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2015年高考作文等級指津

欄目: 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1.61W

作文是所有高考學科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題,而“發展等級”又是拉開作文評分差距最大的一塊陣地,為此,高考專家疾呼:“得作文者得語文,得發展分者得作文。”下面筆者謹就高考中考生寫得最多的記敍文和議論文談幾種“發展等級”突破技法:

2015年高考作文等級指津

一、記敍文“發展等級”突破三法

記敍文在符合題意、結構完整、合乎情理的“基礎等級”的高原上,還應矗立起立意深刻、敍事厚實、構思精巧的“發展等級”高峯:

1.立意要有深度

記敍文的立意如果僅僅停留在以故事來演繹文題的淺表層次上,那你的文章就只能在“基礎等級”上徘徊了。要想搏擊“發展等級”,你就必須向思想更“深”處“漫溯”。昭示出生活真諦、人性底色、世相內質的深刻立意,可以使記敍不僅有“看頭”,而且有“嚼頭”;描寫不僅能得其“形”,而且能得其“神”。在具體寫作過程中,如下四個視角尤其值得深思:①人情、人性:待人之心、處世之道、悲憫情懷、人間道義等;②人品、修養:價值取向、心胸氣度、節操尊嚴、視野境界等;③民族心理:文化習俗、文明素養、社會基石、脊樑魂魄等;④草根羣體:生存狀態、生命質量、精神空間、幸福指數等。考場佳作《排隊》就向我們展現出了深邃主旨的震撼力:

排日本館時,已是下午5點多鐘,此時的太陽依然在天空中露着可怕的小臉。汗水像開了閘的自來水沖洗着我幹了又濕的面龐。……又過了1個多小時,我看到有幾個年輕人乘機翻過欄杆,插入隊伍前列。跟着是一片罵聲,有閩南語,有粵語,還有普通話,嘰裏呱啦。我無奈地插上耳機,用音樂療傷。

突然我看到旁邊通道上的一個老外不停地張大嘴巴,難道是在辱罵國人的行為?我驚訝地撥下耳機,卻聽到了一首讓人心情舒展開來的英文歌曲,歌詞我沒聽懂,但快樂的曲調足以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唱完了,他還用生硬的中國話説:“大家一定要耐心地等待!有秩序才會有和諧。”我想笑,但沒笑得出來,我為老外的循序鎮靜而喝彩,也為同胞的醜陋行徑而羞恥。記得後來隊伍一直行進得很順利,我們比廣播預報的時間提前1小時進了館。至於日本館中的機器人表演我已記不得了,但老外的那首歌、那句話、那個眼神卻讓我感受到夏季不曾有過的清涼,這是一次真正的排隊。

本文最大的亮點就在於藉助觀世博“排隊”這件生活小事,將一般考生所確立的主旨——個人意志品德的“排隊”,牽引上了一個峭拔的高峯——民族整體素質的“排隊”,讓人隱隱感覺到了魯迅、柏揚般的犀利。

2.過程要有厚度

百米衝刺固然激動人心,但生活是場馬拉松。記敍文就是要把這42.193公里的漫漫征程展現出來,“緩緩地”卻又是“執著地”叩擊閲卷者的心絃,他的淚水被感化下來了,你“發展等級”的分數自然也就上去了。而從內涵來講,記敍文也只有具有了過程的厚度,才能豐滿起來,厚重起來。如下四法可“增殖”你文章的厚度:①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對“三級跳”的每一跳,不僅要寫“全”,而且要寫“足”。②在“開端→結局”中,寫出客觀上和主觀上“非走不可的彎路”。③詳寫事物“量”的漸變,略寫事物“質”的突變。④構思時畫好三個線路圖——事件發展、情感發展和思想發展的線路圖。考場佳作《一步一台階》就為我們演繹出了成龍“大哥”成長、成功、成名的漫漫征程:

[“大哥”成龍]由於不上台面的外表,儘管有着一身好功夫,也只能扮演一些小角色,或做一做武打演員的替身。但他沒有氣餒,從跑龍套做起,一步一台階,終於得到影視界高層的賞識,終於獲得觀眾的認可,為觀眾帶來了《新警察故事》、《尖峯時刻》等諸多大片。

[保護神成龍]早期的香港娛樂圈動盪不太平,藝人常被黑幫脅迫進行免費演出,他們不僅得不到報酬,還經常被侮辱。當時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成龍實在看不下去,於是他挺身而出,對黑幫下了戰貼:“有什麼事找我!”一句話,帶來的是黑幫的逐漸收斂,香港藝人協會的成立發展。

