損嚴重,晴天一身灰塵,下雨天一身泥水,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山上經濟和糧食作物運輸相當困難,造成年損失達10萬餘元。

2、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全村水田面積630畝,呈階梯型分佈在山峯兩側,糧食生產全部靠水塘飲水灌溉。全村修建水塘8口,蓄水量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50畝。彭山堰、南衝堰、上屋堰、大屋堰,因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全部被洪水衝平,致使480畝水田靠天然灌溉。村民為了增加糧食產量,只能用毛竹簡飲運水,導致大面積水田荒廢,每年糧食減產2萬斤。

3、村民飲用水急需改善。20xx年新建人飲水工程2處,能使160户村民飲上自來水,還有450人使用未經淨化處理的自流水或井水,生活用水比較困難,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現需新建百羅組、中心組、虎形組人飲水工程,經過淨化處理水質,使村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提高生活質量。

4、特色經濟發展滯後。天華谷尖茶葉,茭白、胡椒、鬆菇、四季豆等高山蔬菜,是天華村最具特色資源,儲量豐富,發展潛力巨大,由於受扶持資金、種植技術、交通困難等條件限制,未能得到有效開發,給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大損失。

5、人員外出打工,有勞動能力的常住人口少。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之外,常住村民中有勞動能力的人為236人,佔總人口比例僅23%

6、村人口貧困率高,收入低。全村總人口1018人,其中老人、學生、五保、低保、殘疾人等,年收入低於2000元的貧困人口293人,佔總人口比例達28%

四、影響發展的原因

項目建設資金少,基礎項目建設步伐緩慢,特別是村級水泥路、農田水利、飲水安全項目,投入資金少,嚴重製約發展。

傳統小農經營,收入低,家庭式產品數量少,形成不了規模,生產效率低,勞動力成本高。

資源優化配置不科學,人力和自然資源閒置浪費,一些人留守照顧老人和孩子,沒時間沒精力生產勞動。

技術骨幹、致富帶頭人少,發展的技術條件受到限制,多數有文化有知識的年輕人外出打工。

無經濟合作組織,缺少統一生產、管理、銷售的機構和人員,茶葉、高山蔬菜等特色經濟未能有效開發。

惠民政策落實不到位,幫扶措施跟不上,孤寡老人、學生、低保户、五保户、殘疾人保障標準低,生活比較困難。

五、發展的工作思路

1、加強黨組織建設。以雙培雙帶、三會一課為抓手,加強黨員幹部的學習教育,建立和完善村裏各項工作制度和機制,注重培養和發展年輕後備幹部,努力建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高效服務型黨組織。

2、加強村組級道路建設。編制村級水泥路建設項目,多方爭取協調項目資金,有計劃分階段建設村級和組級公路,不斷改善交通條件。

3、修建農田水利工程。編制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爭取彭山堰、南衝堰、上屋堰、大屋堰修建資金。組織村民利用冬天空閒時間加固維修堰壩,緩解天然灌溉困難。

4、改善村民飲水安全。編制人飲水工程項目,向水利、建設等部門爭取項目資金,逐步新建白羅組、中心組、虎形組人飲水工程,淨化處理水質,使村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提高生活質量。

5、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組織去嶽西等地考察高山蔬菜種植技術,學習兄弟村經驗和方法,因地制宜發展茶葉、茭白、胡椒、鬆菇、四季豆等高山蔬菜,引進市外企業發展果木種植業,逐步打造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特色產業經濟。

6、整合閒置土地,優化勞動力資源。召開村民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整合荒廢的山場、耕田,將地勢較高的連片坡形梯土栽培茶葉,把地勢較低的平地和山間壩土種植蔬菜,組織村民開發利用。

7、落實惠民政策,結對精準幫扶。宣傳黨和國家關於農村工作特別是扶貧開發的重大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編制扶貧項目,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做好組織實施、管理和監督扶貧項目工作。以幫扶單位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為平台,開展困難户走訪慰問活動,幫助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實際困難,提升發展能力。協助開展單位包村、幹部保户幫扶工作,改善貧困户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8

根據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辦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被選派到xx縣劉畈鄉九田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10月30日駐村任職以後,按照市委要求,認真對村情概況、組織建設情況、經濟發展情況、社會事業情況等進行了深入地調查研究。其間,通過與村”兩委”班子座談、實地察看村情、聽取羣眾意見、走訪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圍繞新農村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民增收、社會穩定、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基本掌握了九田村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現狀。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劉畈鄉九田村座落於xx縣西北邊陲,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s211省道貫穿全境。20xx年由趙林、鄭畈、蘭家、九田四村合併而成,全村總面積15平方公里,山場面積8400畝、田地840畝、茶園100畝,全村33個村民組、741餘户(其中貧困户260户,852人;低保户49户,190人;五保户35户,37人),村內民風淳樸,環境優美。種植業主要以水稻為主,養殖業主要以養牛、豬為主要副業,沒有1家工業企業,村集體企業沒有。

