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四季》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54W

《四季》教學反思

《四季》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季》教學反思(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四季》教學反思1

課文《四季》的教學過程中,我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草芽是尖尖的?”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卻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個問題:“老師,小草為什麼只對小鳥説話?”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我曾經準備了許多出現意外情況後如何處理的預案,但是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在經歷了短暫的驚愕後,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問題,當場對這位同學進行了表揚,肯定他善於思考,能夠敏鋭地發現問題,然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們覺得草芽是不是隻對小鳥説話?”這時學生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這種意見的學生被書上的圖畫所侷限,認為只能説書上有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能,因為春天還有別的動物。看着一張張因為動腦思考急於表達的紅通通小臉,看着一雙雙閃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樣一個過程是多麼不簡單哪!

我抓住這一契機,及時引導,再次提問:“那還可以怎麼説呢?”此時,讓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情感體驗和在上課開始所瞭解及在課前學生了解的,馬上想到:“桃花對小鳥説……”“油菜花對小鳥説……”等等。但是至於桃花怎麼樣,則一時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形容述説。我在此時進行適當提示:桃花是什麼顏色?可以怎麼説?學生馬上根據顏色説出:“桃花紅紅,它對小鳥説:‘我是春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小鳥’也換掉?”這時設置一個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啟發思維,充分展現自我。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會有不同,沒有正確與否的絕對標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語文學科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承認多種答案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自已的知識、生活經驗去主動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

多些疑問又何妨,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獨特的視野、美麗的幻想、探索的慾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也是語文學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四季》教學反思2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形象的描述來表現四季特徵。在本課教學之前,我也在思考,這麼一首富有童趣、畫面明麗的小詩,要通過怎麼樣的教學才能讓孩子們逐步體會到其中的景和情呢?教學時,我根據文本及教材特點,在研讀詩歌的部分,先以插圖入手,讓學生觀察探究後初步感知;再以“讀”貫穿,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趣,在讀中積累;讀後鼓勵發揮想象,讓孩子們在讀文的基礎上聯繫生活,想象説話,運用語言。從觀察、朗讀後的感悟、積累,到想象説話時的語言運用,如此循序漸進,逐步實現閲讀教學的目標。

一、利用插圖,觀察感悟

小學教材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豔,形象生動,富有情趣。它們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

本課中,書上也隨文安排了四幅色彩明麗,形象生動的插圖,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研讀課文時,我先以這四幅圖片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看着圖片説一説,從圖中觀察四季的不同景物,通過圖片初步感受景物特點(如尖尖的草芽),同時,在結合插圖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利用插圖這麼一種直觀形象的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欲,讓孩子對文本內容獲得感性的認知。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方式,同時也是閲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在這個教學片斷中,在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對四季之美有了直觀認識以後,我便開始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讀來深入感知文本,並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入情入境的體會四季之美。

1、讀出特點。先讓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如發現春天裏草芽的特點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讀一讀課文,並問學生:“你認為“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通過學生自讀自讀,相互評價,通過“讀”逐漸體會景物的這些特點。

2、讀出情趣。當學生初步感知景物特點後,再引導學生讀課文,如讓學生做動作表演“尖尖”、“圓圓”、“彎彎”、“一挺”等,這些動詞本身就充滿了童趣,孩子們通過自由的做動作,適當的動手動腳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發起學習興趣,又在這種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個季節的不同,體會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

通過各式各樣的讀以及適時、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三、聯繫生活,積累運用。

在朗讀以後,我安排了一個拓展練習:“______,他對______説:“我是______。”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照課文中的詩句,當一回小詩人,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累積。由於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啟發,生活中許多景物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如:“桃花紅紅,它對蝴蝶説:“我是春天。”“柳樹綠了,他對小鳥説:‘我是春天’。”……在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表達時,我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完整。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

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環環相扣的,正因為有了之前一系列觀察、讀悟的環節作鋪墊,有了語言的積累和情感的體驗,學生才有了最後精彩的創造和運用。

整節課下來,雖然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識字環節落實的主次不夠妥當,對學生的關注不夠,但預設的環節和效果基本達成。同時我也在考慮,創編詩歌的環節是否放在四個季節全部教學結束後再進行會更合適,那樣或許不用讓孩子將思維固定在一個季節的想象之中,讓他們有更多更廣的想象空間。

