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實用】音樂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5.39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説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音樂説課稿四篇

音樂説課稿 篇1

教學內容:《唱臉譜》

課題概述:《唱臉譜》是人民音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音樂教材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個單元中唯一一首與眾不同的歌曲,這首歌巧妙地將通俗歌曲的演唱風格及伴奏手法與曲藝音樂、戲曲音樂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劇唱段,

歌曲的曲式結構是不帶再現的單二段曲體,歌曲的A段包含四個樂句。曲作者將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韻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節歌形式,包含四個樂句。前三個樂句均為兩小節,保持着結構的完整;第四句"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通過節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臉託腔,將長度擴充為八小節。使全曲在高潮中完美地結束。歌詞的第一部分藉助一位女子的語氣,闡述了外國友人對我國的"國劇"──京劇的美好印象。歌詞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對戲曲臉譜的侃侃而談,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一張張"美佳佳"的臉譜。

教學內容:

1、歌曲《唱臉譜》。

2、戲曲行當、臉譜。

教學要求:

1、學唱《唱臉譜》通過與一般歌曲的風格特點比較,瞭解京劇花臉唱腔和唱法的特點。

2、結合《唱臉譜》的演唱,使學生了解有關戲曲行當、臉譜知識。

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通過《唱臉譜》歌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國粹與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進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知識目標:通過《唱臉譜》歌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京劇四大行當、臉譜、拖腔等知識;讓學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樂記號在戲曲音樂中的韻味。

三、能力目標:通過《唱臉譜》歌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臉譜知識,認識臉譜在京劇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臉譜。

3、讓學生感受體會京劇的韻味。

教學難點:

休止符和拖腔處的唱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作品分析:

臉譜:"花臉"是傳統戲曲中淨角獨特的化粧形式。是在中國戲曲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人物臉部化粧的相對固定的程式化譜式,

教案:

作為戲曲藝術(尤其是京劇)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臉譜不僅描畫出角色的特定外在形象,而且也體現了角色的內在性格。京劇舞台上,紅色表示忠義英勇,如關羽;黑色表示肅穆剛直,如包公、李逵;黃色表示勇猛彪悍,如典韋、黃三太;藍色表示猙獰殘暴,如單雄信;綠色表示粗莽憨直,如馬武;白色表示陰險詭詐,如曹操。

《唱臉譜》是一首以臉譜為歌唱題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動的筆調描繪了京劇中各種人物角色臉譜的特點,旋律樸實、親切,具有濃郁的京劇韻味,是羣眾喜歡的"戲歌"。

曲式:全曲有兩個段落構成。在A段歌唱開始之前,是一個富有朝氣、洋溢着熱情的引子,其旋律音調孕育於京劇,有濃郁的京劇韻味。給人以"源於京劇、勝於京劇"的親切感、新鮮感和時代感。B段旋律更接近於京劇西皮男生歌唱的音調,並且較多地運用了淨(花腔)的行腔特點,使其顯得樸實、明快、豪爽。最後一個子長達五小節半的拖腔,使情緒發展引向高潮,尤其在fa、mi兩音上的長時間延長,更具有磅礴的氣勢。

行當:是中國傳統戲曲中表現某些特定類型角色的專業分工。京劇藝術一般把舞台上的人物依性別、年齡、性格、身份的不同分為生、旦、淨、醜四個類型。

教學過程:

一、賞析與導入──看臉譜

(一)通過課件展示幾張臉譜讓學生辨認

1、學生自由討論,並請學生回答。

2、同學們現在回答的不準確沒關係,下面咱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臉譜。

(二)資料展示: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有關臉譜的知識

臉譜的顏色(有白臉、紅臉、黑臉、黃臉、綠臉、藍臉)

二、活動與體驗──唱臉譜

(一)引入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歌曲──《唱臉譜》

1、(播放視頻歌曲),請同學們仔細聽歌曲中涉及到的臉譜及人物。

2、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歌詞中都體現出來了)

(二)再次播放歌曲《唱臉譜》,請學生思考問題。

1、與一般歌曲的風格特點比較它有那些不同之處?

