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教科版《浮力》教學設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教科版《浮力》教學設計

教科版《浮力》教學設計

篇一:五年級科學下冊 浮力教案 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於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

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教材13面)。

小組實驗三: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記錄表(教材14面)。 【教學過程】

一、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輕輕按壓小船,有什麼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麼感覺?

2.出示關於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浮力。 3.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設計説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為繼續探索沉浮的祕密打下基礎。)

二、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2.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演示規範的測量方法,講解注意的地方。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理解浮力等於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後讀出彈簧

測力計上拉力的數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自重: 牛頓)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係,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讓學生預測: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

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把測量結果填入記錄表中,並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係。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3.讓學生把前後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係?()

4.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裏,一鬆手,為什麼它會上浮?(浮力大於重力) 板書設計:

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 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於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篇二:五年級科學下冊_浮力教案_教科版

【教學背景】

本課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的第5課,之前,學生對於物體在水中的浮力有一定的認識,在學習本課之前經歷了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造一艘小船內容的學習對物體的沉與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敢於假設、質疑、提出科學問題,樂於參加觀察、實驗、記錄等科學活動,學生的困難在於根據已有知識與條件進行實驗設計驗證假設得出正確結論。本課期望學生通過學習明白物體在水中的浮力與物體的體積大小有關,理解物體在水中浮力與重力的關係。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反之下沉。

4.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感受與觀察,推測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浮力就越大。

2.學習用測力計測量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通過實驗數據,來證明自己的猜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研究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並且浮力大小可以用測力計測量的樂趣。

2.懂得數據在分析解釋現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3.激發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科學知識的興趣,意識到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4.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學難點】

理解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與浮力大小的關係。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刻度杯一個,小球一個,細線一根,測力計一個,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吸盤,毛巾一片。

【教學過程】

一、以一個故事引入課題:浮力,並板書。

二、觀察小球在水中的狀態

1、觀察小球浮在水面的情況,明白受到哪些力。

2、明白浮力與重力的方向。

(設計意圖:培養孩子細緻觀察的能力)

三、感受浮力:

1.分別把小球按入水中不同位置,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

2.通過感受和觀察,探索浮力與物體浸入水中體積大小的關係。

(設計意圖: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通過感受和觀察,明白體積與浮力的關係,是本課開始的基礎,為繼續探索浮力的祕密打下基礎。)

四、測量小球的浮力:

1.把浮力的測量大致分三種情況(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和全部浸入水中)

2.學生測量小球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三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果(浮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4.分析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和浮力及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係,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實驗,探索分析由之前由感受和觀察而得出的推斷,進一步證明自己猜測的正確性)

五、總結:

1、物體浮力大於重力,則上浮,反之則下沉。

2、浮力與物體浸入水的體積越大,浮力就越大,反之越小。

六、拓展生活。

浮力可以應用於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能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科學來源於生活,最後又要讓科學回歸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用所學科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浮力

浮在水面的物體 浮力等於重力

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教學反思:上完《浮力》這一課,總覺得不完美有些遺憾,這時就想起不知是在哪本書上看到過:教師總是在完成一件不是很完美的事。這一堂課,我用刻度杯盛上水,在刻度杯裏放了一個小球,讓學生輕輕往下壓,説説手有什麼感覺?再把球全部往下壓,再説説自己的感覺。不斷的引導學生,讓學生用更形象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從而引導學生體會物體浸入水中體積的變化而致浮力的變化,再而感受浮力與體積的關係。這一環節一定要徹底讓學生有所感受,只有這樣,之後的環節才能得心應手。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