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精選1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精選10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1

一、積極開展實踐與研究。

1.學習宣傳。什麼是“禮儀”?學什麼樣的禮儀?這兩個問題是此課題實踐與研究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組織學生學習《規範》、《守則》、“坐、立、行”正確姿勢、待人接物的規範等等,然後發動學生查找中華傳統禮儀知識,把歷史上知禮儀,懂禮儀的名人故事收集起來,利用班會時間交流學習。通過這兩個步驟活動的開展,學生對禮儀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明白了懂禮儀、有禮儀對一個人來説是很重要的,從而產生主動參與學禮儀的活動的想法,既調動起積極性,又為以下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評議辨析。各班根據禮儀教育內容和要求,組織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道德行為和學生的思想、行為現象進行評議辨析。通過辨析,使學生分辨美醜善惡,知道好與不好,遇到問題懂得思考“為什麼、怎麼辦”,以加深對禮儀要求的進一步理解,強化學生的行為意向,也能鍛鍊學生的思考、分析、辨別能力,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學科滲透。各位教師在各科教學之中滲透文明禮儀的知識,切合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禮儀的引導與教育。充分挖潛教材中的禮儀教育因素,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引導學生和同伴合作時、參加各種學習討論時、回答問題時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同時也和師德建設相結合,要求教師保持應有的教學禮儀,不體罰、變相體罰、謾罵侮辱學生,注重教學中教師文明禮儀的誘導作用。

4.榜樣示範。首先由教師示範,通過直觀形象的示範,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行為方法,給學生樹立行為的榜樣,如:升國旗時要嚴肅,立正站好,目視國旗;接待客人來訪要有禮貌,主動問好;上課舉手發言,起立回答問題,向他人請教習題,上下樓梯右行,讓路右退一步,請長輩或客人先走等等,教師以規範化的動作示範,學生仿照老師的示範動作進行練習。再請做得好的學生示範,各班自行比賽,選出班級“禮儀之星”,張榜表揚。

5.實踐體驗。實踐體驗,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禮儀行為規範訓練時,我們要將禮儀行為進行分解、逐一強化練習,以達到學生能掌握具體行為技能的目的。由少先隊把每週模擬訓練的項目羅列計劃出來分發給各班,然後各班利用班隊課進行模擬行為訓練,如在進行“如何做客”的行為訓練時,教師首先創設情境,然後指導學生參加“做客”練習,要求學生準確用好“您好”、“謝謝”、“再見”等文明用語。由教師細心指導學生,讓座、開門、走姿、坐姿等,使其不僅語言文明而且行為文明。當學生掌握基本要點之後,可以由各班開展各種競賽,推選出“禮儀之星”。

6.故事啟迪。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在禮儀教育中,我們提倡教師充分發揮語言和情感的作用,恰到好處地講禮儀故事,對學生深明道理,強化道德認識有較大幫助。再請學生收集交流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我們身邊的禮儀小故事等,用故事中人物的正確禮儀來感染薰陶學生,把外因作用逐步轉化為內因動力。

7.活動競賽。這是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比賽形式進行訓練的方法。我們可以開展“文明禮儀伴我成長”的故事比賽。各班教師針對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開展禮儀規範比賽,如“禮儀知識知多少”、“看看誰的儀表美”、“禮儀演講賽”、“禮儀小品表演”等。根據實際表現,評出“文明禮儀示範班”、“禮儀之星”。

8.環境薰陶。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不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為的制約作用,學校努力創設傳統美德、行為規範、禮儀教育的育人氛圍。如懸掛偉人像、禮儀教育格言,黑板報、等圍繞禮儀教育進行宣傳。

