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徵文

喜迎校慶徵文3篇

欄目: 徵文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都不陌生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喜迎校慶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喜迎校慶徵文3篇

喜迎校慶徵文1

從寧波高專到現在的寧波工程學院,這所學校已經走過了三十年。三十年櫛風沐雨,歲月如歌;三十年辛勤耕耘,薪火相傳。人過三十而立,發展至今的學校也一樣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今年5月11日寧波工程學院將舉辦三十週年校慶活動,邀請校友們能夠抽空回去走走、看看。

説起在校園的時光,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回憶,或許是一位老師、一位同學會讓你記掛一輩子。這次我們也請了幾位校友,請他們談談當初那段歲月。

孫連芳96級經管系會計專業,曾支教貴州11年被評為“貴州省十大傑出青年”,現為鄞州龍觀鎮中心學校英語老師。

我跟室友之間的關係特別好,記得那時我們的寢室號是110,一個房間4個人,當時女生寢室比較少,所以我們寢室還加了一張牀,有5個女孩一起住。當時在寧高專讀書的還是以寧波本地人為主,室友來自餘姚、慈溪、北侖等地,所以畢業後至今都還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一年裏總會聚個幾次,出去活動,大家仍以“110”為代號相互稱呼。只是談的話題從當初的學業、感情到了現在的孩子教育。

那時室友都來自農村,星期天都需要回家幫忙乾點農活。印象中每逢星期天返校的下午,儘管各自條件都一般,但大家都會從家裏帶一些最好吃的、拿得出手的菜過來,所以那天的晚飯永遠是一週當中最豐盛的一頓。天氣冷的時候,這些菜都能吃上一個星期。

因為住在一樓,對門就是宿管阿姨的值班室,關係處得相當好,有時一些好吃的也會與她分享,她呢總是會摸摸我們的頭説,你們這些小傢伙。不過儘管如此,每次寢室衞生檢查時,該扣的分照樣扣,去阿姨那裏帶點零食説情效果不大的,好鐵面無私。

對了,那時流行溜旱冰,學校附近有一處地方3塊錢能玩幾個小時,我們5個人總是成羣結隊集體出發,想起來真是有趣。幾年下來居然沒一個人談戀愛的。

現在我跟學校裏的很多老師還保持着聯繫,比如朱美燕老師,我把他們當做是自己的長輩,碰到一些問題還會時不時向他們請教。

相比社會上結交的朋友,你會發現跟她們之間都只是純粹的感情,可以相互訴説煩惱和幸福,與任何利益無關。

夏永高98級化工工藝專業,現為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材料方面的開發研究。

我是20xx年畢業的,讓我談呀一時還真説不上來。

印象比較深的是我的班主任,教化學的胡愛珠老師,她對我挺關心的。當時我家裏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為了補貼家用,賺一些生活費,我試着找過一些兼職,都不是太理想。後來胡老師幫我留心介紹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去現在的江廈橋那邊,教的是數學。

還有一位教機械製圖的鄭老師,她在教學上管得特嚴,考試好多同學都不能過,我也每次好擔心,現在想來她也是為了讓我們多學一點。

當時我最好的朋友是同寢室的丁振,現在好久沒有聯繫上了,希望能取得聯繫。

於碧娜04級日語專業,畢業後與同學合夥創辦了唐元漢語對外漢語學校,專門教外國人學中文,是20xx年寧波市十佳大學生創業新秀之一。

我也説説我的室友吧,她叫楊婷婷,咱們同班,對我特別好。她會囤積比較多的零食,晚上我説餓了,她會把自己的泡麪貢獻出來,幫我泡上,她知道我不喜歡喝湯,所以總是自己把湯喝了,把面給我吃,笑笑説精華都在湯裏呢。

