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徵文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9篇

欄目: 徵文 / 發佈於: / 人氣:2.76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徵文,肯定對各類徵文都很熟悉吧,徵文要求文面整潔乾淨,書寫端正美觀,字體清晰規範,標點準確無誤。還是對徵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説家風家訓徵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9篇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1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部分,家風正則社會風氣就正,我們的社會才會安定團結!我們的國家才會繁榮昌盛!

我的家風就是:孝敬父母。我的姥爺是個大孝子,他在家裏排行老大,他對父母特別孝敬,年輕的時候賺了錢都交給父母,幫助幾個年幼的兄弟上學,後來幾個兄弟需要成家立業時,我姥爺又自己出錢幫他們蓋房子和辦婚禮。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年紀大了,經常生病,我姥爺就會每天照顧他們,經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我姥爺每次去買好吃的,肯定都要買成兩份,一份自己家吃,另一份送到我外祖父家。因為姥爺的這一善舉,影響了他們家周圍的好多鄰居,都孝敬父母!

暑假的時候,我到姥爺家去住,姥爺買了好吃的,就讓我去給我的外祖父他們送過去。媽媽告訴我,姥爺多年來一直是這個習慣,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呀!看到姥爺所做的這一切,讓我想到《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從”,還有《增廣賢文》中的“羊跪乳,鴉反哺”。姥爺雖然沒有太多的文化,但是他的行動,卻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以後也要像我姥爺一樣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在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樹家風傳美德!我堅信,隨着時代的進步,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2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説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兑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後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後,立刻阻止我,説:“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説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3

在我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我家的家風了。因為爸爸媽媽上班的原因,我從小跟着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我的家風是從爺爺奶奶那裏學到的。

爺爺奶奶做人有三個原則,我也學會和遵守着這三個原則:

奶做人從不欺騙別人,佔別人的小便宜或拿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奶奶帶我去買東西,在一個小販那買茄子,可當我們剛要走的時候,那個小販叫住我們,説我們忘了拿茄子,可我們已經有了一包茄子了,所以我確定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可我心裏想着再拿一包茄子不是更賺了嗎?可奶奶卻實話實説,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我心裏很是不解:奶奶為什麼不説茄子是我們的?回到家奶奶看出我的不解,就説:“我們如果佔了別人的便宜,別人吃虧了,如果這樣循環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吃大虧的。”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佔過別人的小便宜。

不能不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星期天,奶奶看到了我的成績單後,説下個星期天我和你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還要從星期三晚上的談話説起。

那天晚上,我對奶奶説:“我今天考試了,如果我考了95分以上,你和爺爺就帶我去買玩具好不好?”“行,只要你考了95分以上,我和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

今天發成績了,我考了97分,所以奶奶才説下個星期天帶我去買玩具的。奶奶還説:只要我以後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到了年底就帶我去北京玩。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的答應,卻讓我懂得了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的道理。

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來接我時看見一位比奶奶年紀還大的老人在過馬路,這時奶奶立刻跑了過來扶他們過馬路。從那以後奶奶讓我見到爺爺奶奶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有困難時都要去幫忙。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悟出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一生都受益匪淺。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4

“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問到“家規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規?”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規。每户人家的規矩都不一樣。我家在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後,不可以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入碗內。做完這些事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離桌。

我們家還有一個家規—事不過三。有一次晚飯後在公園裏散步,由於凳子上被人踩過,所以我掏出一張紙,將凳子擦乾淨,隨手一丟就沒了。一位清潔工人走了出來説:“你這小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隨地亂丟垃圾。”我聽她這麼一説,我的臉立馬紅了。我一邊道歉一邊跑去吧至今撿起來丟到垃圾桶裏去,這才平息了清潔工的怒火。

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家風一旦敗壞了,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着敗壞了。這給壞名聲就一傳十,十傳百,到時候就沒有人願意跟這家人交往了,這時候想改就來不及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俗話説的好,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當我們的父母漸漸老去,就更不能頂嘴了,凡是要考慮父母。即使他們説的不對,也要和和氣氣的説話。叫我們做事,不要推辭,儘量幫父母的忙,這樣才能做到“百善孝為先”。

家風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5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裏,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樂隊的一個新進來的同學約好了在樓下的小廣場教她打鼓,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麼辦?媽媽説:“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麼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

着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説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我們。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6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都要堅持!

