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精選11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8.16K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精選11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着,在喜悦中收穫着,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

一、基本情況

(一)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其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鐘錶,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2

本期教學目標和總要求:

(一)、數與代數。在“生活中的數”學習中,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鉛筆”等活動,學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加與減”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 “購物”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係。結合購物情境進行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在“觀察與測量”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釐米和米的實際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意義,瞭解釐米和米的關係,能估測和使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在“有趣的圖形”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統計與概率。在 “統計”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教材概況:

本教材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它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學生知識現狀簡析:

本期一年級共有學生15名,分為兩個學習小組。從年齡上來説,學生年齡比較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較弱,學習自覺性較差,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地學習習慣,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實現最終的學習目標。全班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比較好,但是主動探索學習數學的學生不多,學生對經歷、體驗數學缺少經驗,本期有待進一步提高。

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

1、在教學中,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3、重視讓學生體驗數學生學習的過程。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現平均每班有85左右學生,在大班額條件下,學生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原因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弱,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有的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審題能力及認真聽題的習慣。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教學內容的分析:

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很好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全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加、減法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單元結束

平均錯誤率速度平均錯誤率速度

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7%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12%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5題10%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6題

(二)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措施:

1.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2.在教學中儘量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3.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

5.為學生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7.結合教學內容有機的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豐富的資源。創設激趣、激情的情景,讓學生愉快的自覺的投入學習中去。

9.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審題。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主備人

1位置

綜合練習4課時

1課時

2十幾減9

十幾減幾2課時

3課時

3應用題

鞏固練習3課時

2課時

4整理和複習

單元測試3課時

2課時

5圖形的拼組

鞏固練習3課時

2課時

6100以內數的認識5課時

7100以內數的認識鞏固練習

單元測試2課時

3課時

8認識人民幣

期中考試3課時

2課時

9五一長假

10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2課時

3課時

11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5課時

12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整理與複習

單元測試1課時

2課時

1課時

13認識時間

鞏固練習4課時

1課時

14找規律

鞏固練習3課時

2課時

15統計

單元測試3課時

2課時

16總複習5課時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4

一、班級情況分析: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兩個班級的學生基本上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遵守課堂常規,大膽發言,積極回答問題。也有幾名學生學習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三、本冊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2)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4)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空間與圖形:

(l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2)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計與概率:

(1)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現象進行簡單的分類,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收集、整理數據,並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2)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初步能對錶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4.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繫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 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 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二)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教學難點:

1、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2、會看讀寫幾時幾分。

3、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4、用數學。

5、發展空間觀念。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5

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名,大部分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瞭解,我對班裏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剛步入小學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陳鑫隆、江濤、黃旭欽、黃一涯、李尹越、廖祖峯、舒靈平等學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造成我班的學困生基本原因如下:

1、學習動機問題,導致學習困難

2、學習策略問題,導致學習困難。

3、不良家庭環境導致學習困難。我們學校小學學生家長大多是來自農村進城務工的流動家庭,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他們不會“育”,甚至在“養”上都有問題。還有一些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隨便找個學校讓孩子就讀,因為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的原因,這部分學生普遍跟不上這裏的學習,導致學習困難。

【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 教材的編寫特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生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為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3.教學內容的展開儘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數與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數與計算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小學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

(1)豐富關於數概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關於數感,在《標準》中已有明確的説明。

(2)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計算教學的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對各種算法進行評價,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

(3)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提供關於物體空間關係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注意為教師創設數學問題情景提供豐富的素材。

(2)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6

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學生的常規有了顯著的提高,上課、作業、口算等方面都漸入佳境,本班學生總體來説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因此,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還比較濃。有所欠缺的是學生傾聽的習慣還有待培養,也要加強平時的思維訓練,因為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定式,創新意識有待提高。班上有4個學生學習有困難,但好在對數學的興趣還在,對我也比較喜歡,這個學期要努力使他們不掉隊,爭取幫他們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學情分析期末測評情況:優秀 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 0人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數與代數:

·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l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計數單位“一”、“十”和“百”;初步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初步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會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空間與圖形