《四季》教學反思3

《四季》是一篇有童趣的詩歌,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詩歌中描述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四種事物,並通過這四種事物來表達四季的明顯特徵。課文中有四幅顏色鮮豔的圖畫,特別能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又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有趣的導入

在教學設計的導入環節,我採用了有趣的課件和兒童化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能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把教師生硬的講解課文變成學生自主的朗讀課文,以讀帶講。

在朗讀詩歌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品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並提出讀的要求,再通過教師的語言知道,課件播放有關的圖片和聲音,讓學生找到讀課文的語感。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景色美,從而讓學生喜歡詩歌,願意朗讀、背誦詩歌。在理解課文時,我把詩歌的四段分成:

(1)賞春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進行詞語積累。

(2)吟夏天,説疊詞,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頌秋天,結合美麗的秋景圖創編詩歌。

(4)演冬天,動作表演,感受雪人的頑皮與可愛。

這四段分別有不同的要求,我把枯燥的詩歌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學生在輕鬆愉悦中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做到動靜結合。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在識字這個環節上,我先讓學生自主識字,地讀課文是把生字多讀幾遍。在採用“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是枯燥的識字變成學生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遊戲內容,利用了情境識字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説出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讓學生反覆讀:讀圖上的字、遊戲讀詞語、按層次地讀:從有拼音到無拼音。這樣反覆出現生字,使中下水平的學生也能基本在課堂上掌握生字,並取得了良好的識字效果。

三、指導書寫

在書寫時,是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先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問學生髮現了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説出來,並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範寫,在讓學生書空寫,掌握筆順,要求學生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課內課外的知識拓展,使語文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通過背有關的四季兒歌、創編詩歌、唱四季歌等一系列拓展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四季的情感,從小培養一些環保意識。

教後反思:

教學後,針對實際情況,覺得還存在着以下不足:

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找出自己覺得困難的地方,對一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困難,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在這個地方,教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的調整。所以讓學生提出難點,全班幫忙解決,這一環節實現的不是很好。

《四季》教學反思4

《四季》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通過描述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動的表現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對《四季》這首兒歌的教學反思:《四季》這篇課文中採用了排比的形式,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親切生動,讀起來很順口,能引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課本中的四幅插圖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對小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很有利。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落實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教學理念。

1、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2、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着讓學生讀準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在上《四季》時着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並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後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於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説促讀,説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四季還有什麼會説,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説我是秋天”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覺得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四季》教學反思5

今天學習的是第四課《四季》。開課伊始,我先讓全班對比、發現第四課和第三課的異同點。我的課堂上,“誰的眼睛最亮”“誰最會發現”“誰最會思考”就是“五字箴言”,我希望孩子們在“發現之旅”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果然,孩子們慧眼識珠,知道第三第四課都是詩歌,第三課沒有分小節,而第四課很明顯分了四小節。我問,怎麼知道是四小節呢?聰明的孩子説:“每個小節都是寫一個季節的,而且都有文字和圖畫在一起。”我告訴他們,這就是文字與圖片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係。要想讀好詩歌(包括童詩),孩子們一定要先認識詩歌是可以分行、分小節寫的,和課文的自然段不一樣。我們老師不需要直接教給他們,只要一句話“你們看看,發現什麼不同了嗎?”就夠了。在對比、觀察中,思維力也得到了提升。除此,更要在落實語用中提升孩子們的表達力。

一、落實語用:學會用固定句式説話

我出示了第一小節,關於春天的描寫。在範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師引讀生接讀、想象畫面讀、帶動作讀後,我問全班:“‘我是春天’這句話是誰説的?你是怎麼知道的?”馬上有孩子説,是草芽對小鳥説的,從“他”和“對”字就可以知道了。我再適時推進一步:“所以説,講話的時候要有——,還要有——,而聯繫他們的就是這個‘對’字。”孩子們明白了,要有説者和聽者,説者要説得清楚,聽者也要聽得明白。我讓孩子們用上“······對······”的句式説話。站起來説話的孩子基本能表達清楚,還有的孩子藉助這個句式提醒自己的同桌要認真聽課呢。

