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記敍文的寫作技巧

欄目: 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小編收集了記敍文的寫作技巧
 

記敍文的寫作技巧

那麼,怎樣記敍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敍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敍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敍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敍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敍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敍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敍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敍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敍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敍。

順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敍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敍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敍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敍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敍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敍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敍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敍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瞭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2、運用倒敍。

倒敍,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敍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敍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敍的起訖點,順敍和倒敍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運用插敍。

插敍是指在敍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敍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敍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敍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學看見別的同學寫出一些好文章來,便驚歎道:“這些內容,我也熟悉的,怎麼我沒能把它們寫出來!”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説穿了,那是因為你缺乏從小事中寫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驚天動地的'事情是少見的,一般人所經歷的大多是平凡的、細小的事情。自古以來,好文章數也數不盡,大多寫的也是平凡的、細小的事。《紅樓夢》寫的是封建社會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瑣事,這些生活瑣事在那樣的門第中可以説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義卻是深刻的,成為舉世公認的鉅著。

那麼,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機能攝像,人的雙眼也能攝像。然而人和照相機畢竟不同,雙眼是帶着感情去選鏡頭的。觀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這樣,才可能看到事情的裏層,發現其中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儘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還要去挖掘它的本質,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這樣,就能有敏感的頭腦和鋭利的好眼力,挖掘、尋找出事情中所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繫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4、“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頭對得不準,往往是主觀上(意)想“深”,客觀上(事)顯得內容單薄。因此,我們在具體寫的時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藴含的意義時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題目叫《節日的早晨》作文,敍的內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點的情形,結尾是:吃完早點,我開了院門一看,只見人們穿着美麗的新衣服,三個一羣五個一夥的,走向熱鬧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

這段話的結尾處,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義的毛病。如果寫好吃早點的情形,體現人民生活水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將它和“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聯繫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頭就對得不合適了。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鑑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不少同學的作文,不是寫拾到皮夾子交公,就是寫為抱小孩的婦女讓座;不是寫幫助同學補課,就是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總之,盡是寫一些人家寫“爛”的材料。於是語文老師常常在他們的作文後面寫上類似的評語:選材陳舊,希望今後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

那麼,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1、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學看到作文題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聽途説,或者是從概念出發去記敍、描寫。記好人好事,總是寫“拾皮夾”、“讓座”、“為人補課”,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經歷過,是否有感觸。這樣的內容,怎麼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居住的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經歷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與眾不同的經歷作為選材的內容,那麼,你所選擇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獨有的,新鮮生動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聽一些同學説,我們是學生,生活貧乏,看不出有什麼新鮮、獨特的事情值得記敍。同學們生活面不廣是事實,要擴大作文選材的範圍,就要求我們儘可能地廣泛接觸生活。那麼是不是我們同學生活圈子小,就沒有新鮮、獨特的材料可以寫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有獨特的材料讓你挑選。住在城裏的人,恐怕都見過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學熟視無睹,竟然讓這樣的材料從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一般來説,同學們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場。接觸的人少,家人、老師、同學。同學們在作文時,所敍述的事往往是常見的。常見的材料中就沒有新鮮的東西嗎?不是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對常見的材料改變一下敍述的角度,也會讓它放出異彩。

4、打開思路,擴大視野。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裏,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法國巴黎藝術館裏,陳列了一座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卻沒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藝術家羅丹用斧頭砍去了。羅丹為什麼要砍掉巴爾扎克雕像的雙手呢?原來,在一個深夜裏,羅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爾扎克的雕像,非常滿意,連夜叫醒了他的學生來欣賞雕像。他的學生把雕像反覆地看了個夠,後來,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爾扎克的那雙手疊合起來,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學生們不禁連聲地説:“好極了,老師,我可從沒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啊!”羅丹的臉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

羅丹的雕像是要表現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現在那雙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們看了雕像,只欣賞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內容。所以,羅丹砍掉了雕像的雙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現的意義。

雕塑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敍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那麼,在記敍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1、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説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2、有點有面地敍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有點有面地敍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裏需要説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運轉正常的機器,文章中的一個個段落就好比機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這些零件不僅相互照應,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們連接起來。文章裏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應,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過渡段和過渡句把它們自然、緊密地連接起來。不然,文章就會顯得支離破碎。所以,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一般説,記敍文在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過渡:

1、由這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需要過渡。

2、記敍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3、由倒敍轉入順敍時需要過渡。

4、運用插敍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一般來説,插敍內容寫完以後要注意與原來的敍事線索銜接。敍事中的照應有三種情況:

1、文題照應。在敍事過程中,我們所寫的內容務必切題,要和文章的標題相照應。

2、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3、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敍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寫文章應該怎樣開頭?怎麼結尾?誰也不會帶着這個問題去問警察,因為警察不是教語文的,跟他關係不大。然而有一則外國幽默,卻説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而這個警察終於談出“門道”來了。

現將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警察説:“作報告時,首先要有信心,報告的開頭要像逮捕犯人一樣,富於戲劇性;報告中間要像審訊犯人一樣有條不紊;報告的結尾要像宣判一樣簡潔明快。”

看了這則幽默,同學們可能會捧腹大笑,有的笑那個“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人,是向聾子借聽力,是向盲人問路;有的笑那個警察是:“不懂裝懂,胡説八道。”其實,那位外國警察談的作報告的訣竅也一樣適用於寫文章,所謂開頭要“富於戲劇性”,就是説開頭要漂亮;所謂結尾要“簡潔明快”,就是説結尾要乾脆有力。

做到“開頭漂亮”的主要途徑是:

1、敍述好事件的起因。如《邊線》作文,開頭這樣寫道:“大掃除剛結束,不知哪個‘缺德鬼’把一小團廢紙扔在五年級的走廊上。”文章的開頭便是軍軍和牛牛爭吵這件事的起因,具有奪人眼目的力量。

2、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如《風》作文,作者一開頭就描寫了風的猛烈:“走在路上,風要把我吹得飄起來。”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楊樹被風颳得東倒西歪,發出‘唰唰’的響聲……”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正是為了適應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強了感染力。

3、激人興趣,引人入勝。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課》,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鈴聲剛止住,馬老師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絲綢帕、玻璃棍和橡膠棒等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馬老師究竟要幹什麼?難道你不想看下去嗎?

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讚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1、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下課鈴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捨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麼短!”

這種順着情節的發展,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乾淨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結束,文章也就結束了。

2、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敍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3、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4、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導學生閲讀記敍文應抓住以下幾方面:

一.各種表達方式。

(1)記敍。弄清記敍的要素和線索是閲讀記敍文的基本要求,同時,還要分清記敍的順序與人稱。

(2)描寫。描寫是記敍文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現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中心;説明文中的描寫是為了把事物説得更準確、更易懂、更形象。

(3)説明。理清説明順序,抓住特徵,分清説明方法。

(4)議論。分清議論的要素和議論的方式,分析記敍文中議論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要正確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須因人因事因物,從對人、事、物的敍述和描寫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線索及作用

文章線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以主題為線索。 2、以人物為線索。 3、以事物為線索。 4、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5、以“情”為線索。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三.記敍順序及作用

1、順敍(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敍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敍(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敍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敍(敍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怎樣分析記敍文的寫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以記敍為主,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2、分析文章的順序與結構。記敍文常用的順序有順敍、倒敍和插敍。

3、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記敍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對比烘托法、欲揚先抑法、象徵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記敍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兩種類型,一是樸實無華,二是優美生動。分析時應把握不同類型的語言特色,還要結合作者的感情和態度。

可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樸實無華、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五、某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麼?

結構方面:總領全文、總結上文、為下文作鋪墊、引起下文、承上啟下、線索、照應前文。

內容方面:點明中心、深化主題。(需結合具體內容來講)

第一段的作用:

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六、常用的表達方式:記敍、説明、議論、描寫、抒情。

七、怎樣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和感情?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題目 2、分析文章的開頭 3、分析文章的結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議論段落 5、分析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概括記敍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敍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表現(反映、歌頌、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作者……的感情。

八、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具體)。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九、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2)擬人:運用了……的修辭,生動形象地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

(3)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強語勢,條理清晰,節奏鮮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覆: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引人注意與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給人以不可辯駁的力量.

(9) 引用:增強語言説服力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十、小説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情節可分為:(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3、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説(微型小説)

4、環境描寫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2)渲染氣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

5、描寫的種類: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6、續寫小説結尾:按照小説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

十一、表現手法(寫作方法)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小見大、鋪墊、烘托、襯托、對比、象徵、人稱,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卒章顯志、聯想、想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照應、巧設懸念、誇張、比喻、擬人、敍述、描寫、抒情、諷刺等等。

十二、散文的一般知識

1 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運用“描寫了……抒發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運用“描寫了……讚美了……”格式

(3)託物言志的散文:運用“描寫了……啟示了……”格式

2、藝術表現手法: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散文經常運用:想象(無中生有)、聯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徵(託義於物)、襯托(以他體陪襯本體的方法)、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