·經歷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的過程,直觀認識這些圖形,能正確識別這些圖形。

·初步感受“形”與“體”的聯繫,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

·能在釘子板上圍出和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3)統計與概率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現象收集資料,能進行簡單的分類、統計數據,把統計結果填入簡單的統計表。

·能看懂簡單的統計表,並對錶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

(2)在探索並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方法時,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靈活,培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

(3)在直觀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初步朋友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進行有條理的思考,並對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結果的合理性能進行初步的判斷。

3、解決問題方面

(1) 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簡單的交流。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並能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方面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並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解決問題等的數學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鼓勵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數學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在數學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正確辨認圖形;實際運用人民幣。

教學難點:幾十九後面的數是幾?理解數位和數位順序。數100以內的數;理解圖形之間是有聯繫的,並可以相互轉換的;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算理;各種面值人民幣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併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7、重點關注張婉寧、徐玘、許芳婕、李冠這些學困生,關注他們的情感、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穩步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分析:

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他們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領域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教學對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兩個班的數學,他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即將踏入正式的、正規的教育學習。我任教的這兩個班,他們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對學校的一切充滿好奇,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時間較短,孩子普遍好動,行為習慣還有待規範。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教師應從課堂常規訓練開始,因為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

七、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3、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八、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入學常規訓練 4課時

(一)數一數 4課時

(二)比一比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一二單元檢查卷 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

1、1———5的認識 8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8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4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單元檢查 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 6課時

(五)分類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單元檢查 2課時

期中檢查 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38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12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8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8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單元檢查 2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單元檢查 2課時

(八)認識鐘錶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2課時)

1、9加幾 8課時

2、8、7、6加幾 8課時

3、5、4、3、2加幾 6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

單元檢查 2課時

實踐活動 1課時

(十)總複習 8課時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新課標人教版),希望同學們閲讀後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祝大家閲讀愉快。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學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學生的來源很廣,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着較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説話或者做小動作。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具體單元安排為: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認識10以內的數;認識圖形(一);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認識11—20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期末複習;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個綜合實踐活動。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6個單元。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單元數一數、第五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第七單元分與合,第九單元認識11—20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安排在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十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些內容是學生今後計算學習的重要基礎,教材編排時不但課時有所增加,而且增設了“思考題”和“你知道嗎”的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拓展認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數的.認識,增強探索規律的意識和簡單應用知識的能力。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3個單元。即第二單元比一比、第四單元認位置、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輕重、遠近等,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另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分辨自己的前後、上下、左右,並初步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再一方面,經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徵,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三單元分一分,要求學生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初步體驗簡單的分類活動,學習分類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以後學習統計和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

4、“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六、八單元裏,結合認識物體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豐收的果園》。讓學生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體驗,激發開展數學活動的興趣,並能聯繫現實情境發現並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中,體會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探索10以內的加法、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法、減法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能探索一些簡單的物體、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經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體會分與合的數學意義,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運算能力。經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體會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經過對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經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培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發展思維能力。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和觀察、比較的能力。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多少,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等方面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初步學會經過簡單的數數、比較大小、加減計算以及觀察、操作、分類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態度。

(1)在老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數數、比較、分類、計算等與數學有關的活動感興趣,具有喜歡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2)在建立數的概念、認識物體形狀、討論計算方法、表達思考過程等活動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用簡單的數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以及用文字、符號表示簡單規律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知道用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知道在計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等數學活動中有可能會出現錯誤,並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建議。

1、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準確表達、認真作業。學生在寫作業時,老師既要關注學生的作業質量,更要關注學生的坐姿、握筆的方法,保護學生的視力。嚴格要求學生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塗改,認真聽題、細心計算、耐心檢查,逐步養成書寫規範的良好習慣。説到書寫規範,不僅要求學生數字寫得清楚、美觀,還要注意寫數字的筆順,比如:經常有學生把“0”、 “8”的筆順寫錯。

2、豐富問題情景,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1)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

教材在選擇素材時注重創設形象、生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暢遊數學知識的“海洋”,進行有趣的數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實際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引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如“數一數”教學中,選擇了兒童樂園的場景,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觀察、數數、初步感受數的實際意義。再如教學“10以內加法和減法”時,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澆花、植樹、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2)編寫生動的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些童話故事的情境,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學習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森林運動會”為素材,引導學生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經過“小朋友澆花”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現在一共有幾人”“還剩幾個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數一數、算一算的衝動,主動去探索計算的方法,理解加、減法的含義,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3)設計豐富的活動提高計算能力。