2、學生自由談,教師總結。(這首歌帶有京劇的韻味)

(三)學唱新歌

1、學生先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中視唱旋律,然後隨教師指揮一起唱。

2、難點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隨鋼琴唱詞。(體會京劇風味的流行歌曲的特點)

4、跟視頻齊唱歌曲。(加深情感體驗)

5、跟學生介紹有關戲曲行當的知識。(分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6、分組演唱歌曲,小組進行比賽,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

三、思考與創作──畫臉譜

(一)欣賞:錄音播放京劇唱段,學生思考劇中人物的臉譜,可以看出他是什麼形象?

(二)創作:(背景音樂播放京劇)

1、學生在音樂聲中分組畫臉譜。

2、在音樂中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四、反饋與小結──演臉譜

(一)學生戴自制臉譜唱歌曲,教師伴奏。

(二)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愉快地學習了《唱臉譜》這首歌曲,學到了許多京劇中的臉譜知識,認識到了祖國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學們在以後不要只欣賞流行歌曲,要多聽聽京劇,做一個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人…

五、結束課堂

在京歌《唱臉譜》音樂中學生走出教室。

音樂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因為這次是自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一定要結合新課程標準,起點要高、內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難。

2.一開始我構思了很多題目,挖空心思想。如:“20xx——音樂感想”“感悟‘對歌’” “《彩色的中國》” “變拍子”“模擬‘宋祖英’”“山谷鐘聲”“黃土魂”“ 旋律與伴奏 ”“土風舞” “音樂與詩歌 ”“非洲的靈感”。好,這個題目不錯,於是,我就定了“非洲的靈感”這個題目,這下選擇的範圍縮小了,但後來想想還是不對勁,究竟搞什麼內容好呢,於是又開始想了:感受音樂、感受爵士音樂、感受黑人音樂、感受非洲音樂,好,就定了吧!

3.題材定了,那具體內容呢,總要有個教學平台吧,接着想。非洲音樂的節奏很有特點,於是就開始想這方面的內容:打、聽、 想——一起打模擬再創打。非洲音樂的聲音很有特點,於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內容,光唱可不行,得有個聲部:分聲部想、練合聲部唱、表現。非洲音樂的舞很有特點,於是稍微點綴一下,讓學生來感受。

二、説教學目標

1.抓住特色節奏,組成二部訓練,突出非洲(爵士)特色。(舉例典型節奏)

2.用韻母模擬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現特se情景。(舉例)

3.模擬特色律動,與合唱一起表現、感受非洲音樂。

三、説教學理念

1.自組教材,靈活運用。

2.取材新穎,富有特色。

3.層次分明,訓練到位。

四、説教學過程、方法

1.先讓學生感受音樂,看第一幅圖(好不容易找到的),聽特色音樂,師生一起打拍,營造氛圍。

2.猜一猜:今天老師要讓大家猜一樣東西,讓生猜。敲敲聲音,再猜。讓學生敲敲。再猜。給出答案。聽教師打,引出非洲打擊樂:接下去請你閉上眼睛,你聽,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看誰想象力最豐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當鼓)。打節奏:感受、讓生來打、一起拍手、拍凳。還會怎麼打——請你來試試看——一起打打看。這裏的特色節奏是什麼?(切分、前十六分)。分聲部打——合打——力度變化打(模擬情景)。欣賞非洲黑人打節奏的演出——點圖片和音樂、再點課題。

3.練。分聲部聽,請學生想:請聽老師彈的這段旋律,你覺得非洲黑人在幹什麼?或者想到了什麼?分聲部模唱(用氣、及聲音控制、模擬情景的輔導)。合唱,力度變化的訓練。點出譜(小組研究)。再唱譜、唱韻母。給學生訓練吧!