二、落實語用:學會藉助插圖説話

統編版教材低段語文教學,一定要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讓學生知曉什麼是圖文對應的關係。學習第二小節時,我問孩子們:“為什麼是荷葉對青蛙説話呢?而且還一定要説‘我是夏天’?”一個孩子小聲地説:“荷葉看到青蛙坐在荷葉上······”他不知道該怎麼説下去了,看得出孩子此時此刻很緊張不安,或許擔心自己説不好吧。我給了他一個大拇指,大大點贊他的發現和想法:“是啊,你們看,青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荷葉上呢,他雙手插着腰,臉上還帶着笑,正聽荷葉説話呢。”圓圓的荷葉、笑眯眯的荷葉、可愛的青蛙、呱呱叫的青蛙,躍然紙上,也蹦蹦跳跳地跳進孩子們心中了。這回,我讓孩子們用“······笑着對······”的句式説話,孩子們説得更開心了。一年級的孩子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配以課文生動形象的插圖學習表達,是事半功倍、一勞永逸的事情。

三、落實語用:在發現中感受語言形式的變化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送走了春天和夏天,迎來了秋冬。指導朗讀後,我還是希望送給孩子們一雙慧眼:“秋天來了,和春天夏天相比,你們又發現了什麼?”一個男孩迫不及待地高高舉起了小手。我示意他站起來大聲説,他説:“秋天是自己對自己説話。”我按下心中的竊喜,追問他:“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他説:“沒有‘對’字了。”一年級的孩子説話就是這麼直白、簡單,可是,啟發孩子善於發現語言的變化,捕捉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不正是統編版指向語用的教學主張嗎?於是,我輕輕一點撥,孩子們即刻心領神會:説話可以有説者,有聽者,也可以自己和自己説喔。當心中藏着什麼小祕密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和自己説呢。他們都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了。看着他們的小臉蛋,我也禁不住在想:每個孩子的小腦袋中究竟藏着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呢?

四、落實語用:藉助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力、表達力

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可視化的工具,可以檢驗思維軌跡、思維品質。藉助思維導圖梳理課文脈絡,我總是樂比不疲、屢試不爽。畢竟是一年級的孩子,我不能説這麼專業的專業術語,我“騙”他們説要畫好“藏寶圖”,免得寶貝不見了。啥寶貝呢?就是一顆顆會發芽的種子。教師的教學語言同樣要富於變化,還要富有童真童趣,要説孩子們聽得懂的話,要説能滿足孩子們好奇心的話。有了前面兩課“藏寶圖”的畫圖功底,當我拿着幾根不同顏色的粉筆時,孩子們不僅明白還興奮起來了。我説,用什麼顏色的粉筆?孩子們説,四季五彩繽紛,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好,我用不同顏色畫了一個橢圓。我接着説,這顆種子叫什麼名字?孩子們説,四季。我寫上關鍵詞“四季”。我又接着説,這顆種子應該發幾個芽芽呢?這回全班幾乎是異口同聲還拖長聲音説“四——顆——”。我説,第一顆種子是哪一顆?用什麼顏色的粉筆?孩子們説,春天,用綠色的。就這樣,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四顆被陽光照耀、被雨露滋潤的種子破土而出,發芽了,它們還抽出了新的枝葉呢。看着黑板上這幅有一級分支、二級分支的思維導圖(藏寶圖),孩子們再次歡呼起來,有些忍不住自己也在課本上學着畫起來了。然後,我讓孩子們看着思維導圖,背誦課文、複述課文,水到渠成。思維導圖——我們的“藏寶圖”,就是這麼價值連城。

統編版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力、思維力、表達力。而指向語用、落實語用,是最佳路徑。本篇課文的教學,我讓學生在觀察插圖中,在發現語言變化中,在梳理課文脈絡中,並抓住語言訓練點(學會用固定句式説話),帶領孩子們一起經歷了“發現之旅”,也見證了“落實語用”的語文課堂。

《四季》教學反思6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朗讀指導,體味文本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來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在閲讀過程中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語言,提高閲讀能力。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四季的特徵,感受四季之美。

4、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激發興趣,促進學習動力。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開始我就利用猜圖片的遊戲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有關四季的圖片入手,引導學生從圖中感受四季的美,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潛能,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奠定基礎。課堂上豐富的閲讀形式,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創造積極的讀書氛圍,培養學生樂意讀書的習慣。在掌握字音、字形,把課文讀通順、流利,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聯繫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美讀課文,表演背誦時多留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多種朗讀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體現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然的熱愛之情。