[中國“範兒”成龍]“光做‘大哥’、‘保護神’還遠遠不夠。”成龍想,“我要做的,是儘自己的力量向世界樹起中國人的‘範兒’。”在香港迴歸十年中,成龍將祖國的榮辱和自己緊緊繫在一起,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各種慈善活動中。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他毅然推掉鉅額片約,只為能時刻在最前線待命,聆聽祖國的召喚。

本文最奪人眼球之處在於不僅詳實地寫出了成龍從“大明星——保護神——愛國者”的成長曆程,而且這三級“台階”又是從“演技”、“品德”、“思想”三個不同側面去演繹的。這就使文章不僅有了厚實的過程,而且有了豐滿的形象。

3.構思要有亮度

高考作文的批閲,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它不可能像平時那樣細細“品咂”。為此,記敍文的構思必須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你要讓閲卷老師眼前一“亮”,他“一見鍾情”了,你的“發展等級”分自然也就“來”了。“小品”之所以在春晚上那麼“搶眼”,一個很大的原因也在於構思的精巧和別緻。在考場之上,如下四種構思方法更易“抓”住閲卷者的“眼球”:

(1)設計懸念法。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對“懸念”有一句經典詮釋:“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時炸彈,它一刻不爆炸,觀眾的.心就一刻放不下來。”如果考生能巧妙地設計出扣人心絃的懸念,就可以使閲卷者產生追根究底的閲讀衝動,從而收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神奇效果。

(2)情節突轉法。平鋪直敍的敍事模式,常常會使閲卷者產生“看到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消極的閲讀心理。如果考生能設計出一個出乎閲卷者意料之外的突轉式情節,就可以使文章顯示出騰挪跌宕、一波三折的情節魅力,從而激發起閲卷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閲讀快感。

(3)欲揚先抑法。雖説日常生活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記敍文寫作的法則絕不是平淡,而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欲揚先抑的構思方法能使平淡的寫作素材尺水興波,它通過情節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盪起閲卷者心理的巨大落差,從而產生化平淡為神奇的構思效果。

(4)細節凸現法。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而細節則是人物的血肉。記敍文缺失了細節,人物就成了一個活動的影子,事件就成了一個線路圖,主題也就成了沒有血色的符號。為此,我們要抓住“一言一動之微”,把它們巧妙地鑲嵌到文章的構思之中,凸現出人物的神韻和文章的旨趣。

二、議論文“發展等級”突破三法

議論文在佔領觀點正確、材料充分、層次清晰的“基礎等級”陣地之後,還應搶攻見解獨到、例子新鋭、論層謹嚴的“發展等級”陣地:

1.見解要給人以啟迪

“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葦草。”(帕斯卡爾)高考議論文要想從盡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圍出來,就必須有一個給人啟迪的“獨到”見解。“獨到”見解從何而來?它從思維方式的轉變而來。那麼,思維方式又該怎麼轉變呢?縱觀近年來《讀者》《青年文摘》《半月談》等期刊上的“雷人”言論,如下六個“想一想”非常有助於你的見解“獨步”考場:

(1)向深處想一想,揭示本質。如:①中國民眾一年的購書費,跟手機短信費基本持平(現象),這是一個巨大的文化諷刺,嘲笑了中國人精神缺失(本質)的現狀。②美國一位參議員説,所有從中國來的船都是滿的,所有回中國的船都是空的(現象)。→(深想一步)中國出口的是資源(衍生品),進口的是技術。→(再深想一步)要可持續發展,必須走“又好又快”之路。

(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如:①所謂大師,只是失敗最多的勞動者(前因),打工最多的勞動者(前因)。②自己豐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蕩(前提)才能逍遙地生活在天地之間。

(3)向後面想一想,預見發展。如:①一個學校的質量不僅要看它一年的升學率(現狀),而且要看它10年、20年後的成才率(發展結果)。②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現狀),他們才有希望(發展結果);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現狀),那是沒有未來的(發展結果)。

(4)換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論。如:①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舊論)→鳥兒大了,什麼林子都有。(新論)②鐵飯碗: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舊論)→鐵飯碗: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新論)

