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教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7.78K

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教案

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教案

篇一: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運動的含義;相對靜止的含義;規律的含義。

理解: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運用:列舉實際事例,説明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對生活實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並歸納觀點的分析與概括能力;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養目標,分層次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置問題情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原理,使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 動的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世界是可知的,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2)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分析問題,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按客觀規律辦事的意識,以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勇氣和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其確立依據

(1)重點: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運動是有規律的。

確立依據:唯物辨證的運動觀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可以為以後的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2)難點: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確立依據:由於生活中的感性體驗,學生容易將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割離,不能看到它們的辯證關係。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師生合作教學法

2、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板書授課、案例教學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上課!上課前老師想問同學們喜不喜歡看《西遊記》呀?那麼《西

遊記》裏誰最厲害?

學生有的説唐僧、沙僧、還有説豬八戒、但大多數説孫悟空。

教師:老師也認為孫悟空最厲害,因為他會72變。這時老師想起了一個歇後語

想讓同學們猜猜:孫猴子的臉,下一句是什麼?

學生:略

教師:正確答案是説變就變。那麼老師感覺哈爾濱最近的天氣也像孫猴子的臉,

是説變就變。前一陣連着幾天高温,讓大家非常難耐,大家都想如果下場雨多好;可是沒過幾天,又開始連下幾天的暴雨,天一直不晴,這時大家又想如果天晴有太陽多好,可是我們能決定天氣的變化嗎?天氣會因為我們的需要而變化嗎?天氣的這種變化又説明了什麼?

學生:略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而物質是不依賴於人

的意識,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因此我們是不能決定天氣的變化的,天氣也不會因為我們的需要而變化。天氣的變化屬於自然現象,體現了自然界是運動變化的。我們改變不了自然界,因為自然界是有規律的,那麼世界是怎麼變化的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把握規律呢?下面我們一同學習第四課第二框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講授新課】

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

(一)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多媒體展示】請同學們觀察圖片以及閲讀材料思考問題

圖片一:宇宙天體的運動;四季的更替;

問題一:斗轉星移,四季更替説明了自然界處於什麼樣狀態?

圖片二:人類社會的發展: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

會??

問題二:人類社會的發展説明了人類社會處於什麼樣狀態?

圖片三:人類思維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

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問題三:人類思維的發展説明了人類思維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教師: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的思維都處於運動的狀態,因此我們説世界一

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多媒體展示圖片】水向地處流、百花盛開、人們的健身運動、動物的生命過程

問題:分別屬於什麼形式的運動?

教師:從物體位置的轉移到物理、化學的變化,從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到社

會生產方式的更替,都證明了世界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

2、什麼是運動?

教師:那麼什麼是運動呢?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

變化過程。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説的運動,如:球在滾動、心在跳動、體育運動、政治運動等等。這些和哲學上所講的運動一樣嗎?

學生:略

教師:前者只要指空間位置的變化,如果某一物體的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我

們就説此物體在運動,反之,我們就説這一物體沒有運動。哲學上所講的運動的運動更具有廣泛的含義。它們之間是個性與共性的關係。

教師:從運動的幾種形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運動的載體是什麼? 學生回答:物質

教師:那麼物質與運動有關係嗎?

3、物質與運動的關係

(1)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離運動的物質。

教師:讓我們帶着問題聽下面的小故事,家喻户曉的刻舟求劍的故事:楚國有

個人坐船渡江,一不小心把劍掉到江裏去了,那人忙劃出個記號啊,同船的人覺得詫異就問他:“刻這記號有什麼用處呀?”他回答説:“啊,用處很大哩,我的劍就是從船邊這個地方滑下去的。”等一會,船靠岸了,他便從哪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去,到處撈劍。

問題:刻舟求劍者在物質和運動的關係上犯了什麼錯誤?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楚國人雖然承認船、水、劍的客觀存在,但卻否認了運動,這是離開運動

談物質,最終他的求劍之舉只能落空。

因此我們説物質與運動有關係。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離運動的物質。

如果地球真的不動,四季就不會形成;如果沒有新陳代謝,生命就會

停止;如果沒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人類社會就不能存在和發展??這就是説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在運動中存在的,離開了運動,物質就不可能存在。

總之,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脱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

的。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離不開運動,那麼同學們説世界上會存在

脱離物質的運動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壇經》中,禪宗慧能是怎麼説的。

【多媒體展示】禪宗慧能的“仁者心動”

問題:慧能在物質與運動的關係上犯了什麼錯誤?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慧能和尚承認運動,但否認是物質的運動,而説是心感覺動就動,這是離

開物質談運動。試問:心動的“心”是不是物質載體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哪些物質是這些運動的載體?(連線)

宏觀物體 生物運動

原子、離子 化學運動

生命有機體 思維或精神運動

生產方式 機械運動

人腦 社會運動

教師:那麼我們可以看出,世界上有沒有脱離物質的運動啊?

