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2019幼兒園德育工作總結模板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3.2W

2019幼兒園德育工作總結

【導語】總結一年的工作,儘管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

篇一: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羣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孩子們越來越被豐富的物質享受包裹着,接受着過度的關愛,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使家長們大多數重視孩子的衣食住行,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而忽略了孩子品德的教育,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強幼兒道德教育,始終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關注的重點。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重基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深刻指出:發展學前教育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然要求。今日之兒童,明日之棟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反映着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程度,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幼兒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越來越普遍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可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為加強幼兒德育工作,我們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社會、家庭、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創設和諧、積極的精神環境,以情感為支點實施幼兒道德教育

(一)注重利用社會資源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藴涵着豐富的教學資源

為了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使之成為擴展幼兒學習的空間,加強幼兒體驗性、探索性的學習內容,我們在《綠色的家園》的主題活動中,帶孩子去植物園觀察,通過遊玩,孩子知道了花草樹木能夠美化環境、還能淨化空氣、減少灰塵,適時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不隨便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進垃圾箱、公共場所不亂吵亂叫等,讓幼兒從活動的開展中萌發從愛身邊的事物開始,愛自己的家園、愛我們的大自然。我們為了培養孩子尊老愛老的情感意識,組織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到社區敬老院開展關愛、幫助爺爺奶奶的活動;每年的助殘日,組織小朋友到“福利院”看望殘疾兒童,為他們演節目、送禮物,還進行“為殘疾小朋友募捐活動”,向福利醫院的兒童獻愛心;汶川、玉樹地震不僅牽動着成人的心,同時也觸動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幼兒親手將自己的壓歲錢放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募捐箱,使孩子們懂得了尊重生命、關愛他人的意識,孩子們奉獻的不僅是錢物更主要是他們的愛心和高貴的品質。為了培養幼兒的愛國之情,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充分發揮本土資源,讓孩子參觀我軍軍史館,孩子們知道了很多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使孩子們知道了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艱苦鬥爭的歷史,孩子們更加熱愛我們的偉大祖國,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二)發揮家庭教育作用,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社會中真善美假醜惡不時地進入孩子的視野,這種發生在身邊的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正是培養孩子理性辨別能力的教材。我們建議孩子家長應利用這些材料增強孩子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過濾社會信息,優化孩子幼小的心靈。電視網絡等可以學習很多知識,瞭解國內外大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兇殺暴力、荒誕下流的鏡頭映入孩子的眼簾,我們建議家長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指導,提高孩子的鑑別能力,同時隨時檢點自己的行為舉止,為孩子樹立正面形象,優化幼兒心靈,預防成長過程中犯錯誤,甚至於違法違紀。古人云:“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方面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三)注重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養

1、重視日常生活小事的教育意義,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生活中幫助別人、説出有禮貌的話語時,及時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對傷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其知道何對何錯,潛移默化的淨化孩子的心靈。

2、運用各種感官如閲讀圖書、聽故事、看動畫片等輔助手段及時進行德育滲透,通過情節中的人物行為來幫助他們分清道德標準,建立道德觀念,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及生活中的事情,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3、不失時機地利用各領域教學和遊戲進行德育教育。如:社會活動中鼓勵幼兒與自然界中的弱小生靈交往,心靈上引起共鳴,產生要呵護它們的想法。在照顧小花小草、餵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付出愛的快樂情緒。因此當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需要幫助時,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並付之於行動——去幫助他人、為他人服務。

二、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主體性作用,讓他們通過自身的活動進行情感體驗和錯誤嘗試,以提高道德判斷力

孩子的道德判斷水平對於決定孩子的道德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期判斷一件事是好還是壞的標準,往往取決於成人作出的反應。如有個孩子打了人,問他為什麼要打,他説:“我爸爸説的,要是有人敢欺負我,就應該打他。”再如一個孩子認為,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因為“媽媽知道了會訓我。”所以,幼兒的道德判斷傾向依賴於一方的言辭。出於對違反的結果的恐懼和避免懲罰的願望,這種尊崇和懼怕的心理,表現在處理孩子與成人的關係上便是服從。皮亞傑説:“幼兒的第一個道德是服從,而所謂善的另一個標準長期以來就是父母的意志。”可見,在幼兒階段,成人的影響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幼兒近乎絕對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人物——父母、老師。然而孩子又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更應該正視孩子主體的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在此方面應該着重注意以下幾點:

(一)和幼兒之間保持民主氣氛,凡道德判斷水平較高的成人一般都與孩子保持温暖、親密的關係,善於言語誘導,以理服人,比較注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氣氛,對每個成員的看法和意見都進行公正的考慮;生活中在發現問題時重視幼兒自己思考和討論解決方法,而不是一手包辦代替、決斷對錯,這樣孩子的獨立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明顯提高。如:當孩子在有了矛盾時會用討論來推斷誰是誰非,用猜拳、輪流、謙讓等方式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動輒向老師報告,依賴老師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經驗幫助孩子從道德的現實性中解脱出來,從外部規則、成人控制的約束下解放出來,使孩子從自主性的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從與別人相處的需要中產生道德意識。另外,耳聞目睹同伴的道德判斷策略也是一種促進方式。看到別人的策略可能與自己的預料有所不同,於是產生認知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會驅使幼兒思考,受到啟發,從而改進自己的道德辨別力與判斷力。在解決不平衡時,孩子還會運用新的認知技能,重組自己的道德認識。有的孩子道德判斷水平較低,常與水平較高的孩子一起相處,就會因為受到正面影響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