二、讀中感悟,加強個性色彩。

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着感情去讀更有利於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四季圖片,讓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比如教學的時候,我讓學生做動作表演“尖尖” 、“圓圓”、“彎彎” “一挺”等,讓學生感受到每個季節的不同。我還利用頭飾讓學生表演背誦,加深學生對四季的瞭解。我又做了範讀,還加上了動作,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朗讀也有了。

三、聯繫生活,重視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繫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在學習了課文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學生説一説四季中,除了草芽、荷葉、穀穗、雪人之外,還有哪些特點。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累積,並利用課件一一展示出來,讓學生自編兒歌,過一過小詩人的癮。這樣處理教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結束了,回想起來,有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識字還不夠實,對學生全面關注不夠。上課的'時候,我不善於引導學生,課堂的組織教學能力差,鼓勵、評價的語言較少。當課堂上出現“唱讀”、“念讀”的時候,我並沒有馬上去糾正、去指導,只顧教案而忘了學生。希望自己以後能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積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季》教學反思7

《四季》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朗讀指導,體味文本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來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徵,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二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着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開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説説現在是什麼季節引出四季,然後讓學生欣賞四季的風景圖,從直觀上感知四季的美,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

二 、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閲讀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不能脱離語言環境,因此我採用三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一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語,放慢速度讀;二是識字後再來整體感知讀,要求讀通順;三是把課文流利,讀出美的感覺。

三、朗讀指導、體味文本 通過前面的練讀,學生對課文已較熟悉了,但他們沒有深入地瞭解文本,讀起來沒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觸閲讀課,也不知道什麼叫感情朗讀。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走:一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讀,説説它寫了這個季節的誰,是什麼樣子的來具體感悟,並通過做動作來體會“圓圓 彎彎 鞠躬 一挺”等詞語的意思來初步感知該怎樣讀。通過老師的示範讀 、重音提示讀 、學生個人練讀、 展示讀讓他們有感情朗讀的初步意識;二是讓學生自己配動作朗讀、請同學上台帶頭飾表演讀來達到感情朗讀的要求,這裏也是預設中課堂的一個高潮。通過多形式 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的效果較好。

課後進行反思,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預設中課的第二個高潮:以説促讀,説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帶頭飾表演讀之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四季中除了課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特徵以外還有哪些景物特徵,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説我是秋天;紅葉飄飄,它對大樹説我是秋天……”在課堂上讓他們那顆聰慧靈動的心得以放飛。由於學生對帶頭飾表演特感興趣,讓他們多表演了幾遍耽誤了時間,其實後面的幾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戲演多遍無人看”,以至於預設的第二個高潮沒有到來,不禁有點惋惜。這節課能面向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課堂秩序,課堂語言精煉生動,不足之處是沒有能夠合理地調控課堂節奏與內容走向。

《四季》教學反思8

《四季》這篇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呈現,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並且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文中要求會認字有10個。我設計的這節課以識字為主,同時也加了朗讀訓練。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隨文識字,滲透識字方法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我在課堂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分散識字、分散難點,生字多次復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反覆識字,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在課初,我問學生:“現在是什麼季節?一年中除了冬季,還有哪幾個季節?”隨着學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寫有季節名稱的詞卡,然後讓學生讀讀。這幾個字,大部分學生都認識,很容易讀出來,於是我便問:“你們都在哪認識的?”有的學生是在人名中認識了“冬”和“夏”字,有的通過讀課外書認識的,還有的是別人教的,有的學生先記“禾”再記“”火“和起來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種識字方法,學生識字的途徑很多,除了從課堂中去學,只要認真觀察,做個有心人,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認識到漢字,漢字無處不在。這樣在隨同識字等多種形式識字時,分散了識字量,從而降低了難度。

二、展開想象,讓朗讀富有個性

學習語文,重在讀中感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着感情去讀更有利於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圖,把看到的説出來。有的同學説:“我看到小草剛從地下長出來,很嫩,很綠。”有的説:“我看到小鳥嘰嘰喳喳地飛來飛去。”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讀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詞所藴涵的春季特點。到這裏我並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又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沉睡一冬的草芽從地下鑽出來,當兩隻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時,它的心情怎樣?會對小鳥説些什麼?”同學們的想象力進一步豐富了文章,昇華了情感,這時再來讀課文,春天味道更濃了,感覺更深了。”此時,我又做了範讀,我的朗讀超越了文本內容,語氣也不同,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真是百花齊放,讓朗讀富有了個性。

三、聯繫生活,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繫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學習的不僅是文本,還有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學習了兒歌以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出示了幾幅有關四季景物的圖片,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説一説。這樣處理教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不足之處

