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71W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

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不同的家庭形態、不同的教養態度、不同的家長素質,對於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體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科學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建立,有助於抵禦社會的不良風氣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從根本上提高少年兒童的自身素質。

本次調研主要採用調查法、輔以訪談法。訪談了學校負責家長學校工作的學校領導、教師,並對部分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農村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程度調查

我們對56位家長進行了專項調查,其要點有:(1)你平時管孩子嗎?怎樣管?(2)你們是怎樣起示範作用的?(3)當孩子做出成績時,或做不正確的事情時,你們怎麼做?(4)你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否重要?

其中 “你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否重要?”家長回答的彙總見下表:

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不重要12(人)37(人)7(人) 由表可見,在56名學生家長中,認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僅佔21.5%,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他們認為家庭應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是兒童心智發展的基礎。據瞭解,認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長,其子女在學校各方面表現也都是非常不錯的。表中顯示認為家庭教育比較重要的家長佔66.7%,佔大多數,他們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決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很長,很艱鉅,需要家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此表還可看出,認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佔12.8%,這一小部分家長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孩子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這段時期還不懂事,家長沒法教育。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進入學校,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這種錯誤的想法及做法,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或造成嚴重的後果。在訪談中還了解到母親在家庭教育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父母參與家庭教育不平衡。

二、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情況中可以看出農村家庭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社會原因

相對於學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隱性的,非正規的。在現今高考體制影響下,很多人把教育等同於分數,分數高於一切;對教育狹義理解,簡化了教育的內涵,突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義。社會上的一些主要輿論討論的是學校教育如何重要,擇校的意義重大,而對於如何實施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家長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的問題,卻是很少有人或無人談起。這種不健康的輿論促使家長重視學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當然,我們不否認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教育作用,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學生成長曆程中家庭教育對其的影響。有人曾對那些學業優秀、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生進行調查,從調查中發現這些學生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成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

2、家長原因

(1)農村不少家長自身文化素質較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由於歷史原因、經濟條件、農村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好多學生父母讀書不多,文化程度較低,很多家長對學校教育缺乏瞭解,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單一,“在表示對孩子的愛意時,往往不關心他們想些什麼。”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教育承擔者缺少進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家長對子女教育束手無策,只能聽之任之。而對於學校組織的家長學校培訓,又不願參加;參加的也只是為了應付,目的性不強。

(2)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近幾年,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最大的願望。但在談到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很多家長認為當孩子進入學校後,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責任。孩子成績的好壞,靠的是老師。很多家長到學校,與教師講的最多的就是:“老師,我們孩子全靠你啦!”言下之意,孩子的成績好壞,責任在教師。尤其是受高考體制的影響,把教育等同於分數,分數高於一切。很多家長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受應試教育影響分數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烙印。他們把教育簡單化,他們把學校看作是教育的唯一陣地,他們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豈不知,孩子品格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生活、學習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孩子成長的道路很長,很艱鉅,需要家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思想上的認識、定位嚴重影響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理解,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另一方面,現在農村家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百般疼愛,捨不得罵,更捨不得打,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去做,往往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孩子的獨立性很差,而依賴性卻很強。也有一部分家長比較重視家庭教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的阻力。因為有了他們“堅強的後盾”,家長的教育往往力不從心,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明顯打了折扣。

(3)部分家長的思想認識落後。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經濟發展了,改革的浪潮推出了一些缺少文化的有錢人。一些短視的家長認識不到知識的重要性。見到那些屠户、包工頭、攤販紛紛富了起來,於是認為不讀書也有飯吃,甚至發財。只要有“本事”照樣賺大錢。加上近幾年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種現象造成一部分家長認識上的偏差,認為讀書沒有出路。其次,重男輕女的陳舊思想在農村相當一部分家長身上依然存在。

(4)農村經濟相對滯後與家庭分裂。近十年,農村中有超過60%的勞動力外出務工,離婚率上升,無形中使農村家庭教育形成真空。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和爺爺奶奶或代理家長撫養。

三、對策思考

1、強化措施,努力提高家長素質。

提高家長素質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點。

(1)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家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的力度,使家長切實掌握科學的家教知識,學習成功的家教經驗,增強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幫助廣大家長走出家教存在的四個誤區,即:過渡溺愛、過高期望、過多保護和過重壓力,樹立正確的教子觀、成才觀。促進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重視思想教育,幫助孩子分辨是非,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鼓勵孩子儘量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社會適應性;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創造條件,引導孩子自覺地磨鍊自己,經得起成功的喜悦,抗得住失敗的煩惱,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嚴愛結合,以身作則,家長以自己的良好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營造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氛圍。

