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中秋節感悟(精選2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96W

中秋節感悟20篇

一、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二、中秋節感悟(精選2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常常會由於外界事物接觸而引發思想的火花,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感悟,想法都記錄下來。不過,要怎麼樣才能寫好感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感悟(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感悟1

中秋節到了,走得再遠,也得回來給祖先掃墓,在野草叢生的墓地前,輕輕地拔掉那些美麗的小野花和雜草,然後培上一些新土,壓上紙條,獻上一束鮮花,點幾柱清香,揖幾個禮。在默默禱告之中,突然細想,不知先人感受的我,不知道現在黃土下面安息的祖先,是否喜歡這樣的打擾?後人在墓地前走動、沉默、追思、悲傷,因為後人還活着,有感覺,有思維。對無可逃避的死亡的疑懼變成了內心湧動着的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激。

中秋節給祖先掃墓,不知道哪個聰明祖先地為後人設置的窗口,讓生者和死者來這裏在默視中對話。喧囂、浮躁之中的現代人暫時安靜下來,來到這荒山僻嶺,在細雨濛濛的春天,在綠草幽幽的原野上,聆聽先人的聲音,感悟生與死。

望着那孤寂的墓碑和土堆,想着靜靜卧在黃土下的親人,一幕一幕的那些塵封的回憶,便悄然湧上心頭,那些充滿快樂和悲傷的日子彷彿就在昨天。這時,我不安分地猜測、評價、默問着已逝的祖先。他這一生算得上活得美麗嗎?他這一生算得上活得幸福嗎?他這一生算得上活得快樂嗎?其實,不管怎麼説,他還算是沒白活!

突然之間,我是乎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原來並非虛構的。記得有個哲人曾説過,如果你不明白死亡,就不明白生命是什麼;又説,活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活着。其實,在無限的未來生命中,我們目前需要探索的只是活着,在活着的時候,得做一件件生前死後都將無遺憾的事,在無限的宇宙的時空之中和無限的未來之中,認真走完屬於自己“活着”的那一段極其微小的人生歷程。

其實,活着本來就是一種美麗。生命自從它誕生的哪一刻開始,就在與死亡做終生的搏鬥。生與死,本來只是一線之隔,釋迦牟尼説:生死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即成來世。有時候,生命之燈的熄滅易如拍死一隻蚊子。對於很多英年早逝的人,我們除了回憶他們的聰明才智與對人類的貢獻以外,更多的只是歎息:他若能多活幾年就好了。其實,不是多活幾年的問題,而是幾秒鐘的事情,比如如突發事故的發生,雖然我們在生與死之間奮鬥了幾十年,可是卻失意於幾分鐘之間。

想到這裏,便會覺得活着真的是一種美麗,真的是一種幸福,此時,便會覺得活着的每一分鐘都是來得不容易的,在生命之旅中,我們戰勝過無數次疾病、突發事故、每分鐘都可能飛來的“橫禍”,才有平安、健康、幸福今天。這時或許覺得有點在安慰自己,但誰又能説這不是生命的“真實”呢?

生命其實也十分簡單,我們都是緊握着拳而來,撒開着手而去。剛出生時那雪白而幼嫩的小小拳頭,在清洗的時候,是掰也掰不開;撒開着手而去的老人,也許是在冥冥之中告警後人,他是一點都沒有帶去,所以才撒開着手,於是“撒手塵寰”便成為一種永恆真理。人不可能永遠地活着,生命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死亡本來就是是必然的,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對死亡的態度,就是坦然地走向死亡,那就需要在生的時候,能夠知道無愧於生命,能夠體會到活着就是一種美麗,能夠體會到珍惜生命美麗的重要。

中秋節感悟2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農曆八月十五,古稱為仲秋,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為解惑中秋節,我提前幾天就在電腦上大打出手,查閲很多相關資料,同時每晚觀察月亮的變化。我驚奇地發現,月亮變幻如此出乎我意料,尤其十三、十四滿圓速度驚人。爺爺説:“月亮滿圓心切,就像人間家家户户十五要團圓在一起的心情一樣,恨不得飛起來呢!”的確,八月月亮多變化,初一初二黑麻麻,初三初四銀鈎掛,初八初九似龍牙,十一十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中秋月淨無暇,圓如鏡子照萬家。