(5)拆開來想一想,分清析透。如:①“和諧社會”的基本精神:“和”的右邊是個“口”,就是説人人都有飯吃(物質豐富);“諧”的左邊是個“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説話(精神自由)。②知識分子不但要“知”,還得有“識”,得對這個世界有新的發現。大部分的知識分子,不過是“知道分子”罷了。

(6)合起來想一想,辯證分析。如:①所謂勇敢,應該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迎戰不應該害怕的任何東西,二是害怕應該害怕的東西。②做人學道家,要大氣一點;做事學儒家,要實在一點。

2.例子要生猛而有力

一般的寫作指導書上對選用例子的要求是“有説服力”,但我認為光光“説服”還不行,閲卷老師每天要批閲幾百篇作文,心情都有點煩,心腸都有點硬,不是那麼太容易“説服”的。我們要想在“發展等級”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有“猛料”,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征服”他,讓他打心眼裏信服、折服。為此,我們必須用以下兩把篩子去篩選例子:

(1)新鮮。為什麼要“新”呢?因為時代在飛速發展,我們所舉的例子也應該與時俱進。時代的“濤聲”已不再“依舊”,我們為什麼還要用那張“舊船票”來登今天的“客船”呢?我們應該像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樣——“月亮走,我也走”。為什麼要“鮮”呢?因為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擺事實”是為了“講道理”。如果我們嚼眾人嚼過的甘蔗,總讓人大倒胃口。我們應該有一截屬於自己“專利”的新鮮甘蔗,這樣才能避開“一窩蜂”,避免“撞車”,吊起閲卷者的胃口。如果談價值取向的話,我們舉“好人”郭明義的例子就比舉雷鋒的例子“新鮮”,因為他賦予了雷鋒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追求純粹(為人)、善小而為(處事)、甘當礦石(從業)。例子讓閲卷者的感覺越“新鮮”,他打出的分數才能越“爽”。

(2)大氣。我們所篩選的例子應該有一點大家氣派,不要總是小家子氣。拍攝大片,導演往往是要請大牌明星的。同樣,要征服閲卷者,也要拿出重量級的例子。要知道,你金榜題名憑的是腳踏實地,錢學森“兩彈一星”升空憑的也是腳踏實地,但這兩個例子的征服力根本就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你的老師在講創新精神,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講的也是創新精神,但這兩個例子的權威性根本就無法相提並論。這不是由明星的“人氣指數”決定的,而是由權威的“公信指數”決定的。

3.論層要整合出邏輯

從易中天的《品三國》到閻崇年的《明亡清興六十年》,百家講壇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史學狂飆。呆板的歷史何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眼球?細究之,皆源於這些學者不僅從靜態的史料中提取出了史觀,而且把這一個個史觀整合成了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某種邏輯上的必然。

推史及文,廣大考生通過設置論層(分論點)來對中心論點加以分解,從而將議論引向深入的做法,已經在“基礎等級”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如果能再向前走一步,將“切割”能力提升至“整合”能力,在理清、理順論層間的邏輯聯繫的基礎上,揭示出事理髮展的某種“必然”,就可以在“發展等級”的征途上一路高歌了。

考場佳作《擔當》設置了三個論層:①擔當需要一個人有良好的品德;②擔當需要一個人有果敢的勇氣;③擔當需要一個人有雄厚的實力。閲卷者為該文打出了15分(總分20分)的“發展等級”分,其最重要的依據就是這三個論層間的邏輯聯繫。解讀之,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品德,他才會有責任感;有了責任感,他才會自覺地承擔起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第一個論層解決的是“想不想”擔當的問題。擔當是需要物質乃至精神上的付出的,而付出是需要勇氣的。第二個論層解決的是“敢不敢”擔當的問題。要擔當得起一份責任,是需要實力的。第三個論層解決的是“能不能”擔當的問題。試想:一個人如果不“想”去做某件事,自然也就談不上“敢不敢”做的問題;一個人如果不“敢”去做某件事,自然也就談不上“能不能”做的問題。所以,從“想→敢→能”,該文設置的三個論層構成了做成一件事的內在事理邏輯,推進環環相扣,順序不能倒置。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明確指出:“發展等級評分依據12個評分點,不求全面,以突出點按等評分,直至滿分。”為此,廣大考生在“發展等級”的追求上,大可不必為自己的作文不是“通篇大妙”而妄自菲薄,而應該理直氣壯地在“一點獨到”上大有作為。廣大考生要始終堅信這樣一點:在“發展等級”上,我雖然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