(3)教育家長擔負起教育監護孩子的責任。家長忙是事實,但再忙也不能忘了一件最忙的事——教育子女。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關心他們,瞭解他們,孩子還小,可塑性很強,能否健康成長,關鍵在於家長的正確教育。因此,家長要擔負起教育監護的責任。

(4)開展特色活動,擴大家教工作的輻射面和影響力。要經常組織一些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豐富多彩、新穎活潑、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家教工作的生機和活動,吸引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親子互動,創造一個家家參與,人人爭先的良好局面,在參與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質,創建和諧家庭。

2、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社會化網絡。必須各方面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一是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繫。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共同學習、交流、探討有關家庭教育知識,經驗的路子。不定期的召開家長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及在家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做到正確引導。二是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組織的作用,推動家庭教育社會化。

總之,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會促使家庭教育趨向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2

黨的十六大提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宏偉目標,使教育的境界有了一次新的飛躍,而對於成人教育來説,那又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構建“學習型社會”,單靠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還遠遠不夠,還包括純學習階段以外的學習、教育。從縱觀來看,這種學習、教育包括從嬰幼兒到老年人一切學習、受教育過程;從橫觀來看,又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能滿足以上條件的,既不是義務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而是過去一直被忽視的成人教育。現在一些地區對成人教育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在成教領域取了明顯的成效。我縣近年來也漸漸重視成人教育,有好幾所成人學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並形成了一套比較規範的管理模式。但是從全局來看,尤其是鄉鎮,還存在着許多問題。

一、認識上的差距較大。

對成人教育範疇的認識。在農村,過去的成人教育在人們心目中就是掃盲,後來掃盲結束了,成人教育也就成了學歷進修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那都是面向成年人的,成人教育也就是成年人的再教育。實際上,這隻有説對了一半,成人教育不僅僅是對成年人的教育,而應該是終身教育。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祕書長謝國東在《成人教育—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條件》一文中説:“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思想的最好體現”、“終身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養、教育和訓練的總和’,在縱的方面,它包括人在嬰幼兒、青少年、中老年各時期貫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在橫的方面,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多種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教育”。因此,成人教育所面向的教育對象不僅僅是成人,還包括青少年、嬰幼兒。

對成人教育作用的認識。應該説,全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普通教育。對於地方來説,一個鄉鎮每年能出幾個高材生、考上幾個重點高中、中小學統考排名第幾,對於鄉鎮領導、學校領導都非常關注。然而,那麼多的高材生,有幾個完成學業後回來報效地方的,當然,胸懷遠志、報效祖國,那是功不可抹(且不説留學生定居他國、為他人所用)。而真正在為地方經濟作貢獻的,大部分是那些普通學校的學習平平者,他們因為沒有考上高等學府(也包括一些考試失常者),只能留在地方,為地方經濟出力。如何提高留下來的這些人的整體素質,讓他們更好地為地方經濟作貢獻?這就需要成人教育。

二、成教資源嚴重缺乏。

師資不足,成教工作缺乏生命力。目前,絕大部分鄉鎮都只有一名成教專職幹部,而所謂的專職,實際上也並不“專”。作為成人教育的專職幹部,凡鄉鎮內一切與教育有關的工作都是其本職工作,不能説是“不務正業”。可是,這些專職幹部除了這些本職工作以外,還要幹許多與教育無關的工作,偶爾一兩次也就罷了,或者工作空餘時間做一些,也算是積勞積德,可如果幹得太多了,卻影響了本職工作,那就是真的“不務正業”了,而作為成教幹部,那也是身不由己。在這樣的情況下,成教幹部很難在教育上想點子,即使有心想一些發展成教事業的,也因為身單力薄,很難做成大事。

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教育經費缺乏,成教工作缺乏動力。目前,我縣大部分鄉鎮還沒有獨立的成人學校,成教幹部的辦公一般都在政府辦公室,這給自主辦全日制班帶來影響,即使是一般的培訓班,期數太多、人員太雜會影響政府辦公。再則,由於經費有限,而一般的短訓班又是不收培訓費的,但請來的教師要付授課金,因此,培訓班只能少,不能多。