“()是()”採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多數學生把它説成陳述句。我在指導時不夠具體。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事先親自帶學生多觀察一些季節中常常出現的景物。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課堂中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還需對文本以及新課標作深入細緻的鑽研。多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思維去設計課堂教學方法。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使學生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接受,學生有所獲,所得。

《四季》教學反思9

《四季》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讀來琅琅上口。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為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閲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本節課我有兩點感覺不錯:

一、導入自然。

講課開始時,我採用出示優美的秋天的景色圖片,配樂朗誦的形式: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裏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麼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説點什麼呢?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板書:秋)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再引問:秋天,除了我們剛從畫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還能看到什麼?一年之中,除了秋季,還有哪些季節?(板書:春、夏、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板書:四季)引出課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引出課題自然而親切,從身邊的生活環境入手,孩子們很容易進入課本內容。

二、在遊戲中識字。

做遊戲識字,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識字方式。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徵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穀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説説這些事物是屬於哪個季節的。再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還重點學習了多音字“地”的讀音和不同用法。然後再開小火車認字讀: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掌鼓勵為主。再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孩子們都高高舉手,搶着認字。最後進行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説、彎、春”擴詞。目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注重詞彙的積累,為今後的寫話打下基礎。

這節課就這樣,在愉快、高興、搶答中很快地度過了。孩子們各個都學得不亦樂乎。我心裏也充滿了喜悦。

《四季》教學反思10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四季》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通過描述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動的表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對《四季》這首兒歌的教學反思:

《四季》採用排比的形式,擬人的手法,語言生動親切,讀起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説,有個性創造地演,把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帶着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齊讀。讀圖上的字,讀詞組,讀句子,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從有拼音到無拼音,從有紅色標識提醒到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二,在情境中學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着讓學生讀準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後讓學生説説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嘗試了表演讀,就是變讀邊加上自己的動作,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又能在讀中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三,引發"求知慾",讓學生掌握"主動權"

我在上《四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一是在識字時讓"小老師"帶讀,這樣很多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大多數孩子都覺得當"小老師"是件很光榮的事。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草芽,荷葉,穀穗,雪人,想一想它們説話時的心情,然後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

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一是認字效果不是太好,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總有學生不會讀;由於課堂時間沒把握好,在寫字的環節,沒有範寫和評議。

通過這次教學,我覺得在今後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1,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2,不要設計對達到目標沒有作用的環節,不要提了問又沒讓學生回答而進入下以環節。

3,不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像《四季》這樣的課文其實只需通過反覆地讀來進行模糊理解,在教學時在這方面花時還是不充分,過多地分析造成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四季》教學反思11

上完《四季》一課,心裏不知道是喜多一點還是憂多一點。現在我來説説一個重要的收穫,就是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讓他們讀出歡快的語氣,還有調皮的語氣,學生爭先恐後地讀。我覺得我們低年級的語文課上就要教給學生方法,紮紮實實地進行朗讀訓練。回顧自己的教學流程,主要體現了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始提問,激發讀書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然而,興趣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它有賴於教師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去激發。

在片斷一的教學中,我先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學生的回答引出了課題—四季。“那誰來説説四季都有哪些特點,有哪些特別的事物?”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接下來在優美、輕快的音樂和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詞韻美、意境美、整體美,從而讓學生喜歡上《四季》這首詩歌。接着,我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幾種事物,並且試着説一説。這裏,琅琅上口的語言,可愛的事物形象,很好地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還有一些誇張的語氣,學生都踴躍地參與到朗讀中去,都想試上一試,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

二、教給方法,鞏固朗讀的興趣

古人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學生已激發的閲讀興趣要保持,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片斷二中,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並不是空洞地對學生進行技術的指導,只是要學生閉上眼睛聽完我的示範朗讀之後,讓他們去發現我讀書的優點,知道讀書要有輕有重。學生説:“老師,我發現祕密了!你讀的時候可真可愛啊!真調皮啊!還有輕有重的!”然後告訴學生,老師之所以書讀得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呀,一邊讀書的時候,一邊就想到了尖尖的草芽。我非常喜歡那些嫩嫩的、綠綠的草芽。這樣一來,我就讀得好聽了,而且還露出了笑臉。”學生從我的敍述中,知道了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象,還可以笑着讀,我巧妙地將閲讀的方法滲透在了朗讀指導之中。這樣,猶如春雨“隨風潛入夜”一般,達到“潤物細無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課堂上,邊讀邊想,邊想邊讀,興趣非常濃厚。雖然學生讀書的水平還顯得很稚嫩,但是我完全被學生那種讀書時表現出來的積極的興趣,和他們投入的神情所感動了。