二、組織建設情況

九田村共有黨員110人,發展對象為3人。村黨總支下設4個支部。劉畈鄉副鄉長陸小説作為包村鄉幹指導幫帶九田村。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一系列制度,人員分工明確,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討論,班子內部非常團結,關係融洽,能夠保證村裏工作的正常開展。班子成員是各村民小組的致富能人,能吃苦耐勞,作風正派、務實,在羣眾中具有較高的威信。

黨總支部委員會情況:書記:胡晗;委員餘中誠、餘小平、餘盛炎、劉明邦;平均年齡45歲;文化程度2個高中,2個初中。

村民委員會情況:主任:詹金羣;委員:餘盛炎、餘小平;平均年齡48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經濟發展情況:村內經濟結構較為單一,主要以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水稻、芝麻、油菜、棉花,山芋、玉米等農作物,大部分村民選擇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村集體企業沒有,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

教育事業發展情況:村裏有一所幼兒園,現有82名小朋友在校,有小學一所,20xx年7月搬遷至原九田中學校址辦學,設有一年級至四年級各一個班,五年級兩個班,現共有242名學生。初高中教育需到劉畈鄉中學、牛鎮中學就讀。目前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入學率100%,沒有輟學現象,均享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高中學歷在適齡青少年中超過70%。

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情況:村內設有村級衞生室一個,3間平房,面積約60平方米,配備牀位2張,醫生1人以及一些基本的醫療救護設施和急救品。

社會保障發展情況: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012人,參合率100%;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達90%以上,全村60歲以上老人276人,均享受養老金。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是道路狀況。目前全村主要通組道路還有3條,共約2公里路段沒修建水泥路,下一步,將依託移民項目逐步解決。二是人畜飲水狀況。村民飲水主要依靠附近橫山水庫水源,目前九田街周圍60%村民已接入自來水。但是由於水庫供水能力有限,自來水時有時無,本村人畜飲水問題將是下一步重點解決的問題;三是通訊設施情況。全村33個組均通電、通電話、有手機信號網絡覆蓋,約三分之二的農户安裝有衞星電視接收設備,但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停電和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精神文明建設情況:村容村貌、羣眾精神面貌、衞生面貌較好,遍地豬牛糞的不衞生狀況和羣眾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得到了較好的控制。殯葬改革以來火化率為100%,入公墓率達到100%,但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思想意識、法制觀念還有待於加強。目前我村沒有貧困户。

四、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九田村在上級黨委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羣眾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於自然條件和資源條件有限,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村人民羣眾生活距新農村建設要求還有差距,生產生活中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羣眾思想認識還有偏差:少數村組羣眾的主體意識還不夠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如在九田街的改擴建等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在籌資建設上,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美好鄉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後:由於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指導不到位,沒有資金來源,各村組大都缺乏統一規劃,房屋佈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整治工作難度大,鄉村美化、主幹道規範管理等工作目前也還存在許多問題。

收入渠道單一。村民要靠種田、養殖和外出務工維持生活,但由於粗放養殖和粗放種植,經濟效益不明顯。外出務工:全村共有勞動力約為1300人,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羣眾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種植業:長期以來都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輔以種植紅薯、油菜、玉米等經濟作物,產業結構單一,產量低,農民羣眾增收困難。養殖業:養殖業主要以養牛、豬為主,家禽為輔,但大户少、採用傳統模式,沒有形成規模養殖,成本高,利潤率不高。

基層組織建設有待於加強。黨員隊伍老化嚴重。由於優秀青年外出務工比較多,黨員吸收工作難度大,現有黨員老齡化嚴重。據初步統計,全村黨員共110名,50歲以上老黨員有65名,30歲以下的黨員12名。

五、發展建議及對策

加強村支兩委隊伍建設。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建章立制,制度上牆,使大家明確職責,事事有人幹,杜絕推諉拖拉。組織大家到附近先進示範村參觀學習,使大家開闊眼界,更新觀念、增長知識、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由於我村黨員年齡機構整體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加之部分黨員出外務工,使教育管理工作難度更大,影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為此,擬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村黨建工作。不斷提高村黨組織的戰鬥力,通過學習黨的政策方針,提高大局意識,講團結,使村黨組織具有更強的戰鬥堡壘作用。二是黨員隊伍建設。20xx年將上兩次黨課,開組織生活會,強化“六大載體”,發展黨員。三是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及時更新流動黨員的台賬,掌握瞭解黨員情況,根據實際建立健全流動黨組織,使黨員到那裏,黨員作用發揮到那裏。