十五這天,我家小區真熱鬧,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大包小包,喜氣洋洋。我家也不例外,姥姥姥爺,姑姑姑父,舅舅舅媽,叔叔阿姨歡聚一堂,各種好吃的擠滿了桌子,大家推杯問盞,問長問短,祝福佳語洋溢在歡快的音樂之中。

吃罷月餅·水果後,人們便湧出家門,來到假山旁賞月。今天的月亮那個大呀!那個圓呀!望着刺眼的月亮,我想起關於月亮的種種傳説,我彷彿看到了嫦娥美麗的綢帶在舞動;看到玉兔隱隱約約向我跑來;看到吳剛滿臉汗珠在滾動。

月亮悄悄移去,而小區依舊歡聲笑語。過了好久,不知不覺我回到了家中,躺在牀上,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月亮的故事。似醒似夢地想:長大我一定要到月亮上去,告訴嫦娥,后羿再見她現在很方便,有嫦娥飛船啦;告訴玉兔,不要再杵藥了,地球現代化,什麼藥都能制了;告訴吳剛……

中秋節感悟3

又是一箇中秋節,令人盼望的中秋節。往年的中秋和往常有什麼不一樣嗎?往年的中秋在22日。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裏人一同吃聚會飯。如今,人們餐桌上擺放的食物真是多種多樣,似乎和中秋節以前搭不上邊了,但我們只需細心點,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中秋美食還是會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還是會舉家在窗前賞月——至少人們還沒有遺忘中秋節和它的習俗。這,是不變。

那麼中秋節的來歷呢?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也許大家會零系統碎地説出一些,也只是大約,似乎只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一輩知道了,我們還真不必須完全瞭解,這,是變。還有就是中秋的氣氛,雖然人們都吃月餅、賞月,好不繁華,但總覺得這繁華中似乎少了點什麼,一時刻又説不下去,這,也是變。

中秋節最重要的莫過於吃月餅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那月餅都中秋節感想鈥斺敱漵氬槐有些什麼餡呢?豆沙,椰蓉,你必須會笑着説:“過時了!”如今我們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鮑魚、海蔘的也屢見不鮮。走進商場的月餅區,我們會發現這些口味的月餅獨佔最顯眼的中央,而那些最為傳統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點也不顯眼,假設不細心找,甚至還發現不了它呢!

俗話説:人靠衣裝馬靠鞍,這月餅的包裝就更為樸素了!外盒就象鍍了層金一樣閃閃發亮,拆到外面,一個小月餅用一個小鐵盒裝着,底下還有“紅袍”襯着——有必要這樣“大費包裝”嗎?我估量一個包裝都比一盒月餅要貴!這難道和以前繁複的包裝比起來,不是一個大的變化嗎?如今,大少數買月餅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給親戚冤家的,如此送來送去,家裏的月餅不但吃不完,還有能夠堆積如山,這和以前又是一個變吧!

中秋節,有些變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們能夠跟家裏人聚會,共享天倫之樂。但有些變化能否真的好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中秋節感悟4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闔家團聚的日子,故又稱團圓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裏,親朋好友們聚在一齊,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團圓飯,這是多麼令人温馨的節日。

今年的中秋節是我們家的大聚會,正因爺爺要在這期間過八十大壽。在這喜慶的日子裏,在外地的親人們都回家了,這天我們家處處洋溢着歡聲笑語。八十高齡的爺爺看着膝下子孫滿堂,滿臉充滿幸福的笑容。望着忙忙碌碌、來來往往的大人們,我不僅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是啊,在這月圓中秋之時,更是思念親人之際,不知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因常年在外,才有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詩人們用他們特有的筆墨訴説着千百年來人類的思念之情。

隨着社會的發展,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通訊雖然把我們生活的空間縮小了,但人們心中的那一份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卻是不減分量的,祝願他們早日團聚!