事實證明,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再現情景法,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到,學生才能讀好書,真正讀出語言的味道。

《四季》教學反思12

《四季》是一首童趣濃厚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能喚起學生的想像,很受兒童的喜愛。開課伊始充分利用媒體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讓他們感受到四季的美麗與可愛。

一、體驗閲讀、讀中見情

低年級閲讀教學應本着以讀為主,以人為本,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教學《四季》一課,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把自己當成草芽、穀穗、雪人來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出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興奮與自豪。

二、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注重在小學一年級起,就着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我在教學的多個環節,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如,在學生讀通讀順詩歌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學習生字。引導學生髮現識字的規律。

《四季》教學反思13

《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詩歌,它通過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教學時,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説,有個性創造地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暢所欲言聊四季

第二課時教學時,我以問題“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引起學生思考,暢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語言總是充滿了童趣,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喜歡春天的孩子説“春天花開了。”,有孩子一聽就想到了之前提到過的“百花齊放、春暖花開”這樣的成語,給人驚喜。説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了,校園裏前一陣的桂花香,還有在學《秋天》一課時提到的小松鼠、小螞蟻準備過冬的糧食。孩子的語言天真中充滿想象力,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中的語言,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枝繁葉茂,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皚皚。

二、賞讀文本學語言

這首詩歌語言親切而富有童趣,使用疊詞,朗朗上口。各小節句式、結構大致相同,便於學生仿説。教學時,我陪學生一起朗誦一起發現課文中使用了“尖尖、圓圓、彎彎”這樣的疊詞,配合着課文的插圖讀出“草芽、荷葉、穀穗”的可愛。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樣子特別生動形象,我就讓孩子做一做這個動作,評選出表演得最可愛形象學生,讀出冬天的有趣。

感受了文本語言的特點和有趣,我隨即讓孩子模仿文本語言説一説:________對 説:“我是 。”孩子們會説一些季節不對應的景物,但經過糾正補充了一些具有季節特點的圖片,如春天的鮮花、嫩芽,夏天的荷花、知了,秋天的菊花、柿子,冬天的冰花等,孩子就能準確地模仿課文語言進行説話訓練了。

這篇課文文本語言比較簡單,但通過教學也發現孩子們的生活常識還是比較缺乏的,什麼季節有什麼特色,有些孩子還是不太瞭解的。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今後教學中要多聯繫生活,也需要家長配合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學習語文。

《四季》教學反思14

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在學習第二小節兒歌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圓圓的荷葉,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説:“老師,能不能説還有別的東西在對青蛙説話?”我意識到這個孩子肯定發現了問題,於是就對這個孩子説:“可以啊,你認為還有誰對青蛙説話?”這個孩子説:“圖上還有荷花的花苞,也可以説荷花對青蛙説話。”我當場表揚了這位同學,肯定他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問題。其他的孩子都看着他,教室裏靜悄悄的,所有孩子好像都若有所思。但是至於荷花怎麼樣,這個學生一時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表達,全班都陷入沉默中。我在此時給學生提示:“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荷花是什麼顏色的?可以怎麼説?”教室裏的孩子們頓時活躍起來,很多孩子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馬上根據顏色説出:荷花紅紅,他對青蛙説:“我是夏天。”看着一個個因為動腦思考、急於表達而舉得高高的小手,看着一雙雙閃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我抓住這一契機,繼續引導:“夏天裏還有那些景物?還有誰會對青蛙説?”孩子們的思維一下被打開了。此時,讓學生聯繫自己平時見到的夏天的景物,學生馬上想到:蝌蚪黑黑,他對青蛙説:“我是夏天”;睡蓮粉粉,他對小鳥説:“我是夏天”;蜻蜓飛飛,他對青蛙説:“我是夏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青蛙’也換掉?”然後讓孩子們四人小組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啟發思維,充分展現自我。

美麗的大自然是豐富多彩、五顏六色的。讓學生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是一個多麼不簡單的過程啊!