加強發展村經濟及基礎設施建設。由於我村經濟條件、地理位置,羣眾思想觀念所限,到目前為止,養殖業和種植業發展規模還不是很大。20xx年,擬結合我村實際,加大土地產權確認工作,鼓勵農民依法合理流轉土地,使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利用選派幹部項目引導,增加村集體、農户的收入。爭取項目資金,籌措不足部分,進行村內道路整改,水溝清理,路燈照明,方便羣眾出行。整治村莊環境衞生,選點修建垃圾池、公廁,統一焚燒無害化處理。逐步實現户户通水,落實羣眾安全飲用水工程,改善羣眾生活質量。

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行村民文化活動廣場建設,開闢村精神文明活動室和健身活動場地,開展農民的法制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舉辦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羣眾文化活動,豐富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身體素質,遠離不良風氣,促進鄉風文明。以化解社會矛盾為主線,加強法制教育,切實維護農村穩定。

積極引進項目,加強水利農田建設。積極與各級水利和農業、財政部門聯繫,爭取項目資金,積極與財政和水利部門協調溝通,力爭完成實施九田村剩下部分水利改造、自來水工程和部分道路硬化工作!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9

xx區嚴格按照市委指示精神,認真選拔,精心組織,為區xx鄉的13個行政村全部下派了幹部,下派率達到100%。在工作中,13名下派幹部緊緊依靠鄉、村兩級黨組織,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深入企業、農户調查研究,積極紮實開展工作,主動為羣眾解難題、做好事、辦實事,截至目前,下派幹部為8個村制定了工作規劃,為6個村起草共16項內容的村規民約,做好事21件,為村民解決難題7件,制止上訪事件5起。受到了當地羣眾的一致好評。

一、下派幹部工作的實施背景

一是為了促進村委換屆選舉工作的健康、有序進展。在農村,多數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堅強有力,村裏工作紮實有效,但個別村子仍然存在“兩委”班子的思想、作風狀況還不能適應或不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村支部、村委會之間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矛盾,受村中派性、宗祖勢力的影響,使村幹部陷入權勢的爭鬥不能自拔,嚴重影響了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形成了現實中的癱村、亂村、重點村。為保證第五屆村委換屆選舉工作健康有序進展,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村任職鍛鍊是當務之急。

二是為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密切幹羣關係。重點村差、亂現象的主要表現就是基層組織建設薄弱,村中關係複雜,村幹部素質低下,相互掣肘,形不成合力,羣眾意見大。下派優秀年輕幹部到村任職,能跳出農村錯縱複雜的關係網,在協調村“兩委”關係、黨員之間、羣眾之間關係時能出於公心,行於公義,對化解矛盾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增進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羣眾之間的團結。能讓羣眾信服,利於工作開展。

三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培養鍛鍊幹部的需要。年輕後備幹部大多從事機關工作,對政策性理論性要求高,而農村工作複雜多樣,既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到農村任職,為下派幹部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施展個人才能的廣闊舞台,通過兩年的任職工作,能大大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理論強、實踐弱的問題。

四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需要。選派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機關幹部到農村任職,就是要很好的踐行三個代表要求,帶領廣大農民發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體現。

二、下派幹部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為下派工作提供組織保證

一是認真領會上級精神,提高工作認識。區委召開常委會,認真學習市委組織部的《通知》精神,專題研究部署下派幹部工作,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對下派幹部的管理、考核和選拔任用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為了使下派幹部工作紮實開展,區委成立下派幹部工作的領導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制定工作標準。

二是嚴格幹部的選拔關,確保選拔優秀。區委研究決定,從工農鄉機關選派13名年紀輕、學歷高、素質好、幹勁足的中層幹部到各村任職。為了嚴格選拔標準,組織部對13名後備幹部建檔立冊,認真把關,對1名學歷不合要求的做了及時的調整,使下派幹部的年齡、學歷全部達到了市委的要求。

三是抓好乾部的培訓關,掌握工作方法。3月份,區委對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和13名下派幹部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學習農村工作的政策、法規,安排有經驗的村幹部做經驗介紹,組織集體討論,統一思想,開拓工作思路。為了增強下派幹部深入農村、服務羣眾的意識,區委採取以會代訓的方法,組織大家深入學習欒川縣冷水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嶽的先進事蹟,學習了蘭考縣下派幹部楊葆森同志的先進事蹟,從思想上築牢了下派幹部安心基層、爭先創優、幹事創業的理想信念。

(二)建立規章,為下派幹部健康發展提供製度保證區委組織部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了促進赴村任職工作的多項制度。

一是建立請銷假制度。要求下派幹部因事、因病請假的,必須要履行書面的請假手續,2天以內的要有工農鄉主管領導批准,3天以上要經鄉主管領導同意後,報區委組織部批准備案。對不履行手續未經批准,擅自離崗的,一次給予口頭批評,二次給予通報批評,三次以上的,調回原單位工作,並取消後備幹部資格。