學生:略

教師:世界上脱離物質的運動是不存在的。因為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

的承擔者。可見物質和運動有着緊密的聯繫,通過前面老師講的兩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反對兩種傾向即反對刻舟求劍的形而上學思想,離開運動談物質;也要反對慧能大師“心動”的唯心主義思想,離開物質談運動。凡是割裂物質與運動辯證關係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教師:我們學習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沒有不運動的事物,

因此,我們説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恆的和絕對的。

但是有人説,世界上存在着不運動的物質,哈師大的大鐘樓從建起的那天起就沒有動過,也有人説我們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雕像自從安家到哈師大就沒用動過,請同學們分析一下,他們的觀點對嗎?世界上有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

學生思考並回答。

4、運動與靜止的關係

(1)靜止的含義

教師:他們否認了運動的絕對性,只看到了相對的靜止,沒有看到事物的運動。

大鐘樓和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因為空間位置在一定條件和範圍內不變,是處於相對靜止之中。

教師:因此,就物質的具體存在方式來説,它又有靜止的一面。辯證唯物主義所

講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那麼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人的一生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多媒體展示】《童夢奇緣》電影中由劉德華飾演的光仔不同年齡段照片

教師:《童夢奇緣》電影中由劉德華飾演的光仔是個10歲的孩子,他想長大,

於是他用了一種能快速成長的藥水,自己就變成了不同年齡的自己。同學們覺得無論是10歲的光仔還是50歲、80歲的光仔,他還是一個人嗎?還是光仔嗎?

學生思考並回答。

教師:光仔還是光仔,不會因為年齡的變化而變了別人。

因此説説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性質基本不變(相對穩定)

教師:我們坐在教室裏,我們身體的位置相對於教室而言處於靜止狀態;我們坐

在火車裏,相對於車廂而言是靜止的,但其實火車是在運動的,它帶動車上的人也在運動,否則我們怎麼會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到達目的地呢? 由此説物體相對於某一參照系來説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説物體在一定條件和範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空間位置保持不變(位置的相對穩定/運動狀態的相對穩定)

教師總結: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

(2)運動和靜止的關係

教師: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可以看出運功和靜止有一

定的關係,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篇二: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教學設計講課大賽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憶目標:運動、相對靜止、規律的定義

2、理解目標

物質和運動的辨證關係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

3、運用目標

(1)列舉實際事例,結合相關哲學原理,討論如果只承認運動的絕對性,而否認靜止的相對性會導致的結果,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麼要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2)世界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列舉實際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在規律目前並不是無能為力的

二、能力目標

鍛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並能夠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原理,使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的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相對靜止談論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2.教學重點/難點

1、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重點)

2、如何理解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難點)

3、辯證唯物主義在堅持運動絕對性的前提下又肯定相對靜止的存在,具有哪些重要意義?(難點)

3.教學用具

4.標籤

教學過程

1、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課堂探究】第31頁

A談談你對《易傳》這句話的理解。

B想一想,物質和運動是什麼關係?

【探究提示】A大自然是生生不息、變化無窮、永恆運動的。

B物質和運動不可分離,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從機械運動到物理運動、化學運動,從生命運動到社會運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舉例】四季更替,晝夜交替;

月球的月相變化:新月、滿月、上弦月、下弦月

【舉例】斗轉星移:

5萬年前)北斗星(如今) 北匙星(5

【舉例】海陸變遷,滄海變桑田(花果山);

西藏的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峯:古生代時該山在當今南極,約650萬年前,印度大陸向北漂移,與歐、亞大陸相撞後,喜馬拉雅山才橫空出世,迅速上升。近50萬年以內,珠穆朗瑪峯上升了1600米,目前仍在上升,並以每年約6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

【舉例】地球起源與演變的過程

每過一年,大家都要長大一歲。一年,對我們大家來説是個比較長的時間,可是這在地球的.歷史上,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據科學方法的測定,地球

已經存在46億年了。地球自形成以來可以劃分為五個“代”,從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還進一步劃分為若干“紀”(如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這是地球歷史時期的最粗略的劃分,稱之為“地質年代”,不同的地質年代有不同(轉 載於: 海達 範文 網: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教學設計)的特徵。

太古代(距今24億年以前):地球表面已經形成原始的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那時地殼很不穩定,火山活動頻繁,巖漿四處橫溢,海洋麪積廣