4.唱、動結合。非洲黑人在一起還會做那些與音樂有關的情景?(請生隨意講,取典型、可做的動作,一起簡單地動)。點非洲舞蹈和音樂,感受。

5、總結下課。非洲人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現代的爵士音樂最早也是起源於非洲音樂。點圖片和音樂,感受,下課,師生再見,打拍出室。

五、説教學理論

1.考慮到“三情”

情景。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中特殊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滿新異性的事物,新鮮感便會油然而生,這就是堂課需要一個特殊的教學情景,有了這樣的教學情景,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這對我這堂課的效應起着一個重要的鋪墊,烘托和促進作用。

情趣。我們一定要做到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在教學中體現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則。音樂教學方法的情趣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音樂的更大興趣和強烈的喜愛,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

情感。即音樂教學“情感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能更直接更有力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表現和創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 考慮到“創造性”

談到創造性,首先要談創造性思維?有了創造性的思維,才有創造性的舉動。堂課中每個教學內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創作出來的,很難的。然後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啟動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

3.考慮到“參與、愉悦”

首先,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開放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從而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這中間第一要做到:人人蔘與,且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第二要做到:有張有弛,且有主動有促動、主動與促動相結合。

然後,愉悦的音樂課堂,就是要營造一個輕鬆愉悦的環境,確保學生有一個好心情、好情緒,從而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把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本體的最佳狀態激發出來。才能永遠保持好奇心、求知慾、敏鋭的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敢説、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縛的思維,無所拘束地在音樂天地中進行暢想與聯想。

4. 考慮到“活”起來

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就必須打破死氣沉沉的局面,讓音樂課“活”起來,做到歌活、心活、情活、動作靈活、人更活。讓“活”字貫穿於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我們要會讓簡單的一首歌曲教學變得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節奏緊湊。讓課堂的信息容量比較充實。充實的容量有利於創造熱烈活潑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記憶保持高度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得唱、有得動、有得聽、有得看、有得創意、有情感的發泄等,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讓歌唱激活心靈的窗口、讓律動促活課堂氣氛、讓多媒體激活感官、讓情感喚起心絃、產生共振。

同時注意活而不亂,收放自如。音樂課堂並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質。假如一節課都讓學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師的調控和指導又不到位,課堂就會亂哄哄的,沒什麼章法。學生則會感覺乏味、煩躁。調皮的學生就會乘機搗亂,進而影響到教學。我們要注意動靜結合,有張有弛。放得開,收得回。蹦蹦跳跳這種活動要,但不能太多。師生間的問答、交流、思考、互動是中層次的活。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身體的多種感官參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保持着積極的狀態。這種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景創設、情感體驗等引發學生心潮澎湃、浮想聯翩的心動。心動是創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動力。這三種層次的活動如能在課堂上結合起來,運用得當,教學就會如魚得水,收放自如。

音樂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閲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運用質疑課題、閲讀全文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維也納之所以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2、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氛圍。

二、説教法:

1、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了説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這樣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為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

2、從閲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才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課文舉了“國家歌劇院”來説明歌劇院、音樂廳的星羅棋佈,極富典型性。建築物的描寫方法十分有序。“國家歌劇院”按由外及內的順序描寫,這對學生把握狀建築之物的作文來説,有着指導意義。我在上課文中的四個方面時,不平均用力,有側重點,主要抓住第三、四方面來講,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本單元都是遊記類文章,在課上進行了寫作能力的滲透後,也習得了一些寫遊記的方法。

3、強調個性化朗讀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我在課中要加強朗讀訓練,抓住關鍵的語言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感悟體驗。如,我指導學生抓住“到處”、“許多”、“就連……也……”來體會維也納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音樂。

三、説學法:

提出問題---文中找答----交流答案-----解決問題-----感情朗讀—學習方法----融會貫通。

1、在導入課文後,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説説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説一説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敍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着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解決問題,學習2——6小節,説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原因是?