生源缺乏,成教工作缺乏活力。成教工作不同於普通教育,沒有固定的生源。現在我縣的企業以私營企業為主,以木業為主導產業的私營企業主不需要高學歷的人才,那些打工者也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這樣,他們就不需要參加成人學校的各種培訓,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此,給成教工作的生源帶來較大的影響。

三、對成教發展的幾點思考。

前途光明。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我們國家對成人教育越來越重視。國發(====)==號《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強調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積極貫徹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方針”、“在廣大農村地區,要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實施’燎原計劃’,實行農科教結合,統籌規劃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採取更靈活的方式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採取有力政策支持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加強和改善對職業技術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等。教育部====年又制訂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由於國家重視,近年來,各地的成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猛,為當地的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縣目前也在加強對成人教育的管理,加大成教經費的投入,因此,成人教育的發展勢頭很好。作為在農村成教第一線的教師,面對經濟發展迅猛與相對落後的農村勞動力素質,尤其是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能發揮具大作用的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如何提高他們的素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裏談一點個人看法:

首先,要充分認識農村勞動力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國農村地區地域面積和經濟總量佔全國的一半以上,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由於文化相對落後,相當一部分村民的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很較低,現代文明意識淡薄,出現了與農村城市化快速推進、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經濟結構迅速轉變、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現代鉅變很不相稱的落後、消極現象,大批城市化後失去土地的村民"再就業難",成為遊手好閒的"二世祖";"黃、賭、毒"的醜惡現象沉渣泛起;農村經濟發展也因為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而受到制約,村民因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質而白白喪失了很多發展機遇,更難以適應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培訓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要做好組織工作與思想工作。要成立專門的組織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的培訓工作,安排好各村的教學點、授課人員、經費落實等;要做好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參加教育的意義講深講透,使他們充分認識這次教育完全是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的,從而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接受教育,同時,還要努力為學員排憂解難,使他們積極參加學習。

最後,就要做好各項培訓教學工作,合理安排培訓的內容和時間,確保教學質量,狠抓教學管理,使每個學員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並能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學為所用。

加強管理。由於現在個體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公有經濟衝擊很大。成人教育不同於義務教育,其辦學模式也不同於普通全日制學校。成人學校的管理應該多學習個體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外資企業)先進的管理模式,合理利用人才,加強內部管理與外部統籌,在教育培訓上要點面結合,既能吸引廣大求學者參加,又能在經濟上有一定創收(有時候即使賠一點也要辦好)。努力創辦特色教育,從而提高成人教育的知名度,提升學校品位。

加大投入。成人教育要發展,光靠一個專職幹部和一間辦公室是遠遠不夠的,要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其一,要加大師資隊伍的投入,強大的師資隊伍是吸引求學者的前提;其二,要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先進的教學設施、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吸引求學者的基礎;其三,要加大政府無形力量的投入,在許多情況下,成人學校的培訓要政府行為的介入,政府出台的決策性文件是吸引求學者並使其完成學業的保證。有了以上的投入,生源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經濟要發展,教育也要發展。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在當前形勢下面臨着許多挑戰,如:“超前的擇業觀念的挑戰”、“社會轉型期就業壓力的挑戰”、“社會追求高學歷的挑戰”、“一些理論、輿論負面影響的挑戰”等,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3

近幾年來,在我縣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的“留守兒童”。這些父母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缺少父愛、母愛、家庭温暖的農村孩子,面臨着生活、學業、心理上的諸多問題。近期,我們專門組織力量到鶴溪鎮,採取問卷、訪談、座談會等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了專題調研。現結合本次調研的情況,對“留守兒童”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建議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基本情況

據統計,鶴溪鎮現有人口2.6萬多人,現有6400名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農民家庭總經濟收入的90%。本次調查選取鶴溪鎮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年齡分佈在7-16歲之間。本次調查共涉及58個班級,總人數2469人(其中,初中生819人,小學生1670人)。在2469名被調查對象中,父母雙方均常年或大部分時間在外務工的留守學生佔總數的53%。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教育現狀及性格培養等方面不容樂觀。

一是成長環境和教育現狀。外出經商、務工的家庭多半是當地家庭貧困、生活困難迫於無奈才背井離鄉,只有一小部分通過合法經營、勤勞致富明顯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而更多的農民仍然掙扎在温飽線上。“留守兒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貧困的困擾,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從而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境雪上加霜。如鶴溪中學八年級四班學生陳杰,父親身染重病不幸死亡,母親帶着姐姐離家出走,他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也是身患不治之症。早上,他早早地起牀來到學校,中午趕回家拔兔草,做好了家裏的雜活才能來上課,每日如此。生活的無奈和艱辛造成“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和教育根本無從談起。

