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北京的橋》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6W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橋》説課稿範文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美版)第三冊。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北京的橋,瞭解橋的結構、藝術特點以及用途,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是對於橋的歷史、用途、結構並不瞭解。為此,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課前作業:蒐集各種有關橋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瞭解橋的知識,起到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另外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線描能力,所以本課安排學生用線描的方式表現橋。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仔細品味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瞭解北京地區古代橋的歷史及現代橋的作用,以及橋的基本結構和外形特點;欣賞橋的造型美。

技能目標:通過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並啟發學生用多種繪畫形式來表現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表現過程,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認識瞭解有關北京的橋的知識、作用以及外形藝術特色;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創作北京的橋。

四、教學難點:

橋的不同結構表現方法以及畫面組織;感受橋的造型美。

五、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學習過程中我採用猜謎語、做遊戲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課堂並從中得到鍛鍊,從認識橋的歷史—橋的作用—橋的結構—橋的表現方法,我採用了“循序漸進”、“情境性教學方法”、“ 演示法”等進行教學。

六、教學程序:

下面我以教學程序為框架,以教學思想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主體説説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 導入部分: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麼?車水馬龍。(謎底:橋)出示板書課題——北京的橋。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課前準備了一個關於橋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謎語中對橋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對橋的形狀有了簡單的瞭解。

二 講授新課部分: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六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一)第一個環節:做遊戲

1。首先我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的搶答遊戲。

2.出示搶答問題:

(1)中國最古老的橋建於那一年?誰知道我國第一座橋建在什麼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長江。

(2)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什麼橋?

生: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3)我國還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橋,你們知道嗎?(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幻燈片)

生: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

目的:課前我佈置讓學生了解、學習有關橋的資料還有知識,課上以搶答遊戲的形式,反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併為之後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讓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瞭解橋的歷史和特徵,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為下一步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講解關於橋的歷史(展示課件)

我國的最早的橋樑大多是木橋,如:獨木橋。

直到人們發明了磚和鐵器,橋的外形和製作材料也多了起來,從而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提問:根據你們收集的材料,誰來説一説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橋?(學生回答後出示答案)

學生舉手回答:石橋、磚橋、竹橋、藤橋、鹽橋、冰橋……

隨着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設計建造了許多外觀新穎、起到不同作用的橋。

(北京的橋)説課稿 人美版第三冊説課稿,標籤:美術説課稿,美術説課教案,

提問:那你們所知道的現在的橋都有哪些呢?(根據回答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鐵橋、鋼橋、立交橋、公園裏的橋、過街天橋

目的:通過對橋歷史的講解,解決了學生缺乏對橋文化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古代橋和現代的橋分別進行了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找的資料,利用回答問題的過程,把知識相互補充,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第二個問題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對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古代勞動人民和現代的科學技術充滿了崇敬。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第三個環節:橋的作用(展示課件)

設置問題請小組討論:北京的橋很多,它們最早的用途是什麼?在現在還有什麼其它的用途?

生:在過去橋是過河的。現代橋的作用不僅僅用於便利人的過河,還可以實現四通八達、人車分流,並可以節省土地的作用。美觀、實用的橋給我們居住的城市帶來了美。

目的:發散學生的思維,為設計橋作鋪墊。

(四)第四個環節:介紹北京橋:

1。教師:那有一首關於橋的歌曲,你們聽説過麼?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麼?

學生回答:聽説過,叫《北京的橋》。

教師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片斷。

學生欣賞歌曲。

2.北京古代的橋:(1)金水橋: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通體的漢白玉,連接成五坐並列的石橋。(2)沁芳庭橋:處在大觀園中軸線上,白石為欄。(3)頤和園裏十七孔橋: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飛架在昆明湖上。(4)北京蘆溝橋: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5)頤和園玉帶橋:都是大型石拱橋。玉帶橋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北京現代的橋:玉蜓橋、天寧寺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三元橋、過街天橋。

目的:利用聽《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過渡到介紹橋,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環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介紹北京的橋的過程中,我是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的,這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橋的變化。古代的橋我選擇的都是外形美觀、各具特色的古橋,金水橋的選擇,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並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現代橋樑首先介紹玉蜓橋是因為我校李玉蜓橋比較近,學生對玉蜓橋的印象非常深刻,對玉蜓橋的造型也比較瞭解,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拉近橋與學生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有親切感。過街天橋的選擇是為了加重橋的現代感,過街天橋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從而向學生滲透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橋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見過的,因此學生如果對那些橋有了解我就讓學生來介紹這些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橋的結構特徵

1。小組討論橋的結構:每組分別拿出材料袋裏面的古代橋和現代橋的圖片,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拿出圖片,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分析橋的結構,進行總結,並彙報結果

2。教師根據學生髮表的結果,播放課件,出示答案:橋身、橋墩、橋欄、橋洞、橋面裝飾物。

3。橋的形式多樣,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的共同之處?也就是説它們有什麼相同點?不同之處?(師出示課件,進行對比)

學生討論結果:相同點: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點:橋樑的橋墩粗細的變化、護欄的變化、橋燈的變化、橋的裝飾的變化。

4。教師展示圖片,提問:説一説古代的橋與現代的橋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5。鞏固學習:通過拼圖的形式鞏固學生對橋結構的認識。

學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橋的結構把拼圖拼正確並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難相互幫忙。

目的:我把橋結構的分析作為本課講解得重點,只有清楚瞭解橋的基本結構,才能更好的設計橋、創作橋,並能更好的體現橋的功用性。這個環節我選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結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彙報討論結果的時候間接鍛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事先製作了一些橋的結構的拼圖,請學生到黑板上按照橋的基本結構親自動手拼一拼,並且講一講各部分得結構和名稱,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橋的各部分的作用進行滲透,加強學生對橋結構的理解。

(六)第六個環節:橋的繪畫

1。教師請學生充當小橋樑設計師,想一想怎樣用什麼樣的方法表現這些橋。

學生:假設自己是橋樑設計師,開始構思。

2.範畫:老師根據學生地拼圖,用線描的形式示範作畫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學習線描表示方法。

3.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讓學生充當小設計師的角色,能使學生有自豪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將要用什麼方法進行繪畫。我運用“示範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鞏固橋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直觀的示範過程中明白將要採用的作畫步驟。有一些孩子在畫畫時容易出現畫面內容不夠豐富、構圖不夠飽滿、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的現象。在這個環節中,我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

通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

三 佈置作業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不同的作業要求,認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業(1),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業(2)。

1.(1)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歡的北京橋。

(2)自己設計一座北京未來的橋。

目的:通過創作,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目的: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並給與學生適當的幫助。

四 評價總結部分:

1.學生畫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互欣賞。

2.師生評價作品。

目的:通過作業展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養成學習─評價─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共同評價,發現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存在問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

五 知識拓展部分:

2。教師引申人們“心中的橋”:

(1)電話——溝通的橋:出門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聯繫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打電話。電話彷彿是在地球上的千家萬户之間架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樑。

(2)家長——成長的橋:爸爸媽媽用他們的愛連成橋讓我們茁壯成長。

(3)捐資助學——希望的橋:有些小朋友因為沒有條件,不能上學。如果我們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橋,讓他們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識拓展我選擇了看不見的橋,這些橋比較特殊,是人們心中的橋。這樣選擇是想讓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會有許多看不見的橋,這些橋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讓生活變得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