從全文通讀,圍繞一箇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着,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從段落細讀,讓學生自己説出原因。“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着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峯,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着。

3.學生重點學習課文4、5節,即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第三、四個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遊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説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

19、音樂之都維也納 總起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分述

世界歌劇中心

(概括——具體)

音樂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節課《學堂樂歌》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十五單元“新音樂歌聲初放”中第二十六節的內容。本節課分別通過欣賞及鑑賞四首學堂樂歌:《送別》、《體操—兵操》、《黃河》及《祖國歌》,要求學生體驗歌曲的情感,認識和了解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時代思想,通過對作品的聆聽,相互的探討,自己的'思考,最終得出相應結論,即20世紀初“學堂樂歌”的歌曲特點,並開闢“歌曲串串燒”互動活動環節,目的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學堂樂歌”的特點進行自主、大膽的音樂創作與嘗試,培養學生對音樂、對歌唱、對創作的熱愛。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二、説學情:

從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強,想象力豐富,知識結構比較完善,而且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與想法,開始會用挑剔的眼光來看課堂,如果教師所選的教材對他們缺乏吸引力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着時代的發展,學生認知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他們所想要的不僅僅只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和教師單一的口頭傳授,更希望瞭解他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接觸到的歌曲且能夠參與在其中的音樂作品。但是他們雖然喜歡唱、聽歌曲,卻不能自主、大膽的進行創作與展示,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體驗、去學習、去思考、去展示,相信學生通過對學堂樂歌的學習、瞭解、鑑別與實踐,他們的審美判斷力,對音樂的熱愛程度一定會逐步提高。

三、説教學目標:

以音樂課程標準的定位為依據,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四首學堂樂歌,使學生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認識和了解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時代思想。

2、初步瞭解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及對我國近代音樂所產生的影響。

四、教學重、難點:

以學習“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為教學重點。及運用“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進行自主、大膽的音樂創作與嘗試為教學難點。

五、説學法:

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對比、鑑賞及歌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中思考、來提高認識,獲得知識,提升品味。

六、説教法: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採用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課堂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教學形式:

1、創設情景教學法能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對比式、參與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識,並獨立地進行音樂的再體驗。

3、分發揮欣賞教學的“通感”,引導學生進行多渠道參與和感受音樂。

4、媒體輔助教學,將視、聽結合起來,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加大課堂的信息容量。

七、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活動:

①提問:在小學或者初中的音樂課上,老師教唱的哪首歌曲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教師聆聽,點評,總結;

③引出並宣佈課題。

2、學生活動:

①學生對於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

②思考完之後分別展示;

③展示完後師生共同總結。

3、組織與教法:運用提問式及參與式兩種教法。

(二)基本部分:分五個版塊

第一版塊:教學內容——《送別》

1、教師活動:

①播放學堂樂歌《送別》;

②提問:你對作品的旋律熟悉嗎?比較詞與曲哪個你更熟悉?

③介紹《送別》歌詞、曲調作者;

④提煉學堂樂歌的創作特點。

2、學生活動:

①聆聽音樂作品《送別》;

②獨立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帶着問題來聆聽、欣賞;

③對於音樂作品能夠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鑑賞,最終提煉學堂樂歌的特點。

3、組織與教法:運用探討式及鑑賞式兩種教法。

第二版塊:教學內容——《體操——兵操》

1、教師活動:

①播放學堂樂歌《體操——兵操》;

②提問:這首歌曲適合在哪個場景下運用較為合適?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③總結:學堂樂歌所反映的時代思想之一:富國強兵。

2、學生活動:

①聆聽音樂作品《體操——兵操》;

②獨立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也可帶着問題來聆聽、欣賞;

③以《體操—兵操》的歌曲為背景音樂,學生展示相應符合情境的動作;

④師生共同總結學堂樂歌所反映的時代思想之一。

3、組織與教法:運用參與式及合作式兩種教法。

第三版塊:教學內容——《黃河》

1、教師活動:

①播放學堂樂歌《黃河》;

②提問:在聽作品的同時請瀏覽作品的歌詞不僅描繪出黃河的滾滾氣勢之外還有什麼?