二是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和工作彙報制度。區委組織部每月5日前召開下派幹部工作會議,主要聽取下派幹部上月工作完成情況和本月工作的計劃、目標,根據工作的進展,提要求,定標準,不斷的糾偏校正,明確下派幹部的努力方向。

三是建立檢查通報制度。區委組織部和工農鄉黨委對下派幹部赴村任職工作堅持每月不少於3次的檢查和抽查,並對檢查情況及時進行通報。根據檢查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認真研究對策,及時制定下發了《後備幹部赴村任職管理的補充規定》,使規章制度得到不斷的完善。

四是建立考核制度。根據下派幹部工作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考評細則,量化了考評內容,明確了下派幹部在選拔任用上的三個基礎條件,即必須達到規定的在村工作時間;分管工作能夠在市區名列前茅;羣眾滿意率高,通過所在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和村民代表民主測評或推薦票在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任職期滿考核相結合的辦法,綜合評定下派幹部的工作實績,使真正優秀的人才能夠脱穎而出。

(三)嚴格管理,為下派幹部能力提高創造工作保證我區下派幹部均在各村擔任副職,鑑於副職不在位對村裏工作影響不大,為避免出現下派幹部只掛職不到位,工作流於形式,難見效果這種現象。在認真區分下派與駐村、下派與包村的區別後,強化了下派幹部工作的管理。

一是強化下派幹部履行職責的意識。為了使下派幹部安心村中的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及時免去了下派幹部的原任職務,並把下派幹部的組織關係轉入所在村黨組織。明確下派幹部任職期間,不得隨意調動工作。要求各村要對下派幹部明確分工,給他們定責任、壓擔子。制定了下派幹部在工作中的“四有”標準,即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標、有行動。以此督促下派幹部深入農村真抓實幹。

二是嚴格下派幹部在村工作時間。規定下派幹部每月在村工作時間不少於20天。為了嚴格落實這一標準,建立了下派幹部三級籤聯審的《個人考勤登記卡》,考勤登記卡月底要有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及包村的鄉領導和組織部幹部科負責人籤驗證。強化了下派幹部自覺遵守在村工作時間的意識。

三是加大下派幹部工作督察檢查力度。區委組織部領導親自率隊先後四次到各村對下派幹部工作進行檢查和指導。根據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改進措施。比如在檢查中發現,個別村沒有按照要求對下派幹部進行明確分工,導致下派幹部在工作中找不準位置,進入情況慢,我們及時的予以糾正。針對工作日誌格式、內容的不規範現象,統一標準,並創新提出下派幹部的工作日誌月底前要交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共同審閲,寫出評語,做出鑑定,確保了日誌內容的真實。

四是做好下派幹部的分類指導工作。在工作中定期聽取村兩委對下派幹部的評價,認真收集村民對下派幹部的意見和建議,細緻的做好分類指導工作。比如對有能力有思路的下派幹部,重點在強化他們紮根農村工作,幹事創業上提要求,定標準,讓他們在農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實現抱負。對有能力沒經驗的,請優秀的村幹部講經驗、談體會,為他們傳經送寶,讓他們儘快掌握農村工作的要領。對只有熱情沒思路的下派幹部,及時組織他們到發展好的村參觀學習,通過不斷的討論交流,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五是加強下派幹部的理論學習。為解決下派幹部忙於村中工作,荒廢學習,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要求下派幹部每天要堅持不低於半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每月不少於5篇等等。督促下派幹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個人素質和能力的不斷提高。

三、下派幹部工作取得的成效

1、理清了發展思路,找準了工作突破破口。

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一些都市村莊由於資源匱乏,經濟出現了原地踏步或下滑局面;農業村人多地少,村民致富困難。下派幹部到村後,深入農户訪村情,察民意,認真分析經濟發展的潛在優勢和制約因素,和村幹部一道研究制定發展規劃。在xxx任職的下派幹部xxx為村“兩委”提出了抓住市裏實現“千百億”目標的大好時機,依託鄭洛工業走廊的優勢,擴大村硫酸廠的產業規模,加大村辦企業的發展力度,被村“兩委”採納。在尤西村任職的下派幹部xxx,根據該村與xx工業園區毗鄰的優勢,積極協調該村剩餘勞動力到園區工作,提出在土地徵用上為園區建設創造便利條件,帶動本村經濟發展的新思路等等,受到村民的一致擁護。

2、化解矛盾,增進團結,促進了穩定。

村裏的矛盾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村民與村民之間,二是村民與幹部之間,三是班子成員之間。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極易形成不安定因素。下派幹部到村中任職後,由於政策法規意識相對較強,他們主動擔當起村裏的信訪工作接待員,做化解矛盾的調節器和增進團結的潤滑劑,4個月來,他們共接待來訪羣眾630次,制止上訪事件5起,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消除和化解了大量的不穩定因素。