(三)教師引導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是學習良好行為的思想、情感基礎。通過組織幼兒扮演角色遊戲來幫助孩子體會別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別人的角度體驗生活情景,強調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認識和感受與別人的認識和感受聯繫起來,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例如,讓攻擊性行為較多的孩子扮演遊戲中常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體驗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從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為對別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還可以組織討論各種與實際生活有關的道德問題,使孩子真正有機會介入解決自己的問題,體驗同伴間友好交往的快樂感受。

三、注重幼兒在社會交往中挫折的體驗,通過幼兒主體的心靈感受延伸到對社會的正確態度,由健康心靈的塑造促進道德行為的養成

對人的信賴心和同情心,需要自身對衝突或挫折等有一番體驗,在這些經歷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地培養起來。

由於家長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片面認識,導致普遍重視孩子的生理衞生保健,忽視了心理衞生保健;重視智力開發,而忽視社會性培養。導致孩子在身體健壯、智力發達的背後隱藏着缺乏同情心、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賴性強、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統一,幼兒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過程和社會性發展的統一。例如:孩子來到教育機構,父母提供“順利”成長的“優越”環境變了,在家被視為“小皇帝”的地位變了,沒有人再謙讓自己,孩子之間開始有衝突,產生挫折,其心理也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有的很暴力,有的則始終保持緘默,此時孩子應該懂得:在人與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免衝突的發生,並在衝突發生時,努力尋求衝突解決辦法,這也是幼兒對社會的最初體驗,是幼兒道德判斷的初步形成階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間接地決定着良好道德行為的養成。

“一歲看小,三歲看老。”這句老話深刻地揭示了幼兒德育將影響到整個德育工程的質量。教育重基礎,基礎重塑德!德育應重視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應該從內部而非外部,應該養成而非培養!

篇二:

轉眼間又要過了一個學期。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凝集着我們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總結和反思。本學期我們結合本班實際情況,認真制定了德育工作計劃並通過實施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為幼兒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礎。經過半年的學習實踐,我班幼兒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個具有良好常規、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回顧本學年我班德育工作開展的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物質和精神環境,薰陶幼兒的德育情感。

為了創設與幼兒德育相適應的環境,力求為幼兒營造有濃郁的'德育氛圍的環境,我們根據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標,樹立榜樣教育;同時為幼兒提供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讓幼兒成為環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視精神環境對幼兒品德及行為模式的重要作用。例如:平時,我們提出要求讓幼兒時時記住用普通話交談,有一次,孩子不經意一句“我也聽你們講過本地話嘛。”這時,我們馬上意識到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立即承認了老師的錯誤,並請孩子們也隨時監督我們,互相督促提醒。此外,我們還注意隨機榜樣教育,及裏對幼兒給予表揚和獎勵,並鼓勵幼兒説説“誰做了什麼好事?”激發幼兒向好榜樣學習的願望,以點帶面,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二、從培養幼兒為集體服務入手,樹立團結協作的精神。

有快樂的情緒,幼兒才能熱情地參加活動,對其身心發展有益,也為活潑開朗的性格打下基礎,“學習哪些本領?最喜歡什麼?最能幹的是什麼?”這些話題能促進老師與孩子進行親切的交談,撫摸孩子的小腦袋,讓幼兒體驗老師對他的愛,既在輕鬆的氛圍中探討,充分激起了幼兒的自信,又使幼兒瞭解了自我,有利於幼兒的自我評價。例如:原本較內向的趙**、施**小朋友現在不僅願意回答別人的提問,而且還能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及願望等。另外,有目的地創造一些條件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我是值日生”、“我是小組長”,讓孩子在值日工作中逐步學會自我管理,同時為集體服務。如:幫助分碗筷、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愛集體”的心理意識和自信。

三、密切家園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兒生活和成長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與幼兒之間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戀,家長是幼兒模仿、認同的主要對象。通過與家長的直接交談、家教園地、家長開放日、家教講座、定期走訪等形式,及時把教育信息、各項活動安排、家教經驗和家長任務等內容傳達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工作,並主動配合,共同做好幼兒的品德培養教育工作,強化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的合效應,會更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發展。我們還針對家長常常會忽略正確的言行引導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及時對家長進行提醒,幫助他認識自身的言行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如有個別家長平時有説粗話的習慣,我們老師就耐心身他説明其危害性,以及其孩子言行上表現出來的一些傾向性,使家長認識到“精神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接受教師的建議進行改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在幼兒間禮貌行為進步了許多。

四、將德育工作滲透與遊戲中。

在遊戲中,鼓勵幼兒多講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等,不講髒話,不爭搶玩具,大家一起玩,輪流玩,並鼓勵幼兒試着協商解決。以上是一年來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但仍存有不足:

1、有部分幼兒愛護玩具和公共財物方面還較差,有爭搶玩具現象。

2、個別幼兒的功擊意識還較強,不能與同伴友好地相處,分享玩具和物品。

3、個別幼兒在收拾、整理學具、玩具方面還比較薄弱。

總之,幼兒德育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反覆教育、不斷培養的過程,需經過長期的、反覆的實踐活動,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本着“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繼續將德育工作推向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