中秋節感悟5

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媽媽、姐姐還有大姨從姥姥家出來,看到一輪如玉如盤的明月掛在天空,我們一致決定到綠城廣場去賞月。

我們快到綠城廣場時忽然看到天空飄着很多紅色的星星,咦?怎麼回事,星星怎麼會是紅色的呢?等我定晴一看,哇,那可不是什麼星星,那全部都是孔明燈啊!我和姐姐興奮不已,恨不能馬上飛到目的地。

終於到了,今天晚上的人可真多啊。沒玩幾分鐘,忽然聽大姨説:“那裏有一個女腦癱患者,她寫了一本書在那裏買。”我説:“腦癱的人怎麼會呢?寫書去看看吧!”我們快步走了過去。大姨拿了一本翻了翻,就與那個女腦癱患者身後的一個上海老人聊了起來。從他口中我們得知這個患者名叫陳志嘉,今年46歲,是一個腦癱病人。

她自己告訴我們:她的大腦沒問題,只是小腦癱瘓。小腦對隨意動作起着調節作用,使動作的力量、快慢與方向得到精確的控制。比如手和腳,我們可以讓手不動,可是她不行,她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她的手、腳和頭就會亂動。

因為患有腦癱,她每天只能用蜷曲的左手寫下一個一個雞蛋大小的字,她每寫一個字,就要用一分鐘,而且每天只能寫150個字,她正是用這種堅持不懈和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才用25年完成了一本共約25萬字的書《志嘉心語》!“志嘉”就是説她本人(她名叫:陳志嘉),“心語”就是説她的心聲。大姨和媽媽給我和姐姐一個買了一本。

有一句話,大家肯定都熟悉,就是“一切皆有可能”,陳志嘉有了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寫成了一本獲了獎的書,當你有時對自己失望或絕望時,就想想她吧,如果我們有這種自強不息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幹不好呢?

中秋節感悟6

現在正是中秋前夕。每當春雨綿綿之時,我便會不由自主地吟誦起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詩。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每年的4月5日中秋節前後的一段日子裏,人們都會以踏青、掃墓的形式,來懷念故去的親人。也就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們活着的人會更加珍惜生命。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來珍惜生命呢?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珍惜每一天、每一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創造生命的奇蹟;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每一天,來報答父母賜予我們生命的恩情……

記得媽媽曾經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片黃黃的。油菜地,一個不太大的小池塘,旁邊有幾座墳墓。有一家人來到墳墓前,跪下。紙錢在燒着,只見得其中有一個人在磕頭,嘴裏唸叨着:“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這天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中秋節。親人走了,卻給活着的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懷念。此時風兒正輕輕地吹着,悄悄地在將那些人的憂傷帶走。

讓我們去做該做的事,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家人,對得起自己。

中秋節感悟7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猶記得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詞時,有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出了所有離家遊子的心聲。老師是這樣解釋這句詞的: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我們從小到大聽過許多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説,最廣為流傳的便是嫦娥和后羿的愛情故事了。月餅的由來更是眾説紛紜,相傳,唐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日,帶着千軍鐵騎征討匈奴,大敗匈奴後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高祖獻餅祝賀這一喜事。高祖李淵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説完把餅分給羣臣一起吃。

從此以後,圓餅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味道也越來越多樣。在中秋佳節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蘇軾就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吃月餅,賞明月是我國人民的一大節日情趣。古來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古人在這個節日,往往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交通的不便,距離的遙遠等等因素,都會導致他們無法與家人團圓,一起邀明月,一起共嬋娟。而今的我們生活在通訊、交通都及其發達的年代,我們可以不用在團圓之日承受相思之苦。然而,我們對於中秋節的情節卻越來越淡了,很少再有人對酒當歌,明月為友了;很少再有人有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了。大部分的人都奔走在親戚朋友之間,喝酒、吃飯、送禮,或者藉着假期去旅行。我們中的許多人藉着這個節日去維繫自己的各種關係,往往忽略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也許他們已做好一桌你最愛吃的菜,買了你最愛吃的月餅,等你回家。我們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工作,父母的白髮不斷的增多,他們是身軀也越來越彎,我們陪伴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遠方的遊子們都歸家吧,去看看年邁的父母,他們最缺少的就是你們的陪伴。

在這樣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裏,也有許多人無法歸家,還要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比如各個項目上的是施工人員,廠區的生產人員……我們要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們,即便沒有回家團聚,但是依然可以與家人人長久,共嬋娟。