3、為村民做好事、解難題,密切了幹羣關係。

農村工作是最基層的工作,到村中任職,可以零距離和村民接觸,下派幹部從羣眾的切身利益出發,真心實意的為羣眾做好事、解難題,把解決羣眾的問題作為自己工作的切入點,在尤東村任職的`下派幹部xxx,在村裏為修善過水涵洞的籌資活動中,個人捐資400元,為解決村民抗旱澆地做出了貢獻。

4、提高了村裏的管理水平。

農村的管理工作對村幹部來説往往是裝在肚裏的多,寫在紙上的少,沒有連續性,下派幹部針對這一現象,在調查瞭解的基礎上,為村裏制定村規民約,健全完善各種制度。谷東村下派幹部xxx,針對該村原村民小組分散居住,分配工作難、召集會議難的現象,向村“兩委”提出了撤組劃片的建議被採納,通過實施,村幹部和村民都反映,這種做法利於工作,方便管理。目前為止,下派幹部共為6個村制定了村規民約,為9個村制定了規範日常工作的管理規定,被採納實施的管理工作合理化建議14項。

5、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基礎。

13名下派幹部在堅持培養鍛鍊的同時,牢記區委和鄉黨委的重託,積極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在村“兩委”的支持下,他們根據所在村的實際情況,為黨員講黨課,組織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推行建文明村、創文明户活動。在xx任職的下派幹部xxx,認真總結了該村部分小組黨員設崗定責的好經驗,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和推廣,目前,在該村隨處可見臂帶紅袖標的黨員治安協管員,增加了村民的安全感。

四、下派幹部工作存在的問題

1、村“兩委”班子在認識上有偏差,沒有給下派幹部委以重任。在調研中我們發現,13個村中有3個村對下派幹部的分工,只安排一些簡單的事情,沒能讓其獨擋一面。佔村裏具體工作的份額不重,有的工作甚至接觸不到羣眾,沒有從思想認識的高度去給下派幹部定責任,壓擔子,不利於下派幹部的鍛鍊和提高。

2、鑽研工作不夠,工作思路不清。個別下派幹部對從鄉機關部門負責人換位到村幹部,直接面對村民工作,思想上轉變較慢,缺少對農村工作的調查研究和對本職工作的鑽研精神,以致在工作彙報中,講不出工作主線,看不清工作思路,難見工作效果。

3、輿論宣傳的力度不夠。目前為止,僅在xx日報刊登1篇關於下派幹部工作的報道,對下派幹部在羣眾中的影響不大,需進一步加強。

五、下派幹部工作的有益啟示

1、增強了村“兩委”班子的活力。工農鄉13個村的“兩委”幹部平均年齡都在40歲以上,部分村幹部由於受自身文化素質和傳統農村工作的影響,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下派幹部到村任職,他們學歷高,知識面廣,幹勁足,政策法規意識強,無異為農村幹部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在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互補作用。

2、鍛鍊了幹部,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到村任職,為下派幹部瞭解、熟悉農村工作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特別是年輕幹部,通過一定時期的鍛鍊,積累和豐富做農村工作的經驗。同時,下派幹部通過務實的工作,動真情為羣眾服務的意識,增加上級黨委在羣眾中的威信,密切了黨羣和幹羣關係。

3、有利於培養後備幹部的工作作風。俗話説,百姓心中有桿秤。農村工作最需要實實在在,只有真心為羣眾付出,讓羣眾受益,羣眾才會認可你。我們考核下派幹部的主要手段也是讓羣眾評議,因此下派幹部在工作中都是想羣眾所想,幫羣眾所需,腳踏實地的工作,積極為羣眾做好事、辦實事。在工農鄉的符家屯、南村、尤東、尤西和谷東村等,提起下派幹部,村民都耳熟能詳,交口稱讚。

4、有利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的貫徹落實。相對來講,下派幹部的政治水平、能力素質比村幹部要好些,對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的理解也要透徹一些,他們以村幹部的身分直接向村民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能夠做到宣傳政策不走形不走樣,引導村民依靠政策發家致富。

5、易協調關係,增進團結,促進工作穩定。下派幹部在村中任職,因不佔職數,不拿村裏補貼,因此也不易滋生私心雜念,不像本村幹部那樣關係複雜。在工作中,能夠從大多數羣眾的切身利益出發,一般不會帶偏見的觀點和個人感情色彩,對事對人公正公平,在處理工作矛盾和解決村民糾紛上,腰板挺得直,羣眾信得過,對化解和緩和矛盾能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增進團結和促進工作的穩定。

