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文学常识 简历 公文文书 文学名著 实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热点话题作文
当前位置:文萃咖 > 知识文库 > 专业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精选10篇)

栏目: 专业资料 / 发布于: / 人气:2.61W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灵活性较大;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要求较大。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对于不同标准分类结果不同容易混乱,对于分类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练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分类的好处

2、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如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法)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去文具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买过。

教师:老师有两个好朋友,小鹿和小熊,我们一起去他们的文具店里看看好吗?学生:好。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好处。

教师:你们想去哪一家文具店买东西呀?为什么?

学生:小鹿文具店,因为很整齐/因为本子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很整齐。

教师:对,老师也想去小鹿文具店,这样将相同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分类的王国吧!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教师:从玩具店出来,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吧,今天游乐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和漂亮的气球。

课件出示孩子们去游乐园玩的情境,并提出问题,这里有这么多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学生讨论)

生1:可以按形状/图形分类。

生2:可以按颜色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教师指定用形状分类)

老师给每两个同学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再展示学生作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点名请同学回答。

生:圆形气球最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我们来看左边这行,这是来记录糖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糖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糖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下。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心形的气球有几个?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形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4)展示其他记录方法。

3、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请同学说一说,再用课件出示出类结果,展示分类结果。

4、在对比中体会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5、 小结: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让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楚、更简捷。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课本30页第三题

(1)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1、像这样把气球按形状、颜色等分一分的方法叫做分类,这里的颜色和形状就是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2、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其中用象形图和表格整理法最直观简便。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如果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

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

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整洁、更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今天萌小兔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生:愿意。

师:这里有一些气球,萌小兔想知道每种气球有多少个?萌小兔该怎么办?请大家先观察这些气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1:颜色上有红色、蓝色和黄色。

生2:形状上有心型、圆形和糖葫芦型。

师:我知道啦,可以按颜色分,还可以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1)操作分类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好不好?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些,一会儿,请你们按形状把它们分一分、数一数,整理一下,把你的结果记录白纸上,听明白了吗?

师:请同学们从抽屉里拿出信封,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现在开始。

小组合作完成.

展示成果

a、作品展示(一堆一堆的)

b、展示(摆成一排一排的)

师:刚才xx组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

生:一排一排的摆,看的更清楚。

师:我有问题了,不用数,你们通过xx组的作品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生:能。

师:你们这儿有一个作品,老师发现,这两边一样长,那它们同样多吗?

生:不同样多。

师:明明是一样长,为什么就不一样多呢?

生:因为在摆的时候没有对齐。

师:那在摆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摆的时候应该一个对一个。

师:我们把它们一一对应以后,就可以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在图的下面画一条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开始数的,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第一列是圆形,第二列是......,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目了然。

孩子们,你们真棒,可以用图来表示自己整理的结果。

(2)记录分类

师:还有哪些组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展示作品)

师: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气球的个数?(个数)

来,我们在这幅作品上画一条线,孩子们,你们看上面这一行都记的什么?下面记得什么?我们现在竖着看,通过这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有几个吗?第二列.......,给这个作品画上一些线后,你发现它是不是特别像一张表格。

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你们真棒!

3、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刚才我们是把这些气球按形状分类,现在萌小兔想请大家按颜色再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你们愿意吗?

好,现在听清我的要求,请把这些气球按颜色分,分完后,摆在这条线的上面。在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摆完后,别忘了把你的结果,填在这儿,大家清楚吗?还是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小组合作、交流)

(展示作品)

师:来看看xx记录的结果,跟你记录的结果一样吗?

比较分类

现在请同学看看这两幅作品,都是分的同一个信封里的气球,为什么结果有的时候是5个、4个、3个,有的时候又是3个、3个、6个呢?怎么不一样呢?

师:看起来,虽然都是这些气球,可是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它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请你们把气球装进信封,放在铅笔盒的下面。

同学们,谢谢你们帮萌小兔解决了难题。

4、延伸拓展

咦!老师这个又多出来一个气球(拿出粉色糖葫芦状气球),那如果按形状分,我得把它摆在哪儿?

生:摆在糖葫芦的上面。

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生:形状相同。

师:现在有几个糖葫芦?

生:有4个。

如果现在按颜色分,它应该摆在哪儿?

生:摆在蓝色的后面。

师:因为这个糖葫芦是粉色的,而这幅图上没有粉色的,所以要把它单独放一类。在横线下再加上粉字。现在这一共有几类/

生:现在有4类。

同学们对分类和整理掌握的都不错,生活中像这样的分类有很多。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分类?

