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玩氣球的教學設計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71W

玩氣球的教學設計

玩氣球的教學設計

課題:玩氣球

探究:

1、引領學生運用感官感覺空氣。

2、能用一定的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知識:

1、使學生認識空氣存在於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佔據空間的氣體。

2、能設計實驗,藉助其他介質來觀察空氣,從而學習一種新的科學觀察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

4、能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和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

5、能對研究過程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情感:對學生進行衞生教育,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空氣存在於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佔據空間的氣體。

教學難點:

能設計實驗,藉助其他介質來觀察空氣。

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

教學準備:

氣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磚塊、空塑料瓶子(礦泉水瓶)、剪刀、針或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遊戲導入.

1、教師:“許多同學都玩過氣球,説一説是怎樣玩的?”

2、學生回答後教師安排小遊戲“吹氣球”,比一比看誰吹的大。

3、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吹大的氣球中有沒有東西呢?如果有的話,氣球中裝的是什麼呢?”

4、學生進行猜測,再想辦法進行證明。(如學生鬆開吹大氣球,空氣冒出氣球“飛跑了。)

二、通過感知,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初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1、討論並制訂研究計劃方案。學生討論“把氣球吹起來的這些氣是從哪裏來的呢?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思考哪裏還有空氣,並想辦法尋找空氣。

2、各個組長彙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就學生制訂方案中的不足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設計收集空氣的方法並試一試,教師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氣的圖例(教材第44頁下圖)展示“逮住”空氣的方法,鼓勵學生用種方法“逮住空氣。

3、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學生先用感官來觀察。你準備用那些感官來進行觀察?教師在此可提學怎樣運用感官進行觀察。這一活動的時間要充分,要讓學生儘可能地充分地感知。

4、教師演示磚快放水中冒氣泡的實驗(實驗中的磚塊越乾燥越好),讓學生感知空氣存在於我們的周圍。

5、帶領學生進一步研究空氣存在於什麼地方。空塑料瓶中有空氣嗎?指導學生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侷限於教材所給出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增減。

三、實驗探究空氣佔據空間,空氣能流動.

1、學生猜測:將一隻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紮緊。用力吹氣球會有什麼現象發生?

學生進行猜測,教師聽取彙報並詢問學生猜測的依據。

2、實驗觀察,記錄現象。

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彙報實驗現象:氣球吹不起來。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教師提問“為什麼氣球吹不起來呢?”

小組討論並彙報。引導學生髮現如果不想辦法排除瓶內的空氣氣球是吹不起來的。從而得出空氣佔據空間的結論。

4、實驗驗證。

怎樣可以把氣球吹大呢?學生在發現了空氣佔據空間後就會想到:如果想把氣球吹大就必須要將瓶中的空氣排出,只要將瓶子扎破就可以了。“瓶子扎破以後,瓶中的空氣是怎樣跑掉的?”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產生新的探索慾望。

教師引導學生用針或錐在瓶上扎孔後,一邊吹氣球一邊將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氣流,體會空氣可以像水一樣流動,進而知道空氣不僅佔據空間而且還會流動。

四、歸納空氣具有什麼樣的性質.

1、我們運用了許多方法觀察了空氣,大家肯定有許多發現,我們來交流自己的發現,看誰的發現多?交流會使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發現。

2、學生分組討論,與同學交流、分析,並歸納空氣的性質。

(如:空氣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能佔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