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徵文

村委會紀念新中國優秀徵文

欄目: 徵文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從1988年起擔任**村黨總支部、村委會主要領導職務,至今已經20年了。可以説,我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了農村,獻給了**村這片土地。”剛過天命之年的**説。

村委會紀念新中國優秀徵文

從生產隊隊長,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作為村民的帶頭人、黨員的領班人,**始終堅持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集體謀發展,為羣眾某福利,為村名辦實事。正是這位51歲的老書記,帶領着**村村民從温飽線走到全面小康的致富道路。

弱冠之年初顯鋒芒出身貧苦家庭**,上學期間,寒假暑假多要回家,幫忙掙工分,“辛辛苦苦一天下來,才掙那麼幾分錢。”他家裏一共有四個兄弟姐妹,8口人,5個壯年勞動力一年的勞動收益,連一輛廣州產的自行車也買不起,當時那輛自行車的價格是110元。可想而知,那是的農民使如何的艱辛!

1975年,**高中畢業,他的目標是考大學,但其時正值中國上山下鄉運動時期,還沒有恢復高考,**便主動回家鄉務農。當時生產大隊長認為**是高中生,有文化,有衝勁,南北生產隊長,那年他年僅20歲。

**剛上任便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心裏一點底也沒有。當時**村的9個生產隊,南北隊是最窮的。“土瘦地皮薄”,糧食產量低,辛苦了一年,大部分繳了公家,剩下的分給社員卻吃不飽。要解決這些問題,談何容易?但**認識到,只有大量種植蔬菜和養魚,對立的經濟才有出路。在他的帶領下,社員們大量種植蔬菜和養魚,經過一年的努力,隊裏累計用3萬斤的蔬菜到順德換回了兩萬斤的糧食分給社員,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

1977年5月,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後欣喜若狂。上大學,他這個佛山三中的高材生做夢都想呀!於是他報名參加了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上了華南工學院。但當時國家規定高中畢業後必須參加勞動兩年才能入學,而他只有一年半的`勞動經歷,大學之門拒絕了他。

今年不行,明年總可以了吧,當機會再一次到來的時候,**卻放棄了。“既然是黨教育了我,我再那裏奮鬥還不是一樣為人民服務嗎?”**感覺到家鄉的這片土地需要他,於是他放棄了上學的念頭,一心一意撲在農村工作上,立志要改善家鄉的貧窮落後的面貌,因為他深深地愛着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大膽嘗試分田到户要徹底解決糧食自給問題,就要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增加糧食的產量。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苦慮,**提出了大膽的想法:“分田到組”,把隊裏的田分給各個小組耕種,小組按比例繳納公糧後,剩下來的糧食便由社員平均分配。“這怎麼能想啊?這是違反國家政策的。”當時部分人堅決反對。“分田到組”的實施,改變“幹多幹少一個樣”懶人的現象。社員們勞動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從1978至1983年,糧食產量逐年提高,解決了糧食自給的問題,隊裏的收入也逐年遞增,社員的分紅也多了起來。

當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分田到户、包產到户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迅速推開。對於率先嚐到了“分田到組”甜頭的**村人來説,率先進行分田到户,村民種田的積極性更高了,糧食增產了,解決了温飽問題。由於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農閒時農民可以從事其他經濟活動,生活日漸紅火起來。其他生產隊看到南北隊的人過上了紅火的生活,於是也紛紛效仿。

農村工業化壯大集體經濟在“分田到組”嘗試的同時,他積極探索工業上發展的道路,摸索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驗來:走農村工業化道路,壯大集體經濟。

在1981年,在**村大隊已經有一個五金廠的基礎之上,**多次和大隊協商後又上馬了一個五金廠,專門做房子的鐵窗和鋼窗。這個擁有30名工人的小廠,開辦僅一年就有了斬獲:純利潤突破3萬元,整個生產隊320人左右,每人分紅達100多元。

正是由於**有這種鋭意改革進取的精神,1988年被提拔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

1992年,**瞭解到鄧小平南巡的講話中對農村發展的“搞活農村經濟,要大上快上”這個論斷,他很是激動,他斷言:“中國將要掀起一股發展經濟的大潮,我們要抓住這一發展的好時機,把**村的經濟搞上去。”在**的帶領下,**村集體通過多種融資渠道籌集資金,開辦了五金廠,陶瓷廠和鋁材廠等。到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村已經出現了“村中有廠、廠中有村”、“店內有廠、廠內有店”的現象。

“**村的經濟發展要上到一個新台階,就必須破除舊有的發展模式,創造發展思路。”**回憶説,邁進21世紀,在舊有的發展模式下,經過十年的發展,**村的經濟發展已經處於瓶頸狀態,面臨着很多困難。

針對**村處於禪城區中心組團重要位置的優勢,以及**村即將融入城市化所面臨的巨大機遇和挑戰,**認為只有致力抓好**村產業結構的提升,以物業改造為抓手,整合有限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高規格、高檔次、高質量的物業,切實提升了**村的物業受益。根據這一思路,**村的經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到20xx年村經濟收入分別達4000多萬,村民分紅達到人均7100元左右,比20xx年翻了一番。

看着股份的分紅像芝麻開花般節節高,村裏人都笑開了:“霍書記是我們的好書記,是他帶領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推進城鎮化同國際接軌“只有做大才能做強!”**説這句話的時候,每個字都擲地有聲。

**此時萌生一個願望,在普瀾路邊上見一個全國最大的金屬交易中心,但單憑**村的土地,是不能夠實現他的宏願的。但是與**村的土地連成一片的是石樑村和黎涌村的土地,把它們連片開發就有戲了。當他走訪了兩村的領導時,他們的意見竟是不謀而合。於是,在**的前頭下,**、石樑、黎涌三村聯合開發經營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

“在經濟發展大潮下中,一個村的土地資源和財政能力等畢竟有限,要做大做強物業租賃產業,就必須通過土地資源的集約利用。”他説。在這種思路指導下,三個村聯合對原有的陶瓷廠進行了科學規劃和改造,20xx年在300畝的土地上投資兩個億,建立起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的高規格交易、物流、會展中心,其租金收入是原來的3到4倍。如今,瀾石國際金屬交易中心已成為瀾石乃至佛山的一大品牌亮點,正吸引着越來越多商家前來投資。

20xx年,**村舊村改造的首個項目“濱海御庭”工程破土動工。經過連片規劃改造後,昔日的城中村將徹底從粗放型的一、二產業進入集約型的第三產業,從低檔的物業出租轉入現代服務業,成為集五星級酒店、金融、商務、購物、休閒、娛樂於一體的中心商務區。

這個“村民公寓”的建設項目,通過引進社會資金,村集體以土地入股,改造所需的數億元資金,全部由開發商來承擔。而村民被拆掉的舊房子,則可置換同等面積的新物業,並享受項目所帶來的長期收益。村民不花一分錢,就能“住小區、拿分紅”。

對於**村的未來,**在自己的心中也早做好了科學規劃。“要穩定第二產業,強攻第三產業,特別是利用中心團建設推進的有利時機,再造幾個物業改造、提升的典範,切實為**村名以及他們的後代創造效益。”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