中秋節感悟8

“八月十五過中秋嘍。”這個熟悉的話語是爸爸傳來的,沒錯。該過中秋了,這可是個中國傳統節日。家家户户都會在這一天晚上吃着月餅,賞着月。我家也不例外,也要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節日,據説中秋節是紀念嫦娥的。不僅有嫦娥,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靠月餅推倒元朝的。這小小的月餅竟有這樣的歷史!到了八月十五的晚上,我與家人在一起吃月餅,準備去陽台上去賞月。可是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我們措手不及。月亮沒出來!我和家人十分着急,我急得滿頭大汗。如果我們沒有賞到月的話,這個中秋就過的很失敗啊,可是這有什麼用啊。我和爸爸媽媽就垂頭喪氣的回了屋。

過一會,還沒有完全沒有希望的我走到陽台。我看到了讓我驚訝的一幕,“快來看哪!月亮出來了!”爸爸媽媽很快的跑過來,“真的啊!”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説。

那輪月亮就在天上掛着,皎白如雪。依稀可以看到月亮上的平地和山口,也似乎能看到那個飛向月亮的嫦娥。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但我看到了另一個景象,看到了嫦娥奔月,看到了吳剛砍桂樹。也看到了朱元璋起義。“誒!想什麼呢?”是旁邊的媽媽叫我,月亮被一朵淡雲擋住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回了屋。我久久難以入睡,我複雜的思緒飛向了月亮。

中秋節感悟9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説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説,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説。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説;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可是,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傳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先思念、温柔、完美、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忙,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期望,想到明天的完美。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忙和温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我的“心月”吧。

中秋節感悟10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構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日,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完美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歡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説,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我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異常。

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趣味,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異常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完美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向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節感悟11

每年中秋,我過得並不歡樂。

雖然有月景伴隨我:樹葉篩下點點的月光,月亮在溪水中跳動着,月亮好像向它們灑下點點銀白色的粉末,這令我想起“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更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意境,又如“煙籠寒水月籠沙”般令人陶醉。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地上,給大地披上銀灰色的紗裙。她穿着白色的襯衫,嫻靜而安詳,温柔而大方,她那玉盤似的臉,透過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啊,這就是那夢幻般的美嗎

想到這,我又不禁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本是閤家團圓之日,但家中爸媽不在,何謂閤家團圓爸爸媽媽都在廣州,相信他們此時必須也在“倍思親”。別家的孩子可能在享受着閤家團圓之樂,而我,只能熬過一個漫長而又無聊的黑夜。

從記事開始,我從來沒有過過中秋節,從來沒有享受過一家人團聚在在一齊的時光[除了過年],所以,在我的心中,中秋節,只是讓我更加想念爸爸媽媽的日子。

最終,在湘江邊,我抬頭仰望天空,只見深邃的夜空中,掛着一輪圓月,周圍有幾絲白雲在漂移,月兒發出淡淡的白光。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祕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銀輝,好似銀魚兒在那裏跳動。整個湖面象一面開闊的明鏡,象一塊無暇的白玉,象一條綴滿寶石的長綢帶,風一吹,波光粼粼。我撿起一塊石頭投進小河,頓時激起了層層漣漪,逐漸擴大擴大……水中的月亮也隨着波紋變得支離破碎,搖晃着,搖晃着……

中秋節感悟12

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的不一樣,今年的中秋月與往年的不一般。你看,那皎潔的月亮如同一面明鏡,照亮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今年中秋節,我們全家是在海拔兩千多米的神農架山頂上度過的。我們晚上八點多才開車到達山頂,山頂上的温度很低,我們把帶來的全部衣服都穿上了,但還是很冷,直到吃完飯,大家才想起來今日還是中秋節呢,一路上的疲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叫嚷着跑出門外,啊!月亮是那樣的圓、是那樣的明亮、是那樣的皎潔,好像在等我們呢。月亮向大地揮灑着銀光,把大山、樹林、小溪都蒙上了一層銀白色的面紗,隱隱約約能夠看見大山的輪廓。忽然,一片雲霧遮住了月亮,今日晚上月亮可不想讓烏雲搶它的風頭,所以它使勁地擠呀擠呀,想鑽出來,這時,風娃娃要助月亮一一臂之力,吹了一口氣,烏雲被嚇跑了,月亮又重新露出了它秀麗的臉蛋,像小姑娘撩去披在肩上的烏髮,向人們露出了笑臉。我看得入了迷,此刻,我的心完全被月亮奪去了,似乎那高高的山峯、潺潺的小溪、濃密的樹林頓時都顯得黯然無光了,就連那團團的雲彩也好像剎那間消失了……星星眨着它那小小的眼睛,忽明忽暗,可愛極了!啊!真美呀!夜空好像一條無比寬大的毯子,滿天的星星像一顆顆珍珠綴在毯子上,明亮的月亮像一塊寶石,閃閃發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媽媽激動地禁不住背起詩來,我也不甘示弱“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要不咱們來個