我六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最初的一些日子,覺得很新鮮,對這個新接觸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與學習的渴望,每天都想觸摸它,聽一下弓毛觸動琴絃的美妙聲音,所以天天都能自覺練習。大家都知道,學習樂器必須堅持每天練習,不能間斷。可過了一段時間後,學琴的新鮮勁兒過了,覺得每天練習又累又枯燥,當媽媽督促我練琴時,我總是很不情願,有的時候還耍小脾氣,有幾次真的就要放棄了。可是每次媽媽都鼓勵我堅持下去,媽媽説基本功練習是最枯燥乏味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從不會到會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經歷過了這段必經之路,後面的練習才能繼續下去。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是天才,都是經過努力才成功的。

就這樣,從最初的不情願一路走來,到現在已有三年了,現在看來反而覺得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困難。因為堅持,使我在每週上課時展現給老師一個不一樣的`我,給了我練習小提琴的自信;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能在班級的聯歡會上展示自己的才藝;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在散步的不經意間聽懂了維瓦爾迪的協奏曲;多虧了當初的堅持,使我從持琴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到現在能連續二十多分鐘練習不停歇,這都歸功於“堅持”二字。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也需要堅持。清理家庭衞生這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如果沒有了堅持我們的家會變成了什麼樣子!我心愛的薰衣草如果不堅持澆水恐怕早就枯死了。還有我那可愛的小金魚,如果不堅持每天餵食,它們就會餓死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離不開堅持。

在我的小家,堅持是一個寶貝,我和爸爸媽媽時刻都感受到堅持帶給我們的信心、勇氣和喜悦。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7

家風,就像學風校風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是一個家庭的棟樑,是讓後代健康成長的基礎下面我就來説説什麼是家風。

家風,每當我看見這個字眼我就想起了中央電視台在春節期間做的節目,他們的記者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的採訪,問街上的陌生人他們家的家風。在看這個節目時我就在心裏默默的問自己,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想起了媽媽在我小時候説的話,媽媽説;‘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做事,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不管做什麼是都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要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還有就是對人要友善,只要你友善的對待了他人,他人也會友善的對待你,這樣不管你做什麼事都會一帆風順,自己的心裏也會特別高興。’

在互聯網上是怎麼解釋的,家風,又叫門風,家風在通常的情況下家風往往是作風的某種反映。我覺得這句話説的不錯,因為不是有一句話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道下來嗎?這不就正好説明了家風是作風的體現嗎?其實在我國古代的人們就非常的注重家風的培養,在書中就有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的語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我們通常都會以一個人的家風來評價某一個人,不是在權威的解釋裏就説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嗎?還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可以説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晚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家風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為自己家有個良好的家風而驕傲!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8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説,“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着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製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後,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麼,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着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後,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擀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幹,笑眯眯地在旁邊看着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着隊,等待着跳進鍋裏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後一道菜上桌後,年夜飯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吃着餃子,看着春晚。窗外,天空閃着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麼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麼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着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

我説家風家訓徵文9

陰曆2月12日,父親的爺爺奶奶去逝了,老爺爺是中午11時多去逝的,老奶奶是中午12時多去逝的。其時,老爺爺88歲,老奶奶90歲,如果用天干地支計時,兩位老人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去逝的。聽爺爺講,老爺爺老奶奶身體一直很好,去逝前5天二人還曾去趕集購買生活用品,直到去逝前3天才病倒需要子女照顧。老爺爺嚥氣後,老奶奶躺在他身邊,聽到家人哭泣,用手摸了摸老爺爺,説“我也走吧,就不拖累孩子了”,説完不多時就嚥了氣。應當説老爺爺老奶奶是無疾善終,用當時農村的説法是喜喪。

老爺爺老奶奶兩人結婚後共同生活了72年,一直在山區農村生活,期間將3子2女撫育成人,受條件所限,生活十分清苦。他們沒有上過學,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也不懂得什麼養生,最大的特點是樂善好施。村裏有來討飯的殘疾人,經常住到老爺爺老奶奶家裏,有時一住就是好幾天,老爺爺老奶奶不嫌髒不嫌累,為他們供湯供水,洗衣做飯,毫無怨言。有位姓李的盲人住的時間長了,拜了老奶奶做乾孃,在老奶奶80歲高齡的時候還曾帶他到30多裏外的沂山去燒香。老人過世後,那位姓李的盲人又來到老奶奶家,當鄰居告訴他老人過世的消息後,他失聲痛哭,託別人買來物品祭奠後才肯離去。老爺爺老奶奶的事情在當地被許多人傳頌,甚至影響了一些人的觀念。三叔有一次騎摩托車過村前路口時,差點與從坡上下來經過路口的車輛相撞,情形非常驚險,三叔當時嚇得很長時間沒有緩過神來,旁邊看見這一情形的人説,看來你奶奶沒有行差了好!