大,陸地上盡是禿山。這是鐵礦形成的重要時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開始產生。元古代(距今24億年-6億年):地球上大部分仍被海洋掩蓋。到了晚期,地球出現了大片陸地,出現了海生藻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

古生代(距今6億年-2.5億年):海洋中出現了幾千種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以後出現了魚形動物,魚類大批繁殖起來。一種用鰭爬行的魚出現並登陸,成為陸上脊椎動物的祖先。兩棲類也出現了。北半球陸地上出現了蕨類植物,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後來變成大片的油田。

中生代(距今2.5億年-0.7億年):歷時1.8億年。這是爬行動物的時代,恐龍曾經稱霸一時。也出現了原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裸子植物取代蕨類植物。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動物,後來變成了許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還形成了許多金屬礦藏。

新生代:時間最短,距今只有7000萬年左右地球的面貌同今天的狀況基本相似。新生代被子植物大發展,各種食草、食肉的哺乳動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的出現。古猿逐漸演化成現代人。一般認為,人類的出現,距今約有240萬年的歷史。

(2)運動的概念

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全部科學證明: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無機界到生命有機界直到人類社會,都沒有絕對不動、不變的東西。

A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

在無限的宇宙中,總星系、星系、各個天體都不停地在天空遨遊。太陽繞銀河系中心旋轉,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八大行星:冥王星因離太陽系太遠且體積太小,國際上已不把它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同時又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轉。而且,宇宙天體、星系、太陽系和地球都不是永恆的,都有一個生成、發展和滅亡的歷史。

【舉例】行星的滅亡(隕石)

【舉例】太陽的內部正進行着由四個氫核聚變為一個氦核的熱合發應,由此產生的能量從中心輾轉經過很厚的氣體層傳到表面,穩定地向外散發出光和熱。這種情形已可以持續100億年,目前太陽已度過了它生命歷程的一半,大約再過50億年,太陽將變成紅巨星、脈動星、白矮星、黑矮星而結束其全部演化過程。

【舉例】地震海嘯、火山噴發

微觀粒子也處於永恆變化之中(化學),組成萬物的化學元素也有一個由輕元素向重元素演化的過程。

【舉例】光以30萬公里/秒的速度在真空中傳播;電子不停地圍繞原子核運動; B生命有機界、人類社會

大量科學事實證明,生物有機界也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中。任何生物有機體,如果沒有新陳代謝、自我更新的運動,就會喪失生命。

人由類人猿演化而來,人和人類社會處在永恆的運動中,沒有永遠不變的形態。

【舉例】一個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知識能力經驗的不斷增加

(人老珠黃:女人30一塊疤,男人40一枝花)

【舉例】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物質和運動的關係:密切聯繫、不可分割

【名言】恩格斯――沒有運動的物質和沒有物質的運動一樣,是不可想象的。 旨在説明物質和運動不可分。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離不開運動;

【舉例】沒有了太陽、地球的運動就沒有四季更替,日夜交替,沒有陽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就會死亡,人類社會就會滅亡。

人停止了呼吸,停止了血液循環,心臟停止跳動,新陳代謝停止,生命就終結。

【舉例】任何社會形態離開了生產運動都無法存在。(經濟、政治、文化) (馬克思:一個民族如果一個星期不生產就會毀滅)

【舉例】刻舟求劍

【名人名言】赫拉克利特

認為作為世界本原的物質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處於永無止息的運動變化之中。他留下了許多至今為人們所傳誦的至理名言,如“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萬物皆變,無物常住”;“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一命題是他對事物永恆變化的形象描述。“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因為流向你的水永遠是不同的水,而第二次踏進河流的你也不是過去的你。”

【課堂探究】P3l(風幡之爭)

A能不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

B有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探究提示】A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和栽體,人腦才是“心”、概念或精神運動的載體。運動一定是物質的運動,而不是心動、概念或精神的運動。 B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運動離不開物質。

物質是一切變化的承擔者,是世界上一切發展過程的基礎。

【舉例】宏觀物體是機械運動的主體;分子是熱運動的主體;電子和光子是熱運動和光運動的主體;生命有機體是生物運動的主體;人們的生產方式是社會運動的主體;人腦是思維或精神運動的主體。

【舉例】離開了心臟何來跳動?離開了肺何來呼吸?離開了大腦何來思維?

【課堂探究】P32頁

A世界上有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

B有人説,世界上存在着不運動的物質,例如,某些物體從出現的第一天起就沒動過,大雁塔在西安,故宮在北京就是如此。請你分析一下,這句話錯在哪裏?

【探究提示】A世界上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

B“不運動的物質”實質上是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任何事物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