古詩大比拼,可是,必須説與月亮有關的。”叔叔提了一句,“好!”我們全部贊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大家你説一句,我説一句,真是爭先恐後、互不相讓呀,我們吵得熱火朝天,感覺也不太冷了,直到10點多,我們才停止了古詩大賽,我們又照了幾張月亮的照片,叔叔還給我照了一張手託月亮的特寫照呢。11點多,我最終躺在軟軟的牀上睡着了,我夢見了嫦娥、玉兔、還有桂花樹呢……

今年這個中秋節,雖然沒有美味的月餅、香甜的水果、醇香的美酒,但我還是覺得很歡樂、很幸福,覺得這個中秋節與往年的不一般,令人難忘,是個獨特的日子!

中秋節感悟13

又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每年一次的月圓,月光飽滿柔和地灑在地上,這天的月亮格外的圓亮。這讓我想起了去年我家的團圓飯,當時的景色讓我至今難忘。

閩西月餅,燈盞糕,大螃蟹,是福建人團圓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色。嫩滑香酥的閩西月餅,象徵和和睦睦,心想事成;圓圓鼓鼓的燈盞糕,象徵家庭富貴,兒女滿堂;味美多汁的螃蟹,象徵財源滾滾,八方發達。

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一圈子幸福歡笑的親人,和睦地坐在一齊,邊吃飯邊聊天,互訴樂事與彼此的相思之情。淡淡的温暖與幸福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屋中的空氣聞起來都是甜甜的。

團圓飯過後,便就到了重頭戲了——賞月。月光狡黠,照亮整個天窗。茶几上擺着我們最愛的閩西月餅,還有西瓜等水果小食。這些東西雖然不起眼,但都是中秋佳節的必食之品,用來祈祝家人生活美滿和諧、甜甜蜜蜜、平平安安的。每吃一口月餅,心中都覺得十分滿足,就像是真真正正地擁有了一次幸福。

月亮雲氣繚繞,就像那掛在天邊的圓盤;又像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最令人迷醉的就是那如同西子般的明眸。月光就像是一股清泉,雖裹着一層薄薄的煙紗,但卻讓天地頓時迷痴迷醉。

在中秋之夜不能團聚的親人啊,請你們不要難過,不要孤獨,因為思念和親情是不會因為距離而減少消失的。想念的強烈只會隨着距離的拉長而變得更加濃,更加醇,更加厚。沒有必要去悲痛悔恨,心裏牢牢牽掛就足夠了。

那邊,家中年級小的孩子牽着一個小兔子燈籠,在院落裏興奮地跑着。啊對,還有各家各户的燈,在這個温馨的夜晚,雖然,沒有元宵節的燈會那麼的隆重和正式,可是各家各户還是自我忙活開了。房間的門上,房角的壁檐上,窗户的頂上……最好玩的還是要數孩子手裏拿着的動物燈籠了。別緻的造型,生動的寓意。可是,最普遍的還是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燈籠,在燈下的鐵架台上點燃酒精塊,熱氣上騰,使燈飄揚在夜色中,人們便在下頭仰望這盞逐漸升上天空的燈,並默默地許下心中最完美的期望。

天空被映照得更亮了,不僅僅有這温暖人間的孔明燈是,更有一輪皎潔的明月。

中秋節感悟14

往年的中秋,我都是在鄉下的老屋度過,一家人坐在種滿桂花樹的前院。手中挑着小紙燈籠,混着秋風中的淡淡桂花香嚼着甜甜的月餅。

但去年,我們留在廣州,沒有回去與爺爺奶奶過節,。一是想着看看廣州的中秋,二是怕塞車。於是,中秋之夜,我們一家去了老城區的荔枝灣。

燈火通明,閣樓上、樹枝上都掛滿了七彩的花燈。豔麗的彩燈映在了小河道之中,喜慶、熱鬧。千萬盞火紅的燈籠的光蓋過了白色的月光,把路面照得彤紅。一棟棟高雅又古老的西關老宅與河道的石欄杆、麻石地板構成了一副獨具中國風格的畫。