9.家校合力。禮儀教育要取得整體效應,就要使家庭教育影響與學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則一致,內容互補,時空充實。因此在禮儀教育中,我們可以利用各班家長會向家長提出禮儀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禮儀規範,使家長意識到良好的行為養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並掌握一定的禮儀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從而自覺地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總之,實踐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是我們今後還要繼續堅持的。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對理論的深入學習,開展單項活動後的小結和課題的階段性的總結工作。另外,禮儀教育的實踐活動方面,我們還將開展“禮儀值周”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文字材料和過程材料的收集,使工作更加規範化、系統化。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講文明 懂禮儀 樹新風”為主題;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重點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作為重點,培養、訓練、引導學生明確禮儀規範要求,使學生努力做到:文明禮儀進校園,做文明小學生;文明禮儀進班級,做文明小主人;文明禮儀進家庭,做文明小使者。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把“講文明 懂禮儀 樹新風”主題教育活動作為加強與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的重要內容來抓。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

2、通過文明禮儀活動,提高學生的文明修養,讓校園洋溢文明之風。

三、組織機構:

組 長:林福仁

副組長:李金和、楊國清、朱鴻榮

魏春發、黃春魁、吳國春

成 員:王環雨、朱雪華、高建清

林慶霞、林秋花、高桂花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宣傳學習

1、舉行“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啟動儀式。

2、舉行“説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簽名儀式。

3、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國旗下講話、班隊會等渠道廣泛宣傳文明禮儀。

4、充分利用校園媒體,組織學生觀看文明禮儀影視教材。

5、各班主任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文明禮儀》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6、各班製作張貼文明禮貌用語,出一期“文明禮儀”知識的黑板報、手抄報。(黑板報:低、高年組各校1期。手抄報:低、高年組各校2篇;中心校3篇。時間:4月15日上交中心校。)

7、舉行文明禮儀教育知識競賽活動。

(低、高年組各校3名;中心校5名。時間:5月13日。)

8、舉行文明禮儀講故事比賽。

(低、高年組各校1名;中心校2名。時間:5月14日。)

(講故事比賽低年組3-5分鐘;高年組5-7分鐘。)

9、評選出“文明禮儀班級”、若干名“小紳士”、“小淑女”。

10、文明禮儀照片徵集並制作文明禮儀展板。

(各校至少5張照片於6月初之前上載中心校郵箱。)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

1、在學習文明禮貌用語和日常行為規範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行為訓練,做到文明行為訓練與養成教育相結

合、與評選文明衞生班級、文明禮儀班級相結合。

2、少先隊負責設立“文明禮儀監督崗”,監督和指導學生的行為。每週收集、歸納學生中湧現的好人好事,

利用廣播站和宣傳欄大力宣傳和表揚。

3、多渠道、多手段、多方位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如講身邊的禮儀小故事、演講比賽、中高年級學生辦

文明禮儀小報等。

4、學校要把禮儀教育納入學校的地方課程中,使禮儀教育進校園、進課堂。評選出“文明禮儀班級”、 “小紳士”、“小淑女”;並通過 “小手拉大手”,讓學生把禮儀帶回家,通過孩子去影響家長,教育家長,從而形成全社會人人都“講文明,有禮貌”,構建一個和諧文明的湄洲島。

第三階段:總結與表彰

1、要求各校全面總結活動開展情況。

2、表彰“文明禮儀班級”、 “小紳士”、“小淑女”。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3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人人爭當“禮儀標兵”,形成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幫助的和諧關係,促使他們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全方位提高文明素養,也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目標措施

通過晨會、(主題)班會、黑板報、教室環境佈置、同學榜樣等各種形式進行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目標如下:

1.衞生習慣的養成教育

首先要做到五個“不”,不隨手亂扔紙片,不隨處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牆壁留鞋印、球印,不向樓下潑污水、髒水、拋紙團、飲料瓶等。其次在同不衞生習慣告別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自覺地、隨時隨地地撿拾地上的垃圾,擦洗牆上、桌上的污點、污痕、污跡,擦淨樓梯上(立面、枱面)、過道上、教室地面上的各種污跡並保持教室桌椅和衞生角的整潔,為創造潔淨的校園環境做自己的貢獻。再次要在活動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逐步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2.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

