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中考話題作文寫作方法

欄目: 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3.3W

話題作文就是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並圍繞這個中心內容進行選材而寫出的文章。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中考話題作文寫作方法,歡迎大家閲讀欣賞。

中考話題作文寫作方法

【解題指津】

話題作文就是以所給的話題為中心,並圍繞這個中心內容進行選材而寫出的文章。這類作文內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體裁不限,給考生留下了更大的寫作空間。近年來,話題作文的比重呈下降趨勢。不過,有的地方沒有對話題作文作簡單的否定和放棄,而是“退中求變”,出現了一些有價值的探索。比如適當縮小開放範圍,設計能激發考生興趣的個性化提示語,界定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等,這些都是新的命題形式的有益嘗試。下面來看看話題作文的幾種常見類型:

一是詞語型。如“味道”“珍惜”“較勁” 等。這些詞語有動詞也有名詞,有抽象的也有具體的,還有的具有比喻和象徵意義,審題時應該注意其內涵和外延。而且,此種題型和命題作文聯繫密切,來年可能會以命題形式重新出現。

二是短語型。如“這樣的衣着”“感悟美好”等。

三是句子型。這種作文命題是一個句子,富有詩意,含意雋永,對於這類題目在審題時主要是抓住主謂部分的中心詞或字。如 “分享是美麗的”等。

一、巧擬標題 展示個性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在考場上,一個亮麗奪目的文題能迅速激發閲卷老師的好奇心,也能為作者行文提供一個明確的中心點。所以,要闖過中考作文關,擬題好壞舉足輕重。總的説來,話題作文擬題要從文章的`具體內容出發,做到準確、醒目、新穎、富有詩意。一個好的標題,有這樣幾點要求:

1.揭示主旨

標題是文章的主要組成部分,必須概括內容,做到“題括文章,文切題旨”。例如作文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想傾訴的話.給媽媽的、給老師的,喜悦的、煩惱的,關於個人的,關於社會的……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一直深埋在心裏。現在,請拿起你的筆,我們在傾聽……請以“心聲”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略)

“心聲”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把握不好就會泛泛而談。文題如果擬得不好,也會使文章頓失光彩。一篇滿分作文的題目是《一隻藏羚羊的心聲》,這個文題就概括了作者要寫的內容,而且與主題密切相關。文章從小處着筆,寫了一隻藏羚羊的自白,突出了人類不懂得愛護動物帶來的惡果,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愛與呵護。

2.新穎別緻

題目一定要給人一種別緻的感覺,這會使你的文章頓生光彩。尤其是話題作文,如果題目平淡,則會直接影響到文章的魅力。如中考作文題目:結合閲讀理解(一)中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給你的啟示,以“成長”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有的同學將題目定作《媽媽也在成長》,還有的同學擬題為《我的成長我做主》《成長五味》等,這些題目在眾多的考卷中顯得別開生面,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巧妙切入 準確立意

1.大小轉化

有些話題的範圍比較大,能表現多個主題,學生往往難以把握,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化大為小”:把寬泛的話題轉換成若干個“小話題”,轉化成具體的人、事、物、理,然後從中進行篩選,選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應手的去寫。如中考話題作文“渴望”,內涵非常豐富。如果我們能從小處人手,就可以把話題切割成“渴望放假”“渴望長大”“渴望善良”“渴望尊嚴”等,寫作時只要選取其中一個方面,談深談透即可。當然,有的話題作文範圍很小,學生思維難以發散,此時就應該放開手腳,從大處着眼,小中見大,以拓開思路。

2.反彈琵琶

有些作文題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審題立意,可能容易落入俗套,毫無新意可言。這時如果捨棄正面,改為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讓閲卷老師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如中考話題作文“磨鍊”一題,題引材料是孟子的話,啟示我們,人必須先經受艱難困苦的磨鍊,然後才能做大事,成大業。

這樣立意當然比較穩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從反面切人,從小我們要學會避免挫折和艱難困苦,但困難面前要學會面對,磨鍊自己的堅強意志立論,這樣就更有啟發意義,更有新意。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見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廣泛應用於所有命題。

三、圍繞中心 精心選材

作文的素材與作文的質量密切相關。中考語文《考試説明》作文發展等級要求“材料豐富”“材料新鮮”,因此選材注意以下幾點:(1)積極健康。“文以載道”,文章要表達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給人積極的影響。(2)避生就熟。中學生選材時要選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與時俱進。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選材應當與時俱進,作文才具有時代感。(4)避同求異。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因此選材時要儘量避開人們容易想到的材料。材料新穎獨特,文章才能引人人勝。(5)去粗取精。要根據立意精心選取精當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説服力,更有表現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