《四季》教學反思15

《四季》這首兒歌,通過對幾種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語言親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圖畫,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給學生留下想象和思維的空間。上完《四季》一課,現在我來説一點收穫,就是生字教學中,我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孩子去讀,讀帶拼音的生字,去拼音的生字,開火車讀,小老師帶讀,男女生賽讀,讀詞語,幫助學生鞏固生字詞,讓孩子紮紮實實地學好生字。

在朗讀指導中有所欠缺,孩子們的朗讀不夠到位。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就是簡單讓孩子們用高興的、調皮的語氣去讀,沒有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孩子們讀書的時候,沒有引導他們邊看課文插圖邊讀,沒有將書中的畫面印在頭腦中……所以將閲讀的方法巧妙地滲透在朗讀指導中,我還需要一番紮實的朗讀基本功。

課後在想,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也創作自己喜歡的季節的小詩……讓學生想象説,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提高孩子們的想象力。

《四季》教學反思16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的這一性質將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聚焦於“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這就要求我們樹立“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觀,把“語言文字運用”作為語文課程的一切教學活動與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語言文字運用,首先應引領學生通過閲讀理解,領悟和挖掘出語言表達的方法,再重點訓練語言運用能力,然後進行方法遷移運用,學生可逐步學會表達。下面結合《四季》一課談談我的做法:

一、積累詞彙,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四季》一課的“我會認”的生字的時候,先讓學生在小組裏合作學習生字,再運用老師交給的方法識記字形,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如編兒(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對、圓、就),換一換(説-悦),生活識字(秋、夏、雪是學生的姓和名中的字),歸類識字(肚、腰、腿、胳、膊)等方法。為了讓學生真正記住這些生字,我設計了一環節讓學生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或説一句話。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人人都參與了課堂學習,大大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促進了語言文字訓練的效率。

、讀中品悟,積累語言

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積累語言,而積累語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多讀,尤其是要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優美的祖國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過程中,我除了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以外,還注意對學生進行具體有效的朗讀指導,加深學生的感受。例如: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問:同學們,你認為“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再比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你認為應該怎麼做、怎麼讀呢?讓學生上台表演動作,表現雪人頑皮的樣子。經過這樣多方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就有聲有色了,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彎彎、鞠躬、挺”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感知語言,從理解中感受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實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三、聯繫生活,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繫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在教學《四季》時,我注重安排遷移練習:“,他對説:‘。’”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照課文中的詩句,當一回小詩人。由於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通過啟發,生活中許多景物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柳樹綠了,他對小鳥説:‘我是春天’。”“荷花朵朵,他對小魚説:‘我是夏天’。” “紅葉飄飄,他對大樹説:‘我是秋天’。” “雪花飛飛,他對大樹説:‘我是冬天’。”……在學生表述時,我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學生通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正因為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學生才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

總之,閲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定要遵循語文知識的建構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以語言實踐為為平台,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才能實現閲讀教學的目標,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四季》教學反思17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我給學生玩了一個猜季節的遊戲,學生很有興趣,都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這樣已經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然後,我把四季比喻成了魔術師,會變化出不同的模樣。又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不同的季節,春天我用的是看,夏天我用的是聽,秋天我主要用的是摸和聞,冬天我用的是小朋友自己去感受,這樣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學習,就不會覺得枯燥。

2、隨文識字

在教學中,我主要用到的是隨文識字的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在知道意思的情況下學到新的字,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更能理解字的意思,還可以找到詞語,便於他們組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課時着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識字,比如説看字形,用加一加的方法,猜字謎,編兒歌等等,喜歡哪種就用哪種。在本課中,因為怕上課來不及,所以我分成2課時上,在第一課時的最後,我加入了筆畫的書寫,是讓學生在寫生字時做個鋪墊。又達到了書寫練習的效果。

3、朗讀指導

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想像自己就是那説話的,可以幫助學生總結下應該用怎麼樣的語氣,讓他們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接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

4、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四季還有什麼會説,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説我是秋天"學生不能按照老師想的來説。

5、今後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

1、不要設計對達到目標沒有作用的環節,不要提了問又沒讓學生回答而進入下以環節;

2、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3、培養小組帶頭人,讓小組合作更富有實效性.