不説污言穢語,不給同學起污辱性綽號,文明交往;上下樓梯、出入廁所不推搡擁擠;不在校園牆壁、走廊、桌面等處亂寫、亂畫、亂塗、亂刻、不損壞公物;不在升國旗與集會時講話。在告別陋習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1)升國旗時,嚴肅莊重,脱帽肅立,行注目禮。

(2)着裝整潔得體,坐正立直,行走穩健,談吐舉止文明。

(3)使用好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

(4)使用好體態語言:微笑、問好、鼓掌、右行禮讓、回答問題起立。

(5)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上課時起立向老師問好;課堂發言先舉手;進老師辦公室報告或輕輕敲門,經允許後進入;當領導、老師問話時,能主動站起來回答。

(6)家中吃飯請長輩先就座;離家或回家與家長打招呼。

(7)碰見客人或外賓,主動問候,微笑致意,起立歡迎,招手送別。

(8)對老、幼、病殘者有愛心,行走讓路,乘車讓座,購物讓先,尊重幫助殘疾人等。

(9)遞送或接受物品時起立並用雙手。

(10)參加集會守時肅靜,大會發言先向師長和聽眾致謝,觀看演出、比賽時適時、適度鼓掌致意。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4

一、指導思想

“禮儀”是指禮節和儀表,它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禮儀教育”是對學生進行行為道德規範、人際關係準則的傳統美德教育,它是德育的基礎工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實施內容

(一) 學校禮儀

1、進校禮儀:進校三步曲:立正、敬禮(隊禮:立正姿勢先站好,兩眼平視正前方;態度嚴肅又莊重,右手五指要靠攏;從體側經前胸,動作不慌也不忙;手掌小臂成直線,舉在額上一拳高;手臂不要遮住臉,手心側向左前方。團禮:立正姿勢先站好,兩眼平視正前方;態度嚴肅又莊重,右手五指要靠攏;手掌小臂成斜線,掌尖對着太陽穴。)問候。(聲音響亮)

2、課堂禮儀:預備鈴做好準備工作,老師進課堂宣佈上課後,全班學生起立、敬禮,齊聲道“老師好”;學生遲到進教室,先喊“報告”,經老師同意後,再進入教室;學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舉手,起立報告老師,經老師同意後再出教室;下課時,起立和老師互道再見。

3、課間禮儀:課間休息,不大聲喧譁,不追跑打鬧,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

4、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

5、同學間禮儀: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需要同學幫助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徵得同意後再拿,用後應及時歸還,並要致謝。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

6、集會禮儀:學校集合,學生分班整隊入場,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做到“快、靜、齊”,會議中端坐靜聽。

(1)升國旗、奏國歌時,全體同學肅立、脱帽、行注目禮。

(2)開學、結業典禮或舉行其他慶典儀式時,準時整隊入、退場。保持會場肅靜,不隨意説笑走動,不做與大會無關的事。

(3)上台發言、領獎、表演時,走路穩重,從指定的台口上台,站在台上雙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獎品、獎狀用雙手接,行鞠躬禮,然後轉過身來,面向台下,將獎狀高舉過頭向大家示意後,雙手拿好貼放胸前。下台時腳步穩重,從指定台口退下,台下的同學要遵守會場秩序,注意聽講,適時報以掌聲,不交頭接耳、隨意談笑,不起鬨、喊叫。

7、校內公共場所禮儀:自覺保持校園整潔,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不亂倒垃圾。不在黑板、牆壁和課桌椅上亂塗、亂畫、亂抹、亂刻,愛護學校公共財物、花草樹木,節約用水用電。

(二)個人禮儀

1、言談禮貌:交談時掌握説話分寸,使用禮貌用語“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等。

2、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交談時,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

(2)站姿:站立時做到頭正,面容平和自然,雙肩放鬆,軀幹挺直,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雙腿立直。(站如鬆)

(3)坐姿:入座做到輕而穩,雙肩平正放鬆,上體自然挺直,雙膝自然併攏;離座時,要自然穩當,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站起。(坐如鐘)

(4)走姿: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行如風)