受父母影響,爺爺也時時處處以助人為樂。爺爺會理髮,寫得一手好字,他年輕時,每到臘月裏,便幫人理髮,寫春聯,有時連覺都睡不成,但爺爺樂此不倦。爺爺走在路上,看見路上石頭或磚瓦等影響走路的東西,都是彎腰撿起或用腳踢到路邊,以免影響他人行路。見到有人需要幫助,爺爺總是力所能及的相幫,八十代初期,爺爺家蓋房,到集上去買菜,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哭泣,經過仔細詢問,得知小男孩跟同伴出來玩,與同伴走散了回不了家,因年齡小也説不出是哪個村的。爺爺顧不上買菜,帶上小男孩一路打聽,走了很遠的路,才找到了小男孩所在的村莊,把小男孩送給了他的奶奶。後來小男孩的父親打聽到了爺爺家,便找上門來道謝,兩家自此走動起來,相交至今已有三十餘年。父親九十年代學校畢業參加工作時,工作已經很難找,還是小男孩的父親費盡周折託人幫忙聯繫的工作。

爺爺今年73歲,在他們那一代人中,算是讀書人,從師範學校畢業後當過8年老師,後因時代影響,沒有繼續教書,也沒有成為公職人員,應該説非常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老人家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鑠,看起來也就50來歲。養育的三個兒子也都已成家立業,且都非常孝順,讓他晚年衣食無憂。他在總結老爺爺老奶奶的一生後,結合自己親身經歷,提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家訓,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們。

父親小時候學習非常刻苦,初中畢業後考取了縣裏的重點高中,因還有兩個弟弟要上學,爺爺徵求他意見,讓他考中專,他便聽從爺爺的安排,考了初中中專。所幸父親學習非常用心,在上中專時便參加自學考試,在中專還沒畢業時已經取得了大專學歷,參加工作後考取了律師資格,後又通過公務員錄用考試成了一名國家公務員。十多年前,父親伯伯家的妹妹也就是我的一位叔伯姑姑,在外打工時發生了工傷事故得不到賠償。姑姑傷勢非常嚴重,頭部受傷昏迷不醒,吃飯都需要從鼻子裏灌流食。打工的廠裏不認可是工傷,一點錢不賠,治療費也不出,姑姑家已經拿不出錢治病。父親跟母親商量後,一邊出錢幫姑姑治病,一邊幫她打官司。那時侯,父母每月能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還房貸一千元,生活費一千元,給姑姑治病一千元,打官司花費的一些錢有時還要向別人借。姑姑經過近兩年的治療,最終沒能醒過來;官司打了近四年,最終打贏了,為姑姑贏得了公正,使姑姑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生活有了保障,父母為姑姑花的錢也收了回來。雖然此前父親經常對母親説,這官司打贏後咱花的錢是要還回來的,可官司能不能打贏,父親心裏也沒底。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得知後,對父親的行為給予充分讚賞和肯定,此後連續多年父親在年度考核時都被評為了優秀等次。

父親讀過一些國學經典,經常在我面前提及做人要“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廉儉、温良謙恭讓”,而且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濟天下,要有“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勞出山林”的濟世情懷。還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總結出“忠孝、勤儉、寬恕、清廉、助人”的左右銘,讓我熟記。按照他的觀點,一個人,如果能自覺做到這幾點,即便是布衣足可傲王侯;即便他目前身處低微,也必不會久居人下;即便他一生不得志,其後也必有達人。

對於爺爺和父親的家訓,我經過認真分析,認為非常有道理:一個人,不應該只為自己活着,他心中裝的人越多,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因此對於樂於助人的家風,我十分願意承襲。但作為一名在校學生,空談是無用的,我惟有勤奮學習,提高自己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繼承家風、發揚家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讓我從現在開始,奮發圖強,只爭朝夕,爭取更好地成績,以更好地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