③.總結:學堂樂歌所反映的時代思想之二:保家衞國、抵禦外辱。

2、學生活動:

①聆聽音樂作品《黃河》;

②獨立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也可帶着問題來聆聽、欣賞;

③學生自己獨立總結學堂樂歌所反映的時代思想之二,將音樂的鑑賞方法潛移默化的運用在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

3、組織與教法:運用探討式及陶冶式兩種教法。

第四版塊:教學內容——《祖國歌》

1、教師活動:

①播放學堂樂歌《祖國歌》;

②提問:在聽作品的同時請你留意歌曲的最後一句歌詞,學堂樂歌主要內容的昇華;

③教師聆聽學生的自主總結。

2、學生活動:

①聆聽音樂作品《祖國歌》;

②獨立思考教師所提的問題,也可帶着問題來聆聽、欣賞;

③學生自己獨立總結學堂樂歌內容的昇華,將科學的音樂鑑賞方法潛移默化的運用在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它成為一種習慣。

3、組織與教法:運用啟發式及陶冶式兩種教法。

第五版塊:教學內容——歌曲串串燒

1、教師活動:

①指定曲調,指定詩詞,師生共同進行歌曲串燒演唱;

②指定詩詞,學生即興創編或套用曲調;

③教師將學生合作或獨立創編的成果給予及時準確的評價。

2、學生活動:

①思考創編內容和預設作品效果;

②將思考的作品進行實踐並能大方展示;

③用正確的鑑賞方法聆聽並營造自評於他評的氛圍。

3、組織與教法:運用參與式及鑑賞式兩種教法。

(三)結束部分:教學內容——拓展於探究

1、教師活動:

①總結學堂樂歌所具備的特點一及二,讓學生繼續補充;

②作業:蒐集我國還有哪些學堂樂歌,並説出它們所反映的主題與時代思想,提高學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③教師自己串燒歌曲展示,結束本節課。

2、學生活動:

①補充和總結學堂樂歌還具備哪些特點;

②記錄作業並聆聽教師展示。

3、組織與教法:運用探討式及合作式兩種教法。

八、説課後反思:

新教材步入課堂已有三年的時間,課本涉及的內容既有“面”又有“線”還有“點”,教材的安排內涵很深,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個人發揮的空間,教師可以保持自己的教學特色,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師可以在教材的選擇方面比較自由,圍繞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展開教,通過反思,總結經驗與不足。

本節課通過聆聽《送別》、《體操—兵操》、《黃河》及《祖國歌》等學堂樂歌,感受、體驗歌曲的情感,認識和了解這些歌曲所反映的時代思想和歷史背景。初步瞭解學堂樂歌對我國近代音樂所產生的影響,認識其風格特點和重要意義。並且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怎樣選曲填詞,嘗試“學堂樂歌”編創活動,感受創作、實踐的樂趣。

學堂樂歌對於現在的高中生來説可能是一節比較枯燥而難以接受的課,從歌詞,曲調,思想內涵等都與現今學生傳唱的歌曲相距甚遠,因此,如何讓學生迅速進入欣賞的情境,產生想聽,愛聽學堂樂歌的願望,是老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也時本節課的重點。高中音樂欣賞課更多的是教師講,學生聽,如果學生長期處於這種被動聆聽的境地,慢慢會失去他們主動欣賞的願望,因此,在課堂中我始終注意讓學生動口唱,來提高學生主動欣賞,參與課堂的程度,通過聽與唱相結合,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師生互動交流,感受音樂的內在情感,體驗音樂作品所帶來的強大的震撼力.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既有安靜的聆聽和思考,又有熱烈的討論積極的參與,使他們在思考和討論中掌握知識,在活動中加以運用和鞏固.在本課的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學堂樂歌選曲填詞的特點後,我有重點地安排了"歌曲串串燒" 活動,給學生先提供《蜀相》套用《送別》的旋律,提供《過零丁洋》套用《東風破》的旋律,在運用王維的詩《山居秋瞑》,讓學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旋律為詩配歌,這樣不但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才能,也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興趣.最後教師自我展示一首串燒歌曲,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但本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其中許多細節還待斟酌和提高,我想,作為一名新時期音樂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與時俱進,才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培育出一朵朵絢麗的“音樂之花”。