3、衞生習慣:講究梳理勤更衣。

(三)社交禮儀

1、餐桌禮儀:用餐時做到餐前洗手;餐時待主人示意後開始,夾菜文明,細嚼慢嚥,不挑食,動作文雅,不發出不必要的響聲;餐末,正確使用餐巾或餐紙擦嘴;退席時對他人説一聲“請慢吃”;愛惜糧食,不亂倒剩飯。

2、遞物與接物:遞物與接物時須用雙手,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3、在公共場所遇到師長、鄰居長輩或其他相識的人主動招呼,鄰里之間講究禮節,相互關照,鄰居有困難時,能主動幫助。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5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歷來重視禮儀教育,講文明、重禮儀、守秩序、和善待人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德。為促進學生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為了配合學校工作,我班特制定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性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2、舉行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3、通過評選“文明禮儀之星”,樹立榜樣,促使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範。

二、具體措施

1、創設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月工作重點佈置有關的文明禮儀黑板報。

2、寓規範訓練於學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

在常規教育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要位置,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範》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鍊,養成習慣,從而提高。每週一班會上一節文明禮儀課,堅持做好記錄。

3、寓規範訓練於各領域教學之中

在各領域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教材切合實際地把《規範》細則滲透到教學中去。並根據文明禮儀教育的需要,創編文明禮儀教育的教材,使學生在開無意識的學習中強化記憶,受到教育。

4、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週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範化。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

通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並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範。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6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個培養道德素質的外在體現,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對兒童的終生髮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關鍵的時期。然而當今一種現象卻令人擔憂,小學生文明禮儀缺失嚴重:一些孩子在學校裏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禮讓,不講禮貌,他們不知道文明禮儀的行為界定,存在對文明禮儀認識模糊的問題,認識上的模糊直接導致了他們行為上的不文明。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小學生的禮儀是在其社會性交往中養成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培養。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禮儀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展現。禮儀是我們每一個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門課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 指導思想

小學階段是一個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裏很多習慣都逐漸養成,禮儀習慣也一樣,在這個時期形成,必將為人的成長有重大的影響,使小學生能成長為一個愛家庭、愛家鄉、愛祖國的,進一步促進我校學生自覺遵守小學生禮儀習慣有關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活動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方面來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説“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説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説“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説“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説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着整潔。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7

一、 指導思想

文明禮儀是素質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文明禮儀可以使人終身受益。面對二年級學生,更應該重視良好文明禮儀的培養。他們到底應該怎樣規範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學校的生活,確保學習任務的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做大量的工作,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本教材以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為核心,以提高小學生文明素質,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目的,以《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相關內容為依據,共包含8課。

二、 教學內容

第一部分 個人禮儀

1.站姿

2.坐姿

3.走姿

4.蹲子

5.嚼口香糖

第二部分.交往禮儀

6.讚美別人

7.保持安靜

8.敲門

第三部分.公共禮儀

9.遲到的禮儀

10.課堂上的禮儀

11.乘升降電梯

12.成自動扶梯

13.在理髮店裏

三、教學措施

1、學習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的含義和用法。

2、藉助課本的插圖,瞭解生活情景如何用。

3、通過學生聯想生活實際,創造性地模擬生活場景,學以致用。

4、培養學生的文明意識,通過討論明確不文明的行為。

5、採用知識問答的形式,記憶基本的禮儀。

6、通過交流體驗卡,激發學生的文明表現慾望。

四、教學方法:

1、榜樣示範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方式就是為學生提供榜樣,讓學生模仿。榜樣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中的佼佼者。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一方面要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作學生的表率。一方面要大量發現學生中的佼佼者,樹立榜樣。發現學生的優點,具體細緻地指出他們的長處,使這些同學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優勢,促使其他同學更用心。

2、實際演練

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要有實際表演練習,按常規訓練內容的具體方法讓學生去做一做,演練演練,行為習慣就在這演練過程中開始形成,教給他們行為準則,而不讓他們去做,就難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質習慣。