選派幹部的調研報告10

選派優秀青年幹部到貧困村、後進村任職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在農村基層,是實現較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大舉措。選派到縣村組織任職的年輕幹部們工作做得怎麼樣呢?還存在那些困難和問題呢?下一步應着力加強那些工作呢?根據縣委有關批示精神,我們對楊廟、莊墓、下塘、徐廟、張祠、沛河等鄉鎮10個村的選派幹部的工作狀況進行了調研。有這樣幾點認識:

一、到村任職的年輕幹部做出了出色的成績

第一、他們在加強組織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縣的貧困村、後進村,首先表現在村級組織狀況不容樂觀。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精神頹廢、意志消沉,市場、競爭意識淡漠,且後繼乏人,工作難以開展;二是黨員隊伍老化,新生力量不足,政治理論學習、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戰鬥力不強;三是有的村級組織處於渙散狀態,缺少“領頭雁”,形不成領導核心。這些是導致各村貧困、後進的首要因素。為改變這種狀況,選派幹部首先從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抓整治理論學習。主要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文件及黨和國家相關方針政策,普及法律、公民道德和市場經濟知識,提高村“兩委”和廣大黨員的各方面素質。其次,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通過培養、觀察,及時將有事業心、年富力強、羣眾信任度高、“雙帶雙強”好的黨員選拔到村“兩委”崗位上來;同時抓好後備幹部的培養(被調查的10個村共培養後備幹部23名);特別是現在均已物色好繼任書記人選。第三,注重發展新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他們本着“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經過培養,對那些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者及時吸收入黨。兩年多來,10個村共發展黨員56名(含正式、預備黨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8名,為各村黨支部注入了新鮮血液。通過狠抓組織建設,各村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呈現出嶄新的精神面貌,煥發着勃勃生機,村“兩委”整體戰鬥力明顯增強,為村級經濟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第二,他們在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貧困村、後進村制度不完備,有的是空白。這是貧困村、後進村工作不正常、財務混亂的直接原因。無規矩不成方圓。選派幹部把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各村裏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完善了一些規章制度,使村工作有章可循。選派幹部還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制度,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各項財務能照章操作,規範運行。這樣,改變了過去的混亂狀況,工作局面逐步打開。選派幹部陳家鬆説:“現在我即使不在村裏,有任務有電話佈置下去工作也能有效開展。”選派幹部楊二紅通過制度將責、權、利統一到村“兩委”個人,並根據工作開展情況確定獎懲,年終工資、獎金、津貼差距在1200元至4700元之間。由於公開、公正、公平,大家不但沒怨言,反而極大地調動了工作積極性、主動和創造性。

第三,他們在多方籌資、狠抓基建方面做了積極努力。貧困村一般基礎設施落後。一是交通不方便;二是水利設施退化,用水、排澇困難;三是電網老化;四是廣電網不健全;五是村組織沒有辦公場地。這些既是貧困村的顯著標志,又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選派幹部知道,要發展經濟,須從基礎抓起,這是一塊必啃的硬骨頭。他們更明白,作為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財力匱乏。他們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到處求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兩年多來,共籌資310.4萬元,推土機1台,辦公桌椅和課桌椅452套;修路9條,共長43.2公里;挖當家塘78口;小二型水庫4個,築水壩5個;打抗旱井29眼,飲水井27眼;村民服務中心新建為主外加修繕都齊全;電網、廣電網維修為主外加新建均完善。現在的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對此,羣眾稱道:當家塘佈局合理,抗旱井星羅棋佈;服務中心為村民,灌溉照明用電歡;村村都通砂石路,户户聽見廣播響;可見,貧困村換了新顏。

第四,他們在調整農業結構方面做了嘗試。貧困村大都是“一麥一稻”的小農產業結構,沿襲傳統的作業方式,農民收入低。選派幹部認為要使貧困村脱貧致富奔小康,必須轉變作業方式。他們把結構調整的方針政策與各村實際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立足農民增收,面向市場需求,改變小農業,拓展大市場,積極發展勞務輸出”的結構調整思路。首先,抓概念轉變做給羣眾看。他們一面進行宣傳教育、組織外出參觀;一面大膽地選擇黨員幹部中願幹事、能幹事的人作為結構調整的帶頭人,讓他們做給羣眾看,有效地轉變羣眾觀念。其次,排憂解難帶領羣眾幹。他們一面和村民一起科學地選項目、夠種苗;一面請專家作講座、放錄像等進行職業技術培訓。最後,為解決後顧之憂,幫助羣眾找市場。他們千方百計疏通渠道,解決羣眾擔心的銷售問題,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銜接難的問題。選派幹部亢冬先後引進了3家公司到十井村建成“現代農業園”,成立了無公害蔬菜協會、龍蝦協會和畜禽養殖協會,並以3家公司為龍頭、以3個協會為依託,實現“一頭連農户、一頭連市場“。華聯、紅府超市、雙崗菜市場都有他們的農產品攤位,形成了產業化的雛形,穩定地開拓了市場。總之,這些結構調整的有效作為,深得羣眾歡迎,喚起羣眾踴躍參與,使結構調整蔚然成風。截止本次調查統計,10個村共建成草莓大棚702個,其中竹棚672個,日光温室棚30個,用地164畝;水面立體養殖2492畝;經果林660畝。同時,積極組織勞務輸出。貧困村勞動力大量剩餘,且農田作業收入微薄。選派幹部們積極帶領羣眾走好外出務工富民之路,組織農民向京、滬、廣、江、浙等地輸出勞務,為農民增收廣闢途徑。兩年來,10個村共輸出勞動力3130人,人均年增收3260元。

