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柳子厚墓誌銘優秀教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1.74W

柳子厚墓誌銘優秀教案

柳子厚墓誌銘優秀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經歷和事蹟,掌握墓誌銘的一般格式。

2抓住敍述墓主事蹟的精彩語段,瞭解文章夾敍夾議的寫法特點。

3領會作者概括的“士窮乃見節義”的生活哲理和“文窮而後工”的藝術規律。

4理解有識之士在封建社會的傾軋中生存的痛苦和憤慨。

二、 教學重點

1讀懂文句,理解文章思路,掌握墓誌銘的一般格式。

2認識文章夾敍夾議的寫法特點。

三、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概括的“士窮乃見節義”的生活哲理和“文窮而後工”的藝術規律。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抓住敍述墓主事蹟的精彩語段,瞭解文章夾敍夾議的寫法特點。

2領會作者概括的“士窮乃見節義”的生活哲理。

(二)課前預習

1結合書下注釋與蒐集到的相關資料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劃出初讀時的疑難點,以便課上研討解決。

(三)教學進程

1導入

面對親人、朋友的逝去,除了傷心、流淚,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寄託我們的哀思呢?這是我想到了一個詞“長歌當哭”,用歌詠詩文來表達對逝者的緬懷,這是祖先留傳給我們多好的一種祭奠亡靈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兒誄》等等,在這些飽蘸傷痛與淚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這麼一篇祭文被稱作“古今墓誌第一”,這就是韓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誌銘》。

為什麼韓愈的這篇祭文被稱作“古今第一”,相信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研討後,同學們自然會得出滿意的答案。

2閲讀與研討

①初讀文本後,請概括出柳宗元一生的經歷與事蹟。(檢查預習情況)

明確:墓主家世、少年才俊、出仕被貶、柳州政績、以柳易播及文學成就。

②在這些經歷中你認為哪部分寫得最感人、最精彩?表現了柳宗元怎樣的品格?

明確:第五段——以柳易播,捨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③請概述“以柳易播”的事件經過。

A學生朗讀第五段,糾正字音。

亦在遣(qiǎn)中

當詣(yì)播州

請於(yú)朝

雖重(chóng)得罪

士窮乃見(jiàn)節義

詡詡(xǔ)強(qiǎng)笑語以相取下

此宜(yí)禽獸夷狄(dí)所不忍為

亦可以少(shǎo)愧矣

B學生依據課前劃出的疑難點提問

C教師利用多媒體以提問的方式歸納重要知識點。

實詞:亦在遣中(被貶出京城)

當詣(前往)播州

吾不忍夢得之窮(困窘)

無辭(藉口,理由)以白其大人

將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遺憾)

夢得於是改刺(用作動詞,任職)連州

酒食遊戲相徵(約之來)逐(隨之去)

詡詡(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樣子)強笑語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聞子厚之風(風尚,節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虛詞:士窮乃(才)見節義

願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夢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視以為(認為)得計

活用:又下(名詞動用,扔下)石焉(兼詞,於之,在那裏)者

D學生生動的語言概述“以柳易播”事件。

明確: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禮部員外郎貶為永州司馬期滿進京又外任為柳州刺史。同時,他得知劉禹錫(字夢得)也被貶為播州刺史。柳宗元落着淚説:“播州不適合人居住,非常荒遠,而夢得是個孝子,家有老母親,我不忍心夢得身陷困境,又沒有可以勸慰老母親的話語,且沒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於是,柳宗元向朝廷請求,上奏疏給皇帝,願用自己任所的柳州與劉禹錫對換,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無怨。恰好有人把夢得的事上報給皇上,夢得被改任連州刺史。

④教師補充“以柳易播”事件背景:劉禹錫寫了《玄都觀看花詩》惱怒了執政者,柳宗元也跟着受牽連,才被貶柳州,但柳宗元不但不怨劉禹錫,反而為劉禹錫着想,冒死上請以自己將被貶的柳州交換劉禹錫要去的播州。柳宗元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呢?

明確:播州非人所居,夢得有老母健在,不易遠行。

⑤可見,柳宗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至孝之心,這種孝心與柳家的家風不無關聯,請找出文中的依據。

明確:

原句: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知識點:皇考(對亡父的尊稱)

以(為了)

求為縣令(於)江南(省略句)

第一段敍述其父柳鎮為了侍奉母親,辭去太常博士之職,求為江南縣令時就強調了孝道,可見墓誌銘或傳記文學中對墓主或傳主家世的敍述很必要的,這樣就交待清楚了墓主或傳主性格、品格的成因。

⑥柳宗元能夠捨己為友,可見他十分重視友情,文中還有那些段落介紹了柳宗元的交友經歷?

明確:第二段:柳宗元不慕權貴,但別人仰慕願與之為友。

原句:一時皆慕與之交。

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知識點:一時皆慕(之)與之交。(省略句)

諸(眾)公

交口(眾口)薦譽(推薦、讚譽)之

第三段:政治上交友不善,遭遇貶謫。

原句: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

知識點:用事者(掌權者,指王叔文)

例(名詞用作狀語)出(按規定遣出)

第七段:死後獲朋友相助,歸葬故土

原句:其得歸葬也,費皆出觀察使河東裴君行立。行立有節概,重然諾,與子厚結交,子厚亦為之盡,竟賴其力。

葬子厚於萬年之墓者,舅弟盧遵。遵,涿人,性謹慎,學問不厭。自子厚之斥,遵從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將經紀其家,庶幾有始終者。

知識點:其(他)得歸葬也

行立有節概(節操氣概)

重然諾(許下的諾言)

子厚亦為之盡(盡心,盡力)

竟(最終)賴其力

學問不厭(通“饜”,滿足)

遵從而家(意動,以為己家)焉

逮(等到)其死不去

又將經紀(安排料理)其家

庶幾(近似,差不多)有始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