我獨自靠在雕着花紋的石欄杆邊,望着湖邊奼紫嫣紅的花船,那開得過分美豔的鮮花。一切太過美麗,彷彿帶點紙醉金迷的味道。就像夢境一樣,感覺一觸就破碎了。我突然想念老屋院子裏的淡淡桂花香,想念奶奶買給我的小紙燈籠,想念我的爺爺奶奶,想念我的家鄉……我把視線從迷幻的湖面轉向黑色天空中的月亮,很遠,很圓。此時此刻,我的爺爺奶奶、我的親人們也在望着這輪圓月吧。在這千萬盞華麗繽紛的花燈之下,我卻開始想念家鄉平淡的中秋。因為,我的根在那兒。我的潛意識告訴自我,這兒不屬於我,我也不屬於這兒,即使再熱鬧,再美麗,也是陌生的。

這是我第一次領悟到遊子之心。

中秋即團圓。以前坐在院子裏一大家人一齊吃月餅,點燈籠,家人在身旁,自我在家鄉,才能真正感受到中秋的温暖。抬頭望見深藍晶瑩的天空,月光澄澈,繁星點點。知了、小蛙的叫聲不時入耳,淡黃的小桂花悄悄飄落。看着爺爺和哥哥們討論經濟新聞,奶奶和媽媽、伯母説着家常。簡單、樸素而真摯。

我慶幸自我是個中國人,能學習體會着中華傳統文化與美德。比起國外所謂的自由與獨立,我更傾向於我國的一家團聚的傳統,這是中華特有的文化觀念,完美而神聖。中秋在我們心中就是回家、團圓。就像要吃飯去飯桌,睡覺去被窩一樣,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傳統的思想與觀念。

夜更深了,人們陸續離開,湖上的花船也相繼靠岸。月光依舊明亮,襯着相對寂靜的麻石小路,路上的紅燈籠顯得月兒愈發冷清。堤邊閣樓上託着腮望月的人們,有多少也在想家呢?

我踏着昏暗的小路,手裏握着一個剛買的小燈籠,走着走着,多想走回老屋的桂花院子裏去……

中秋節感悟15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每當中秋節,我都會想起詩人李白筆下這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古朗月行》,也會格外的想念遠方的親人。

我站在陽台上,抬着頭仰望着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今晚的月亮格外美麗,又圓又大,好似一位含情脈脈的少女,紅潤的臉蛋在雲朵這層紗布下若隱若現,時而露出半邊臉,時而羞澀的探出頭來看一看,她的臉蛋圓圓的,嫩嫩的,帶着甜甜的微笑,不一會兒,又把臉遮了起來,真害羞。乳白色的`月光柔和的照在我的臉上,照在小路上,照在樹丫上,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這平靜而又清新的月光裏,我相信,不論誰在如此美麗的月光下,心都會變得和月光一樣純潔無暇。這柔和的月光好像媽媽的目光,灑在誰的身上,都是温暖的。風一吹,濛濛的簾子被拉開了,圓潤的臉蛋又浮了出來,月亮姑娘一轉身,又不知藏到了哪位雲朵姐姐的後面。天空好像一塊深藍的綢緞,上頭點綴着許多耀眼的“寶石”,他們圍繞着迷人的月亮姑娘,好奇的眨着眼睛。月亮姑娘是無私的,她那温柔的月光給人們帶來了完美的幻想、憧憬和歡樂。天空撒上了一層銀粉似的。月亮中影影約約浮現出的陰影,使我不禁想到民間故事中的嫦娥,眼前彷彿還出現了一棵桂花樹……

桌子上滿滿的,媽媽端來了切好的柚子、軟軟的芋頭、香噴噴的田螺等等,當然少不了甜甜的月餅。我們一家人坐在陽台上一邊賞月一邊説笑。“園園,快過來拜月!”媽媽突然把我叫過去。我學着媽媽的樣貌:雙手併攏,放在胸前,應對月亮許下了自我的心願。