在上一年級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等方面的經驗,所以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基本沒有問題。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稍有難度,這是後續學習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生必須學好,並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鐘8道一步計算式題(直接寫得數),正確率要達到90%~95%。由於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而計算練習又比較枯燥,因此,老師在強調計算的同時,也要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遊戲、競賽等方式訓練(數學撲克、登山奪紅旗、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同桌自編計算題交換算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3、經歷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給學生鍛鍊數學思維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分析,發展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獲得發展。

(1)儘可能為學生提供探索與合作的空間。

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真正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在學習加、減法計算,特別是20以內進位加法時,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並交流算法,實現算法多樣化,並引導學生對不同計算方法進行比較,感受每種計算方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優化計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數學基本思想在知識形成和應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學抽象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例如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數出現實場景中人或物的數量,再引導他們用相應顆數的算珠表示“一類等價集合中元素的個數”,最後由相應顆數的算珠抽象出數,並藉助直尺和圖形使他們初步感受直線上的點與數是一一對應的,明確數的順序和大小。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側重引導學生經歷“用小棒擺出十幾→在計數器上撥出十幾→寫數”這樣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初步感受不同數位上的數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值,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

二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確定性。例如,組織“比一比”的活動時,增加了比“3支筆的長短”、比“3種水果的輕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問題,引導學生在確定最長最短、最輕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動中,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

4、注重習題的針對性、層次性和可選擇性。

一是要適當增加有助於提高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練習。例如,為了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練習寫數的機會,在學習“認識1-5”和“認識6-9”這兩個部分內容後分別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同時還在練習一和練習二中適當增加了習題的容量。另外,考慮到學生熟練掌握8、9的分與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歷一個適當的過程,把8、9的分與合分開編排,並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

二是進一步加強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比較。例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計算時,讓學生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起來,説出指定得數的若干不同算式,啟發他們在此過程中自主體會相關加、減式題的聯繫和區別。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經過題組形式,多次引導學生比較“得數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數不同的相近算式”,啟發他們在比較中進一步把握相關式題的內在關聯,提高計算的靈活性,並形成必要的技能。

5、適量補充安排思考題和自主閲讀材料。

本冊教科書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題,這些題目涉及數和運算的意義、計算的方法和技巧、簡單的實際問題和數學規律、簡單的判斷和推理等內容。解答這些思考題,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自身的價值與魅力、鍛鍊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本冊教科書還經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了兩則自主閲讀材料,目的主要在於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願望,啟發他們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量補充安排相關的思考題和自主閲讀材料。如在教科書29頁“照下圖這樣,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要打( )個結”,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或者畫一畫中探索規律,解決問題。進一步延伸“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圍成一圈,要打( )個結”,讓學生進一步探討。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9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學期裏,我們數學教研組將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學期的教研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要點為指導,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穩步推進課程改革。圍繞教研組的科研課題,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優化教學模式,逐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1、發展上學期數學教學效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數學教學質量與上學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開展以"如何利用課堂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着力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3、配合學區教研室開展創建"優秀教研組"活動,切實加強科組教學研究,提高科組教學研究能力,積極參加學區教研室組織的各種活動,爭取好成績,爭當優秀教研組。

4、按時高質量的完成學校規定的各種常規工作。

三、主要措施

1、紮實做好常規教學工作:

(1)備課要充分,目標要明確;上課要認真,方法要靈活;作業佈置要突出重點,講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練必評,有錯必糾;

(2)做好週週練的工作。

狠抓學生的計算與基本技能訓練,做到天天2--3分鐘口算或者是基本計算訓練,(一、二年級口算:12題/分鐘,各年級計算正確率:90%以上)落實好週週練工作,針對週週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分析,並有改進措施。使各個班級在學區質量抽測與學校抽測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努力達到學校的教學質量目標的規定。本學期各年級做好單元基礎達標測試,打好基礎在學區抽測中取得好成績,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各數學教師認真擬定好教學計劃和輔導學生的計劃。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習慣培養,做好輔優幫困的工作。

