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勸學

《勸學詩》簡析

欄目: 勸學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勸學詩》爲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趙恆的一首詩,用“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勸勉學子讀書上進,這幾句詩雖然有着鮮明的功利傾向卻在民間廣爲流傳。

  勸學詩

  朝代:宋代

  作者:趙恆

  原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簡析

“黃金屋”指代榮華富貴的生活,“顏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其實列舉這兩者只是一種借代的說法,它們是一朝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後最具代表性的收穫,這裏也就代指出人頭地。古代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求的就是一個出人頭地。所以人們也就常用這句話鼓勵別人或子女讀書。

字裏行間給我們的啓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羣。

作者介紹

生平

早年經歷

乾德六年(968年)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趙恆生於東京開封府第,是宋太宗第三子,與長兄楚王趙元佐同母,初名趙德昌。他幼時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嬉戲時,喜歡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宋太祖喜愛他,將他養在宮中。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被授爲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韓王,並改名元休。

端拱元年(988年),封襄王,改名元侃。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府尹。

至道元年(995年),被立爲太子,改名恆,仍兼開封府尹。趙恆既非太宗的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原本是輪不上他繼位的。但其長兄趙元佐因叔父趙廷美之死發瘋、二哥趙元僖無疾暴死,他纔有幸成爲太子。

登基爲帝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駕崩。太宗駕崩後,趙恆遭遇了由太監王繼恩和李皇后(明德皇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在宰相呂端的支持下,趙恆才於同月繼位,是爲宋真宗。次年改年號爲“鹹平”。

鹹平之治

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爲宰相,勤於政事,分全國爲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他也能注意節儉,因此社會較爲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

其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水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使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澶淵之盟

主詞條:澶淵之盟

北宋自雍熙北伐慘敗後,對遼朝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爲被動防禦。相反,遼朝對宋朝卻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自鹹平二年(999年)開始,遼國陸續派兵在邊境挑釁,掠奪財物,屠殺百姓,給邊境地區的居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雖然宋軍在楊延朗(又名楊延昭,即楊六郎)、楊嗣等將領率領下,積極抵抗入侵,但遼朝騎兵進退速度極快,戰術靈活,給宋朝邊防帶來的壓力愈益增大。

景德元年(1004年)秋,遼朝承天太后蕭綽、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北宋的都城東京(汴梁)。警報一夜五傳東京,趙恆問計於羣臣。當時宰相王欽若、陳堯叟分別主張遷都於江南及蜀地,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徵,士氣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擊退敵軍。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了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恆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嚴肅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了。”趙恆才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趙恆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射死了遼軍主將蕭撻凜。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便要求議和。

趙恆派使者曹利用去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之際,告訴曹利用說:“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就算要百萬也可以!”寇準知道後,卻指着曹利用憤怒地說道:“如果超過30萬兩,就提人頭來見。”

經過曹利用和遼使者的一再討價還價,兩國制定瞭如下條約:

一、遼、宋爲兄弟之國,宋爲兄,宋尊蕭太后爲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

二、以白溝河爲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今河北徐水)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即歲幣)。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在互市貿易中,北宋所賺的錢遠遠多於歲幣,每年宋朝收益爲所供歲幣的2.5倍左右,且低價購買許多馬匹用於軍隊裝備,在經濟上拖垮了遼朝,以致其之後的幾十年未能發兵北宋)。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後,趙恆急問金額,曹利用不敢直說,只豎起3根指頭,趙恆以爲是300萬兩,大驚失聲脫口道:“太多了。”過了一會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結也好。”等知道是30萬時,如釋重負,轉憂爲喜,對曹利用大加賞賜。

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此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並使宋朝節省了鉅額戰爭開支,歲幣(30萬)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3000萬)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長年戍邊的造成的過量徭役和朝廷賦稅壓力,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爭所難以獲取的效果(不是教科書所云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失去的錢宋又可以通過外貿賺回)。北宋在邊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設置榷場,開放交易,促進了宋遼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宋遼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融合。