我個子比較高,經常坐教室的最後面,她坐前排,冬天了我手腳冰涼,下課了她會跑到後排來,幫我塗點護手霜,搓搓我的手説這樣就會暖和一些,讓我好感動。

畢業後,自己創業,號碼也換了,失去了對方的聯繫方式,但那種感情是特別難忘的。我知道她回象山了,很可惜無法獲得她的消息,應該已經結婚有小孩了吧。

另外,我們學校雖然小是小了點,但因為在市區,生活特別方便。畢業前我跟一位學姐一起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子,承接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辦了一個託管班,都是很調皮的孩子鬧哄哄一羣。我倆忙不過來時,我的同學都會像個孩子王一樣來幫我們帶他們,個個都跟保姆似的。

喜迎校慶徵文2

轉眼間我來到這個學校將近二年了。每當我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默默無聞的狀元塔。雖説狀元塔塔默默無聞,但是它卻給我們的校園帶來了蓬勃的'的朝氣和希望;我喜歡狀元塔,我愛這裏的一切一切。

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走入這裏的感受:全新的教學區、高聳的樓房、青翠的草坪鬱鬱葱葱,一切都充滿了

年輕的活力和生機。學校給我留下的另一個感覺就是大!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自己去上課。偌大的校園,一臉的茫然,卻找不到上課的地方,而今想想那份純真的感覺,依舊覺得是那麼温暖。現在校園的一切都變得那麼的熟悉,這兩年來好多的地方都留下了我征程的足跡中的快樂以及憂傷。

每天早上當我進入校門的時候,總有校領導、老師、保安在為學校站崗;總有為建設一塵不染的校園而忙忙碌碌的值日生們;走進教室早已到校的同學們早已投入學習,我也匆忙打開書包,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學習中去,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生怕時間從我身邊飛逝。每當我坐在操場,一個人仰望校園的天空,那時感覺喧鬧的校園瞬間靜下來了,一切都是那樣的靜謐,那麼的美好……深藍色的天空也逐漸變淺,光和影有着不同的旋律,那朦朧中漏出些清麗。用眼睛裝滿天空的藍,心中是那樣的心曠神怡。心情不是很好的時候,喜歡漫步在操場上,空氣中充滿清新的氣息和泥土的芳香。匯成縷縷的清香,漫過原本疲憊的心,釋放着一種情懷。

如果説美麗的校景讓我陶醉,那麼學校裏藴含的活力就讓我為之不斷的進取和努力。課堂上,老師用他們最淵博的思想給我講授着知識的內涵。讓我們心中滿載着無比充實的愉悦,語文老師的睿智、數學老師的敏鋭以及英語老師的細心……這一切的一切都激勵着我們努力學習。如果説知識是課堂和內涵結合的結晶,那麼圖書館就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一個精神家園。每個星期我們都有課外課,我們可以去圖書館,在文學庫裏我們徜徉在古今中外的時光隧道中,攝取着文學殿堂的寶物;在社科庫中,學會在沉思中尋覓哲理的深奧,然後用一種全新的感覺去充盈生活。

淵博的知識是年輕夢想永不改變的追求,只有在這裏,才有了一種關愛的氣息。讓人感動。“輕輕地捧着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語言,緊緊地握住你的手,這温暖依舊未改變。”簡單的詞語,卻演繹了一種最純真的情感,依然記得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大地震,同學們為青海受災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為受災的人民捐款的情景,久久不能讓人忘懷。學校教給我的也許就是用一種滿懷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未來,面對我們周圍的一切的一切。

今天我們為是外國語人而驕傲,明天外國語為我們自豪。我們要用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去完善自己,去詮釋自己,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去演繹年輕的朝氣!把每一顆愛校之心聚集起去照耀着我們年輕的夢想。

讓我們帶着年輕與夢想一起飛,而當你在多年之後再回首時,會發現這裏就是我們夢想綻放的地方,我們美麗的學校——外國語學校。

喜迎校慶徵文3

我們來到位於渤海之濱的石油大學。校園內那一幢幢式樣新穎的建築和隨處可見的雕塑以及筆直、平坦的道路甚至那些弱小的樹木都引起了我們的一陣陣驚歎。要知道這是多麼不容易!

