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澱粉的蹤跡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37W

一、 説教材

澱粉的蹤跡説課稿

1.前後聯繫: 《澱粉的蹤跡》是科教版科學三上的內容,它與“米飯的觀察”組成了一個《米飯與澱粉》單元。本課是繼“稻穀的觀察”、“大米的觀察”、“米飯的觀察”等活動後,對米飯的內部——澱粉的進一步探究與認識。

2.教學內容: 本課由二個大活動組成,“尋找澱粉的蹤跡”和“澱粉消失了”。其中第一個活動,是根據澱粉碰到碘酒會變藍的原理展開的。它具體又包括以下三個小活動:A在不同配比的滑石粉與澱粉混合物中找澱粉;B“米粉老虎”遊戲;C在各類食物中找澱粉。

3.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親歷“找到澱粉到又找不到澱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勤於探究,樂於合作,樂於交流的科學態度以及用科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科學習慣;

(2) 讓學生通過對澱粉蹤跡的探究,培養學生細緻觀察,科學記錄的探究能力;

(3) 讓學生通過本科的學習進一步瞭解澱粉與碘酒能發生變色反應,並能根據藍色的深淺判斷澱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澱粉與唾液一起會變成新的東西(糖)等科學知識。

在以上目標中,我把情感定位在第一位,這是因為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個人對待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也是學習的動力因素。

4.重難點: 組織學生開展找澱粉的探究活動的過程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澱粉碰到唾液後又會消失了”,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從知識上看是個難點。

二、 學情分析

因為本單元是全冊的最後一個單元,本課又是本單元裏的最後一篇課文,所以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基礎以及知識基礎。如米飯裏有澱粉,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色;並且學生已經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器官進行細緻觀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課的活動內容生動有趣,所以我認為只要教師組織合理,整堂課裏學生自始至終會在比較輕鬆的情形之下進行學習。

三、 説教學方法

活動量大,這是本課的一大特點,一堂課裏絕對完成不了課文中所安排的所有活動,因此我將有選擇性地選取其中的活動作為課堂活動的內容。正如特級教師路培琦所説的,教材本身就好比是一盆自助餐,學生不可能在一堂課裏吃下所有的食物。許多活動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自主的開展探究,教師所要做的是組織好課堂內活動,激發學生課後繼續探究的強烈慾望。

本課教學中,我將主要採用美國著名教育家蘭﹒本達教授的“探究研討法”,並同時綜合運用發現法,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

四、 課前準備

一堂科學課的成功與否,活動材料的選取有着很大的決定作用。如何給學生提供有結構的、合適的材料,這是教師在每一堂課前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在本課教學前,我給學生準備了以下材料:

1.食用澱粉,2.滑石粉(教師在課前進行配試),3.培養皿(用於放置澱粉及滑石粉,4.滴管,5.碘酒,6.燒杯(將課文中的瓶子改成燒杯主要是因為它的口子大,利於收集唾液。)7.米湯寫的“信”、棉籤(用於遊戲引入。)8、課後研究記錄表。

五、 教學構思

一)激趣導入

1.遊戲:出示一封信件,請一學生為全班同學朗讀。該學生會置疑,這是一張白紙。此時教師在用碘酒在紙上進行塗抹,讓紙上的文字得以顯示。這一遊戲會激起學生高度的興趣,同時也將課文裏的米老虎遊戲結合進去了。

2. 談話:這是一封用米湯寫成的信。解放前中共地下黨員之間就曾用這種方式互通情報,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

3.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學生在前一課裏已經瞭解到米飯裏含有澱粉,以及澱粉遇到碘酒變藍紫色的知識,相信他們會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

二)尋找澱粉活動

1.觀察比較澱粉與滑石粉 經過一學期的觀察能力培養與訓練,至此學生已經能夠充分運用感官觀察比較兩者的異同點。

2.在滑石粉中尋找出澱粉。

1) 學生設計尋找澱粉的方法,猜想實驗結果。

2)逐漸減少澱粉的配比量,進行尋找澱粉活動。

3)彙報交流。

這組實驗的操作過程比較簡單,關鍵是控制好澱粉的數量。

三)澱粉找不到了

1. 在兩杯水中滴一滴澱粉糊。

2. 猜想往第一杯水中滴一滴碘酒後會發生怎樣的現象;觀察現象。(變色)

3.四人向第二杯水中吐入唾液,搖晃均勻。猜想如果往裏面滴碘酒又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往裏滴一滴碘酒,觀察觀察現象。(不變色)在這裏我特別強調學生在實驗之前要先進行猜想,希望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探究,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實驗。同時這也能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實驗過程的參與熱情。

4.討論為什麼混入唾液後,澱粉與碘酒在一起會不變色?變成了新的物質——糖。至此教師已引領學生進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內,就應該把學習的主權完全地放給學生。教師也就可以坐下來,傾聽同學的發言與質疑,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言論。這討論過程中學生甚至可能發生爭論,我們應該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氛圍,但作為教師在傾聽的同時,應該適當地加以控制與引導。另外由於前面課文已經出現了,“米飯中的澱粉在口中咀嚼後會變成有甜味的糖”這一知識點,所以我認為在學生充分討論後應該讓學生明白第二杯中加入唾液,就讓澱粉變成了新的物質——糖,因此也就不變色了。

四)課後活動安排 在更多的食物中尋找澱粉

分發碘酒,出示課後研究記錄表,讓學生回家繼續尋找澱粉的蹤跡。把課文中的第三個大活動轉到課外,原因有三:第一,課內活動已經飽和;第二,經過課堂內的基礎,學生完全有能力在家裏自行完成探究活動;第三,家裏有更多的探究材料,有更廣闊的探究空間。但這裏同樣強調實驗前的猜想,這將體現在研究記錄表裏。

綜上所述,本課教學的高潮將體現在關於為什麼混入唾液後,澱粉與碘酒在一起會不變色的討論環節上。本次教學活動我的教學特色主要將在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上突出以下幾點:

1)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出發點。

2)重視猜想環節的訓練。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4)將科學探究落實到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