第五,他們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做出了貢獻。貧困村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村裏任何公益事業均難以啟動興辦。長期這樣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貧困積累。為改變這種窘境,選派幹部動腦筋、想辦法,為創辦集體經濟出新招。一是加強管理,盤活存量資產,發展集體經濟。十井村一個窯廠瀕臨破產,亢冬同志跑淮南請老闆投資修繕救起來,並讓他承包,他從美菱集團爭取的一台推土機在完成本村基建任務後對外出租;左家國同志所在創新村,出租村裏的加工廠;陳家鬆同志所在拐王村、閆麗麗所在周圩村和創新村都用集體水面向外承包。種種租金和承包收益均為集體增加了可觀的收入。陳奎同志所在陳崗村、郭守全同志所在沛新村和創新村,都將拋荒地調整連片,或發展經果林,或出租為集體創收。二是利用發展資金,創辦集體經濟。亢冬將4萬元資金投入“十里農業園”。並利用其品牌、技術和管理為集體創收。鮑宏偉所在李橋村,用4萬元發展資金為基礎,實行股份合作制向外募集資金,投資建起錢集有線電視站,4萬元股份收益和管理費為集體所有。周圩村用部分發展資金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出租給村民為集體收取租金。三是招商引資,創辦集體經濟。楊道忠所在金瓦村引進潤佳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草莓等,每年村集體可獲得穩定收益。楊二紅所在夾道村,原集體經濟是空白,現在固定資產在20萬元以上。他採取兩手解決問題。一手是借錢挖大塘(32畝),然後出租水面給投資者,用租金清償債務後不僅得一口當家塘,還可繼續租塘為集體創收。另一手是協調資金9萬元,買下建在本村已閒置多年的水淮樓產權,後又賣出一半產權得7.5萬元為集體收入,另一半二樓4間作為“村民服務中心”,一樓4間連帶小院出租為集體創收。朱迎友在楊灣村建起“村土特產銷售協會”,用所得中介收入發展集體經濟。目前,村村集體經濟都起步並呈現出穩定持續發展的態勢。

有耕耘就有收穫,選派幹部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貧困村、後進村的發展有了初步起色。亢冬所在十井村黨支部被縣裏授予“十佳紅旗黨支部”的光榮稱號。在經濟上,脱貧致富邁開大步。十井村已步上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快車道。原來該村的草房率40%(其中80%是危房),現在降至5%。楊灣村由於農民收入有提高,20xx年就實施中心村建設,加上20xx年災後移民建房,現已全部消滅草危房。

二、選派工作的重要意義越來越被認可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省委省政府關於選派幹部到村任職這一重大決策的積極意義被社會越來越認可,越來越受羣眾歡迎。

第一,遍認為選派幹部到村任職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徑之一。選派幹部們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進行村級組織建設,抓基本建設,調整結構,發展集體經濟取得的積極成效,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貫徹和實踐。他們帶領廣大羣眾以脱貧致富奔小康為出發點和歸宿而開展的一切工作,代表了廣大羣眾的根本利益。20xx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由於連降暴雨,陳家鬆組織搶險因數日雨水浸泡,腿部發生感染紅腫,行走困難,村民們要他休息治療,但他為了羣眾的安危,仍繼續堅守崗位,和42户五保老人在村民服務中心同吃同住一個多月。羣眾被他的事蹟所感動,由衷地發出感歎:“陳家鬆真是位好書記!在他身上,放射出‘三個代表’的光和熱”。