4、因為環節比較多,所以時間上來不及,可以分成2課時上。

5、在讀的方面還可以再多一些時間。

《四季》教學反思18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歌,本文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兒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整堂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了以下教學思想。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第一段時,我目標明確地分層指導學生進行了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讀中得,讀中展示。接着我從扶到放,讓學生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2、3、4段,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讀一讀,説一説,演一演。

在拓展訓練中,我又出示幾幅不同季節的典型畫面,讓孩子選擇説話,孩子們興趣高漲,語言豐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個充滿智慧的小詩人紛紛冒出。其次,課文中的個別詞語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淺出,水到渠成,如在幫助孩子領悟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時,我問表演的孩子:“親愛的小麥穗,你為什麼彎腰啊?”孩子回答:“因為我成熟了,沉甸甸的果子把我的身子壓彎了,”在孩子表演完冬天的雪人時,我問孩子們,“你們為什麼説他表演的好啊?“因為他挺着大肚子,樣子很可愛。”“因為他臉上笑眯眯地,還挺着個大肚子一搖一擺的,很頑皮。”“頑皮”一詞的理解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動作中做了具體的解釋。整堂課下來,孩子的學習興趣濃厚,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遺憾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指導孩子的書寫沒能落實到位,自己認為如果能在課外有更充分地預習,可能這堂課的效果會更好。

《四季》教學反思19

一、有趣的導入

在教學設計的導入環節,我採用了有趣的課件和兒童化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能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把教師生硬的講解課文變成學生自主的朗讀課文,以讀帶講。

在朗讀詩歌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品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並提出讀的要求,再通過教師的語言知道,課件播放有關的圖片和聲音,讓學生找到讀課文的語感。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景色美,從而讓學生喜歡詩歌,願意朗讀、背誦詩歌。在理解課文時,我把詩歌的四段分成:

(1)賞春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進行詞語積累。

(2)吟夏天,説疊詞,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頌秋天,結合美麗的秋景圖創編詩歌。

(4)演冬天,動作表演,感受雪人的頑皮與可愛。

這四段分別有不同的要求,我把枯燥的詩歌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學生在輕鬆愉悦中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做到動靜結合。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在識字這個環節上,我先讓學生自主識字,地讀課文是把生字多讀幾遍。在採用“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是枯燥的識字變成學生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遊戲內容,利用了情境識字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説出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讓學生反覆讀:讀圖上的字、遊戲讀詞語、按層次地讀:從有拼音到無拼音。這樣反覆出現生字,使中下水平的學生也能基本在課堂上掌握生字,並取得了良好的識字效果。

三、指導書寫

在書寫時,是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先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問學生髮現了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説出來,並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範寫,在讓學生書空寫,掌握筆順,要求學生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課內課外的知識拓展,使語文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通過背有關的四季兒歌、創編詩歌、唱四季歌等一系列拓展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四季的情感,從小培養一些環保意識。

教後反思:

教學後,針對實際情況,覺得還存在着以下不足:

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找出自己覺得困難的地方,對一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困難,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在這個地方,教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的調整。所以讓學生提出難點,全班幫忙解決,這一環節實現的不是很好。

廣東四季不是很分明,我對這點預知不夠,應該在學習這首詩之前,先讓學生自己瞭解四季的特徵,這對教學會有很大幫助。

《四季》教學反思20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探索的一個熱點問題。而我校一年級開始實行小班化教學,班級學生人數少,課堂內學生活動的空間和時間相對增加,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施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學時空重組的有利因素,讓全班學生動起來,充分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間的互動,特別是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達到教學目標。本文想借《四季歌》一課的教學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四季歌》是小學語文新教材一年級中的一篇課文,要求學生朗讀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熟讀成誦;通過閲讀初步瞭解四季的不同特徵。

上課開始,學生齊讀了課題後,有學生就問:我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那四季歌到底是指什麼?學生能提出這麼好的問題,我讓全班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學生自己自由放聲讀詩歌,使自己對整首詩歌整體感知。學生讀完了,有學生説:我讀了這首詩歌后,

感受到四季的景色很美,作者把四季當作人來寫,很可愛,所以説四季是有歌聲的。有學生説:因為四季是自己來到人間,所以説四季都有自己的歌。同學們都為這兩位同學的精彩回答鼓掌。學生對整首詩歌有個整體認識後,接着讓學生再仔細讀讀課文,讀中感悟。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要求能熟讀成誦。我就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對朗讀效果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體會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四季的特徵。這些詞語主要是花兒笑蟬兒叫楓葉紅雪花飄等。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説一説四季的特點,並進一步體會感悟四季各自優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