我看着一桌的美食,不解的問媽媽:“媽媽,中秋節除了月餅和柚子,為什麼還要擺芋頭、田螺呢?”媽媽笑眯眯的點點我的腦袋,説:“這都不記得了?芋頭是代表辟邪和不信邪的意思,都説“給芋頭去皮就是在剝魔鬼的皮”,這樣的芋頭吃了就擁有驅鬼的力量了。”“這個我倒能理解,可是田螺沒有什麼能夠代表的啊。”“是這樣的,螺肉營養豐富,裏面包含豐富的眼睛視色素,所以流傳着“吃田螺,可明目”的傳説。”“哦,原先是這樣,看來這中秋節還不簡單呢。”我笑着説道。

其實,月餅以前被稱之為“胡餅”。一次中秋皇帝和皇妃吃餅賞月,皇帝嫌“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皇妃仰望月亮,脱口而出:“月下之餅,月餅。”於是“月餅”這種叫法便一向流傳到了今日。

説説笑笑中不知不覺就到的深夜,月亮姑娘揉揉眼睛,都有點犯困了,賞月人們的興致卻沒有減少,聽着遠處的炮竹聲,這樣的中秋怎能不令人陶醉?

中秋節感悟16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夕陽如同那被打翻的調色盤一般只剩點紅色,倒映在湖面,染紅了一池的水。風輕輕拂過湖面,那水呀,便蕩起圈圈漣漪,泛起來層層的深淺不勻的紅來。與天際處苟延殘喘的點點夕陽混起,也就慢慢和成了一個那樣皎潔,那樣明亮,那樣悽美的一輪月亮。

月亮,是一個令人遐想的事物。每每於中秋之夜,就更有無數才子佳人吟詩作對。多少優美的詩句都將月亮包含其中:有文豪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詩仙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文武雙全稼軒的“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更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在這中秋之夜,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古今,都應當有無數人們跨越時間空間,共賞着這輪明月,從而也引發無數遐想……

我躺在青青草地上,仰望着這幽深奧祕的夜空。那輪幽幽明月在夜幕的襯托下正被幾顆閃爍的小星星環繞着跳舞。這時候夜空披了一層薄紗,給夜晚帶來一絲一絲的神祕感。草毛茸茸的,雖然躺在上頭,但也不扎人,就好似一張綠色的天然大毛毯。身旁的螢火蟲們迎着淡淡的月光,順着徐徐的清風也不甘示弱般,跳起了舞蹈……如畫美景令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我閉眼小憩,腦海中忽然想起幾天前在書中看的一篇文章《地上有個兔兒爺》:一次中秋之夜,天上的嫦娥在她的月宮中正想與玉兔分享前幾天她新做的桂花蜜餞,卻看見人間有疾病蔓延,許多小孩患了重病。平常老百姓家並沒有蜜餞之類的甜食,孩子們又忍受不了這苦藥,病也就沒法治療。於是善良的嫦娥與玉兔一同降臨至人間,把桂花蜜餞分給人間患病的家庭,直到把蜜餞分完窮人家,罐子裏的食物卻已經寥寥無幾了。

我在心裏默默思忖着,故事中這善良的玉兔嫦娥,不就是這明月默默散發光芒的善良品質的真切寫照嗎

明月如詩,寄託了無數文人墨客或喜或憂的思想感情;明月如畫,映出浮沉世間的大好河山、完美風光;明月就像那些動人的神話傳説,引發我們的無限遐想……

明月,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中秋節感悟17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吃着月餅,賞着月亮。

中秋的月兒是甜甜的,他給我們帶來了香甜適口的水果,有圓圓的西瓜,笑彎了腰的香蕉,紅紅的蘋果,清脆爽口的沾化棗,還有那好似一串串珍珠的葡萄……

中秋的月兒是香香的,他給我們帶來了美味的節日食品——月餅,月餅的種類可真多啊,五仁的,果肉的,豆沙的,多種多樣,琳琅滿目,讓你嘗也嘗不盡,吃也吃不完。

中秋的月兒還是酸酸的,他又給我們帶來了思念的淚水。在這團圓的日子裏,有多少因工作和學習的原因而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又有多少因思念而留下淚水的人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給遠方的親人打個電話,問候一聲,在叮囑幾句,説説最親密的話語。