僞造天書

澶淵之盟簽訂後,趙恆原以爲這是一樁值得自豪的功業,很得意了一陣子。不料有一天,參政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爲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準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王欽若“性傾巧,敢爲矯誕”,善於察言觀色、逢迎邀寵。真宗僞造“天書”的把戲,就是他出的歪點子。他看出真宗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的百姓剛免了戰爭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戰爭呢?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才行。”接着又說:“當然,這‘天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謂“天瑞”者,有些是人爲搞出來的,只不過人主把它當真的崇奉起來,並以之昭示天下,就會同真的一樣了。古代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難道真有這麼回事嗎?那不過是聖人以神道設教罷了!”真宗聽了,當然心領神會,但又擔心地說:“王旦也許不會同意這麼幹吧?”王旦是當時的宰相,因爲之前寇準已被排擠出朝,所以真宗首先考慮王旦是否肯附從。王欽若說:“我去向他暗示這是出於聖意,估計不會不同意。”果然,經過王欽若說項,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裏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一看,哪裏是什麼美酒,那裏面盛的全是美珠!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宰相王旦率羣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宋真宗“召羣臣拜迎於朝元殿啓封,號稱天書”。爲了證明“天書”真的是從天而降,宋真宗還特意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皇宋通鑑》)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王旦等當即再拜稱賀。真宗於是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衆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真宗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云云。真宗命知樞密院事陳堯叟宣讀後,依舊包起,鄭重盛入預先準備好的金櫃中,另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爲了擴大影響,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爲承天祥符、羣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等。又授意一班吹鼓手如陳堯叟、丁謂等益以經義加以附和。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這樣鬧騰了一陣之後,三月間即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上表請求真宗封禪。真宗召三司使丁謂問了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其中王旦爲封禪大禮使,王欽若爲封禪度經制置使,丁謂負責計度財用。六月初,派王欽若爲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王欽若一到乾封(今泰安縣)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僞造的“天書”馳送京都。真宗再次召集朝臣吹牛說:“五月丙子夜,我又夢見上次的神人對我說:“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封禪泰山

真宗自從澶淵之盟訂立後,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粉飾太平,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加深。宋真宗封禪泰山,刻意營造了一種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現象,向世人昭示自己是真命天子,來加強統治。首先,宋真宗就和王欽若在國家各個地方,製造了很多祥瑞之兆,以此來表現太平盛世。然後王欽若與一些大臣就伺機行事,請求宋真宗東封泰山。當僞造天書,一切準備就緒後,真宗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那“天書”被載以玉輅,在前開路;王旦等一般文武百官隨從;還有一大批供役人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歷時十七天始到達泰山。在山下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後,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宋真宗改乾封縣爲奉符縣;封泰山神爲“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爲“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慶賀活動。總計這次“東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內,前後花了四十七天時間,演繹了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而宋真宗也成爲中國歷史上封禪泰山的最後一位皇帝。這用去了大量的錢財,爲日後宋朝的財政危機種下了禍根。從此以後,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再也沒有皇帝東封泰山,封禪泰山的歷史從此結束。這場由王欽若執導、宋真宗主演的鬧劇雖然暫時結束了,但真宗並沒有停止其“以神道設教”的事業,那些阿諛取悅之徒也仍然不斷向他“爭奏祥瑞,競獻讚頌”,幾至達到“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三年以後,在一些人的慫恿下,真宗又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封”)大禮。可以說,一直到死,他都把這類自欺欺人的舉措視作維繫其政權命運的紐帶。

去世

天禧二年(1018)中秋節,趙恆正式下詔冊立8歲的趙受益爲皇太子,改名爲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趙恆於延慶殿駕崩,享年五十五歲,在位共二十五年。羣臣爲其上諡號爲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十月十三日,葬於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廟。

天聖二年(1024年),加諡爲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慶曆七年(1047年),加諡爲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Tags:勸學 簡析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