第二,普遍認為選派幹部到村任職是為民務實、密切聯繫黨羣關係的一個重要方法。選派的年輕幹部們,他們大多數宗旨意識強,憂民其憂,樂民其樂。這不僅體現在前述卓有成效的工作上,還表現在其他一些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處理上。他們針對羣眾憎惡的吃喝風創立了“零招待”制度,不僅剎住了吃喝風,而且徹底堵住了借吃喝形成的村裏財務上的跑、冒、滴、漏,深得民心。“拐王來了陳家鬆,徹底剎住吃喝風”,就是羣眾對這項得民心工程的由衷讚譽。他們深知扶貧要先扶智,因此很關心義務教育,當發現辦學有困難,就主動盡力設法幫助。朱迎友看到楊灣小學教室是危房,且設備陳舊,他從自己所在單位爭取資金35萬元,蓋起一座740平米的教學樓,並協調配備了課桌椅、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教學設施,使楊灣小學面貌一新。同時,他又聯繫有關單位資助7名特困生,其中1人已讀中專。亢冬從市教委爭取10台電腦為十井小學送去先進教學設備。陳奎從縣教委爭取資金5萬元,為陳崗小學蓋了4間教室,為張何小學修繕校舍;並從團縣委協調資金解決12名特困生讀小學所需經費。楊二紅更是幾經周折,協調課桌凳100套,解決了夾道小學學生讀書座位擁擠的問題。鮑宏偉從市教委協調資金3萬元,為受災倒房五保老人蓋起新房,五保老人深情地説:“共產黨(員)好啊!”選派幹部關心羣眾,羣眾更體貼選派幹部,當發現他們工作辛苦吃不好時就爭着請吃飯是常事,體現出黨羣之間的魚水關係。

三、存在問題與對策

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選派幹部的整體工作,仍存在不足之處。主要是:有些村集體經濟發展較慢;少數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極少數選派幹部的整體素質與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下面就這三個方面談談具體情況和相應建議。

(一)對有些村集體經濟發展較慢的原因分析及其建議。發展集體經濟是選派工作的第一要務,也是檢查選派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而就調查看,目前10個選派村集體經濟發展總體是初露鋒芒,但有些村發展較慢。其表現為:一是相互之間差距較大。除十井村、李橋村、夾道村發展相對較好外,其餘各村均處於起步階段;二是與各級黨組織對選派工作“第一要務”要求有較大差距,就其原因:首先是選派幹部對發展集體經濟認識不到位。我們所調查的選派村均為貧困村、後進村,問題多,困難大,有些選派書記認為應以主要精力、財力抓村級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而集體經濟只是在現有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去發展。其次是有些選派書記沒將4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發展集體經濟,而是借、貸給農户調整產業結構用,違背了專項資金的使用要求。再次是有些選派幹部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辦法不多。為此,我們建議:選派書記們因將發展集體經濟充分擺上日程。將4萬元專項資金完全用於發展集體經濟。同時,要和村幹部,包括一些經濟能人深入研究,因地制宜,羣策羣力,通過各種辦法來加快發展集體經濟。

(二)對少數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的原因分析及其建議。少數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一是參調農户不多,只限於少數黨員幹部、經濟能人;二是調整結構單一,如有的只發展養鵝、養鴨,有的只用拋荒地發展經果林。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為:一是這少數村地處本縣邊遠地區,交通被塞,信息不靈,商品經濟發展緩慢,轉變羣眾觀念難;二是少數村是縣的“鍋底村”,羣眾太困難,調整結構資金奇缺。那裏的選派幹部説:“拍攝抗日戰爭的影視片,這裏的村莊、房屋、道路等作為環境背景很逼真。”為了改變這些村產業機構調整現狀,選派幹部要更加奉獻投入,多找對策,轉變羣眾觀念。同時各有關方面要從財力、物力上加大對這些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這實際上是變相的財政轉移支付。

(三)少數選派幹部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們調查的這10位選派幹部,總的説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大部分很高。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羣眾的普遍讚譽(有些羣眾評價説:“我們的選派書記,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和各有關機關的一致認可。各種媒體如縣、市、省電台、電視台,各級報紙(從《報》至《人民日報》)都有報導。即使如此,也不能説他們都盡善盡美。他們中一些人某些方面的素質、極個別人的整體素質與黨和人民對選派書記的具體要求還不太相適應。如存在認識不足、勁頭不大、作風不實的情況,因此,不能堅持平時吃住在村。個別人甚至認為為村裏爭取點項目資金就是莫大的貢獻了,何必另外多操心,把很多村裏事仍推給當地村幹部去做,結果是成績不顯。為了進一步做好選派工作,首先要把好“選人關”,要選那些整體素質好、不怕苦、有作為的年輕幹部到村任職。其次各級組織要不斷完善、加強對選派幹部的領導和管理,如進行經常性的跟蹤培訓交流,以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同時要建立健全選派書記工作檔案。最後,選派書記任職期滿後,組織應全面對其工作進行評估、公示、備案;尤其要堅持按實績論英雄,將其中貢獻突出者選拔到各級黨政機關的重要崗位,委以重任,讓他們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更有利於激勵他們提高素質,自覺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