中秋的月兒又是鹹的,他趕走了酷炎似火的夏弟弟,迎來了涼爽宜人的秋姑娘。人們身上不再是美麗的夏裝了,而換上了毛衣、毛褲,天氣也漸漸冷了下來。

中秋的月兒就是這樣,讓你琢磨不透,而又讓人產生無數遐想……

中秋節感悟18

我靜靜地坐在窗前,兩手託着腮,入神地看着天上的月亮,月光温柔地自天幕傾瀉而下,照亮了四周的景物。皎潔的月亮像是一塵不染的大玉盤鑲嵌在黑絲絨般的夜空中。我想大家已經想到了,今日是中秋節。

看着窗外的月亮,那月亮也看着你,你能夠和它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你也能夠把它想像成親人、朋友,進行應對面的談心。這時的心境也好像徹底放鬆了,因為你能夠盡情地傾吐出你的悲傷,你的歡樂。説出你的悲傷,它會靜靜地安慰你,説出你的歡樂,它會默默地為你祝賀。

窗外燈火輝煌,屋內歡聲笑語,親人們歡聚在一齊,把自我的心裏話一個個講出來,説出自我的經驗與家人共享。滿桌子的佳餚,滿桌子的笑語,滿桌子的情意,滿桌子的幸福……

中秋節是一個好日子,是與親人們歡聚一堂、團圓的日子。“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管你在哪裏,不管你在幹什麼,如果回不了家,只要你有心,就會往家裏打個電話報個平安,哪怕是一句也好,只要讓親人們明白你過的好,你過的幸福平安就行。家人心裏牽掛的也正是你的平安、幸福。

我的思緒突然被一陣陣的煙花爆竹聲打斷,那煙花是那麼美麗,是那麼耀眼,我想到了遠方的親人們,你們應當也會看到美麗的煙花吧。如果你們在外未曾回家,那麼請你們立刻拿起電話給家人打個電話,報聲平安吧!

中秋節真是個好節日啊!月亮又圓又大,在黑色的夜幕中它顯得那麼的璀璨、那麼的美麗,它那温柔的月光讓人感到那麼的温暖、那麼的親切。月亮是美麗的,人是有心的,每一個有心人都會留意觀察美麗的月亮。遠方的遊子,你們此時是不是也在遙望着這深邃的夜空?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月亮的親切與温柔?是不是也有種回家的感覺呢?

中秋節感悟1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厥,今夕是何年?”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將近了中秋佳節賞月的心潮。

前幾個月還是豔陽高照,秋老虎顯示着他的神威,搞得人們都足不出户,可以到今天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温度一下子就降了下來,彷彿是有神仙相助,會不會是月中的嫦娥仙子呢?唯一感到傷感的是坐在陽台上一邊吃着美味的月餅,一邊仰望着浩瀚天空的我始終沒能往前一抹月光。年月光的眼兒都沒能看見,這是中秋節的一大罕事。

中秋節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節日,可在城市的某個一角,你可曾想起過有一羣空巢老人孤獨的過着這個本該歡樂幸福的中秋節?可他們卻只能一人度過,這是中秋節的一大哀事。

中秋節吃月餅也是一個傳統,可有些人卻互相比較,誰家更有錢?買得起更好更貴的月餅。一些商家就動起了這上面的心機。知道了許多華而不實的月餅,這是中秋節的一大禍事。

中秋節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晚上我們一家三口圍在桌前吃着月餅,王者這一大桌美味可口的飯菜,看看父母臉上漾起的歡樂笑容,心裏就像月餅一樣甜。這是中秋節的一大樂事。

在這裏我祝大家每一個人中秋快樂!

中秋節感悟20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古以來,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披着一層神祕的面紗被詩人詠吟,被人們拜舞,人們一向對月亮充滿敬畏與幻想。

又是一年月圓夜,詩情畫意的中秋。在中國各個節日裏,中秋節是最具詩意的。皓月當空,桂花飄香的日子裏,中秋的詩意便更美。自古文人騷客為中秋的明月吟唱了無數的千絕詩句,淡淡的惆悵像思念輾轉千處,都期望有這麼個日子:放慢腳步,歇一歇,享受時尚生活,感受久違的温情。

中秋節是我國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一個傳統節日。他寄託了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構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幾日,秋天祭日的禮制。之後,貴族和文人學士也效仿起來。在中秋時節,對這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月俗就是這樣傳到民間,構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向到了唐代,這種祭日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傳説是十分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了月亮許多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都描繪了一幅福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誦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時刻。

中秋是歡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度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