(4)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養成多看書,看好書的習慣,多參加校內外的專題講座、教材培訓、教學交流和觀摩等活動,一學期聽課、評課爭取達到10節以上。

2、加強教研工作:

(1)切實做好每一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做到活動前有中心議題,活動中有記錄,活動後有分析。

(2)全體數學教師要善於用新課程理念來審視和剖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每位老師上一到二節實踐課,課後要進行反思,並寫出教學體會。每位老師期未進行一次課題小結(課例或論文)。教研組要及時整理材料,結合本學期研究情況,整理出實踐課的經驗、成果。這學期我們將在"寫"上加強力度。

(3)創設學習信息技術的氛圍,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鼓勵教師運用,切實全面提高數學教師的信息素質。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實現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基本內容。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形成有計劃、有條理的工作作風。

四、各月活動安排:

2月

1、小結上學期期末測試情況,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2、分年級制訂教學計劃。

3、檢查備課。

3月

1、開展教學設計研究活動。

2、備課、學生作業月查。

3、進行口算、計算比賽。

4、開展校內公開課活動。

4月

1、繼續開展教學設計研究活動。

2、檢查學生作業。

3、進行期中考試。

4、各年級小結期中測試情況,明確後半學期的目標

5、為迎接學區督導檢查做好準備工作。

5月

1、開展教研活動。

2、學生作業月查。

3觀看教學錄像。

6月

1、檢查學生作業本和教師備課本。

2、各年級制訂期末複習計劃。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0

一、基本情況的分析:

我們一年級一班現有學生62人,其中獨生子女佔90%以上。經過了半年的學習,他們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學能力在上學期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他們天真、好動,好奇、好問、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所以,本學期,計劃讓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各種基本能力。

二、本冊教材知識系統及安排:

本冊教材包括“南極小客人”、“下雨了”、“農夫與牧童”、“綠色行動”、“小小存錢罐”、“大海邊”、“阿福的新衣”、“我們的鞋碼”、“兒童樂園”幾個部分。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在實際情景中能正確地任、讀、寫100以內的數,並能認識計數單位“百”,知道10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初步學會估算。

3、在現實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4、在現實情景中,認識元、角、分,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空間與圖形: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三)、統計與概率:

1、在統計活動中,學會初步簡單整理的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2、能完成簡單的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百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圖形與統計等知識的理解。

2、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的渠道與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認真學習區《學科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及時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學習先進的教改理論,教改經驗。

2、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 以課堂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將新思路、新方法滲透到每節課中。

3、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活動性。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鬆開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引導他們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景,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

6、改革評價模式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的發展。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滲透“我能行”的觀念意識,配合學校的評價改革方案,科學合理地運用“我學會了嗎?”“豐收園”等欄目,全面瞭解學生的小狀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五、教學進度安排:

1、“南極小客人” 4課時

2、“下雨了” 2課時

3、“農夫與牧童” 4課時

4、“綠色行動” 8課時

5、“小小存錢罐” 4課時

6、“大海邊” 10課時

7、“阿福的新衣” 4課時

8、“我們的鞋碼” 2課時

9、總複習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1

一、數與代數

1、 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花生”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 第一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這些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 第六單元“購物”。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係,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結合購物情境進行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 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 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初步體會面在體上;通過大量“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並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好玩(分釦子和填數遊戲)的實踐活動,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1、 學會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學會20以內退位減法、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並能解決相關的應用題。

2、 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難點:

1、20以內退位減法。

2、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全冊教學建議:

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數學學習的興趣對於數學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教師首先應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學生回答得對與錯或語文是否完整,老師可以延緩評價,要多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注意的是不宜用統一的、程式化的語言來訓練學生,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老師要讓每個學生首先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數學。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師不要急於求成,對學生過早提出統一的、硬性的要求,而應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遊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例如,在實踐活動“小小運動會”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成一個童話故事,在講故事的進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還可以結合學校的運動會,鼓勵學生從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

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並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設立了“問題銀行”等欄目,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使有的問題當時不能解決,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以後解決。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