讓學生做一做,演練演練,明確各項內容的具體要求,就在這演練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記在心中,落在行動上,養成習慣了。平時,可緊密結合教學過程隨時講評學生的常規遵守情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覺自願地投入到訓練活動中去。並對難以形成的習慣進行反覆地行為演練。“嚴格要求,耐心疏導,反覆訓練”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

五、課時安排

36課時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8

我們中華民族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從小做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了把這一工作紮紮實實地開展好,特制定本學期文明禮儀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尊敬父母禮儀、問候禮儀、餐桌禮儀、進校禮儀、升降國旗禮儀、上課禮儀、集會禮儀、旅遊與參觀禮儀、購物禮儀、電話禮儀等。

二、學生分析

這些學生中大部分學生文明禮儀,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公共禮儀等方面做得很好,在校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學習認真刻苦,課上勇於舉手回答問題,作業認真按時完成,遵守校規校紀。在家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主動幫家人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聽從父母教導。

三、教學目標

1、學“規範”用“規範”,使“規範”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通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併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型的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通過評選“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動,在班內學生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範,爭做模範班級。

四、教學措施

1、創建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根據每日工作重點佈置有關牆飾、展牌、宣傳標語或警示語;

2、將規範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位,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4、開展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開張“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評比活動,通過學生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訪工作,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禮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共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

6、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密切聯繫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本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7、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

8、進入車站、公園、社區等地,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校園禮儀篇

第二單元:家庭禮篇

第三單元:社會禮儀篇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9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下發的《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 全文為指導,根據《泰安市教育局關於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的意見》和泰安市教育局《關於開展全市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專項檢查的通知》精神,針對我校實際情況,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全校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將禮儀教育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尊重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德育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文明禮儀教育工作真正落實到學生和教師的生活中去,全面提高全校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鋪築起他們文明生活的幸福之路。

二、工作目標

(一) 總目標

讓學生知道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讓學生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懂得文明禮儀是個人文化、藝術、道德、思想等修養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完善自我、與人交往的行為規範與準則。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做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合格公民。

(二)分目標

小學:重在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習慣。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禮貌、禮節規範,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初步養成講文明、講衞生、講秩序、講公德的良好習慣。

初中:在培養學生養成文明習慣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學習文明禮儀的意義。培養説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識。培養熱心參與、友好交往的能力。能夠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完善個人素養。

三、工作重點:

1、開設好文明禮儀教育課程並在課堂教學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2、開展好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

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習和文明禮儀教師隊伍建設。

4、培養教師、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提高他們的素養。

四、主要內容分析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體系,體現科學性、系統性、層次性和實踐性。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

小學1—3年級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禮儀

知道常用的禮貌用語。

掌握正確的形體姿態,養成良好的坐、立、行的習慣,保持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知道保持服裝整潔,愛清潔、講衞生。

(二)交往禮儀

能恰當、得體地稱呼他人。

懂得尊敬父母,對長輩有禮貌。

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知道待客、做客的基本禮節。

遵守秩序,輕聲交談,不打擾他人。

遵守公共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掌握肅立、注目禮、少先隊隊禮等禮儀。

小學4—6年級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禮儀

掌握問候、致謝或致歉等禮貌用語。

掌握微笑、點頭、鞠躬等常用體態語。

瞭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禮俗。

瞭解並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二)交往禮儀

孝敬父母長輩。

學會傾聽他人。

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禮儀,文明就餐。

掌握接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做到集會時按時入場,遵守會場要求。

遵守公共場所的禮儀規範,做文明遊客、文明顧客、文明乘客、文明觀眾。 初中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禮儀