老师这儿有几张关于分类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大家看这是哪儿?(水果店、超市的饮料区、肉类区、垃圾分类)

大家看这是垃圾分类,可以分为有毒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种分类大大方便了我们垃圾的整理回收和再利用。我们要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小做起,小小的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更整洁,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大,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分类是经常用到的好方法,在刚开学,我们就用到分类的方法在学习了。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课件出示)当时我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把一样的图形摆在一起,像这样用分类来学习数学知识,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三、巩固深化

我们现在用分类的方法继续来探究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 萌小兔想请同学们分分这些,(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

生1:图上有苹果、梨、桃子。

生2:卡片的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生3:可以按水果分、还可以按卡片的形状分。

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好,那接下来,看看一会我们要怎么做,(课件出示)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要求,这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按水果的种类来分,另一个是按卡片的形状来分。在涂色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1:不要数错。

生2:涂色的时候不要涂出格。

生3:应该从下往上涂。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29页,请1、2、3列的做第(1)小题,4、5、6列做第(2)小题,听明白了吗?开始动笔。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物品进行分类,而且还学会了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者表,还知道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这节课大家学的开学吗?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

(请孩子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外实践

要下课了,老师给你们留下一个课外小活动。(课件出示)

你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把自己书包里的物品也分类整理一下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历来的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新授

“还有两位小朋友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气球”。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主题图片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学生操作过程中播放优雅的音乐,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操作要求:“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呢?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引出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

③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呈现方式叫做象形图。

④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⑤探究单一标准,分类呈现方式不同,结果相同。

师:我们观察这三位学生的分类结果,葫芦形的有几个?圆形有几个?爱心形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同一标准下,分类呈现的方式不同,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⑥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师鼓励)

⑦拓展: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爱心形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爱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爱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3.刚刚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还能怎么分呢?(颜色)

那现在我们快速按照颜色分一分

师总结: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但是总数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闯关游戏,给出标准找出不是的一个

2、课本练习七第二题

四、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4

课题名称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对比,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 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更想从图一找到喜欢的 球还是图二呢?为什么?

生:图二。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像图二这样 ,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1气球图片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 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

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 友的 做法 :

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 们发现了什么?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 、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 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

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

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

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

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

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

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

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学具:课件,学具。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咱们来猜个谜语: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转圈圈。(风车)

师:大风车转起来可真好看。有个小朋友用几个图形拼成了一个大风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大风车呢?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分类是按一定标准把一些事物分组。)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风车图片

问: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可以怎样分?(按形状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形状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生:三角形最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注意:一一对应)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2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都表示这个形状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形状分为4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做下总结。刚才我们把风车用了哪些图形,每种形状有多少个,做了分类整理。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做的吗?第一步是什么?然后做什么?

(二)拓展练习

1、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风车图,还能用别的标准分类吗?你来试一试。

2、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形状,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形状分,第二次是按颜色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生活中的应用

1、展示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垃圾分类,超市摆放,图书馆图书……)

2、小结: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类按颜色分类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按照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交流。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

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出示表格: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球形气球最多,长气球最少。

(2)按颜色分类。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生:按颜色分成3类。

3、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4、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5、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给出大小不同的篮球和足球若干,让学生进行分类。

要求:按照不同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并将结果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现。

2、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

(四)小结

1、引出生活中的分类情况,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这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

(五)作业布置

1、把自己抽屉里的书本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并做简单的统计表。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课后和同桌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但总数相同。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 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 难 点: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3月21日那天,芳芳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86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6000件(有文字有图片)。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 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 (分为两类了)

(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 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PPT):这里是语文、数学、英语书,一共有多少本?怎么进行分类?我们这样整理一下,让我们自己看得很轻松、一目了然。我们再来数一数、加一加,与刚才所数的数据对一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师问:

(1)谁最多?谁最少?

(2)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样的整理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整理”(板书)。

(五)、学习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教具贴片)这里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都认得吗?

1.首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邀请孩子到黑板上来操作贴片)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谁最多?谁最少?你怎样看出来的?强调“一一对应”。

5.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即拍照上传展示)。

6.算一算,分完以后总数量变了没有?

7.还可以怎样分呢?(步骤重复第4、5、6)

三、总结全课

孩子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出示图片)这是小明的卧室,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小明卧室是什么样折?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出示主题图)师:小明和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每人手里都拿着气球,漂亮么?那么看着这些气球,你有什么想问的呢?谁来回答呢?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 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白色葫芦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拿出一个月亮形的气球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那么整理后的结果怎么改呢?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和整理》教案10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