二是性格的培養。由於正常的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農村教育環境的不理想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和滲透,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了典型的個性特徵和行為缺陷。祖輩的溺愛,造成留守兒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執倔強、情緒波動大、愛發脾氣等不良性格。在學校他們常常表現的不合羣、易嫉妒、叛逆心理嚴重,不能與老師和同學正常相處。由於留守兒童處於身心發展的轉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適當的約束和科學的引導,使其極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和影響,很多兒童由於無人管理或管理不當而與社會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影響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表現為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父母雙方外出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或家庭不和睦,兒童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因此,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着家庭教育的質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而代養人不科學、不理性的教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孩子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其次,表現為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兒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農村貧困文化及教育現實滋生了農民“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採取排斥、抵制的態度。另外,代養人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二是弱勢的.羣體歸屬。留守兒童及其父母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相對處於弱勢地位。在家庭中,其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在身邊,使其處於教育的邊緣地位,成為被忽視的邊緣羣體。留守兒童所需的心理環境被無意識的剝奪,家長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迫於某些原因做出的無奈選擇。他們往往對孩子產生愧疚感,有的父母以物質上的支持作為補償,殊不知“金錢不是萬能的”,情感上的需要和滿足是別人無法代替的,更不是金錢所能夠彌補的。在學校中,留守兒童經常受到其他兒童的歧視和排斥,使他們產生自卑、孤僻等情緒。另外,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與學校和老師缺乏經常性的溝通,使得部分老師也忽視了對留守兒童的引導和教育,沒有對他們投入更多的關愛,留守兒童感受不到集體大家庭的温暖。被忽視、被遺棄的感受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髮展,他們也選擇了遺棄他人、抵制他人、抵制學習、抵制學校。

三是文化教育環境的制約。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經濟落後與文化貧困相生相伴。農村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動力和文化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動農村教育發展所需的人文環境。教育對他們來講純粹是一種“風險投資”,他們在教育投資面前表現的相當沒有耐心和信心。加之目前高校自主擇業制度的改革,就業競爭壓力的加劇,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他們對子女升學的高期望,使他們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及早讓孩子停學,外出打工或者經營由於成人外出而留下的農活。這些大大地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

三、幾點建議

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係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關係到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我國社會的發展進程。我們期望家庭、學校和社會能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共同探討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是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要擺脱狹隘的思想觀念束縛。家長要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和育兒理念,並將其有意識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為中,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學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克服自私的實惠觀,將子女的健康發展放在首位。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我們能夠理解家長以物質上的滿足來彌補其無法親自照顧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質和經濟補償也彌補不了子女見不到父母對其造成的心理“創傷”。相反,過度的物質滿足和經濟供給往往為子女的越軌行為製造了温牀,提供了條件,使他們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如沉溺於遊戲廳等娛樂場所,臨時沒有錢引發偷盜、搶劫等犯罪行為。所以,父母要轉變心態,更多地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從精神上關心子女的發展。要樹立代養人的角色意識。家長要做好與代養人的溝通,真正促使代養人負起教養孩子的貢任和義務,努力為留守兒童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做到嚴與愛的結合,促其健康成長。

二是優化學校育人環境。要對留守兒童給予特殊的關愛。切實使留守兒童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如可針對留守兒童可能會面臨的問題開展“體諒父母教育”活動,“交往輔導”活動等,讓留守兒童不是在説教中,而是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要為家長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生活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也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要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們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自信,而且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三是切實增強社會育人環境。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責任,它是一個社會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政府職能部門要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各相關部門如婦聯、共青團、村委會、學校等可以共同建立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可以聘請離退休教師、婦女、青年志願者共同參與,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生活態度,形成家庭、社會、學校監護網絡,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盡心盡責。要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優化社會育人環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切實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的管理,不讓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對於網上不健康的內容要進行封閉,加強執法監察力度,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關於教育現狀的調研報告範文4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數據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佔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級佔21%,中級佔46%,初級佔22%,無技術資格佔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佔72%、中級佔14%、高級佔10%、技師佔3%、高級技師佔1%,從初級到高級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佈。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着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設備,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佔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並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並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脱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着自身發展,也制約着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着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係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説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於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説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繫,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上,力求做到“設置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鬆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儘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鍊,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