瞭解禮儀的基本含義,理解學習禮儀的意義。

掌握與人交談時的禮儀要求。

做到着裝大方、得體。

瞭解涉外基本禮儀。

掌握在公開場合發言的禮儀。

(二)交往禮儀

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掌握使用電話、電子郵件、手機短信、書信的禮儀。

做到集體活動時能遵守相關的規則和要求。

掌握拜訪接待的基本禮儀,能熱情、大方地與他人交往。

掌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禮儀。

能寬容、禮讓他人。

在公共場所文明交流,不干擾他人。

五、具體工作

1、成立教研組,落實文明禮儀教育工作。

以學校德育處為龍頭,以各教學段為重點,以各教學段班主任為實施者,成立了文明禮儀教育工作教研組,負責文明禮儀教育的落實工作和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各教研組成員為各教學段班主任,這樣就形成了文明禮儀教育的一條線,由德育處全局把握全校師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由各段教研組根據各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計劃,上好文明禮儀課,開展好文明禮儀活動,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2、以校園禮儀為重點,上好“文明禮儀第一課”。通過舉行校園禮儀風采展示、”手拉手、一幫一”等一系列的主題教育,加強學生文明禮儀規範教育。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3、組織學生學習文明用語,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禮貌用語成為校園裏最流行的言語。

4、開展學習禮儀知識活動,學生學禮儀,知榮辱,規範基本行為舉止“坐、立、行、説”;教師學禮儀,抓住課堂主渠道,發揮表率作用。通過觀看文明禮儀教育片,舉行知識講座等形式,共同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共創文明校園。組織學生從“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腳下”、“文明在我心中”等方面入手,每天做幾件文明事,逐步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進而贏得他人的尊重、友誼和真愛。

“文明在我口中”:從講文明用語,正確使用稱呼,不吸煙、不講髒話、粗話等方面開始;

“文明在我手中”:從保持清潔(如不在教室、樓道、操場等公共場所亂扔紙屑、果皮,隨地吐痰、亂倒垃圾、亂塗、亂畫、亂抹、亂刻等)、不,愛護公共財物、節約水電,不浪費糧食,考試不作弊等方面開始;

“文明在我腳下”:從文明行走,文明乘車,文明用廁等方面開始;

“文明在我心中”:從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等方面開始;

5、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一日常規訓練,從小、細、嚴入手,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糾正學生一事一言的不良習慣。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計劃10

今年是xx市創建國家生態市的關鍵一年,為充分調動全校師生關注環保、參與環保的積極性,營造和諧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我校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宣傳工作,鼓勵號召廣大師生以主人翁姿態積極投入到創建工作中去,為國家生態市創建營造良好氛圍。具體如下:

一是學校成立“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活動實施方案。

二是全校集會動員,多形式,多途徑進行宣傳教育。如開展一次國旗下講話,進行生態文明專題宣講和利用班會課舉辦主題班會,向學生普及生態創建知識和環境保護常識。

三是舉辦環保主題徵文。以“全校行動 綠滿家園”為主題,面向全校學生和學生家長開展環保徵文,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關注環境問題,營造全民環保的濃厚氛圍。

四是開展精彩紛呈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全民行動,綠滿xx”為主題,出一期環保板,舉辦報繪畫書法競賽作品展、環保衞士現場繪畫、環保志願者現場註冊登記等活動,大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升全校師生環保意識。

五是組織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向家長髮出環保倡議書。

通過上述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希望我校全體師生員工和部分學生家長環保意識得到增強,並收到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效。一是師生員工環保意識增強,人人都能從愛護環境,保護環境角度出發,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保護地球環境,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二是形式多樣宣傳,在學校和社會營造了濃郁的環保氛圍。尤其的通過在社會上涮固定環保標語,辦環保宣傳專欄,組織學生和學生家長參與環保知識競賽和環保主題徵文,較好地引起了社會公眾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營造了全民環保的濃郁氛圍。三是在精彩紛呈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在全校學生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環保小衞士,愛護花草樹木,構建綠色校園,和諧家園已成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共識和自覺行為。四是在學生環保繪畫、知識競賽、主題徵文活動中,一批優秀作品和優秀學生受到學校和上級相關部門表彰,學生的的環保意識和參與熱情進一步高漲。五是通過活動,低碳意識,低碳生活已經進入學校教師員工的日常生活,植樹造林,栽花種草,節電、節水、節油、節氣,減少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學校師生生活的自覺行為。教師步行上班和騎自行車上班成為學校的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