過去,這是一望無際的鹽鹼灘,而今這座校園所包含的一切無論就建築和環境來説放到哪個大城市都毫不遜色。

這兒的一切都是新的,因為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我們這個古老國家最年輕的國土。僅僅幾十年前這兒還是汪洋大海,從這裏入海的黃河帶來大量的泥沙,滄海變桑田幾乎是人們眼睜睜看着完成的。接着,人們在這裏發現了石油,於是全國產量第二的勝利油田建立了。再後來,北京石油學院遷到了這裏,在這片荒涼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大學。

我到過北京很多大學,有不少在規模和水平上和石油大學不相上下或者更負盛名。但在那些校園裏看到的更多的是歷史的遺蹟和負擔。而在石油大學,感受最深刻的是未來和發展。在石油大學,觸目皆是新式的教學樓、實驗樓以及學生宿舍、禮堂、體育館。新的圖書館和文化活動中心正在施工,電化教學中心堆滿新購置的電氣設備。校園裏甚至有一座帶湖泊的公園。如此優越的條件,在全國人民都在過緊的日子裏,真是叫人羨慕。同時,他們還利用自身的優勢,辦了煉油廠、機械廠、儀表廠等校辦工廠,年獲利在幾百萬左右,這就使得石油大學的校工、學生的福利有了較大的提高。

要做出好的工作除了要有好的物質條件還要用好的人。

在石油大學,我突出感覺的就是教職員工隊伍的年輕。從校長到中層幹部、教師都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小得多。據介紹,全校教師年齡在35歲以下的佔60%。

人年輕、知識水平高,思想就解放,思路就開闊。同他們交談,你很少感受到暮氣、消沉或官腔,更多是樂觀和朝氣。這大概同整個石油戰線的精神面貌有關。這次出京前,我剛剛和一個報紙的記者作了一番交談。他不無憂慮的提到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是在石油大學,我們卻感受到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情緒。人們普遍興奮,在我國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又發現了一個大油田或者是一個大油海,儲量可以和沙特阿拉伯媲美。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正在調集人力和設備在那裏會戰。在石油大學我們看了一部紀錄片,片子介紹了那裏的情況。這樣一個規模的油田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就意味着數千億人民幣的財富將要得以利用。同我們熟悉的大慶油田開發初期的情況相反,那裏一切都是最現代化的,從施工機械、鑽井設備到工人、技術人員的生活條件。工人們穿着漂亮的工作服,住着賓館似的可移動房屋,吃着富於營養的飯菜。由於高技術的應用一線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了。不用多加思考,一眼就可以看出,過去我們所説的社會主義優越性在那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一點在毗鄰石油大學的勝利油田同樣可以看得很清楚。

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密集地排列着成千上百的採油機,此起彼伏的不間斷的工作。工人們的居住區是一座上海同濟大學設計的新村,其美觀、講究堪比南方最富庶地區的華僑村相比。工人的生老病死、吃穿用住,孩子的入托上學統統免費。這兒沒有人怠工,人們像軍人一樣服從命令,勤勉工作,因為他們的勞動受到重視,價值得到體現。人們通過勞動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獲得了豐厚報酬,這樣的勞動不但同人們的幸福生活緊緊相關,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這些人才是我們國家的脊樑,而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正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不誇張地説,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是由這些人所支持着的,有他們在,社會主義經濟就垮不了!

他們才是真正創造價值的人!

如果把石油工業比作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支主力軍的話,那麼石油大學就是培養這支大軍指揮官的“黃埔軍校”。

石油大學從建校起的十多年間,為我國石油戰線輸送了數萬名精兵強將。從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領導幹部到各大石油管理局的頭頭腦腦;從遍佈全國各地的油田採油廠、鑽井隊的負責人到所有的石油科研院校的技術骨幹多數是石油大學的畢業生。

石油工業就像一支正在進行大規模“戰爭”的“軍隊”。它需要在各級指揮崗位迅速大量的提升有才華的幹部。這是持續取得勝利的必須保證。他不能容忍無能之輩,哪怕僅僅是無能、平庸也將為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因為有大自然這個強大、冷酷的敵人的存在。

對一個卑微、有才華的年輕人來説,對任何一個不願庸庸碌碌度過一生、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説,對一個試圖尋求一塊淨土的人來説,石油工業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石油大學則是石油工業富麗堂皇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